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介紹陸幼青先生

(2006-09-05 10:59:47) 下一個
陸幼青與他的《死亡日記》

謝金虎

很少有人能夠在確知自己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用日記記下每一天對人生、對死亡的體驗和思考,坦然地走向另一個世界。

現任上海浦東新區房地產展銷中心副總經理的陸幼青就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告別人生。

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係的陸幼青,於1994年被確診為胃癌中晚期,1998年又在腮腺部發現了惡性腫瘤。兩次大手術,都沒有改變他對生活的熱愛,他先後在兩家廣告公司和一家銷售公司任職,並與妻子、女兒一起選購了一套溫馨、舒適的商品房,跟銀行簽了10年的按揭貸款。陸幼青的自我感覺是“生病後整個人生態度有了改變,變得豁達和開放了。有些事情很奇怪,當你想著念著時達不到,而退一步、退兩步的時候卻很容易達到”。

然而,病魔卻無情地吞噬著他的生命。今年7月下旬,專家告訴他,他隻有100天的時日了。麵對這殘酷的事實,他決定以日記的形式,每天用兩三千字“記錄下生命中最後的兩三千個小時”。8月3日,陸幼青的第一篇《死亡日記》在國內的一個文學網站《榕樹下》中,以《與死神相約》的專欄形式與廣大網友見麵了。

8月5日,陸幼青說出了自己寫日記的原因:“死神在每個人的最後時刻都安排了一段孤獨的時光。我已經走上了那條灰色的長地毯,何懼之有?我倒是覺得,正在做的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以我的閱讀,這類文字實在太少了。我能記錄的可能很有限,但至少,我在這麽做,記錄一些真實的事情。生命是因為有結局才絢麗的,我堅信這一點。猶豫過後,我對自己說:寫吧。”

一篇篇記錄著對死亡、生活、追求等真實感悟的《死亡日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男女老少,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陸幼青不無欣慰地說:“我用自己的分類標準把閱讀我日記的讀者分為兩類:患了絕症的讀者和身體健康的讀者。對那些與我同病相憐者來說,如果日記能夠鼓勵他們正視自己的生命價值和尊嚴,把握住人生最後一刻的美好時光,同時能夠呼喚起社會對他們多一些關心和理解,我就覺得滿足了;對那些健康人來說,我希望我的文字能使他們降一降火氣,減一減浮躁,因為如今這個社會中大家都活得不太容易。讀一讀一個曾經有所追求、事業也小有成就者在瀕臨生命絕境時的一些思考和感受,或許會讓他們稍稍平靜一些,對生活有新的看待方式和角度。”

陸幼青寫得很艱苦。脖子上迅速生長的腫瘤使他的臉變了形,全身骨瘦如柴。“有很多次,我怎麽也寫不下去了,身體的疼痛是如此強烈,我必須不停地轉換姿勢;而每轉換一個姿勢,我身體上各部位的疼痛就要持續十來分鍾。這樣的狀態幾乎使我沒法寫下去。”剛開始,他坐在電腦前寫,後來抱著手提電腦,在沙發上、床上斜著、躺著寫,一篇日記往往要耗費四五個小時。最後,他實在寫不動了,隻有口述,妻子記錄。他賢慧的妻子和10歲的女兒,在經曆了即將失去最愛最親的人撕心裂肺般的痛楚之後,平靜地接受了現實,並且充分理解自己的親人,努力地營造出一個正常家庭的氛圍,陪伴他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走完人生的最後旅途。

10月23日,是陸幼青37歲的生日,女兒獻上了玫瑰、滿天星和賀卡,同事們送來了38隻千紙鶴,妻子則幫他整理出了最後一篇《死亡日記》。至此,他共完成了82篇、15萬字的日記。他把這部日記定名為《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記全選本》,並且親自設計了封麵:一朵象征生命美好和渴望的金色向日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