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隱形戰機麵臨著諸多克星 並非無懈可擊 zt

(2008-01-10 12:17:10) 下一個
隱形戰機麵臨著諸多克星 並非無懈可擊

2008年01月10日 星島環球網


【星島網訊】擁有隱形戰機是很多國家的迫切需求,目前俄羅斯、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均在研製自己的隱形戰機。與此同時,美軍卻在考慮為隱形戰機配備先進的高速導彈,在對方防空係統還沒來得及發射導彈前,將其“眼睛”——防空雷達迅速炸毀,以消除後患。

  《科技日報》報道,隱形戰機是通過降低自己的聲音、紅外線特征和雷達顯示麵積,從而達到降低自己被對方發現概率的目的。然而,隱形戰機性能是相對的。理論與實踐均證明,隱形戰機並非無懈可擊,而是麵臨著許多“克星”。

永遠的“克星”:雷達


  隱形戰機主要采用各種雷達隱形技術,雷達可以說是它永遠的“克星”。

  一是雙基地雷達或多基地雷達。一般的雷達是單基地的,即發射機和接收機安裝在一起,且通常共用一個天線。而雙基地或多基地雷達是將發射機和接收機分別安裝在相距很遠的兩個或多個站址上。它能有效地捕捉雷達反射波,借助高速計算機標繪出隱形戰機飛過時留下的航跡,並預測之後的航向。

   二是長波雷達。當雷達波束的波長接近於飛機構件時,如尾翼、機翼或機身時,這些構件就像天線一樣開始吸收並反射電磁波。特別是當雷達波長是構件尺寸的兩倍時,無線電波被吸收和反射的效率非常高。

  三是米波雷達。隱形戰機的外形設計和吸波塗層厚度與重量的限製難以達到吸收米波的要求,因而使用米波雷達可以探測隱形目標。目前,在米波雷達方麵,發展較快的是超視距雷達。

  四是毫米波雷達。頻率在30千兆赫、94千兆赫、140千兆赫的毫米波在目前隱形技術所能對抗的波段之外,同時毫米波雷達具有天線波束窄、分辨率高、頻帶寬、抗幹擾力強等特點,因而具有反隱形能力。它能分辨識別很小的目標,而且能同時識別多個目標;具有成像能力,體積小、機動性和隱蔽性好,在戰場上生存能力強。

  五是新型反隱形雷達。如無源雷達,又稱被動雷達,它不發射電磁信號,而是通過接收隱形目標的電磁輻射信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此外,還有多頻信號雷達,即能產生多種不同頻率信號的雷達。

新“克星”:民用無線係統


  目前,西門子公司經過研究發現,將來一個國家的移動電話設施可以作為一種對付隱形戰機的有效雷達係統。該技術是使移動電話站變為“發射機”,用於照射空中目標。計算幾個基站發出信號之間的相位差,接收機就能提供其位置。

  該係統的多方向性表明,它能夠克服“看”隱形戰機、隱形導彈的困難。移動電話設施變成“雷達網絡”具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因為要消滅這種“雷達”意味著必須使整個移動電話係統失效,那將是特別困難的事。這就意味著,任何具有移動電話設施的國家都能夠利用它,並使它成為一種強大的“反隱形雷達”。

  除此之外,電視信號的幹擾也可能輕而易舉地導致隱形戰機不再隱形。

真正“克星”:綜合多種手段


  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是識別隱形戰機真麵目的必要手段,也是其真正的“克星”。

  一是綜合運用各種反隱身技術。綜合運用電子、紅外探測器,並匯集多個探測器,也能獲取最佳的反隱身效果。例如,首先用超視距雷達發現遠距離的隱身目標,然後派出預警飛機至該區域定位並跟蹤目標,當目標進入以後,用各種不同頻段的地麵雷達組成雷達網從不同視角進行探測,則隱形戰機就可被發現。

  二是改變常規雷達設計。隱形戰機通常總有一定的雷達散射截麵積,如果提高常規雷達的設計指標,也能探測到隱形戰機。如采用頻率捷變、擴頻技術、低旁瓣或旁瓣對消、窄波束、多波束、極化變換等技術,可提高雷達的抗幹擾能力,因而提高了雷達的探測性能。采用大時寬脈衝壓縮技術、功率合成技術、增大雷達發射功率等措施,可以提高雷達的作用距離,也具有一定的反隱形能力。

   三是空中反隱形平台。由於隱形戰機的頂部隱形能力弱,因此將探測係統安裝在空中平台上或衛星上進行俯視探測,可提高低空突防的雷達麵積較小目標的被探測概率。預警機和具有下視能力的飛行器是重要的空中反隱形平台,它裝有下視雷達,可以增加探測範圍。因此,對隱形目標威脅很大。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