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葉永烈:錢學森談奔月

(2007-10-24 05:21:31) 下一個
錢學森談奔月

2007年10月24日 葉永烈


“嫦娥一號”定於今天18時發射,舉國關注,使我記起當年錢學森對我談奔月的故事。

1978年,我擔任《向宇宙進軍》一片的導演。這是一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電影。我在接受拍攝任務之後,前往北京,到主管部門——第七機械工業部進行采訪。

第七機械工業部的前身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是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成立於 1956年10月8日,院長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1965年1月4日,第七機械工業部成立,錢學森為副部長。

在第七機械工業部,我進行了許多采訪。他們送給我一批內部出版的《載人航天》雜誌,讓我看了許多內部參考影片。我得知,在1968年4月,中國成立了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在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的同時,開始進行選拔和培訓宇航員的工作。

1978年12月13日,我完成了電影《向宇宙進軍》的拍攝提綱。

按照慣例,我在完成《向宇宙進軍》拍攝提綱之後,寄往主管部門——第七機械工業部科研局審查。

我沒有想到,著名科學家、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仔細看了《向宇宙進軍》拍攝提綱。

1979年2月23日上午,我忽然接到通知,說是錢學森來到上海,要找我和攝製組主要創作成員談話。

我與錢學森的秘書柳鳴通了電話,約定在當天晚上拜訪錢學森。

錢學森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我能夠在錢學森的親自指導下拍攝影片,受益匪淺。

1979年2月23日晚上,我們如約來到上海延安飯店。這是一家部隊招待所,位於上海延安中路上。錢學森就住在這裏。

我先是見到錢學森的秘書柳鳴。他帶著我們來到一間會議室。沒多久,錢學森來了。他穿了一身軍裝。進屋之後,他摘掉軍帽,顯出開闊光亮的前額。他微笑著跟我握手,眼角皺起了魚尾紋。

錢學森作為中國的空間科學專家,又是國防科委副主任,趁來滬之際,約見我是為了跟我談一談對於拍攝提綱的意見,以及他對影片的希望。

錢學森很健談,他一口氣談了兩個多小時。我一邊聽他談話,一邊作了詳細記錄。

錢學森一開始就說:“你們攝製組的同誌都很年輕,很好。”

他很謙遜地自稱“笨人”,說道:“我是個笨人,不懂藝術,這要靠你們。”

他告訴我,來上海之前,曾經與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任新民就拍攝提綱交換了意見。第七機械工業部領導這麽重視影片的拍攝,真使我感動。

我提出:“錢老,我們想請你擔任影片的總顧問。”

錢學森答複說:“影片的總顧問,我看不當了吧。不要搞形式主義的。我熱心於你這項工作的,我一定盡我的力量給你幫助,但是總顧問我不當。”

他說:“這部片子,總共九本,一個半小時,大部頭,要多花點精力。不下功夫不行。要下決心搞好它。要真正去做工作,不是一般地說說,要認真去抓。上次我們國防科委拍原子彈的片子,別人寫不好,後來朱光亞同誌就親自動手寫腳本。”

錢學森拿起了拍攝提綱,開始發表意見:

“我設想,影片一開始,就是發射衛星這個場麵,很雄偉,很壯觀,噴出火焰,聲音很響。”

其實,錢學森不是“笨人”,他對電影也很在行。

後來,我按照錢學森的意見,影片一開始,就是中國酒泉發射衛星的壯麗場麵。

錢學森接著說:“火箭發射後,變成小點,越來越小,聲音也越來越輕。然後,出現古代的幻想,配上古典音樂,古箏,引入古代的文物,無非是畫,詩,詩情畫意。但是要按時代順序來排。”

錢學森的夫人是音樂家,所以錢學森對音樂也很在行。他連影片用什麽樣的音樂、用什麽樂器演奏,都講得那麽具體。

他說:“影片開頭,是對太空美好的幻想。提綱中沒注意時代順序,應按年代排列,最早是什麽時候?我的腦子中,記得在古代文物裏,最早是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立軸,上麵有月亮,太陽,神仙。怎麽處理,你們考慮。”

錢學森所說的立軸,就是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T形帛畫”:這帛畫出土時反蓋在一號墓內棺的棺蓋上,據考證是旌旗畫幡一類的物品,出葬時,由人高舉著走在儀仗的最前麵,用以“引魂升天”。帛畫分為天上、人間、地獄三個部分。華蓋以上為天上部分,所繪以神、龍、日、月為主。人間部分以華蓋為屋頂。華蓋下是神禽飛廉,一隻貌似貓頭鷹的怪鳥專司引魂升天。

錢學森談到了敦煌壁畫《飛天》,也是體現了中國古代飛向太空的幻想。

錢學森提到了中國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話。他說,這表明中國人很早就幻想飛上太空,登上月亮。

後來,我在影片開頭,拍了這樣的一個鏡頭:從《嫦娥奔月》玉雕嫦娥臉部徐徐拉開,見到嫦娥飄然奔月的優美姿態,以表現中國古代人民美好的奔月幻想。

此外,西安出土的一座距今兩千多年的西漢壁畫墓中,墓室頂部繪有月亮圖像,月亮上繪有象征月亮的玉兔和蟾蜍。

在安徽省黟縣西遞村發現的清初木雕珍品《舉杯邀明月》,刻畫出唐代大詩人李白舉杯邀月的動人情景。

錢學森還說:“中國人最早發明火箭。這是世界公認的。我們發明了火箭,這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在南宋的時候,我們發明了火箭。這一點,提綱中是講到了,不太著重,但是值得給予相當的份量,這件事應該好好宣傳一下。”

根據錢學森的意見,後來在影片中,我特地加了一個動畫鏡頭,按照中國古代的火箭“飛火龍”的形象,設計了“火龍出水”的場麵。錢學森在審查影片時,對這個動畫鏡頭十分滿意。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