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普京:“所有北約國家都將被俄導彈瞄準” zt

(2007-10-24 05:10:47) 下一個
普京:“所有北約國家都將被俄導彈瞄準”

2007年10月24日 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10月1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總統普京參加節目期間聽取民眾提問。 當天,普京在電視和廣播直播節目中回答民眾提問時說,俄軍將裝備更多“白楊-M”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且正在研製新型戰略武器,俄將於2008年新增一艘戰略核潛艇,2015年開始生產第五代戰機。 新華社發

日前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美“2+2”(即雙方外長和防長)會談無果而終,普京總統在會見美國國務卿賴斯和國防部長蓋茨時,對華盛頓堅持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表示強烈不滿,並且明確發出退出《削減中短程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的威脅。俄羅斯媒體10月17日報道指出,美國的固執做法很可能將兩國拖入新的軍備競賽。

普京發出“最後通牒”

俄《共青團真理報》文章提醒說,俄方以前也曾表示過可能退出《中導條約》,但普京此次的口氣顯得更為強硬,聽起來也更像是“最後通牒”。而且,俄羅斯有充分理由這樣做。

第一,該條約的參與國目前隻有美國和俄羅斯,但歐亞大陸很多國家,包括一些與俄相距不遠的國家都擁有或正在研製中、短程導彈,俄方必須考慮這一危險因素,並找出相應的防禦手段,避免在有小型軍事目標要打擊時,隻有核彈頭而沒有中短程導彈可用的尷尬境地。

第二,美國堅持要在捷克和波蘭建立新的反導設施,這迫使俄羅斯尋求必要的反製手段。如果俄方恢複生產中短程導彈,就可以把它們部署在西部邊界線、甚至波羅的海艦隊和北方艦隊的戰艦上。它們不僅可以指向美國的反導陣地,還可以瞄準歐洲的所有軍事基地。

第三,美國及其北約盟友直到現在仍未批準《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這導致俄在歐洲大陸的軍事存在遠遠低於北約集團。北約國家用條約義務束縛了俄羅斯的手腳,導致俄軍在西、南兩個危險方向上部署的兵力與不斷增長的軍事威脅不符。

而退出《中導條約》可以補償目前對俄羅斯不利的戰略平衡,使其能夠按照實際需要構建國防。

“我們保留了圖紙和生產工藝”

從1991年開始,蘇聯(俄羅斯)已經銷毀了1846枚符合《中導條約》規定、射程在500~5500公裏之間的中短程導彈,而美國方麵隻銷毀了1000枚不到。也就是說,美國人以欺騙手段讓克裏姆林宮在這場遊戲中吃了大虧。不過,擁有強大軍工生產能力的俄羅斯,認為現在醒悟還為時不晚。

因此,普京威脅退出《中導條約》不是玩笑,不是旨在打探敵情的探測氣球,更不是空洞的外交恐嚇和政治伎倆。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既有現實的需求,也有現實的基礎,目前的經濟和技術狀況允許其在中短程導彈領域重新崛起。

俄戰略火箭軍司令尼古拉·索洛佐夫上將曾說:“我們保留了圖紙和生產工藝。”軍工人士也證實:“舊文件還沒有被老鼠吃掉”。顯然,這是指射程在4700~4800公裏左右的“開拓者”中程導彈而言;而在必要的情況下,新式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射程和彈藥裝量也可以增加,發揮中程導彈的作用。

  歐洲大陸又聞冷戰氣息

《共青團真理報》文章同時強調,如果俄羅斯退出《中導條約》,美國勢必也會采取相同步驟,並且恢複受條約限製的各型導彈。和俄羅斯相比,美國人還有一個便利之處,那就是他們沒有銷毀彈頭,而隻是把它們儲存起來。

如果按照“以牙還牙”的原則,美國人會重新把中短程導彈運到歐洲,讓這塊老大陸上的導彈對抗恢複到25~30年前的水平,人們會再次感受到已被逐漸淡忘的冷戰氣息。隨之而來的,還可能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新一輪軍備競賽,而這一切取決於美國是否繼續堅持發展反導計劃。

美國宣布在東歐修建反導設施之初,克裏姆林宮就表示強烈反對,在阻止未果的情況下又調整策略,試圖通過合用阿塞拜疆的加巴拉預警雷達站,將美國的計劃納入莫斯科的可控範圍,卻再次遭到拒絕。

俄媒體分析認為,威脅退出《中導條約》是莫斯科向華盛頓發出的最後警告:要麽在反導計劃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問題上找到共同語言,要麽麵臨新的冷戰威脅。這意味著不隻是部署了美國反導係統的、而是所有北約國家都將成為俄羅斯導彈的目標。 (張竹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