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絕對振奮可靠之官泄!---共軍激光武器已達到可擊毀飛航導彈之功力!

(2007-10-24 15:24:39) 下一個
嫦娥發射明日進行實戰狀態合練

2007年10月21日 長江商報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權威專家昨日透露,迄今為止,“嫦娥一號”已進行了四次“大體檢”,“健康狀況”良好,全體工作人員對成功完成發射任務更加有信心。被外界猜測多時的“嫦娥一號”發射時間也最終確定:如無特殊情況,“嫦娥一號”將在24日下午6時5分發射。在衛星發射前一天,送“嫦娥上天”的“長三甲”要“喝足”一天的燃料。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為順利加注作最後的準備。

  此外,武漢市民可在家第一時間收看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的“嫦娥一號”發射,中央電視台的直播采訪申請已於昨日上午獲高層最後通過。

  本報特派記者

  姚海鷹 劉漸飛 發自西昌

   -實戰合練

    明天將進行完全實戰狀態的合練

  在西昌衛星發射指控中心,權威人士向記者介紹說,“22號星期一,我們將進行完全實戰狀態的合練。”

  實戰合練的時間也將會是在22號18時05分,屆時所有的工作人員、相關部門全部進入實戰狀態,“除了宣布點火我們不點火,衛星不上天以外,其他的與發射當天的情況完全一樣。”該人士介紹,合練將按照實際時間進行操作,屆時參觀人員將提前2小時撤離發射中心;提前1小時拉響警鈴,工作人員開始撤離;提前30分鍾,全部工作人員撤離到安全區,“工作人員的安全區像一個山洞一樣。”在這個過程中,將進行模擬加注燃料、模擬點火、測控人員也將會發出信號,進行測控。

  據悉這是唯一的一次實戰合練,也是一次全方位的練兵,一旦發現操作程序中有什麽問題將及時進行修正。

   -“四次體檢”

    多方專家會診“健康狀況” 均良好

  昨日的西昌小雨淅瀝,但城區外65公裏處的西昌衛星中心內部一派繁忙景象。全體技術人員正在忙著火箭發射前的檢查,國家航天局和中科院的大批專家雲集西昌。據介紹,自昨日開始,這些專家將對“嫦娥一號”及其發射係統進行會商。權威專家昨日透露,迄今為止,“嫦娥一號”已進行了四次“大體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健康狀況”良好。全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此次發射成功很有信心。

  據了解,“嫦娥一號”奔月之前,先是單機檢查,後來是大的總檢查,這也就是所謂的“四次總檢查”。光在加注之前就有諸如:衛星加電檢查,火箭檢查,要裝固體火箭等。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笑說,“這些檢查都是反反複複的,很囉嗦的”。

  第四次體檢已於10月18日結束。據介紹,根據體檢的情況來看,目前,“嫦娥一號”以及其發射係統十分“健康”,完全可以正常發射。

  運載火箭係統總指揮岑拯談及“嫦娥一號”發射時,高興之情溢於言表。“非常健康!”他充滿信心地對長江商報說。

  許多人關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何時可打開神秘的3號塔架,一睹“嫦娥一號”的芳容?據了解,10月17日,“嫦娥一號”發射前的第三次大檢查,為其“體檢”時曾打開了塔架。第四次“體檢”則未打開塔架。“發射前40分鍾,‘嫦娥一號’發射塔架將被打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名權威專家昨日說。

   -“火箭加油”

    燃料提前一天加注即可讓火箭“吃飽”

  此前,有消息稱,發射“嫦娥一號”的“長三甲”火箭,需要在發射前2天也就是10月22日加注燃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權威專家昨日介紹,事實上,隻需在衛星發射前一天加注燃料即可。此次“嫦娥一號”發射,要在23日為“長三甲”加注燃料。

  由於此次發射的衛星“嫦娥一號”個頭較大,“長三甲”需儲存更多能量才行。據了解,由於“長三甲”個大胃口大,為它常規加注燃料需要一整天時間。

  對於此前有報道稱“嫦娥一號”需要兩次加注燃料,龍樂豪向《長江商報》記者進一步解釋道,23日是常規加注,一天即可完成。而在24日發射當天的下午一點半左右,會對火箭實行低溫加注,這也是火箭上天前的最後一次加注燃料。此後的4個半小時後,“嫦娥一號”就開始升空發射。

  由於火箭燃料是劇毒的易燃物,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實現了全機械化自動加注燃料。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燃料閥門、輸入管道等裝置,為順利加注作最後的準備。

   -防患未然

    內部係統設備留有多個備份

  據了解,為了確保火箭發射完全成功,其內部係統設備留著多個備份(專業稱之為增加“冗餘”)。

  火箭裏有的部件有兩個或三個,允許一個或者兩個零件是壞的,不影響整個火箭的正常工作。還有的設備是“雙點雙線的冗餘”等。

  另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技術人員還為火箭“減輕負擔”(專業上稱之為“降額設計”),采取雙線設計,留有餘量,保證線路安全。一般可以為設備降一半的負擔。

  據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自2003年以來,做了一些相關係統級的冗餘,主要是控製係統的冗餘。

  記者了解到,火箭飛行時,有一個測量係統測量其位置、速度等。其計算機設備采用3個CPU的。據介紹,火箭包括控製係統 (類似轉向等設備)、 結構係統(承載)、動力係統和測量係統。

   異常運行超過安全範圍  火箭將被擊碎

  當前,針對“嫦娥一號”的發射安全工作,已做到萬無一失。在人員疏散方麵,由當地政府負責(本報曾作詳細報道)。其他安全方麵,由部隊和科學家們負責。

  不僅如此,“基地已做好應付最壞打算的技術準備,而且非常先進和成熟。”昨日,參加漫水灣“發射安全”會議的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針對火箭升空可能出現的萬分之一可能性的兩種故障情況,發射基地都做好了全力技術保障。”

  一種情況是,長征三甲火箭在噴火起飛時,因某種不可預知的原因,突然停滯不動。一旦出現這種苗頭,整個係統的應急預案就會快速啟動,消除可能發生的所有危險。據稱,該技術處於世界絕對領先地位,可完全防患於未然。

  另一種情況是,當火箭正常點火升空後,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然出現軌道運行異常,而且,這種異常超越了安全範圍。在此千鈞一發之時,護衛火箭上天的激光等儀器,就會迅速發揮作用,瞄準核心目標,將其擊碎,其碎片也必將落在疏散安全範圍區內,不會對人畜造成任何傷亡

  據了解,中國當今的衛星發射技術,已可做到絕對成功發射保障程度,而其火箭護航安全技術的無與倫比,又為“嫦娥一號”的安全發射,增添了一道堅固的屏障。

   -央視直播

    電視直播器材運達基地

  昨日,國防科工委新聞辦和西昌衛星基地均向《長江商報》證實,中央電視台的直播采訪申請已於當日上午獲高層最後通過。而且,獲準在本月24日下午,進入嫦娥一號發射現場采訪的媒體和記者人數已定,總人數為100多人。“其中有80多人為央視負責現場直播的記者和技術人員,其餘30多人均為中央媒體和京、滬兩直轄市的少量記者。”這位負責人透露。

  另據國防科工委新聞辦一位官員表示:“因考慮安全等原因,本次衛星發射不邀請地方媒體記者參加,其稿件均由新華社提供通稿。”而且:“對想了解情況的外國記者,可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了解詳細情況。”

  本報獲悉,昨日下午,負責電視直播的CCTV記者和大量設備器材,已空運到西昌並陸續運抵基地。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