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鐵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之“國軍老大”新編第6軍

(2006-08-22 20:37:53) 下一個
國民黨新編第6軍1944年8月從新1軍脫穎而出;由名將“叢林虎”廖耀湘親自統領;全新的美式裝備;建功抗日戰場;自詡“國軍老大”,號稱“天下無敵”。 從國民黨“王牌”新1軍腹中脫穎而出;由“叢林之虎”美稱的名將廖耀湘親自統領;全新的美式裝備;對日作戰,建功印緬戰場。這一係列的“光環”,使新編第6軍在國民黨數百萬軍隊中獨樹一幟,自詡為“國軍老大”,號稱“天下無敵”。  名門之後,落地成虎。新6軍出生於“名門之後”,這個“名門”就是有著“天下第一軍”美稱的國民黨新編第1軍。 1942年10月,中國駐印度蘭姆伽訓練營組編成新編第1軍,下轄廖耀湘新編第22師和孫立人新編第38師。1944年8月,新1軍奉命在緬北重鎮密支那進行整編,以新編38師為基礎,擴編為新編第1軍;以新編22師為基礎擴編成新編第6軍。至此,國民黨自詡為“主力之主力”的新編第6軍脫胎誕生,下轄新22師,李濤為師長;第14師龍天武為師長;第50師,潘裕昆為師長。原新1軍軍長鄭洞國晉升為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 新6軍源於新22師,那麽新22師又是如何發跡的呢? 1938年3月,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組建機械化師,該師需要一個學過機械化的人任參謀長。軍政部長何應欽遍查留學生學曆,發現廖耀湘學過機械化騎兵,於是廖被任為機械化師──200師少將參謀長。同年10月以200師為基礎,擴編機械化軍——杜聿明為軍長的新11軍。這個軍增編新22師,邱清泉任師長,廖耀湘調任副師長。隨後,新11軍加編榮譽第1師,改為新5軍,廖仍為新22師副師長。 在這期間,執掌這樣一個師,廖耀湘可謂如魚得水,無論是講、訓、操練均能應付自如,其表現深得軍長杜聿明、師長邱清泉的信任,由其負責整訓部隊的實際工作。 廖耀湘精通部隊訓練,無論大小演習都能臨時口述“想定”,精心指導;課堂傳授,語言生動,講解精辟,深得官兵敬佩。操場訓練,自團、營、連、排、班教練至單兵動作,均能詳細講解示範。一次,他下連隊視察,在觀看實彈射擊時,聽有人說槍不好使,影響射擊成績,即接過槍射擊,三發三中,全場頓時肅然,無不佩服其神技。他尤其重視對骨幹的培訓和部隊的精神教育、軍容軍紀的整飭。新編22師經幾個月的整訓,紀律嚴明,士氣高昂。軍事委員會校閱組在點驗該部時說: “第5軍居西南各軍第一,新22師為5軍第一。” 廖耀湘部在東安整訓後,於1939年12月4日挺進桂南,參加昆侖關大戰。在戰鬥中師長邱清泉翻車受傷,廖代理師長,率全師進攻昆侖關,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傷亡4000餘人,幾乎全部被殲。戰後,廖耀湘被正式任命為師長。 1941年12月11日,蔣介石命遠征軍代司令杜聿明率部入緬,協同英軍同日寇作戰。新22師隨第5軍入緬。 進入緬甸後,新22師與日軍幾次交鋒後便進行一次九死一生的凶險行程。 1941年4月下旬,新22師隨第5軍直屬部隊經打洛轉新平陽改道入印度,行程2000餘裏,曆時3個月有餘。 打洛與新平陽盆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茂密的原始森林,古木參天,不見天日,且逢雨季,江流浩蕩,瘴氣橫流,蚊蟲、螞蝗繁多,交通斷絕,部隊行走苦不堪言。自古人們謂此山為野人山。 廖耀湘組織全師工兵持刀前導,斬荊披棘,鑿山開路,筏木架橋,並令各部隊盡棄輜重,各背糧鹽,牽牛帶馬,輕裝而行。盡管如此,所攜糧食吃盡,牛馬殺光,還是未走出這無垠的原始森林。饑餓難耐的官兵隻好蠶食笆蕉根,剝吃樹皮,無所不用其極,有的饑不可忍甚至剖食人心肝。整個部隊在霪雨、饑餓、疾病、疲困之下,死傷逾半,屍骸載途。 7月底8月初,抵達印度利多,此時廖耀湘望著眼前東倒西歪、疲憊不堪、衣衫襤褸的隊伍痛哭失聲:“這個師在緬甸轉戰兩個月,打了幾場惡仗才傷亡2000人,而在野人山,沒開一槍,沒打一炮就損失4000餘人,我這個師長怎麽當的呀?真是聲淚俱下,其狀其景目不忍睹。” 從野人山死裏逃生的新22師在印度蘭姆枷基地,被美國人“繳了械”,扒光了衣服,統統轟入澡堂。 經過洗澡、理發等修麵之後一支上萬人的隊伍已經脫胎換骨,麵貌一新。剛才還是一群衣衫襤褸,蓬頭垢麵,叫化子一樣的隊伍,轉眼間,變成一隊隊儀表堂堂、英姿煥發的勁旅。 在陽光燦爛的大操場,穿戴一新、裝備齊整的官兵們集合完畢。從來沒見過有哪隻中國軍隊像今天這樣威風神氣,整齊劃一。那米黃英式夾克軍服,穿在中國兵身上竟如此利落、可體、精神;那深綠色盔式涼帽,戴在中國兵頭上,更顯出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氣概;那適合叢林作戰的厚底防釘高腰膠鞋,那掛在士兵胸前的新式美式槍支,更是力量的象征。 1942年10月,新1軍成立,新22師脫離第5軍,加入新1軍行列。 強將手下無弱兵。新6軍軍長廖耀湘在任新22師長之前,就有一段輝煌曆程。 廖耀湘身材不高,健壯頓實。麵孔方方正正,有棱有角。雖然戴一副深度近視眼鏡,但眉宇間仍然透出一股逼人的氣概。一副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他發起火來,吹胡子瞪眼,比閻王還凶,因此有人背地裏罵他“豬眼”、“廖瞎子”。 廖耀湘1906年生於湖南邵陽縣。其詩書頗通,家中書香甚濃,廖耀湘從小受其熏染。1918年春,進縣高小。1920年畢業後考入長沙私立嶽雲中學。 廖耀湘是馬背上摔打出來的將軍。1926年,20歲的廖耀湘考入黃埔軍校長沙第3分校第6期騎兵科,畢業後又於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軍校,仍學騎兵專業。1920年9月,國民政府從黃埔學生中選拔留法學生預備班學員,廖耀湘以名列前茅的優秀成績被蔣介石親自選中,派往法國聖西爾軍校和法國陸軍大學學習機械化騎兵專業。他學習認真,成績優異,深得負責考察留學生情況的中國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裏先生賞識。193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法國軍事院校畢業。這年秋,他回國,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2連少校連長。 抗戰爆發後,他擔任教導總隊中校參謀主任,先後參加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曆盡艱辛,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廖耀湘,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於一身。他既有深厚的舊學根底,又精通西方的現代科技知識與軍事理論;既有文人的智慧與學識,又有軍人的勇武和剽悍;既深諳韜略兵機,又富有實戰經驗。因此,對日本人來說,他的確是一隻惹不起的、可怕的“叢林虎”。 新6軍出身“王牌軍”,有名將統領,再加上全部美式裝備。難怪人們議論:“新6軍出生名門之後,落地成虎”。 B、雙子星座,共享英名。新1軍與新6軍被國民黨稱為“雙子星座”。在印緬戰場,“雙子星座”大敗日軍,共享英名。 1944年10月,新6軍剛剛出世,便和新1軍從密支那、孟拱分頭出發,向日軍發起第二期緬北作戰。新6軍在右,經和平向瑞姑前進;新1軍在左沿密支那,八莫公路南下。 新1軍采用它拿手的大範圍迂回、穿插、包抄敵人後方的戰術,將日軍第2師團原好三大佐率領的兩個憲兵大隊、1個炮兵大隊和10輛坦克圍困在八莫城內,並全殲,日軍城防司令部被連窩端掉,原好三大佐被擊斃。爾後,乘勝前進,攻占了中印公路上最後一個日軍據點──芒友,與中國遠征軍第53軍勝利會師。 新6軍在西線的進攻也打得十分漂亮。與新1軍相比,新6軍的作戰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另一種模式。它大刀闊斧、幹脆利落,如疾風暴雨,似風卷殘雲,一路橫掃過去。 11月7日,新6軍攻占瑞姑。 12日,攻占曼大;14日攻克西口;21日,攻占東瓜。 11月29日,新22師偷渡瑞麗江,先後占領拉西、芒卡。 12月,新6軍新22師、第14師奉命緊急空運回國,隻留下第50師繼續掃蕩殘敵。 1945年元旦,第50師主力由東瓜南下,連克萬好、南圖、細包、喬梅,拔掉了緬北最後幾麵膏藥旗,凶惡的日本第33軍宣告全軍覆沒,中國期待以久的國際交通線──中印公路全線開通。 1945年1月28日,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會師典禮在芒友隆重舉行。 新6軍被蔣介石緊急空運回國,是因為1944年11月,日軍進犯國內獨山,貴陽告急,新6軍奉令回國馳援。廖耀湘率新6軍回國後,在黔陽地區與侵入湘西南的日軍進行過幾次戰鬥,粉碎了敵人進占芷江機場的企圖。 1945年8月15日,日軍侵華軍正式投降。21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一行8人到芷江,向國民黨陸軍司令部洽降。何應欽即在芷江機場設受降台,舉行隆重的受降儀式,廖耀湘率新6軍高級軍官,登台參加受降儀式。 新6軍出世後,果然如猛虎下山,身手不凡。 但是真正打下新6軍威名的還是它的前身──新22師。 1942年3月8日,廖耀湘率新22師與兄弟部隊200師在同古接替英軍防務。之後,新22師在同古地區激戰半月,給日軍第55、56師團以沉重打擊,其強大戰力和頑強精神使日軍感到震驚。英、美盟國亦高度讚揚新22師和200師是“世界上最精銳之部隊。”英國《泰晤士報》稱讚說:“華軍以少勝眾,英勇果敢,將使華軍之戰績,益增光輝。” 同古保衛戰結束後,廖耀湘率新22師成功地舉行了著名的斯瓦阻擊戰,以新22師1個師的兵力與日軍5個主力聯隊周旋達半個月之久,打的日軍暈頭轉向,始終摸不清中國軍隊的虛實。由此廖耀湘和新22師獲得了“叢林之虎”的美稱。 1942年10月底,中國駐印度軍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重新打開中印交通線,展開了反攻緬北的作戰。廖耀湘的新22師和孫立人的新38師,奉命進攻胡康河穀,打響反攻的序戰。 胡康河穀由打洛盆地及新平陽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有絕地之稱。防守該地區的為日軍第18師團,主力為其步兵第55聯隊全部和114聯隊的一部及炮兵第18聯隊等,由師團長天中新一中將親自指揮。新1軍分左右兩路向該敵實施夾攻,廖耀湘部擔任右路,向打洛攻擊。 1944年1月9日,渡過大奈河,沿左岸崎嶇山地逐段開路前進。14日,進至百賊河北岸。廖耀湘即按照史迪威擬定的作戰計劃,命其第65團擔任渡河攻擊的突擊任務,驅逐南岸之敵奪取登陸場。但該團團長傅宗良實地堪察後,發現史的計劃不符合實際情況,乃反史之意而行,並將新的作戰計劃上報廖耀湘與史迪威。史迪威接到傅的報告後,頓然大怒,電報戰區最高當局,當局認為事態嚴重,讓廖耀湘製止。 廖見傅之計劃果優於史,便複電自認新的計劃是他批準的,並聲明成敗皆由他負責。接著,他派副師長到傅團督戰,結果獲得大勝,敵大隊長岡田中佐重傷飲彈自斃。戰後,史迪威親至戰場點得敵屍617具,備至嘉許,並為傅請獎。此戰後,史方把新22師指揮權全部委托給廖。廖這種知人善用,勇於為部屬承擔責任的作風,也深為全師官兵欽佩。 白賊河戰鬥的全勝鼓舞了全軍士氣,廖耀湘趁勢揮部南進,連續作戰。31日,攻打打洛;2月5日,攀登三千尺以上的懸崖,奪取班腰卡;3月6日,收複孟關,占領了胡康河穀敵軍的心髒。此後,廖部勢如破竹,連續攻占敵瓦魯班、泰諾、高魯場、沙杜渣等據點。在叢山峻嶺中南進150餘公裏,予敵18師團以重創,打開了通向孟拱河穀的門戶。 4月4日,廖耀湘奉命與孫立人部相協同進行孟拱河穀的戰鬥。孟拱河穀是沿孟拱河兩岸穀地的總稱。孟拱城位水陸交通中心,有孟拱河、南英河作天然屏障,與密支那、卡盟互成犄角,是軍事上的要地,每逢雨季,山地泥深過膝,平地一片汪洋。日軍第18師團──四聯隊主力和第56師團146聯隊,於該地憑險固守,完全占有地利上的優勢。廖部與孫部經過15天的激戰,才占領瓦康、迄丁、克林之線。此後,廖部與敵相持於英開塘以北,直至5月4日,在美軍飛機36架的配合下,才奪取英開塘,掩護新38師迂回進占芒平。這時,敵軍分別退至馬拉高以北的瓦蘭及西心拉等地據點,頑強固守,以待雨季的來臨。廖部奉命由正麵進攻,與敵激戰近一月,才進至馬拉高地區。這時敵軍又以第2師團增援,企圖在卡盟地區決戰。同時雨季已到,部隊行動更加困難。廖耀湘見軍情緊急,不顧大雨滂沱,率部繼續向南攻擊前進。 在孟拱河穀索到卡戰鬥中,他采取迂回與突破戰法,出奇製勝,僅以四個步兵團兵力,擊敗敵人號稱“常勝軍”及“森林戰之王”的第18師團。是役廖部斃敵五千餘人,生俘敵英田中隊長以下官兵百餘人,繳獲大炮56門,車輛190輛,機、步槍三千餘支,騾馬三百多匹,創森林戰之典型。 1944年8月5日,中國駐印度軍隊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充實戰鬥力。新22師、第14師、第50師合編為新6軍。廖耀湘擢升新6軍軍長,並獲青天白日勳章,新22師及其65團各獲虎旗一麵,新6軍達到了輝煌的頂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