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軍事專家:中國開始尋求"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zt

(2007-10-22 05:08:31) 下一個
軍事專家:中國開始尋求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2007年10月22日 南方都市報


富國強軍齊頭並進 中國軍事變革加快——三位軍事專家解讀十七大報告國防和軍隊建設新思路

●程亞文 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研究員
●葛立德 國防大學軍事科技教研室教授
●王泠一 上海社科院亞太所研究員

“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對於胡錦濤十七大報告中的這句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代表在解放軍代表團分組討論時說,這是一個重大戰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內在聯係,對我軍職責使命提出更高要求,將極大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強調軍隊建設服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在近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也寫入了十七大報告中,中國開始尋求“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我們麵臨著帝國主義特別是社會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威脅,蘇修亡我之心不死,我們一定要準備打仗。”這是1977年十一大報告中的原文。近半個甲子過去,時代的語境已完全不同。黨代會報告中,仍然會有“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字樣,但這隻是和平年代的一種常態表達。海內外觀察者更多注意到的是,中國在不斷強調本國的“和平發展”,甚至在台海問題上,也有了“簽訂和平協議”的呼籲。有關中國“軍事威脅論”的論調仍然存在,但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研究員程亞文注意到,認為中國將和平崛起的聲音日漸強大。

中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在十七大報告中得到提綱挈領的說明,三名軍事專家就此進行解讀。

軍隊高層大調整 素質有較大提高

  記者:在十七大之前,中國軍隊高層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整,你覺得這次人事調整有什麽新的特點?

程亞文:軍隊領導幹部從年齡層次來說,比以往要年輕。但年輕隻是一個表象,在這個後麵是官兵的素質包括高級領導幹部的素質,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年輕化也跟這個相關。整體受教育的水平、把握現代軍隊建設的能力這方麵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覺得,在適應現代戰爭,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軍隊方麵,他們比以往肯定會有更好的一個把握。

葛立德:除了年輕化和知識化,還體現了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要求,把一大批適應聯合作戰要求的軍官放在重要領導崗位上。此外,這些新任高級軍官大多具有在部隊、軍兵種或軍區機關、總部、院校等不同崗位的任職經曆,這表明,我軍幹部交流任職製度得到進一步落實,幹部獲得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礪練。

改革開放近三十年 強軍有了物質基礎

記者: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程亞文:十七大報告提“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就是將“科學發展觀”的“統籌兼顧”原則落實到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去,這是大的指導思想的調整。

以往我們更多講“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一般的學者寫文章、部隊院校的教科書,包括十六大報告,都是這種提法。我的理解,以往這樣提,更多是要求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在實際操作時就有主、次之分。經濟建設為主,國防建設作為匹配、處於次要的位置,以前許多年一直這樣做,也有其必要性。

葛立德: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國防建設,特別是軍隊建設有所削弱。當時提出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要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在一定條件下做出了一定的犧牲和讓步。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慢慢走上了協調發展的正軌。這一次提出統籌指導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對提高整個國家的國防實力和軍隊建設水平來說,起著很好的指導作用。

記者:“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也是第一次出現在黨代會的報告上。這個論斷和以前似乎也有不同。

王泠一:改革開放早期,鄧小平強調過“軍隊要忍耐”,即等經濟建設發展了再強軍。但現在畢竟二十多年過去了,明年已經是改革開放30年,這30年打下的物質基礎可以有條件支持富國和強軍同時進行。

程亞文:這裏有時代背景的變化。在第二代、第三代領導人當政時期,並非不希望軍隊強大,隻是就國家整體而言,經濟上處在發展不均衡的狀態,能夠提供給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財政、技術和人才資源比較有限。

但是現在,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已經有比較大的起色,在經濟建設成就的表象後麵,是整個國家在經濟、社會乃至政治領域的全麵變遷。在這個變遷的過程中,中國的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的國家利益,也已經全球化了。這樣一個全球化的過程,必然會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一些跟過去不一樣的要求。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