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聞周刊:中亞人複雜看待中國影響力 zt

(2007-12-16 04:54:32) 下一個
新聞周刊:中亞人複雜看待中國影響力

2007年12月16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2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為了中亞財富進行新的“大遊戲”

  駕駛18個的貨櫃車的中國司機在中國-哈薩克斯坦邊境上休息,他說,他帶到哈薩克斯坦商業中心阿拉木圖的貨物是蘋果。

  對於哈薩克斯坦人來說,這種運輸極具諷刺意味。阿拉木圖地區是最早發現蘋果樹並最早種植蘋果園的地方。阿拉木圖是當年蘇聯的水果基地。“阿拉木圖”的意思就是“蘋果之父”。

  在過去的幾年裏,中國的水果、蔬菜、電視機、T恤衫和輪胎通過中亞的絲綢之路湧入市場。在中國邊境上每天都有成百量貨櫃車向西邊駛去。

  這些貨物是北京在這一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有形標記。這裏的幾條邊界涉及世界上最動蕩的國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中國、俄羅斯、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正在這裏為財經和戰略優勢而競爭。

  石油、水力資源、戰略金屬、管道、運輸路線和市場都是利益所在。最重要的是能源供應。中國需要能源、俄羅斯想控製分配、西方強國擔心莫斯科或北京壟斷。

  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結成了戰略同盟,同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要把在這裏建立了軍事基地的美國擠出中亞。他們基本上成功了。

  不過,由於中國有13億人口和經濟實力,而俄羅斯人口在萎縮,經濟也主要依賴能源,看上去俄羅斯越來越處於守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尼可拉斯•斯萬斯特羅姆說,中國正成功地使用軟實力——明智分配的援助、積極主動的外交和大量投資,把俄羅斯擠到了一邊。

  可能中國印記最明顯的是中哈邊界的霍爾果斯口岸。在口岸的哈薩克斯坦一側是一個昏昏欲睡的村莊、一座清真寺和一片草地,牧民騎在馬背上。而在中國一側則是一座延伸的城市、它的天際線上有兩架吊車,還有幾座大型建築的雛形,一座白色拱門上插著兩麵鮮紅的中國國旗。

  塔裏普占•蘇雷曼諾夫是霍爾果斯口岸哈薩克斯坦邊境服務處的隊長。他站在破舊的哨所外麵,指著幹涸河床對麵閃閃放光的中國城市說:“這裏就像美國-墨西哥邊境。我們是墨西哥人,因為中國人比我們先進很多。”

  中亞包括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夾在俄羅斯、中國、西伯利亞和阿富汗的興都庫石山之間,很久以來這裏被認為是無人所知地方。

  直到大約200年前俄國軍隊和英國間諜開始在這裏爭奪影響力時,這一地區才為人所知。魯德亞德•吉普林把這場爭奪稱為“大遊戲”。

  現在北京正在玩一個更微妙的遊戲。對於中亞的自然資源來說,北京是一個客戶,而不是一個競爭者。它在主動出擊,而不是防守,它收購石油公司並通過新的高速路、鐵路和管道進入中東的油氣市場。

  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裏,中亞是蘇聯工廠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也是蘇聯低質量貨物的市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貨物從這裏消失了,先是被土耳其貨取代,現在又被中國貨取代。

  俄羅斯現在陷在石油財富中,它希望恢複其工業,好讓自己的經濟從石油高價斷奶,因此它需要中亞的市場。俄羅斯將中亞視作從沙皇時代和共產主義時代的繼承物。中國也需要大量原料,而且中國正蘇醒要成為世界大國,中亞對於它來說就是狂野西部——一片充滿機遇、資源豐富的土地,也是通向中東油田和歐洲富裕購物區的走廊。

  從霍爾果斯口岸離開中國的卡車滿載著貨物,但車輛回來時卻基本上是空的。邊界的路上也留下這種貿易的痕跡。從中國駛往國外的車道坑坑窪窪,而回來的車道完好無損。2003年,中國預計與中亞的貿易額在10年間會增長30至50倍。

  中國增長的影響力讓一些中亞人感到擔心。24歲的俄羅斯-哈薩克混血青年阿納斯塔西亞•朱可瓦說:“旁邊有這麽強大的一個鄰居,有時候人們會感覺不安。”沒有人預測中國會用武力征服中亞,但是有人擔心一旦出現矛盾,這些國家會對北京的貿易和外交政策沒有抵抗力。

  911事件後,美國似乎要在這一地區擴大影響力。但是在建立兩個軍事基地後,美國敗下了場。在壓力之下,美國已經被迫關閉了它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軍事基地。

  專家們稱,美國從這裏撤退部分是因為俄羅斯和中國的壓力,另一個原因是這裏缺乏利益:一些美國官員認為中亞的石油和天然氣太遙遠,無法滿足美國的能源需求。而且美國也因為批評中亞國家的人權而被疏遠。

  廉價的中國商品讓貧窮的中亞人都變成了消費者。但一些專家說,依賴中國商品令當地工業發展變緩。

  也有人歡迎中國的投資者。人均GDP僅1300美元的塔吉克斯坦急需投資。塔吉克斯坦戰略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賽弗洛•薩法羅伊說,沒有中國人的錢,他的國家根本沒法開發礦產資源,隻能把自己鎖在“帕米爾山脈的寶貝匣子”中。

  盡管如此,俄羅斯仍然保持著很大的影響力。對於中亞人來說,莫斯科仍然是他們學術、經濟和商業的首都。莫斯科和其他俄羅斯城市吸引著數百萬中亞學生、商人和工人。

  居住在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人朱可夫說:“經濟上中國已經占領了所有市場,但那是我們的心態仍是蘇聯式的,我們向俄羅斯尋求文化。”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阿爾馬茲別克•阿塔姆巴耶夫一次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俄羅斯和其他原蘇聯國家的關係依然很密切。“從很多方麵看,它們之間的關係就好像美國和英國的關係。”

  不過,一些力量也在把他們分開。所有的中亞國家都在推廣他們的民族語言,而俄語曾經是這裏的通用語。中亞地區曾經分享莫斯科對馬克思主義的世俗信念,現在俄羅斯在重新尋回其東正教的根,而中亞則出現伊斯蘭的複興。

  在吉爾吉斯斯坦第二大城市奧什,俄羅斯的流行文化依然根深蒂固,但這裏的市場上賣的是香港電影和美國流行樂。電台裏的DJ一會說俄語,一會說英語,還有他們的民族語言。(作者道格拉斯•波奇、曼蘇爾•米洛瓦雷夫,李宏偉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