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戴旭:陸軍小型化的大思考

(2008-05-10 04:26:19) 下一個
陸軍小型化的大思考

2008年05月10日 戴 旭


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歐美國家,非常關注他們身後的追趕者——特別是中國軍隊,時不時地總要回過頭來對中國軍隊的發展動向評述一番。近日,英國《今日中國網》就以“為了滿足在信息化條件下打贏地區戰爭的要求”為題,報道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調整編製體製,進行陸軍部隊小型化試驗和建設的情況。

眾所周知,以信息化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隊,以海灣戰爭為標誌率先拉開大幕的,世界其他國家軍隊,隨後大規模跟進展開。這次軍事變革是一場全麵的、深刻的革命,涉及戰爭指導思想、作戰樣式、武器裝備、編製體製等等,軍隊建設從宏觀到微觀、從技術形態到空間形態的所有方麵。傳統軍兵種,無一例外地都要接受這場大浪淘沙般的洗禮,或者改頭換麵,或者脫胎換骨,適者生,不適者死。由於信息化是建立在機械化基礎上的,所以,生來就是機械化軍兵種的海、空軍等占盡先機,沿著技術決定戰術的道路自然前進就是了,雖是現代戰爭的主力,但其變革幅度和引人矚目的程度,遠不及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卻人數最多的陸軍。事實上,這場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重點就是針對陸軍。

和其他軍種改革主要是更換新一代裝備不同,陸軍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編製的縮小。美國在數字化營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搞了數字化師試驗,原意是想和其他軍種一樣,在現有編製下通過簡單的裝備換代,完成陸軍變革。但在幾場戰爭的實際檢驗中,美軍發現機械化時代得心應手的師級編製,已經很難適應信息化時代靈活反應、空地協同、實時打擊的要求。由於戰場上主要的攻堅任務都由快速、精確的空中力量完成,陸軍強大的突擊力量成為多餘,而為了保持這些強大突擊力量所必然帶有的裝備、人員眾多,行動緩慢,協同複雜、消耗巨大、後勤保障困難等諸多的缺點反而顯露出來。美國陸軍為此在世界上率先進行了師改旅試驗,同時還在戰場上大量使用小股特種部隊,以實地偵察情報而不是直接交戰,通過召喚飛機和巡航導彈攻擊目標,達成以往隻有陸軍大部隊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其實也是一種試驗。綜合實驗室和戰場上的實戰經驗,美國最終確定了搞模塊化小型陸軍的改革思路,並在師改旅之後,又進行旅轄營的試驗。英國和德國軍隊,在美國軍隊改革之後,也相繼進行了陸軍小型化、多能化的試驗,並取得成功,以此帶動軍隊的全麵改革。

由於國家政治、經濟方麵的原因,俄軍在新軍事變革中的步伐一度落在歐美軍事列強的後麵。但隨著近年經濟狀況的迅速好轉和政治形勢的穩定,俄羅斯已把建設新型軍隊當作國家複興的頭等大事,排在最優先的位置。2006年5月,俄軍決定按照美式軍事體係,撤銷現有六大軍區和陸海空三軍總司令部編製 , 成立遠東方向、中亞方向和西部歐洲方向等三個地區聯合司令部,統轄地區內各軍兵種部隊。在大刀闊斧改革體製編製的同時,俄軍還將軍隊總員額壓縮在100萬以內。

由於先從總體上進行組織結構的合理化調整,所以,俄軍尚未來得及對各軍兵種的局部變革進行部署。但可以預料的是,隨著俄軍戰略層麵上的改革完成,各軍兵種的改革必然將提上日程,而其改革模式,由於在總的方麵參照歐美軍隊,其各軍兵種的改革方向也不會相差太多。早在2003年9月,俄羅斯著名軍事理論家斯裏普琴科,就發表《俄羅斯需要新型軍隊》的文章,建議在今後的軍事改革中,對俄軍現有指揮體製和軍兵種結構進行徹底改組,特別以改造俄羅斯陸軍為核心。他認為俄陸軍現在有9個集團軍、1個獨立軍,28個師,是俄軍中人數最多、裝備最複雜的軍種。可是未來戰爭是非接觸戰爭,傳統陸軍將失去作用。交戰雙方再也不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在廣闊的戰場上投入千軍萬馬的大兵團進行決戰了。斯裏普琴科建議將陸軍進行重新的排列組合,將守衛邊防、保持國內穩定的任務交給內務部隊;將現有軍兵種統一組建為戰略突擊力量和戰略防禦力量。他認為未來的戰爭樣式是宇宙——空中——海上突擊戰役和防禦戰役。陸海空三軍不僅僅是聯合作戰問題,而是一體戰問題。美軍高效率的奧妙,正在於一體戰。一體戰的本質要求,就是各軍兵種信息要無縫連接,各軍兵種行動有如一個人的腦袋和腿腳一樣默契協調,否則,一個軍種跟不上趟,這個“人”就是個瘸子;更多的軍兵種不協調,這個“人”就癱了。空軍、海軍跨越障礙能力強,像鷹和鯊一樣行動快,這樣,為了高度機動靈活,陸軍就不能像一條笨拙的“大蟒”,至少要像兔子一樣迅疾。戰爭的重心變了,作戰樣式也必然改變,軍隊的構成自然要隨之進化,因此,陸軍必然要小型化和多能化。美軍陸軍中一些師早就實現了飛行化,但一群飛鳥總沒有一隻飛鳥靈活,飛行化的陸軍師相比於其他地麵陸軍師,固然行動迅速,但從未來戰場麵臨的任務看,也需要瘦身。

由於美軍和英、德等軍隊的總體架構,早已實現總體編製體製的合理化,所以隻是對軍兵種的改革進行微調;而俄羅斯軍隊由於整體形態落後,目前隻好先進總體結構調整,然後再進行局部微調。其他國家的軍隊基本屬於第三波次。曾經以《大趨勢》聞名世界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在新的戰爭形式正在崛起之時,舊的戰爭形式還不可能完全消失,就像信息時代雖然正在到來,工業時代還沒有消失一樣。至今還有大約20個國家擁有對本地區影響很大的工業時代的軍事力量。至少在未來的衝突中,有些國家仍派步兵前往作戰,為國捐軀。隻要那些貧困落後、憤怒不滿的國家的軍火庫裏還充斥著低技術水平、低精確度的武器、愚笨型而非智能型的坦克和大炮,那麽,所有工業時代的作戰方式和武器,包括挖戰壕、建地堡、人海戰術、肉搏戰等,都將毫無疑問地被繼續開發利用下去。但隨著世界從工業時代跨入一個新的世界,這種傳統的戰爭和反戰爭的知識,已十分危險地過時了。和阿爾文.托夫勒論述情形略有不同的是,這些第三波次國家的軍隊,並非對新軍事變革無動於衷,恰恰相反,有些國家新軍事變革的口號喊得比先進國家軍隊要響亮得多,有時也玩玩花拳繡腿,看上去熱熱鬧鬧,轟轟烈烈,但其實並沒有得道,更談不上練成真功。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潮流推動和政治形式的壓迫,這些國家的軍隊不得不順應潮流進行軍事變革,但又礙於各種原因,無法大步跟上潮流,其主要表現是,從局部看也在效仿先進國家軍隊的做法,但從整體上仍未有根本改觀,甚至尚未明確未來前進的方向,更談不上從整體上進行改革的緊迫性了。這就是目前世界新軍事變革總態勢的基本麵貌。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綜合當今各列強的軍改計劃,世界新型軍隊將在2015年左右打造完畢。從今天到2015年的時間,因此也是其他國家軍隊的機會之窗。如果在這個短暫的時間內不能有所作為,基本上就無法追上歐美等先進國家的軍隊了,原因很簡單:幾乎每一次新軍事變革的發生和完成,都將引起新一輪的戰爭和大範圍的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落後國家的軍隊將沒有登上未來舞台的機會。最近,西方關於美國攻打伊朗的傳言波瀾再起,俄羅斯軍隊高級將領卻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在北極展開。預言可以留待未來驗證,但趨勢卻是不容懷疑的。那些落在世界新軍事變革後麵卻又不思進取的國家軍隊,事實上麵臨著急速迫近的危險。一旦戰爭來臨,那些自欺而不能欺人的“遊戲”將立即顯露原形。當年清朝在累敗之後,也曾進行新軍事變革,但由於沒有觸動真正的軍事思想和體製,所建立了新式海軍和新式陸軍隻是徒有其表。一場小小的甲午戰爭,龐大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在不到兩萬人的八國聯軍的攻擊下,十幾萬清朝新式陸軍也潰不成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論曆史的教訓還是現實的警鍾,都要求我們必須認真思量有關中國、有關軍事的話題。從這個角度說,無論英國《今日中國網》的報道是否屬實,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