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以傷亡高級將領的數量來評估國共兩黨抗戰功績的荒謬

(2006-08-30 00:28:03) 下一個
寫在前麵

60年前抗日戰爭是怎麽取得勝利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有了明確的回答。他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麵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廣大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海外華人以各種方式參加和支持祖國人民抗戰”。“中國人民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決定因素”。這是60年來中國大陸對國共兩黨抗戰功績的首次公開評論,其影響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用傳統的話來形容是“兄弟鬩牆、外禦其侮”的曆史注腳。

在此,響應本壇的活動主題:“抗戰中,共國兩黨的作用和功績”,以此帖來拋磚引玉。之所以轉此帖,是因為它的觀點還是很客觀的,在一些諸如共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作戰策略、國民黨派係之爭對抗日的負麵作用等問題上,和俺的觀點不謀而合。

以下是轉帖全文: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04/09/2006, 12:41

毛澤東戰略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戰爭,是要把侵略者拖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顯然按當時共軍的條件和人數,是不足以與日軍開展大規模陣地消耗戰的,所以我認為發動廣大群眾對日作戰是正確的,如果國民黨當時和共產黨的一樣的處境,會動用全部主力與日軍拚光嗎?拚完了以後拿什麽和日本人打?共產黨可是沒有什麽外援和工廠的,基本上武器彈藥是從敵人那裏得來的。又有誰能統計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群眾殺了多少鬼子,所以共產黨一直宣傳是共產黨領導廣大群眾打擊了鬼子,有什麽不對嗎?至於共產黨沒有死什麽大將這點,很簡單解放戰爭時共軍用不大100萬人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軍800萬優勢部隊,共產黨也沒死什麽將領,將領死的大,死的多似乎不能說明就是仗打得好吧,反而聽說國軍很多將領起義倒是真的,國民黨應該好好反省了,他們輸在失去了人民,脫離了廣大群眾,從古至今這種案例多如牛毛!

對於抗戰我更傾向於“全民族抗戰”,至於國共兩黨到底誰的功勞大,這種爭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當時的國內各種勢力政治成分的複雜,很難用國共兩黨來劃分清楚的。

一,國民黨從1911年建國“同盟會”開始自至1949年敗亡大陸,從來不就不是一個統一的黨,蔣介石先生雖然常常告誡全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並超然長期的以國民黨的領袖自居,但自至1937年,國民政府中央勢力從來沒有超過長江中下遊。東北四省是張學良的勢力範圍,察哈爾當家掌櫃是馮玉祥的舊部宋哲元,新疆、河北、綏遠、山西、青海、山東也分別落入的盛世才、商震、傅作義、閻錫山、馬步芳、韓複渠的手中,抗戰中出現的漢奸大多出自於地方派係,把漢奸歸咎於國民政府確實有失公道。但地方派係中也出了很多慷概悲歌,比如宋哲元的十九路軍,著名的大刀進行曲就是頌揚他們的,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張自忠也是出自於十九路軍的麾下,但十九路軍的老首長馮玉祥將軍一生反蔣,對於抗戰更多的恐怕是出於民族的自覺性而非國民黨的黨性。

二、在整個抗戰中,國民黨犧牲了230名高級將領,在整個二戰列國中位居前冠,但是中國的抗戰無論是規模還是慘烈,既比不上太平洋戰場,也比不上北非戰場,更比不上蘇德戰場,我無意於貶損各位犧牲的將軍,我隻想探討一下,其中有多少英烈是為國民政府的腐敗埋的單,又有多少人成為各路勢力鬥爭的犧牲品?第二戰區長官湯恩伯在河南被列為“三害”之首,1944年日軍在前方進攻國軍,河南的地方百姓卻在後方斷國軍的後路。1942年日軍進攻中條山國軍,國軍傷亡慘重被迫撒離,原隸屬西北軍的九十七軍好不容易撤回黃河南岸,卻被中央軍就地解決,軍長武士敏將軍當場犧牲,據說在台灣的忠烈飼就有武將軍的名諱,但武將軍的犧牲對於國軍來說恐怕是一個絕大諷刺。

三,從共軍犧牲將領的數量,是不能反映中共抗戰的功績。
1、這與中共的戰略戰術有關,國軍是以陣地戰為主,而共軍是以遊擊擊戰、運動戰為主,陣地戰是一種短兵相接的正麵戰場,壓力自然很大,在雙方裝備相差很大的情況,弱的一方,當然會有更多的傷亡,台兒莊戰役國軍獲勝,但與日軍傷亡的比例卻接近1:1。昆侖關戰役,國軍以先進的美式裝備,以壓倒性的優勢奪取勝利仍然要負出慘重的代價,這說明國軍將士的素質還真的是令人不敢恭違。

2、共軍采用遊擊戰、運動戰,這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共的正規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其正規戰鬥員才2萬8千人,還不及國軍的一個加強師,在1937年的平型關戰役裏林彪的一一五師折損一千來號人,賀龍的一二0師在娘子關一下子也折騰了不少人。這說明在當時玩陣地戰甚至運動戰共軍都不具備這個實力。後來中共三大主力挺進地方,部隊規模擴大不少,但是有經驗的戰鬥員被大量的稀釋,戰鬥員的數量上去了,但質量卻下降了,直至百團大戰;但是百團大戰引起日軍的警覺,遭到日軍的瘋狂進攻,中共又被絕對優勢的日軍壓得不能動彈。

3、以傷亡高級將領的數量來評估國共兩黨抗戰功績,對於中共是不公平的。在時間上中共抗戰的曆史早於國軍,在1937年以前的中共將領都是沒有軍銜的,早在918的時候,中共就已經對日軍宣戰,在東北抗聯就是以中共為主的,楊靖宇、趙尚誌、趙一曼、周大鍾、李兆麟這些著名的抗日將領都是中共重要的成員,東北抗聯在全盛期人數多達4萬人,絕大多數都英勇犧牲。這些在流行的抗戰書裏都是被排出的,所以很多海外的朋友知道左權,而不知楊靖宇。

其次,中共在被改編的時候,隻有三個師的編製,在國軍裏的少將至少是師級的,如以將軍而論,中共當然先天上就不能以國軍相比,但是在抗戰中期以後,中共僅八路軍一部作戰員就多達40餘萬,至少相當國軍的四個軍,中共團級相當於國軍的師級編製,在整個抗戰中,中共犧牲的團級以上的軍官也有120多名。

轉帖完

附圖:


楊靖宇



趙一曼



趙尚誌



李兆麟



左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