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嫦娥探月衛星壽命僅一年 飛天要過兩道險關(圖)---為嫦娥祝福!zt

(2007-10-21 12:54:18) 下一個
嫦娥探月衛星壽命僅一年 飛天要過兩道險關(圖)

2007年10月21日 南方都市報


資料圖: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運送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升天

  “嫦娥的壽命僅有一年,幹完一年之後,就會因燃料耗盡而隕落人間。

  昨天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在西昌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他表示,“嫦娥”現在已經進入整裝待發的時刻,目前四次大檢查已經完畢,沒有發現問題,等加注完就可直接奔月了。

  奔月風險來自兩道關

  每一次的飛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風險。在龍樂豪看來,本次發射的風險主要來自兩道關。其一是火箭發射。火箭在規定的時間內起飛,精確地把衛星送至運行軌道,這第一關非常重要。雖然本次助嫦娥奔月的“長征三號甲”是金牌火箭,此前已經連續發射15次,有著100%的成功率,但是“高技術這種玩意非常複雜,任何一個小的疏忽都可能出毛病,一個墊片沒擰緊,一個小的螺絲釘都可能導致大問題。所以每個細小的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

  龍樂豪說,如果有設備或儀器出現故障,且在35分鍾以內無法排除,那麽就不能發射。隻能等下一次,若是3天未能排除,則隻能等到明年。

  但他同時認為,有助推器的捆綁式火箭發射技術難度較大,而“嫦娥一號”隻是一顆小型科學探測衛星,其體重約為2.3噸,屬於“中等偏瘦”,因此運載“嫦娥一號”的長征三甲火箭的負擔比起運載神五、神六的長征2F火箭來說大大減輕,不需要4個助推器。而且,火箭與“嫦娥一號”組合體重量隻有250多噸,而火箭運載神舟飛船或大衛星時,組合體的重量高達400多噸。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箭發射的風險。

  第二個大關口則是測量跟蹤。火箭在飛行的過程中,是長距離的測量跟蹤,不但儀器要跟蹤上,還要實現對火箭的控製,在該拐彎的時候拐彎,要它完全聽話不是那麽簡單的。本次探測器的發射對我們國家來講,是第一次把這個探測器發射到40萬公裏外的太空,而在此前我們國家衛星送到最遠的地方也才8.5萬公裏,這不能不說是一次考驗。

  龍樂豪稱:“迄今為止,全球向月球發射衛星、探測器、人類登月等,共計發生了114次,但是成功率也就50%,危險相當大。”

  龍樂豪說,為了助嫦娥順利奔月,本次發射的故障對策預案多達數百個之多。即工作人員事先設想會遇到什麽情況,采取什麽樣的應對措施。僅飛控程序來講大概就有90來個。其中控製係統的方案180多個,大大小小,算起來數以百計。

  四次大檢查均沒有問題

  嫦娥目前可謂新妝已成,隻待佳期了。龍樂豪表示,現在已經進入整裝待發的時刻,目前四次大檢查已經完畢,等加注完了就可以奔月了。

  昨天上午11點50分,記者來到發射塔跟前,高約13層的藍灰相間的發射塔已呈閉合狀態,長征三號甲火箭和“嫦娥一號”已經吊裝入內。

  隔著鐵柵欄可以看到幾十米遠的距離,可以看到發射塔內燈火通明。中心的工作人員稱,那些都是塔內照明的防爆燈,采取防爆措施的照明燈,工作狀態下一般是開著的。

  航天一院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衛星和火箭的四次大檢查都已完畢,接下來的幾天就是等待加注,通常是在起飛前的一兩天開始加注,加注完後再進行全部檢查,一切工序完畢即可以起飛。加注包括高溫和低溫加注兩種,高溫加注也叫常規加注,低溫加注則是在發射的當天前幾個小時開始做,預計一兩天內就會完成這個最後的程序。

  中國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也透露,剛剛完畢的四次總檢查,都沒出現問題,而這在過去的衛星發射中是罕有的。在嫦娥升空前的檢查尤其詳細,除了先做單機檢查,單個的儀器設備的檢查,接下來還要對分係統進行各個子係統的檢查,這些都做完後,再將火箭衛星聯合起來匹配實驗,匹配檢查,這個才稱為總檢查。也是發射前最具代表性的檢查,目前都已經順利通過。

  本月有三天窗口期

  針對一些媒體對本次發射“窗口”的說法不一,龍樂豪笑稱,發射的“窗口”與衛星的設計、發射時候、地麵的跟蹤台站等多個因素有關。衛星在天上轉的時候,太陽也在頭頂上動,地球月亮也都在轉。這是一種比較複雜的關係,如果與太陽成直角,太陽溫度太高容易損毀衛星,一年中隻有兩次大的窗口,於“嫦娥”而言則是4月和10月,而在本月,有3天是她的窗口期,即24至26日的每天下午6點左右,每天隻有35分鍾,錯過這個時間就隻能等到明年。

  龍樂豪稱,隻要不是狂風暴雨,比如風速超過每秒15米,以及發射場上空有帶電的雲層,通常而言對發射的情況不會有什麽影響。

  “嫦娥”壽命隻有一年

  在地麵上可以看到的時間要視天氣而定,如果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2分鍾。如果天氣不好隻能看到一團火焰,聽到地動山搖的震響。

  在飛行140秒的時候,火箭的一二級分離,第一級火箭會掉下來,位置應是在貴州山區;再飛行140秒,二三級分離,火箭第二子級會掉進台灣島東南麵的公海裏。此外,衛星的整流罩約有8米長,會掉在廣東與江西交界的地方,像個兩瓣的葫蘆瓢。從火箭起飛到星箭分離的1470秒,衛星進入軌道。火箭完成運送任務,而嫦娥還要在苦苦飛行十多天以後才能進入目標軌道。

  盡管此前,網上稱嫦娥奔月要近兩個月的時間進入目標軌道。對此,龍樂豪糾正,從起飛到進入到目標軌道或觀測軌道,亦即工作軌道,大概隻要10天時間。

  而嫦娥的壽命僅有一年,幹完一年之後,就會因燃料耗盡而隕落人間。“遲掉下來一天都算是我們占了便宜”。

  與其他探月衛星相比,中國探月有兩大創新:嫦娥一號探測的範圍比較大,我們探測整個月球,外國以前探測的都是月亮的局部;還有把微波技術第一次用到月球探測上。

  火箭升空前要穿“雨衣”

  由於連日來西昌的陰雨天氣,火箭上天前還需穿件“雨衣”。昨天下午,航天一局的工作人員正在給長征三號甲火箭進行防水處理。

  從航天一局昨天下午的工作安排上可以看到,火箭的防水處理已經列入議事日程。龍樂豪介紹,由於連續幾天以來,西昌的天氣都不太好,不時還下些細雨,而火箭在升空前的半小時左右就會暴露在塔身之外,為了防止由於落湯雞式的遭遇而短路,在發射前還需要對其進行防水處理:給火箭防水通常會采取防水膠布或防水膠的方式塗在其表麵等。

  而據航天一局的工作人員透露,火箭還是很嬌貴的。9月底,火箭自北京運抵西昌時,是由航天科技集團航天一院發射隊的14名工作人員自北京隨車押運。

  在火箭押運曆時近5天時間裏,每到預定檢車站點,隨車押運工作人員都會按要求,查看每一個與產品連接的固定點,是否沒有鬆動,保險鉛封是否完好。一位參與押運的工作人員介紹“所有過程必須親眼看到和親手摸到”。

  且在長三甲押運過程中,三級箭體檢車過程中必須要對箭體內氧,燃箱的壓力進行實時的監測。隨時調節,防止共底部分受損,由於監測管路與箱體的單向閥相連,每次測壓時都需要用頂杆把單向閥頂開,方可測壓,加之此部位靠近產品的中下部,空間非常狹小,隊員們每次檢查過程中都要仰麵朝上,躺在地上,一點一點往裏挪。

  每檢查完一次壓力,隊員的身上就會蹭上一層油泥。自北京抵西昌,108小時內,工作人員完成了12次檢車工作,確保了長三甲火箭產品順利、安全、可靠到達基地。


資料圖: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工作假想圖


  中國人登月還需20年

  龍樂豪說,到目前為止,探月衛星這一塊,中國應該說還是落後的,還是第一次,最早是美國,現在日本也都在我們前麵,9月14日發射了月亮女神。但從技術上來看,比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的水平我們是要好得多。

  1969年7月21日美國人登上月球了,美國人登上月球之前,進行了40來次的月球探測,我們是初期階段,要想把人送到月球上麵去,我個人的判斷十年之內不太可能,現在我們還有一些基礎的條件不夠,火箭運載力也不夠,還要重新研製大的火箭,但國家隻要投資下決心幹,還是可以實現的。估計中國人要登上月球還需要20年的距離。

  -前線動態

  航天人員食譜有餅有粥有羊肉

  本報訊昨天上午,記者探訪了航天工作人員的食堂。食堂門外的一塊黑板上寫著當日的食譜。昨天的中餐是由四素四葷和湯組成。主食則是粥,饅頭,紅棗發糕、玉米渣南瓜粥等。

  據當日食譜顯示,航天工作人員享用的早餐有:甜鹹油餅、肉酥燒餅、三刀西葫蘆蛋餅、黃油葡萄蛋糕、燕麥麵旦,以及牛奶、豆漿、紫米粥、蔬菜粥等。而晚餐看起來則顯然要豐富,除了有芝麻燒餅和大米粥,菜譜裏還包括了涮羊肉、醬爆雞丁、肉皮凍、西紅柿雞蛋等。

  逾百記者紮堆西昌

  本報訊“西昌被前所未有地關注,這是衛星發射以來最火爆的一次。”金英旅行社的汪主任昨天對記者說。往西昌的航班上,每天都要下來好幾撥記者,住在酒店裏的簡直就是新聞團。

  當地酒店一房難求

  在西昌健康南路附近的香格裏拉酒店裏,每天早晨都會看到數十記者拚車前往發射中心的風景,有提著攝像機的,有拎著長槍短炮的。“今天去不?”“你今天跑哪塊?”這幾乎是每天早晨都可以在酒店門口聽到的招呼聲。

  而在航天路附近的明珠大酒店裏,不預訂的話根本就要不到標間;幾十米之隔的春棲穀酒店裏同樣住著來自廣東等地的媒體。“總有人早晨出門時存手提電腦在這兒,下午說是回來寫稿再取。”前台的工作人員稱。保守估計現在記者已經來了逾百人,當地的一位官員稱。

  的士司機吳先生說“這幾天的生意好了多少倍??”,都是往發射中心方向的包車。金英旅行社的工作人員稱,旅行社現在在外麵包車的價格也明顯上升,有的公司還到攀枝花調車來用。酒店的價格也普遍上浮近兩成左右。

  遊客團成了記者團

  而為了不給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工作造成影響,目前發射中心對外強調新聞紀律,除了跟遊客一同進入指定的旅遊點參觀外,未通過相關部門審批辦理手續的,在發射前這段時間難以進入中心。這樣的要求也讓記者們在禁令下各顯神通,中心門口到處可看到記者左瞄右瞅,尋機入內的身影。

  講解員稱,這幾天,旅行團的記者超多。昨天中午12時左右,記者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門口看到一車出來的遊客裏,除了兩位外地來的上了年紀的遊客,其餘8位均是來自廣東、成都以及武漢的記者。“10個進去的人裏麵恐怕有7個是記者。”旁邊等著遊客的一位司機說。

  盡管離嫦娥奔月的時間越來越近,但前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旅遊仍然對外開放。

  -衛星發射基地巡訪

  酒泉:中國在此“一步登天”

  四大發射中心定位各有不同

  來自國家宇航局的權威資料闡述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用於中低軌道和高傾角軌道的科學實驗衛星及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要用於廣播、通信和氣象等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適合發射多種衛星,特別是地球低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可這仍然隻是一個籠統的表述。

  而今年9月22日剛剛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我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新發射場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從今天起,本報將連續推出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巡訪報道。

  “嫦娥一號”奔月進入倒計時,遠在沙漠邊緣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似乎什麽都沒有發生。發射架上沒有“長征”火箭、載人飛船,大漠戈壁因為寂靜顯得更加廣闊:“問天閣”裏沒有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對麵正值輝煌時節的胡楊林人跡寥寥。

  連空氣中也彌漫著生活的氣息。軍人們接到愛人的電話,商量著下班後誰去買菜、誰去接孩子;一群沒穿軍裝的女人聚在飯館,熱烈討論煤氣灶和電磁爐,究竟誰更節能高效。

  可是,這裏注定還要發生一些足以成為曆史詞條的事情,例如:一年以後,3名宇航員將乘坐“神舟七號”從這裏升空,去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的任務。那時的航天城必將再次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一如今天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聚焦全世界的目光。


資料圖:新三號發射塔架,頂端橘紅色部分為吊車,寫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字樣的銀白色部分為固定平台,藍色部分為回轉平台,在回轉平台的底部有發射台。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