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名利淡如水 風範啟後人---開國大將許光達 zt

(2007-10-04 14:28:04) 下一個
許光達大將的故事:名利淡如水 風範啟後人


許光達(1908-1969)


  許光達小傳

  許光達(1908~1969年),原名許德華,湖南長沙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次年參加南昌起義。任紅軍團長、師長,紅六軍參謀長。1932年入莫斯科列寧主義學院、東方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第三分校校長,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八路軍第一二O師獨立第二旅旅長,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建國後,任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裝甲兵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

  夫婦夜話定主意:軍銜降不下來,要求降低行政級別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製。

  一時間,評定軍銜成了軍隊人人關心的話題。對組織給自己評定的軍銜,絕大多數幹部都能正確對待,高高興興地接受,但也有個別同誌斤斤計較,毛澤東主席後來批評說:“我們現在有些同誌……他們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評級時。”

  時任裝甲兵司令員的許光達,在8月1日參加國防部招待會時,得知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夜裏,他回到家便一頭鑽進書房。夫人鄒靖華發現,一連3天,許光達都沉默不語。原來他是為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而深深不安。想起過去的戰爭歲月,他自言自語:“我這頂烏紗帽,是建立在我的多少下級、戰友血汗之上的,他們長眠在那些戰鬥過的地方。我這幸存者今天得到的每一個榮譽,都是他們的功績。自古都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說法呀!”

  許光達反反複複捫心自問: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了些什麽?我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是黨對我的培養,我才有今天這麽高的榮譽……越想思緒越寬,他再也坐不住了。

  “靖華,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許光達對妻子說。

  “軍隊實行軍銜製,中央和軍委決定授予我大將軍銜。好多資曆比我深、當過我直接領導的同誌,都授予上將軍銜。相比之下,我定得高了些,心裏很不安。”

  “那你打算怎麽辦?”

  “我已上書中央軍委,要求降為上將。”

  鄒靖華邊聽邊點頭。

  “可是,被駁了回來。”許光達露出幾分著急的心情。

  “主席講,這是經過集體討論決定的,是全麵衡量的,照顧到方方麵麵,就這麽定了!”許光達接著說,“我給總幹部部的宋副部長打電話,要求降格。他們回答,按主席和軍委的指示辦。”許光達有些失望。

  鄒靖華完全理解許光達的心情。她建議道:“不妨再打報告給軍委,語氣寫得再堅決一些。”

  “不行,軍委的態度不容置疑,非得讓我扛4顆星不可。”許光達有幾分泄氣,搖著頭說。

  鄒靖華想了想,問:“一般說,大將軍銜的行政級別是多少?”

  “通常是4級。”

  “你看這樣好不好?軍銜降不下來,要求降低行政級別,這樣,不就同別的大將有所區別了嗎?”

  許光達神情一振,連聲說:“好,好主意!”

  “我馬上給中央軍委打報告,要求行政降一級,這準能成!”

  許光達感激地握住妻子的手:“你可真是我的賢內助!真乃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靖華也。”

  這對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的夫妻,在淡泊名利、嚴於律己方麵,從來都是心心相印的……

  很快許光達便將要求降級的報告呈送給中央軍委。軍委反複研究,終於答應了許光達的請求,決定把許光達的行政級定為5級。在我軍10位大將中,其他9位大將都是行政4級,惟獨許光達是行政5級。

  一時間,裝甲兵機關傳頌著許光達讓銜的佳話。不少幹部不禁捫心自問:司令員在評定軍銜中,不計較個人得失,嚴格要求自己。相比之下,我們還有什麽個人利益不能丟掉,還有什麽理由不服從組織決定呢?

  “……誰讓我是司令員的妻子呢。”鄒靖華喃喃自語,“好吧,我脫軍裝。 ”

  那是1952年。

  中央決定軍隊的大批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裝甲兵係統同其他係統一樣,也要轉業一批幹部。

  根據鄒靖華的情況,本可以繼續留在軍隊。可是,許光達卻動員她響應黨的號召,轉業到地方工作。

  一天夜間,也是在這間屋子裏。許光達問鄒靖華:“那件事你考慮得怎麽樣了?”

  “什麽事?”鄒靖華反問一句,馬上就明白過來,低頭愛撫著身上的軍衣說,“讓我脫去這身軍裝,我舍不得呀!”

  “是呀,這種心情不難理解。”許光達點著頭,語氣十分深沉。

  “軍隊是你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青春是從軍隊開始的,我們的革命道路是從軍隊起步的,我們的事業是在軍隊裏建設的,怎麽舍得離開呢?”許光達說著激動地站了起來。

  “可是,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需要人啊。我想,你應該帶個頭。” 許光達的目光中帶著一種十分真切的期望。

  “要說帶頭,還輪不到我這個小幹部頭上。”說完,鄒靖華仿佛覺得自己不該這樣說,“可是……誰讓我是司令員的妻子呢。”她喃喃自語,“好吧,我脫軍裝。”

  “謝謝你對我的支持。”許光達激動地拉住鄒靖華的手,“我知道,你這是為了我在幹部麵前說話更有號召力。”

  “可你知道,人家心裏是多麽難受……”鄒靖華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著轉轉。

  這位1938年參軍的老戰士,盡管心裏難受,還是帶頭脫去了軍裝,轉業到重工業部有色金屬設計院政治部工作。

  他對侄兒侄女說:指望叔叔給你們安排好工作,這不可能;但叔叔嬸嬸支持你們念書

  他對兒子說:不許打著我的牌子到外麵去唬人

  許光達兄弟多,侄兒侄女也多。親屬們為許家出了一個大官而感到自豪,有的也想沾沾光。

  一天,許光達接到侄女來信,信中說讓五叔在北京給她找個工作。

  許光達不同意,當即就寫了回信。信中,他批評了侄女不安心農村的思想,鼓勵她好好念書,為建設家鄉出力。“……當然,根據我的權力,給你在北京找個工作是不成問題的。可是,我在想,你是咱們許家女孩子中第一個念中學的。你是幸運的。你的幾個姑姑不但沒有念過書,還從小給人當童養媳,受盡了欺淩,那是社會製度不好。現在,咱們國家還很窮,尤其是農村,比較落後,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去改變農村的麵貌。你是新中國的青年,應該有這樣的誌氣。你還是安心念書吧。如果生活上有困難,我會想辦法幫你解決。”

  鄒靖華十分支持丈夫,同時也理解親屬們的困難。她對侄兒侄女們說:“你們指望叔叔給你們安排好工作,這不可能。但是,叔叔和嬸嬸支持你們念書。你們當中凡是通過自己努力考入中等以上學校的,叔叔嬸嬸就供你們。”果然,有好幾個侄兒侄女念大學,都是他們供給的。

  同樣,許光達夫婦對自己的兒子許延濱要求也很嚴格。從小學到大學,許延濱在學生家長登記欄中填寫的都是鄒靖華。許光達告誡兒子:“你不許打著我的牌子到外麵去唬人。你在學校的表格中也不要填我的名字。一旦人家知道你是我的兒子,就會給你許多照顧。這對於你的成長並不好。”

  兒子也爭氣,嚴守父訓,從不向外人泄露自己是大將的兒子。在“八一”學校念書時,每逢周末,學校門前經常有一些小車來接學生回家。而許延濱這個大將的兒子,總是背著書包,向公共汽車站走去。

  (選編自《世紀風雲中的共和國大將———許光達》謝遠學主編)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