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聽從MENGFEI 的話,找到了關於愛因斯坦論述基督教的文字

(2006-09-05 10:59:45) 下一個
〖1954年3月22日,一位機工給愛因斯坦寫信,提到他讀
到一篇有關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表
示懷疑。愛因斯坦在24日回信說:〗

[B] 你所讀到的關於我篤信宗教的說法當然是一個謊言,一個被
有係統地重複著的謊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從來不否
認而是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如果在我的內心有什麽能被稱之為
宗教的話,那就是對我們的科學所能夠揭示的這個世界的結構的
沒有止境的敬仰。[/B]

〖1939年12月,給一位準備演講“相對論的宗教暗示”的
芝加哥拉比的回信:〗

[B] 我不相信相對論的基本觀念能夠被用來聲稱與宗教有關係,
科學知識一般說來與宗教不同。我看到這一點是由於這個事實,
即客觀世界的深層相互關係能夠用簡單的邏輯概念來理解。實話
說,就相對論而言,更是完全如此。

通過體驗這種深層相互關係的邏輯理解而產生的宗教感覺,
不同於那種人們平常所說的宗教感覺。它更象是麵對物質宇宙所
展現的規劃而感到的敬畏。它不會導致我們更進一步去塑造出一
個用我們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神一樣的存在--一個對我們提出要
求並對我們每個個體都有興趣的角色。在這種感覺之中,既無意
願,也無目標,更無必須,而隻是單純地存在著。基於這個原因,
我們這種人把道德視為純屬人類的事務,雖然是人類最重要的事
務。
[/B]
〖1954-55年間給一位進化論學者的回信:〗

[B] 我從來不賦予大自然一個目的或目標,或任何能被理解為擬
人的東西。

我眼中的大自然是一個我們隻能非常不完美地理解的宏偉的
結構,而這必使一個沉思者充滿了“謙卑”的感覺。這是一種與
神秘主義毫不相幹的真實的宗教感覺。
[/B]
〖1936年1月19日給一位六年級主日學校學生有關“科學
家是否禱告”的回信:〗

[B] 科學研究是基於這麽個觀念,即每一樣事情的發生都為自然
規律所決定,人類的活動也是如此。由於這個原因,一個搞研究
的科學家幾乎不會傾向於相信事件的發生能被一個禱告者所影響,
也即被一種向超自然的存在所提出的願望所影響。

然而,必須承認,我們有關自然規律的實際知識還是很不完
美、不完全的,因此,相信在大自然中存在普適的基本規律也有
賴於一種信念。這個信念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科學研究的成功
所證明。

但是,在另一方麵,認真地投入到科學探討中的每一個人都
變得相信在宇宙的規律中展現出一種精神--一種比人的精神更
為高等的精神。隻具有卑微的力量的我們對此必感謙卑。就此而
言,對科學的探討會導致一種特殊的宗教感覺,與更幼稚的人們
的宗教感非常不同的感覺。
[/B]
〖1953年7月17日給一會浸禮會牧師的回信:〗

[B] 我不相信個體的永生,我認為倫理純粹隻是人類自身的關懷,
並沒有超人的權威躲在後麵。
[/B]
〖1950年12月3日,一名19歲的大學生絕望地向愛因斯
坦詢問人生的意義何在,愛因斯坦回信說:〗

[B]你努力要為個體人生以及全人類尋找一個目的的渴望給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意見是,如果問題是這麽被提出的,那麽
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如果我們談到了一項行動的目的和目標,
我們隻不過是在問這麽個問題:通過這項行動或其後續,我們應
該滿足什麽樣的欲望,或者,我們應該避免什麽樣的不希望得到
的後果?當然,我們也可以按個體所屬的集體的標準清楚地表白
一項行動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這項行動的目標至少也是間接
地滿足組成一個社會的個體的欲望。

如果你問我社會或一個個體的總的目的或目標,這個問題就
失去了它的意義。當然,如果你問的是大自然的總目的或意義,
更是如此。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去假設某人的欲望與發生的事情
相聯係,是非常主觀的,至少是不合理的。

然而,我們全都感到,問我們自己應該怎樣指導我們的生活
的確非常合理而且重要。我的意見是,答案為:隻要能夠做到,
就盡量地滿足所有的欲望和需要,並且在人類關係中達到和諧和
美麗。這是以許多的良心思考和自我教育為先決條件的。不可否
認的是,比起生活在我們的學校和大學裏的人,開明的希臘人和
古代東方的聖賢在這個最為重要的領域達到了更高的水平。
[/B]
(以上摘譯自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