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不能承受打伊朗的後果 zt

(2007-10-05 01:55:16) 下一個
美國不能承受打伊朗的後果

2007年09月21日 國際在先


  伊朗又成了頭條新聞。我們幾乎每天都聽到美國政府官員譴責伊朗的不端行為,言下之意明明是說軍事選擇近在眼前。我們讀到美國海空軍已經越來越充分地作好了發動攻擊的準備。博客上充滿了抗議發動攻擊的信息。攻擊即將發生嗎?這個行動“合理”嗎?

  合理性取決於目標。那麽,讓我們先分析一下主戰派的目標,以及反對這個觀點的掌權者的目標。然後讓我們再看看假如發動攻擊,有可能帶來什麽後果。支持發動攻擊的似乎有兩個基本群體:副總統切尼和他的朋友;以色列現政府和它的朋友。

  以色列人並不掩飾,他們長期以來就相信,伊朗正在著手迅速獲得核武器,而這對以色列是一個巨大威脅。他們希望有人轟炸伊朗核設施。他們寧願由美國而不是他們自己來幹,不但因為美國的空軍力量更強大,還因為這對以色列的政治傷害要小些。但他們威脅說,如果美國不很快行動,他們就自己幹。

  切尼很可能另有目標。他和他的朋友們或許不那麽相信,攻擊伊朗會像以色列1981年攻擊伊拉克那樣成功。切尼的目標與其說關心在伊朗的後果,倒不如說關心在美國會發生什麽。切尼很可能期望攻擊伊朗將增加共和黨2009年獲勝的前景,推進美國的內部軍事化,進一步強化總統地位,並進一步削弱公民自由。假如這就是目標,那麽,在伊朗獲得的有限好處本身無關緊要。

  顯然,存在著反對發動這種攻擊的強大力量。在美國政府內部,新保守主義力量已經明顯消退。國務卿康德莉紮·賴斯、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似乎都認為這是一個壞主意。可能一些大公司領導人也這麽認為,而這可能意味著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也反對這樣做。美國的盟國——包括英國——似乎也反對采取軍事行動。很明顯,伊拉克政府反對這個設想。那麽,這是切尼和以色列與其他各方之間的對決。

  反對者的理由主要建立在對空襲後果的分析上。第一個問題是空襲的有效性。顯然,伊朗人汲取了以色列空襲伊拉克的教訓。假如美國不把地麵部隊派進去,那麽,空襲就是一場軍事失敗。但美國不能派進地麵部隊,因為它根本沒有部隊可派。

  第二,伊朗很可能進行某種軍事/政治回應,或在伊拉克或在阿富汗或在兩地,這對美國將非常不利。第三,對伊拉克的衝擊難以做出詳細預測。但空襲肯定無助於美國利用自己在伊拉克已經脆弱的政治立場來迫使馬利基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站隊。假如被迫這樣做,什葉派大黨不支持——至少是默默支持——伊朗的可能性非常小。

  簡言之,空襲將是一場外交亂局並有使中東地區暴力進一步擴散的危險。美國轟炸伊朗“合理”嗎?不僅從美國現政府的觀點來看,而且即使從以色列的觀點來看,幾乎肯定是不合理的。

  (作者為紐約州賓漢頓大學教授 路愛國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