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小快艇衝擊大軍艦:美軍炒作還是伊朗示威?zt

(2008-01-09 14:02:05) 下一個
小快艇衝擊大軍艦:美軍炒作還是伊朗示威?

2008年01月08日  新華網


2006年4月3日,一艘伊朗船隻在波斯灣海域參加軍事演習。新華社發


美國軍艦編隊 [資料圖片]


編者按:美國軍方7日稱,當地時間6日清晨,在霍爾木茲海峽國際水域,5艘隸屬伊朗革命衛隊的快艇“騷擾”和“冒犯”了3艘美國軍艦,並稱這是一起嚴重的“挑釁行為”。對此,伊朗外交部低調回應,說這一事件屬於“正常”範疇。

伊朗快艇是否有能力挑釁美國軍艦?這一偶然事件背後是否包含必然因素?美伊衝突是否會升級?就這些問題,新華軍事專門連線軍事問題專家、《世界軍事》雜誌執行總編陳虎先生,就這一突發事件為廣大網友作一解讀——

實力不對稱 小孩對抗大力士?

伊朗革命衛隊的5艘快艇,對美國的3艘軍艦究竟能構成多大的威脅?

盡管目前還沒有美伊發生對峙的艦艇的具體型號,但是可以知道的是,美國是三艘正規軍艦,一艘驅逐艦,一艘巡洋艦,一艘護衛艦,都屬於大中型水麵作戰艦艇。

而伊朗是5艘革命衛隊的快艇。快艇分好多類型,導彈、魚雷艇的突擊威力比較大。目前伊朗海上革命衛隊裝備有武裝小艇45艘。這些快艇大部分是普通民用快艇改裝的,艇上裝備的都是輕武器,攻擊威力有限。

從法新社的圖片看,事件中伊朗快艇的排水量很小,而且並沒有裝備專用的反艦導彈或魚雷,艇上隻可能裝備機槍、火箭筒、單兵反坦克導彈等輕型武器。這些武器隻能對美軍暴露在甲板上的人員,以及部分外露電子天線構成威脅,根本不可能對軍艦本身造成嚴重傷害。

所以,事件中伊朗的這5艘快艇,應該不是正規的導彈、魚雷艇,隻是因為速度比較快,所以被稱為“快艇”,可能充其量隻是幾艘武裝船隻。

5艘伊朗革命衛隊快艇對3艘美國正規軍艦,可以說,雙方的兵力是嚴重不對等的。一方像個小孩子,一方像個大力士。如果說是快艇在“挑釁”軍艦的話,那就是小孩子在挑釁大力士。

綜上所述,伊朗快艇和美國軍艦實力相差太懸殊,伊朗對美國發出“嚴重挑釁”的可能性不大。這是從事件的對象上來講的。

另外,從這一突發事件的時機和地點來講,它發生在伊朗核危機跌宕起伏、美國對伊朗進行武力威脅並不奏效的時機下,而且發生在伊朗的家門口——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在這種時刻這種地點發出嚴重挑釁的可能性也不大。

美國軍方和媒體在刻意炒作?

關於美伊艦艇對峙的報道,目前大部分來自美國媒體,報道中經常提到“挑釁”。我們可以仔細研究一下美國媒體使用的字眼。

首先,美國媒體稱,伊朗快艇當時“高速衝向”美國軍艦。

在國際水域,大家都有行駛的權利,相向運動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使用“衝向”這種意圖性這麽強的字眼,這是否合適,值得研究。

其次,美國媒體說,伊朗快艇發出無線電訊號,揚言要炸毀美國軍艦。還說,美國要防禦時,伊朗快艇掉頭撤離,扔下一些不明物體,據美國士兵說,是“白色的箱子”,以讓美國軍艦作出規避動作。

這些都是美國的單方麵言論,目前尚缺乏有力的佐證。

而且,注意這裏使用的“防禦”。當時美國軍艦做出的防禦是什麽樣子的呢?軍艦水兵已經進入戰位,其中一艘軍艦的艦長即將下達開火的命令。

美國正規的軍艦在伊朗的家門口——霍爾木茲海峽已經要開火了,他們稱之為“防禦”。而當時伊朗的快艇扔下幾個箱子,就被稱作“嚴重挑釁”。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表態時稱,伊朗快艇當時沒有識別出美艦的身份。他說,這件事情很正常,美伊雙方時不時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伊朗說衛隊快艇沒有識別出美艦的身份,這有些牽強。

但是,伊朗說這樣的事情屬於“正常”範疇,這個說法還是有道理的。美伊間類似的事件在國際海域上確實可能經常發生,甚至有可能每天都在發生。隻是現在美國軍方作出強硬表態說這是挑釁,各方媒體比較關注,所以它成為一個嚴重的突發事件

美國媒體現在用強烈的字眼,有炒作、渲染這一事件的嫌疑,其目的可能在於塑造伊朗負麵的國際形象,抹黑伊朗。

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惠特曼說,6日發生的事件喚醒了美國對以往遭到高速小型艦艇襲擊的記憶。七年前,在也門的亞丁港附近,一艘裝載炸藥的橡皮艇撞向美國“科爾”號導彈驅逐艦,導致17名美國海軍水兵身亡,39人受傷,船體受損。所以他說,伊朗革命衛隊6日的類似舉動是“致命的挑釁行為”。

七年前的事件是由恐怖分子製造的,美國發言人這樣的說法,是將伊朗國家形象與恐怖分子聯係起來,塑造負麵形象。

偶發事件背後的必然因素

單純從事件角度出發,這是一個偶發事件。但是也要注意他的背景。

這件事情可以看作是美伊核問題的延伸。在伊朗核危機中,美國采用武力威脅策略,但並沒有見效。

今年,美國在伊核問題上有“放緩”的跡象。12月3日,美國情報機構發布《國家情報評估》報告,稱伊朗早在幾年前就停止開發核武器。這是美國放緩政策的一個信號。

伊朗對於美國發出的信號的回應是,內賈德說,既然美國以前情報錯誤,就應該對伊朗作出賠償。

美國傳統的外交政策是“胡蘿卜+大棒”。如果說先前《國家情報評估》報告這個信號是一個“胡蘿卜”的話,那現在這個炒作這個突發事件,造成伊朗的國際壓力、塑造伊朗負麵的國際形象,這就是一個“大棒”。

使這一突發事件廣泛受到關注,是一種策略。在這一事件後,美伊衝突升級甚至走向戰爭的可能性不大。而至於未來美伊關係將往何處去、伊朗核問題將如何收場,可能主動權目前還是掌握在美國手中。


美國士兵在霍爾木茲海峽巡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視頻截圖 剪頭位置為事發地赫爾木茲海峽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資料:霍爾木茲海峽

地理位置:
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形似人字型,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

氣候類型:
地處副熱帶,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幹燥,表層水溫年平均為26.6℃,最熱月(8月)達31.6℃,最冷月 (2月)為21.8℃。高溫、幹燥增強了海水蒸發,而年降水量隻300毫米。

鹽度洋流:由於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結果增大了海峽內海水鹽度,達37~38‰,波斯灣鹽度達38~41‰。海峽和波斯灣鹽度大於阿曼灣,產生了海水密度梯度,引發阿曼灣鹽度較小的海水通過海峽表層流向波斯灣,而波斯灣鹽度較大海水通過海峽底層流向阿曼灣。

重要數據:
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裏,最狹處隻有48.3公裏;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

戰略地位: 國際石油運輸通道——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

其他特點:
海峽中多島嶼、礁石和淺灘。

戰略咽喉

霍爾木茲海峽自古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特別在海灣地區成為世界石油寶庫之後,每天有400萬噸石油通過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約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平均每8~10分鍾就有1艘海輪駛過海峽。是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 。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亞洲西部,介入阿曼的穆桑達姆半島和伊朗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波斯灣(簡稱海灣,阿拉伯人稱阿拉伯灣)。由於它是波斯灣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因此有“海灣的咽喉”之稱。

阿曼的穆桑代姆半島突出於海峽水域,海峽呈彎弓形狀。海峽連波斯灣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島西側的謝赫、馬蘇德角向北延伸至伊朗海岸以南的亨加姆島為界;接阿曼灣的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島東側的代巴角延伸至伊朗海岸的達馬蓋山為界。海峽中分布著格什姆島、霍爾木茲島、亨加姆島(屬伊朗)和賽拉邁島、埃奈姆島、穆桑代姆島(屬阿曼)等。海峽不經常漲潮,這主要與波斯灣口形狀有關。自古以來,霍爾木茲海峽就是交通、戰略要地。16世紀初葡萄牙開始入侵,其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爭奪的重要目標,現仍為霸權主義者所覬覦。

石油門戶

霍爾木茲海峽正扼波斯灣出口,是盛產石油的波斯灣的門戶,在戰略上和航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波斯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個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這些產油國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外,還有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和沙特阿拉伯,它們共同負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的60%的供應量。目前,每天都有近200條油輪運載這些國家的大約2000萬桶的原油通過海峽。由於它是油船來往的重要通道,它一旦被切斷,西方經濟就會遇到致命威脅,因此,它被視為西方國家的“生命線”也曆來是帝國主義列強企圖控製的重要目標。

傳奇名稱

該海峽的得名,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峽中的霍爾木茲島上建立了霍爾木茲王國,海峽由此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霍爾木茲島是波斯薩桑王朝第四位國王的名字,“霍爾木茲”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神”。

還有一種說法是,遠在古希臘時代,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派大將霍爾木茲雅率艦隊出沒於此,並在海峽中的一個無名島上停泊。後來為了紀念這位艦隊統帥,便把他的名字“霍爾木茲雅”作為海峽和那個無名島的名字。以後,這個馬其頓人的名字慢慢阿拉伯化,變成了今日的“霍爾木茲”。

此外,也有人認為“霍爾木茲”一名來源於葡萄牙人。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後,發現這一帶貿易興隆,用葡語秒之為ORMUCHO,意為這裏金子多,後來ormucho就演變為海峽名。

我國《元史》稱該海峽為“忽裏摸子”,《明史》稱“忽魯模斯”都是對海峽名“Hormuz”的不同音譯。


伊朗革命衛隊艦隻在拉臘克島附近水域演習 [資料圖片]


伊朗海軍小型快艇[資料圖片]


資料:伊朗革命衛隊

伊朗革命衛隊成立於1975年5月5日,其使命是保護伊朗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保衛伊朗革命和維護伊斯蘭教義。革命衛隊還負責維持其國內秩序,監控國內的敵對勢力,並建立了龐大的情報網絡。

1986年,伊朗革命衛隊有編製35萬人,以營為單位進行獨立或聯合的軍事行動。革命衛隊還成立了小規模的海空軍。至1996年,革命衛隊正規軍整編為陸軍10萬人,海軍2萬人。

革命衛隊進行海外行動最大的一支部隊由12000名講伊朗語、阿富汗語、伊拉克語等不同語言的阿拉伯人組成。還有一支部隊由庫爾德人組成,與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關係密切。

革命衛隊的海外行動接受海外情報委員會和海外行動委員會的共同指揮,由小分隊和非政府組織的成員共同落實。目前,這支部隊在伊朗和蘇丹進行訓練,在海灣地區具有重要影響。

據《華盛頓郵報》2007年8月15日報道,美國政府已經決定將伊朗革命衛隊定性為國際恐怖組織。

報道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的話說,布什政府作出這一決定是因為伊朗革命衛隊幹涉伊拉克及阿富汗事務,支持中東地區的極端勢力。


而聯合國針對伊朗核計劃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以及美國國會要求加強對伊朗製裁,也迫使布什政府作出這一決定。


2002年11月20日一艘美國軍艦在海灣執行任務 [新華社發]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