正文

從“皇軍天下第一” 說到中蘇恩仇(十) 斯大林揮師入侵滿州是完成沙

(2007-01-12 18:21:17) 下一個

從“皇軍天下第一” 說到中蘇恩仇(十)
──讀蕭峰文想到的

蘆笛

(二)斯大林揮師入侵滿州是完成沙皇遺願

我在前文強調指出過,帝國主義百年侵華史,基本上隻能落實到兩家爛汙帝國主義頭上,那就是俄國(蘇聯)和日本。現代史上的中國內戰和騷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視為這兩家爛汙帝國主義搞的代理戰爭,如同阿富汗內亂是美蘇兩家的代理戰爭一般。這在我看來是個很重要的觀點,以此觀點來透視中國近現代史,基本上可以得到驗證。
鴉片戰爭後,中國變成了列強的侵奪對象,但英法胃口有限,主要目的還是想在中國做生意發財,俄國則完全不同,蓄意將版圖向南擴張。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老毛子趁火打劫,威脅逼迫主政的“鬼子六”恭親王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搶走了由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的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110萬平方土地。老毛子由此獲得了海參威,將其建為軍港,由此在遠東獲得了一個重要港口。但該港口還是個半溫水港,仍然有冰凍季節,不能完全滿足北極熊的要求。他們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就是一個終年不凍的溫水港,以支持他們貪得無厭的擴張本性,東北全境自然成了他們的並吞對象。在這過程中,便和同樣在打中國東北主意的日本迎麵相撞。
1895年中日戰爭以中國慘敗結束,日本人獅子大開口,要求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中國被迫同意,但老毛子早在打東北主意,豈能坐視?於是便拉上法國和德國,搞了個“三國幹涉還遼”,逼迫倭人把遼東吐出來。倭人那陣還很弱,不敢強項,隻好同意,另增“贖遼費”作為補償。
倭人將此視為奇恥大辱,因為自己毫無發明創造能力,隻好借用中國勾踐的典故,朝野相約,發誓“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果然在十年後如願以償報了仇,這是後話,不題。
俄人不但帶頭加入“三國幹涉還遼”,而且幫助中國償還馬關條約規定的巨額賠款,由法俄兩國銀行借給中國4億法郎,年息4%,幫中國償清第一期賠款1億兩白銀。
中國國難當頭,忽得此“伸張正義”的強援,自然朝野上下心懷感激。李中堂雖知毛子心懷叵測,一直在窺測中國東北,但他深引馬關條約為奇恥大辱,又深知中國腐敗到不堪一擊的地步,光靠一己之力無法對付虎視眈眈的日本人。於是便借1896年赴莫斯科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大典之機,和俄國簽訂了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中俄密約》,主要條文如下:
一、日本如侵略俄國亞洲土地,或中國土地,或韓國土地,中俄兩國聯合軍事行動,共同抵禦。
二、中俄兩國如與日本發生戰爭,則兩國中任何一國不得單獨與日本議和。

三、中俄如與日本作戰,則中國所有口岸,必要時得許俄國軍隊或兵艦入駐。
四、為俄國將來運輸便利,允許俄國在中國境內建築鐵路,得穿過黑龍江與吉林地方以連接海參威(時俄國之西伯利亞鐵路方建至外貝加爾,有此橫縱鐵路可縮短五百俄裏)。為避免俄國政府侵犯中國土地主權,此項鐵路,由中國交由中俄兩國合組之銀行代理建築。
五、條約以十五年為限。
此後中國又與俄國在1898年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拱手將自己斥巨資建造的第一流軍事港口旅順港和大連市“租借”給俄國,為期25年,該約還規定俄國獲得延伸中東鐵路到旅順的權利。
這“中東鐵路”就是上述中俄密約第四條規定的產物,又稱東省鐵路、東清鐵路,中長鐵路等等。密約簽訂後,中俄合資成立“華俄道勝銀行”,中方出資5百萬兩白銀,約占1/3股份,但主權全部操於俄人。更出奇的是,該銀行有代中國征收稅收、經營國庫有關事業、鑄造貨幣、布設內地鐵道電線之權。在東清鐵路開始修築後,中國政府又和道勝銀行聯合成立所謂“東清鐵道會社”,訂立了“東清鐵道會社條約”,規定東清鐵道的建築經營與管理之權利,注明東清鐵道自築成開車之日起,八十年內由會社管理,一切利益歸會社所有,八十年後則無條件交還中國政府。
1887年至1903年期間,俄國根據上述條約,先後修建了由滿洲裏經哈爾濱到綏芬河的中東鐵路主線,與俄國境內西伯利亞大鐵路相接,《旅大租地條約》訂立後,又修築了哈爾濱經長春、沈陽到大連的中東鐵路支線,即現在的濱滿線(哈爾濱─滿洲裏)和濱綏線(哈爾濱─綏芬)。長春以北的中東鐵路後來又改稱“中長鐵路”,而以南的鐵路(長春-沈陽-大連)又稱為“南滿鐵路”。
由主線和支線組成的中東鐵路全長2437公裏,經過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俄國人享有沿線兩旁幾十裏的地區的行政權、司法權和一係列經濟特權,致使這鐵路成了特殊的國中之國。俄國人不但借此控製了整個北滿,控製了縱貫東北的大動脈,而且將這柄一杆子插到底、直逼關內的利劍變成了具有幾十裏寬度的俄國“飛地”。一旦有事,則俄國既可從西伯利亞鐵路運兵直抵旅順港,也可同時從海參威從海上運兵到旅順,正是所謂“水陸並進”。整個關外都在他們的控製之下。這種巧妙侵略中國的高招,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還從未使過。
平心而論,在侵略中國的列強之中,老毛子乃是最狡猾的,花的代價最小,斬獲最豐。光在勘定國界時,他們的花招就是一套又一套層出不窮,包括賄賂朝廷大員,欺中國官員沒文化,畫假地圖欺騙他們。爛小說《孽海花》上就講過這事:賽二爺賽老板的先生狀元公在新疆伊梨(下為牛,NND,新版南極星真爛)和毛子勘界訂約時就吃了這啞巴虧,全靠曾文正公之子曾紀澤去折衝樽俎,改約成功,才收回了一點點被老毛子不費一槍一彈騙去的土地。過往一個多世紀,中國人從來是被老毛子玩弄於股掌之上,當真是愚不可及還要以為聰明才智天下第一。
到了這地步還不夠。1900年拳匪作亂,禍國殃民,慈禧太後誤聽謊言,以為列強要逼迫她歸政於光緒,竟爾向萬國宣戰,並踐踏國際公法,出動暴民和正規軍攻打東交民巷使館區,連對中國從無帝國主義野心的老美都不能不出兵解救本國外交官員。老毛子趁機加入八國聯軍,出動大軍占據了全東北,在庚子條約簽訂後還賴在東北不走,並派兵向朝鮮推進,企圖把朝鮮也吞並了。
這觸怒了早就對沙俄擴張不滿的日本,“日露戰爭”(此乃日本愛國賊使用的倭語)就此爆發。日人偷襲了旅順港,使用沉船把俄國太平洋艦隊困在港口裏,又從陸路奪取了旅順港的製高點,並在海上重創從歐洲遠道趕來增援的俄國艦隊,使之投降,獲得“完勝”(這也是日本愛國賊在中文論壇上使用的倭語)
此後日露雙方訂了《樸茨茅斯和約》。條約將旅順、大連地區和中東鐵路長春以南支線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朝鮮和中國東北南部劃為日本勢力範圍,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地區割讓給日本。俄國勢力從此退居中國東北北部。從此,露倭雙方在中國東北獲得均勢,長春以北姓露,以南姓倭。
有趣的是,上引中俄密約第一條規定“日本如侵略俄國亞洲土地,或中國土地,或韓國土地,中俄兩國聯合軍事行動,共同抵禦”,可日露戰爭就在中國境內爆發,日本人不但侵略中國土地,而且侵略韓國土地,按理中國應該和俄國聯合采取軍事行動,但中國政府卻非常明智地宣布中立,毛子也沒有計較,這說明他們根本也就沒指望中國的軍事合作,那密約隻有一條是真的,就是修建中東鐵路。
待到露斯爆發十月革命,俄共政府在革命初期的純潔的革命熱情驅使下,宣布廢除沙皇政府和中國簽訂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贏得輕信的中國知識分子紛紛感激涕零。
可惜革命黨很快就變成了執政黨,純潔的意識形態迅即為國家利益考慮取代。毛子很快就發現中國處於內亂之中,要充當 “為被壓迫民族打抱不平”的國際大俠,什麽好處都沒有,不如趁亂為自己撈取好處,不拿白不拿。
外蒙發生的事給他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當時俄國內戰,被紅軍在遠東擊敗的白“匪”逃入外蒙,從那兒不斷出擊,騷擾破壞西伯利亞大鐵路,該線是俄國維持遠東生存的戰略鐵路。因為不便越境追擊,蘇俄政府便照會中國政府,請求派兵清剿。
北洋政府於是派兵去清剿,卻被白軍打得大敗。毛子一看不行,幹脆撕下外交麵具,直接揮師進入外蒙,在剿滅了白軍之後,順手便建立了傀儡政權,在原始遊牧社會裏建立起“無產階級政權”來。
這事或許給斯大林留下了深刻印象。1945年他在和中國談判簽約之時,蔣經國和他有這麽一段對話:
【我(蔣經國)也就開門見山地問他說:『你為什麽一定要堅持外蒙古「獨立」?外蒙古地方雖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沒有什麽出產。』
他幹脆地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
他並把地圖拿出來,指著說:『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俄國就完了。』 】
沒有什麽比這段對話,更能暴露俄國從革命意識形態外交走向出自國家利益的強權外交的過程了。
總而言之,在掠取外蒙後,老毛子從此改用“革命兩手策略”,即一方麵與中國政府打交道,不管它是北洋還是國府,盡可能利用實力外交榨取“合法利潤”,一方麵扶植在野革命黨,以此威脅政府。
這一套手法在抗戰行將結束、中蘇雙方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時使得最為爐火純青。斯大林竟然在談判中打“中共牌”,威脅中國代表團說,如果不乖乖屈服,他就要支持中共推翻國府,嚇得國府代表終於簽了字。這是後話,不題。
1924年,蘇聯和北洋政府(其時似乎是吳大帥當家,該同誌雖是軍閥,卻遠比後來的國共兩黨愛國,而且人家實行的是學者治國,任用職業外交官辦理外交,這一點倒是為國府繼承了,可惜後來中共則完全是搞痞子外交,到現在也沒到北洋水平),簽訂了《中蘇協定》。
中國先後和蘇聯訂立過4個條約(江澤民政府和俄羅斯簽訂的密約至今不知內容,這裏不討論),即北洋政府在1924年簽訂的《中蘇協定》,國府在1937年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在1945年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及中共在1950年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四個條約全是不平等條約,但比起來,北洋政府簽訂的《中蘇協定》是喪權辱國程度最輕微的一個。我已經在前文介紹過,該條約第五條規定:“蘇聯政府承認外蒙為完全中華民國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該領土內中國之主權”。這一條,繼任政府無論是國是共,統統沒有做到。
關於中東鐵路,北京政府簽訂的《中俄協定》規定是,該線由中俄兩國共同經營,算是為中國爭回了點權益。可協定簽訂不久,蘇俄代表加拉罕又與張作霖密訂奉俄協定,使得蘇方全部控製了人事權和財政權。
此前蘇聯斥重資扶持國民黨,意在打代理戰爭,用來抗衡他們認為是日本代理人的奉係軍閥,但老蔣羽翼豐滿後便過河拆橋,清黨抗俄,驅逐了俄國顧問,使俄國投注在國民黨身上的幾百萬金盧布統統扔進了水裏。不僅如此,老蔣北伐統一中國後,張少匪毅然宣布東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東北全境掛起了“青天白日滿地紅”。老毛子本來就對此懷恨在心,少匪還不顧實力去刺激赤色帝國主義,1929年,他下令收回東北中東鐵路,解除了中東鐵路所有俄籍人員職務,並下令搜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的蘇聯領事館,查獲大量蘇俄顛覆中國政府的罪證。
1929年7月13日,蘇聯向少匪和南京國民政府同時下了最後通牒,要求立刻會商解決有關中東鐵路的一切問題包括俄籍人員複職問題,並廢除中國所發布有關中東鐵路的一切法令。7月17日,在中方拒絕蘇聯最後通牒後,蘇聯宣布與中國斷絕外交關係。7月20日,中國政府宣布與蘇聯斷交。10月12日,蘇軍大舉進攻黑龍江省的同江,紮蘭諾爾和滿洲裏相繼失陷。11月26日,張少匪不得不接受蘇聯條件,戰事結束,中東鐵路再度回到蘇聯手中。
此後便是918事變,日露戰爭製造出來的露倭均勢,亦即北滿姓露,南滿姓倭的南北朝局麵就此打破,東北從此全境姓倭。老毛子正值歐洲有事,無暇東顧,終於於1941年和日本簽訂中立條約,索性把中東鐵路的北段(也就是後來說的中長鐵路)的大部分賣給了倭人。
由上敘述可知,俄國(蘇聯)一直是日本瓜分中國的競爭對手。先是俄人得手,不戰而掠人之土,囊括了東北,霸占了旅順口,還修建了從滿州裏直達大連的中東鐵路。此後日本人以血戰虎口奪食,從老毛子手裏搶去了中東鐵路南段(即長春以南的鐵路,後稱南滿鐵路)和旅順口。此後又從事殺父大仇如父的孝順的張少匪手中“和平接管”了東北全境,成立了傀儡政權滿洲國。導致中長鐵路變成了被日本勢力全麵包圍的“一線天”。
須知日本人可不比中國人,當初成了插入中國心髒的利劍的中東鐵路,如今卻變成了虎口中隨時可能被吞下的肥肉。形格勢禁之下,毛子不得不忍痛把中長鐵路的大部分賣給了倭人。
露人兩次栽在倭人手下,這在俄國擴張史上,還是少見的重大挫敗。俄國人從來沒有忘記這一奇恥大辱,於是在國力強盛之時,他們便要報仇雪恥了。對這動機,國內學者寫的那篇論文分析得清清楚楚(蘆按:為了便於讀者閱讀,我自作主張地將原來整段文字分成幾段,但毫未改動原文):
【……蘇維埃俄國對於沙皇俄國在日俄戰爭中遭受的“恥辱”卻一直刻骨銘心,而且渴望通過戰爭收回俄國在遠東失去的一切。對於這一點,斯大林幾乎是直言不諱的。在雅爾塔會議之前,斯大林曾幾次或明或暗地對美國提起沙俄在遠東的權益,並表示蘇聯對遠東是有“政治要求”的。蘇聯國內的輿論工具也開始配合運作:一本回憶日俄戰爭的小說《旅順口》在1944年10月,即雅爾塔會議前夕,成了蘇聯的暢銷書。“所有讀了這本大部頭小說的人,都有身臨其境參與了40多年前的事件之感”。[5]
隨著戰局的明朗化,在決定遠東未來命運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在談到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時,便明確地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指出,這些曾是沙俄的權益。雅爾塔會議關於遠東問題的秘密協定甚至堂而皇之地寫明:“恢複1904年日本背信棄義的進攻所破壞的原屬俄國的各項權益”。[6] 盡管這個協定是一年以後才公布的,但對於蘇聯所提的政治要求的實質問題,人們在當時也不乏認識。捷克斯洛伐克駐英使館的一位官員就曾指出:“蘇聯的願望是要一雪日俄戰爭中所受的屈辱,收回被日本奪去的在滿洲的一切權力和利益。”
中國外交部長宋子文和駐英大使顧維均也都認識到蘇聯在雅爾塔要求的實質問題是“由蘇俄恢複帝俄在滿洲的權益”,“而這些權益都是由於1904年的日俄戰爭而喪失了的。”[7]
日本投降以後,蘇聯更是理直氣壯地把對日宣戰和日俄戰爭聯係在一起,不僅蘇聯報刊反複強調這一點,[8] 而且斯大林在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當天的演說中也特別提到日俄戰爭的問題。斯大林說:1904年的失敗是俄國的汙點,而為了清洗這個汙點,“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等待這一天,已經等了40年”。[9]
斯大林演說之後,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還率領第一遠東方麵軍司令梅列茨科夫、外貝加爾方麵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一級空軍元帥諾維科夫、空軍元帥符加科夫、炮兵元帥切斯哈科夫等於9月6日特意前往旅順,拜謁了日俄戰爭中在旅順要塞戰死的帝俄官兵公墓,在墓前敬禮並獻花圈。[10] 這次意味深長的舉動進一步表明了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真實目的。 】
基於這些證據,作者作出了不可辯駁的結論:
【以上情況顯而易見地說明,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戰略目標不是摧毀日本的軍事力量,甚至也不僅僅是如日本研究者所說的報複心理,而是要恢複沙皇俄國在遠東,特別是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11] 雖然這一目的隻有在打敗日本,而且必須通過蘇聯自身參戰打敗日本以後才能實現。正因為如此,出兵東北參加對日作戰可以被認為是蘇聯遠東戰略的既定方針。 】
我個人對此可以補充的是:作者在此提到的“大部頭小說”《旅順口》,曾在50年代翻譯成中文,我在少年時代看過,確實是民族主義煽情之作。我至今尚能記得,該書封底是蘇聯國旗高高飄揚在旅順口,下麵是手持衝鋒槍的蘇聯哨兵,象征著40年之後,俄國人終於盡雪“國恥”,旅順口再度回到蘇聯人民手中。
不僅如此,當時連中國人都跟著蘇聯人唱“愛國主義進行曲”。我本人在50年代讀過某本劣等國產長篇小說(記不住名字了,似乎是《烈火金剛》,似乎又不是)。那上麵竟然虛構了一個無恥情節:日露戰爭期間,東北某貧農家庭救護了一位受傷的露軍士兵,那士兵告訴他們,是沙皇和無能的將軍導致勇敢的俄國軍隊打了敗仗,他臨走前向那家貧農高呼:記住,俄國人是永遠不會屈服的!我們一定要報仇雪恨!
綜上所述,蘇聯出兵完全是為了洗雪國恥,實現沙皇遺願,把帝國的勢力範圍擴大到整個遠東。當然,思雲、老馬或許對此不服,認為這是“假相而非真相”,那就請兩位同誌停止喊口號搞大批判,拿出實在的材料來,推翻上述論據、特別是國內學者提供的證據。

【未完待續】


論壇


返回論壇

 
頂!給蘆老提提建議。 -- sunlei777 - (391 字) 2005-10-16 22:32:07 (90 reads)
嗬嗬,說你丟了記性吧?《烈火金剛》主角叫史更新,講抗日的事.曾紀澤那段更是胡扯. -- 賽昆 - (53 字) 2005-10-16 20:59:15 (62 reads)
溫故知新啊,中國周邊持續緊張。但願中國外交不要再次誤入歧途 -- 白德為 - (0 字) 2005-10-16 19:37:48 (40 reads)
中國防俄複土的最後的機會。 -- 新大陸人 - (1300 字) 2005-10-16 15:51:06 (122 reads)
隻會使用“日露戰爭”的人恰恰是日語學的不怎麽樣的人 -- 譚子 - (168 字) 2005-10-16 13:40:32 (163 reads)
這麽說東北沒有落如俄國人之手更應該感謝老毛 -- 咱普通老百姓 - (0 字) 2005-10-16 16:01:45 (60 reads)
“蒙古人民…脫離了中國的反動統治”才應該感謝老毛啊.(引號為主席語錄)。 -- 賽昆 - (0 字) 2005-10-16 21:01:22 (47 reads)
不錯,和文革前的“九評”有的一比。 -- 水蠻子 - (0 字) 2005-10-16 12:41:53 (45 reads)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