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網友文章)美國為何總想在緬甸搗亂真實大曝光:隻為中國

(2007-10-08 05:41:08) 下一個
美國為何總想在緬甸搗亂真實大曝光:隻為中國

2007年10月07日 王者回歸


緬甸局勢之所以提升到國際層麵,是因為大國間的爭鬥

  2007年9月,緬甸仰光的僧侶發動了自1988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美聯社說有2000人,法新社說有1000人。示威的僧侶已經一再表明不希望民眾參與他們的行動,“我們(僧侶)的事情我們自己會解決”,但民主美國和前殖民者英國對緬甸的示威遊行很是“熱心”,美英駐緬使館官員、美國之音以及英國廣播公司這些天不斷推波助瀾,美國之音還增加了播出時間,甚至美國第一夫人勞拉此前也經常會見緬甸反對派領導人,今年8月,她還就緬甸問題打電話給秘書長潘基文。西方國家已經宣布了新的對緬製裁措施。在這次衝突中有一名以遊客名義進入的日本記者在拍攝示威現場時中流彈身亡,但《朝日新聞》9月28日發表文章認為,這次示威遊行的直接導火線是8月15日燃料價格上漲,價格上漲還波及到食品,作為主食的大米價格上漲了5%左右,馬鈴薯和西紅柿則上漲了60%,食品價格上漲使靠化緣度日的僧侶也感同身受,所以這一波的示威遊行並非為了追求民主政治。目前局勢已趨於平靜。

  緬甸領土676,581平方公裏,人口5650萬,奉行中立主義外交政策,在所有西方的敵人中,緬甸是最溫和的。由於85%以上國民信仰佛教,所以緬甸沒有極端主義狂熱,既不搞恐怖活動,也不對外傳播自己的信仰。緬甸不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不想擁有也無力研製。從前美國代表博爾頓在聯合國說緬甸“謀求核武器”要求聯合國予以製裁是天大的笑話。

  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鎢、鋅、鋁、銻、錳、金、銀等,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緬甸翡翠擺放在每一家中國珠寶店的櫃台。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較大。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貿易。目前私營經濟占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90%。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 %。1995年緬政府製訂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政府製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製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據官方統計數據,從2001年以後,緬甸經濟增長率年平均超過12%。 2005年12月20日,中方將中國專家規劃設計的緬甸仰光迪洛瓦經濟特區建設方案正式提交緬方,該規劃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和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的經驗,再結合緬甸的具體國情,經過10個月的努力,幫助緬甸政府製定的,其中包括相關法律建議案。雖然這些年經濟增長迅速,但由於美英等西方國家的長期製裁,以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

  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緬甸這個既不存在人道主義災難也不對地區及西方國家構成威脅的國家特殊“青睞”究竟是為了什麽?

  中國,隻因為中國!

  1、中緬之間有扯不斷的血緣關係。緬甸現有華人華僑250萬,占緬甸總人口的4.4%。和東南亞其他國家一樣,曆史上緬甸華人也受過排擠,但總體上緬甸華人已經成了緬甸人口不可分割的組成。1962年上台的奈溫雖然限製華人從政,但他本人就是混血華裔,二號人物兼國防軍副總參謀長陳天旺就是正宗華人,原緬甸總統山友、奈溫政權的功臣礦業部長尼尼博士、教育部長陳友才等都是華人。今天的緬甸華人家庭一般比較富裕,幾乎都有汽車,有些甚至有兩三部。他們勤快,會賺錢,受到善待。緬甸對外開放以後,利用中國大陸、港、澳、台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華人資金發展經濟的心情非常迫切,隨著其他國家、地區華人資金的流入,緬甸華人的社會經濟地位也相應提高。緬甸東北部有3個特區,其領導集體主要是華人,官方語言和文字主要是漢語和漢字,那裏的人幾乎都能說漢語,人民幣是那裏最主要的流通貨幣。還有人說手機信號也是中國移動和聯通的,電話區號是雲南的。前些年,這些特區應中國政府和聯合國的要求,已經杜絕了罌粟的種植,現正在同中國共同致力於經濟的發展。

  曆史上,“滇緬公路”是最名副其實的“血肉長城”,今天,緬甸華人華僑積極支持北京奧運,近日,緬甸華人憤怒譴責陳水扁分裂祖國的惡劣行徑。

  2、中緬關係。中緬兩國友好交往最早可追溯到漢代。緬甸是非社會主義國家中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僅僅兩個月後就承認了。緬甸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地理位置在中印之間,政治關係也在中印之間,與中國的關係要遠遠超過與印度的關係。

  3、地理位置。緬甸毗鄰中國和印度,也是惟一連接東南亞和南亞的陸路通道,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緬甸扼守印度洋與太平洋要道馬六甲的出入口。如果說控製新加坡就控製了馬六甲的咽喉,那麽控製了緬甸就相當於掐住了咽喉的氣門。

  至此,我們不難明白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何熱衷於在緬甸搞顏色革命。美國的意圖在於扼製中國的崛起,如果中國影響了緬甸,那麽相當於中國掐住了東南亞諸國和東北亞的日本列島、朝鮮半島的脖子,有利於改善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中國的油船將不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和南海進入中國,而隻需要從波斯灣直接進入緬甸,然後通過輸油管道直接輸入中國內陸地區,這將極大地降低中國石油成本,尤其是完全擺脫美國對中國的能源的扼製。緬甸自身也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是全球第十大天然氣出口國。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已經與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在緬甸首都仰光簽訂正式合同,獲得緬甸3個深水區塊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權。 根據該簽合同,這3個深水區塊位於緬甸若開邦近海,總麵積為1萬平方公裏。截至目前,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在內的中國三大石油商在緬甸的石油項目已全麵鋪開。中緬石油勘探開發項目區塊的總開采麵積已經超過渤海。中石油2007年1月17日對某報記者說,在中國海外能源戰略的構想中,緬甸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中緬兩國有意設計一條中緬之間的輸油管道,以防止石油“生命線”的權重過度集中於馬六甲海峽。美日對控製馬六甲海峽素有特別的興趣。

  美國對緬甸的製裁是全麵性的,歐盟對緬甸的製裁是針對性的,日本對製裁政策陽奉陰違,表麵追隨美國,實則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和債權國,日本產品在緬甸和中國產品有一拚,東盟成員國普遍反對製裁緬甸,俄羅斯和南非堅決反對製裁緬甸。

  今年1月,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南非共同否決了美英提出的製裁緬甸的草案,因為緬甸局勢並未對地區及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對於中國政府將第六次否決權交給了涉緬決議草案,網上調查顯示,中國民眾的態度是:

  理解並且叫好 86.08%
  理解     10.73%
  不理解    0.95%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