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成為美國針對亞洲大陸反導"第一陣地" zt

(2007-10-20 16:05:35) 下一個
日本成為美國針對亞洲大陸反導第一陣地

2007年10月19日 新華網 作者:杜克


  繼在日本部署陸基X波段預警雷達之後,美國日前又部署了一套能夠接收和處理導彈預警信息的“聯合戰術地麵站”。有評論認為,由於地理上的優勢和政治上的依附,日本已被美國打造成了針對亞洲大陸的反導“第一陣地”。

  在日部署“聯合戰術地麵站”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10月12日,美軍在位於日本北部青森縣的三澤空軍基地,部署了“聯合戰術地麵站”(JTAGS),這是美國首次在日本境內部署這種係統。

  據日本防衛省官員越智文孝介紹,“聯合戰術地麵站”由一輛裝載信息處理設備的車輛和三個衛星天線組成,專門接收來自預警衛星的導彈發射數據,分析彈道飛行目的地,並將信息傳給美軍和日本防衛省。

  實質上,“聯合戰術地麵站”是可機動部署在戰區的“國防支援計劃”處理係統,能同時接收兩顆以上的“國防支援計劃”衛星的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直接為戰區提供導預警服務,大大縮短探測導彈發射並提供警報的時間。“聯合戰術地麵站”係統裝在軍用標準櫃內,可由機動牽引進行轉移或部署,還可由大型運輸機進行遠程運輸。

   導彈預警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認識“聯合戰術地麵站”的重要性,首先應當了解美國設計導彈防禦的原理。簡單而言,導彈防禦需由多重步驟相互配合:首先是發現導彈發射;其次是對導彈進行跟蹤並定位其飛行軌跡;最後才是發射攔截導彈擊毀來襲導彈。其中,第一個環節十分重要,發現得越早,就越能贏得反應時間,而發現導彈發射的工作主要由天基早期預警係統,即“國防支援計劃”預警衛星來完成。

  “國防支援計劃”預警衛星係統有3顆工作星:一顆位於印度洋上空,主要監視俄羅斯和中國的洲際導彈發射場;第二顆在巴西上空,主要探測核潛艇從美國東海岸以東海域的導彈發射;第三顆在太平洋上空,主要探測核潛艇從美國西海岸以西海域的導彈發射。該係統對助推階段導彈的探測效果較好,主要是因為美國DSP衛星主要的偵察手段為紅外探測,而該段的導彈尾焰溫度較高,跟蹤目標較為明顯。

  “國防支援計劃”預警衛星係統,通常每年能探測到80-90次導彈發射,其中約2/3是戰略導彈或航天發射,其餘為較小的戰術彈道導彈發射。

  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國防支援計劃”衛星多次探測到了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發射,並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同時也使以色列軍隊和駐沙特美軍能及時發射“愛國者”導彈進行攔截。

  “聯合戰術地麵站”處理的就是“國防支援計劃”預警衛星探測到的有關全球導彈發射的數據。可以說,“聯合戰術地麵站”是將衛星數據進行融合,最終形成有用情報的關鍵一環。一旦缺了它,此後對導彈的跟蹤和定位以及攔截都難以進行。

  日成為美導彈防禦重要陣地

  從“國防支援計劃”預警係統的工作流程來看,“聯合戰術地麵站”部署在日本,將縮減美軍針對來自於亞洲大陸導彈的反應時間,提升其防範能力。

  據報道,負責控製“國防支援計劃”預警衛星係統的美國空軍,目前建有兩個大型固定地麵處理站:一個是建在澳大利亞的海外地麵站(OGS),另一個是建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巴克利空軍基地的本土地麵站(CGS),都是用來接收和處理衛星下傳的預警數據的。按照以前的程序,這些數據和信息,先要上報給位於科羅拉多州夏延山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國戰略司令部的預警中心,這兩個預警中心再將數據發送給各有關部門和世界各地的有關戰區。

  而“聯合戰術地麵站”的存在,則可以使前線的部隊直接接收和處理來自“國防支援計劃”衛星的預警信息,減少固定地麵處理站和兩個預警中心的重複勞動,使處於一線的作戰部隊能有更多時間作出反應。

  駐韓美軍在韓國“聯合戰術地麵站”工作

  目前,美軍除在國內部署了三套“聯合戰術地麵站”外,還在德國和韓國部署了兩套。而日本是美國在海外部署的第三套。

  有評論指出,從當前美國導彈防禦係統建設的態勢來看,日本已經成為美國重要的反導陣地:除“聯合戰術地麵站”外,美國還在日本海周邊海域,部署了多艘裝備有海基高空攔截係統的“宙斯盾”艦,在日本境內部署了最新式的陸基X波段雷達。此外,美國還準備在衝繩部署第二座此類雷達,同時拉攏日本參與專門在導彈助推段進行攔截的機載激光反導武器的研製。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