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熊光楷:中國的國際戰略態勢

(2008-01-07 06:49:12) 下一個
熊光楷:中國的國際戰略態勢

2008年01月07日 新華網 來源:學習時報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熊光楷答學習時報記者問。


學習時報記者李玉梅日前就2007年我國國際戰略態勢等相關問題,對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熊光楷同誌進行了專訪。熊會長在訪談中指出,黨的十七大報告作出的“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這一科學論斷,也反映了2007年國際戰略形勢發展的主要特點。回顧過去一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國際關係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的國際戰略態勢總體上繼續朝著積極方向發展,但也麵臨著一些挑戰。

記者:2007年,國際戰略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繼續經曆著深刻複雜的變化。值此年終歲首之際,請您對2007年國際形勢和我國的國際戰略態勢做一個總體評估,並對2008年作一展望。

熊光楷: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這一科學論斷精辟概括了當前一個時期國際形勢演變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2007年國際戰略形勢的主要特點。目前國際戰略形勢中出現的深刻變革和複雜調整,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三大趨勢深入發展的推動下,各國利益出現新的變化、實力出現新的消長、政策出現新的變動等多方麵因素交織互動的結果。

就我國而言,大國關係、周邊關係、發展中國家關係和多邊關係,構成了我國國際戰略態勢的全局。大國關係是我國國際戰略態勢中的重點,周邊關係是我國國際戰略態勢中的要點,發展中國家關係是我國國際戰略態勢中的基點,多邊關係是我國國際戰略態勢中的亮點。過去一年,我國的國際戰略態勢總體上繼續朝著積極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個進一步”:大國關係進一步調整,周邊關係進一步改善,與發展中國家關係進一步加強,多邊關係進一步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仍麵臨著一些挑戰,必須居安思危,妥善應對:一是國際安全形勢複雜多變,世界仍很不安寧;二是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與各大國關係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四是我國周邊還存在一些複雜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台獨”分裂勢力正在加緊進行分裂活動。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

展望2008年,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四個繼續”:繼續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相互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繼續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繼續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深化傳統友誼,擴大務實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正當要求和共同利益;繼續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承擔相應國際義務,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記者:大國關係的變化對中國外交的全局曆來具有深刻影響。請您談談2007年我國與世界各主要力量的關係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

熊光楷:過去一年,國際力量對比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推動著新一輪大國關係的調整。美國單邊主義嚴重受挫,2007年明顯加強對國際上其他力量的協調和借重。歐盟實現第六次擴大,成員增加到27個,歐盟峰會通過《裏斯本條約》,一體化建設擺脫停滯狀態。俄羅斯複興勢頭強勁,2007年經濟增速可達7.6%,俄對外政策進取性增強。日本經濟保持複蘇勢頭,積極謀求世界大國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發展,針對美進一步擠壓俄戰略空間的做法,俄積極展開戰略反製;美歐分歧猶存但關係有所拉近;美日強化同盟關係的同時分歧有所展現,特別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衛隊在印度洋對美軍的支援行動,對美日關係造成一定負麵影響。

大國關係是我國國際戰略態勢中的重點。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國內生產總值有望達到3萬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萬億美元,國際地位和影響不斷提高。過去一年,我國與各大國關係進一步調整。中美關係保持總體穩定並有新的進展。胡主席與布什總統兩度會晤、多次通話;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戰略對話成功舉行,取得多項成果。2007年1—9月,中美雙邊貿易額為2213.6億美元,同比增長15.6%,雙方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在一些熱點問題上加強溝通,雙邊關係的戰略內涵更加豐富。我成功接待美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兩國軍事交流與互信得到增強。中俄關係取得長足發展。兩國高層互動頻繁。胡主席與普京總統五度會晤,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第二個10年的發展確定總體框架。雙邊經貿合作務實推進,2007年1—9月,中俄雙邊貿易額達349.2億美元,同比增長41.8%,2010年前雙邊貿易額增至600-800億美元的目標可望如期實現。我成功在俄舉辦“中國年”活動,雙方共簽署價值約43億美元的21項合作協議,舉行300多項活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諸多領域。中日關係呈現改善和發展的良好勢頭。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年內,胡主席與時任日首相的安倍兩度會晤,溫總理成功訪日,日現任首相福田成功訪華,雙方為構築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兩國貿易額達17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4%;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會議機製正式啟動,並舉行首次會議。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曹剛川成功訪日,是中國國防部長時隔近10年再度訪日;中國海軍軍艦首次訪日,書寫了兩國軍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活動舉行近百次活動,加深了兩國民間往來和相互理解。中歐關係保持穩定和發展。胡主席會晤多位歐洲政要,法總統薩科齊等歐洲國家領導人訪華,中歐舉行第十次領導人會晤和第三輪中歐戰略對話。2007年1—9月,中歐貿易額達2561.3億美元,同比增長27.8%。9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分別與英、法、西班牙等國海軍舉行海上聯合軍演,軍事交流領域有新的拓展。

記者:我國周邊地區形勢的變化直接關乎我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您怎樣看2007年我國周邊地區形勢,特別是我國與周邊關係發展的主要特點?

熊光楷:我國周邊地域廣闊,國家眾多,既是當前世界經濟增長的亮點,也是諸多矛盾和問題相對集中的熱點。過去一年,我國周邊地區形勢保持總體穩定,朝鮮半島形勢明顯趨向緩和,東盟一體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南亞區域合作步伐加快,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成就顯著。8月,上合組織峰會通過《上合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等一係列重要文件,並成功舉行“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演,引起廣泛關注。

周邊關係是我國國際戰略態勢中的要點。過去一年,我國與周邊國家關係進一步改善。俄羅斯和日本既是大國,也是我周邊重要鄰國。中俄關係、中日關係繼續取得新的進展。除此之外,我與周邊各方向上國家的關係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與東北亞國家關係取得新的成果。盡管解決朝核問題仍然是個曲折複雜的過程,但我在朝核問題有關各方之間積極斡旋,推動六方會談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年內,六方會談先後於2月和10月通過《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共同文件和《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共同文件。朝同意完成對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並對核計劃進行申報;美將根據朝方行動並行啟動不再將朝列為“支恐”國家程序,推動終止對朝適用《敵國貿易法》進程;各方重申向朝提供經濟、能源與人道主義援助。我在朝核問題解決進程中充分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稱讚。中朝傳統友好關係進一步鞏固。中韓全麵合作夥伴關係深入發展。中日韓三國交流合作得到加強,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成功舉行,“中日韓文化交流年”順利展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深入推進。1月和11月,溫總理先後出席第十次和第十一次東盟與中國“10+1”峰會,與東盟達成多項重要共識。7月1日起,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協議》正式實施,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積極參加東盟地區論壇安全政策會議等對話活動,成功主辦東盟與中日韓武裝部隊國際救災研討會和中國與東盟維和研討會,與東盟安全對話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與中亞國家關係不斷深化。2007年是我國與中亞國家建交15周年。15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成功解決邊界問題,不斷增進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國”機製和上海合作組織。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已成為新型國家關係和區域合作的典範。8月,胡主席對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11月,溫總理對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進行正式訪問。高層互訪和各層級交流進一步增強了我與中亞國家的政治互信與互利合作。與南亞國家關係穩步發展。年內,中巴雙方同意將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提升到新的水平。7月1日起,中國對巴實施中巴自由貿易協定第一階段降稅,推動中巴自貿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印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胡主席、溫總理與辛格總理多次會晤,雙方同意不斷推進中印合作“十項戰略”,深化雙邊關係發展。兩國外長年內共5次會晤,創曆年之最。2007年1—9月,中印雙邊貿易額達272億美元,超過2006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長52%,增幅在中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中居於首位。11月,中印舉行首次防務與安全磋商;12月,舉行首次陸軍聯合反恐訓練,兩國軍事互信合作取得新的進展。

記者:請問您怎樣看2007年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勢頭?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呈現哪些主要特點?

熊光楷:過去一年,發展中國家經濟普遍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聯合自強趨勢明顯上升。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金磚四國”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經濟總和已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亞洲、非洲、拉美地區經濟都保持較高增速。新興力量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傳統大國。據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2007年143個發展中國家中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均實際收入都在增加,隻有10個國家人均實際收入水平有所減少。

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是我國國際戰略態勢中的基點。過去一年,我國與發展中國家關係進一步加強。積極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全麵合作。2007年是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各項後續措施的開局之年。1月30日—2月10日,胡主席對非洲8國進行國事訪問,有力推動了中非新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深入發展。9月,中國與非洲48國外長在聯大舉行首次政治磋商,啟動了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外長級定期政治對話機製。中國對非援助、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中非發展基金正式啟動,免債、免關稅等工作有序進行。2007年1—9月,中非雙邊貿易額達526.1億美元,同比增長29.7%。我與拉美國家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拉雙方在聯合國、裏約集團、美洲國家組織成員與常駐觀察員對話會等機製內保持密切磋商、不斷加強協調。以“G8+5”等機製為平台促進南北對話與南南合作。在全麵推動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同時,我積極主動地推進和引導南北對話與合作。自2002年起,八國集團在峰會期間與部分發展中國家舉行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2007年6月,八國集團啟動“G8+5”常規對話機製,今後將定期召開會議,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能源、社會等領域加強對話與溝通。“G8+5”機製正成為推進南北對話與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年內,胡主席出席在德國海利根達姆舉行的“G8+5”對話會,就世界經濟問題闡述中方立場,主張促進在國際發展領域的南北合作;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中方政策主張,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要求發達國家率先承擔減排義務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根據自身情況采取措施;在出席發展中國家領導人集體會晤時就加強南南協調提出倡議,得到與會領導人的積極響應。這是胡主席繼2003年法國埃維昂會議、2005年英國鷹穀會議、2006年俄羅斯聖彼得堡會議之後,第四次出席南北領導人對話會,對加強南北對話與南南合作、鞏固我與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關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記者:2007年,國際上多邊外交活動非常密集,成為各國開展外交的重要舞台。請問您怎樣看2007年我國多邊外交的主要特點和成果?

熊光楷:過去一年,全球和地區多邊關係發展更趨活躍。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APEC)、世貿組織、上合組織、歐盟、東盟、非盟、阿盟、亞歐峰會等全球和地區性多邊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與影響不斷增強。在解決朝核問題、伊核問題、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等方麵,聯合國安理會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12月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厘島路線圖”這一新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框架協議,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和廣泛讚譽。亞太經合組織經過18年的發展曆程,已經擁有21個成員,占世界人口總數的41%、世界經濟總量的53%和世界貿易的46%,成為當今最具廣泛性和代表性的地區性國際組織。9月,亞太經合組織第15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表《悉尼宣言》,就氣候變化、多哈回合談判、區域經濟一體化等問題達成重要共識。

多邊關係是我國國際戰略態勢中的亮點。過去一年,我國多邊關係進一步發展。中國積極參與多邊事務,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上合組織、東盟與中國“10+1”和東盟與中日韓“10+3”、東亞峰會以及“G8+5”等多邊機製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中國高度重視並積極參與聯合國和亞太經合組織等全球和地區性組織的活動。以聯合國為重要舞台,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高度重視維護聯合國的權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一貫堅持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有關國際問題,在朝核、伊核、蘇丹達區等問題上既注意照顧有關國家的合理關切,又重視維護各方的共同利益,既有效維護了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權威,又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建設性作用,全麵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中國積極加大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力度,截至2007年11月底,我軍共參與聯合國18項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9040人次,是安理會五常中派出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2007年,我應聯合國請求,又向黎巴嫩派遣1支60人的維和醫療分隊,將赴黎巴嫩維和工兵分隊由182人擴編至275人,承諾向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派遣1支315人的多功能維和工兵分隊,其中140人的先遣隊已於11月24日部署到任務區,獲得良好的國際反響。中國積極履行對聯合國應盡的財政義務,會費比額由2.05%上升至2.667%,增幅居各國之首。中國還從2007年起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製度》,恢複參加《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為推動聯合國裁軍和軍事信任製度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在亞太經合組織中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重視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支持該組織在亞太地區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2007年9月,胡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15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針對氣候變化這一會議主要議題,胡主席明確提出堅持合作應對、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主張,提議建立“亞太森林恢複與可持續管理網絡”,介紹了中國在控製溫室氣體排放方麵的措施、成就和目標。這是繼“G8+5”會議後,胡主席再次在多邊場合深入、係統地闡述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也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國際會議中就應對氣候變化提出具體、務實的合作建議,受到各方積極評價和支持。會議通過的《悉尼宣言》采納了中國提出的主張。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發展中的建設性作用日益增強。

新的一年,我們將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戰略態勢,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