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德國之聲:中華民國是怎樣退出聯合國的?

(2007-10-26 03:55:21) 下一個
中華民國是怎樣退出聯合國的?

2007年10月24日 德國之聲


10月24日是“世界聯合國日”。今天(周三),台灣總統陳水扁參加了為爭取台灣入聯而舉行的火炬傳遞活動,並領跑。陳水扁表示,希望通過火炬傳遞活動表達對中國大陸借助奧運會貶低台灣地位的譴責。目前台灣島內就入聯與返聯正進行著大辯論。藍營提出的所謂返聯即是以中華民國的身份重返聯合國。那麽,36年前,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究竟是怎樣一段曆史?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2758號決議》,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在就這一決議舉行投票之前,中華民國代表已經宣布,退出聯合國。

台灣前駐美代表陳錫藩回顧說,“就是說,我們中華民國保持了一個顏麵,我們先宣布退出。在聯合國記錄上,我們是宣布退出。但是我們退出之後,這個案子還是繼續表決的,表決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中華民國就出去了。”

1945年,46個國家代表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會議,通過了《聯合國憲章》時,中華民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從1945年到1971年,這期間就中國在聯合國代表席位問題發生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1950年開始,蘇聯等國家在曆次聯合國會議上提出“中國代表權問題”,認為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及安理會的席位。由於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盟友關係,美國仍承認並協助中華民國保衛其代表權,並采取了所謂“緩議”的策略。

陳錫藩說,“這個問題每年在聯合國討論的時候呢,就由第三個國家提出:今年不討論,這叫‘緩議案’。英文叫做moratorium。就是說,今年不討論。每次這個議案都獲得通過,不討論。到第二年呢,再來一個‘不討論’。一年一年不討論,到1960年的時候,美國認為,形勢不能維持這樣一種‘不討論’的方式。”

1960年之後,多個國家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與此同時,不斷有新的國家加入聯合國,聯合國大會的主導權開始從原先的親美國家逐漸向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轉變。由此,美國建議采取一種新策略,提出了所謂“重要議題案”。

根據《聯合國憲章》,有些關係重大的國際事務可以被稱為“重要問題”議案。這類議案如果要在聯合國獲得通過,需要獲得三分之二的多數。而普通議案隻需獲得半數以上支持即可。美國希望將“中國代表權問題”確認為這樣一個“重要問題”,以此保住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然而,要將“中國代表權問題”列為“重要問題”,同樣需要在聯合國獲得半數以上的支持。1971年,由於美國對華政策的改變,這一議案未能獲得通過。陳錫藩回顧說,“當時尼克鬆急於從越南撤出來,當時美國討論的是怎樣實現‘光榮的和平’,‘peace with honor’, 怎樣撤出來而又保存顏麵。美國認為,中共是北越背後真正的支持者。所以,尼克鬆要拉攏中共解決越南的問題,希望中共能夠幫忙,促成美國與北越達成停戰協定。”

與此同時,中蘇關係走向決裂。1969年,中蘇邊境發生了嚴重的武裝衝突——“珍寶島事件”。在此背景下,中國和美國有了談判的基礎。1971年,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了中國。

台灣方麵認為,盡管聯合國1971年即通過了《2758號決議》,但台灣2300萬民眾卻始終在聯合國沒有代表權。1980年代以前,中華民國仍聲稱自己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但自1990年代以來,中華民國開始了重返聯合國的活動。今年7月,台灣總統陳水扁正式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受到拒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