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羅斯的“高調”和“強勢” zt

(2007-10-20 05:45:10) 下一個
俄羅斯的“高調”和“強勢”

2007年10月20日  《世界知識》雜誌


10月1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總統普京參加節目期間聽取民眾提問。 當天,普京在電視和廣播直播節目中回答民眾提問時說,俄軍將裝備更多“白楊-M”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且正在研製新型戰略武器,俄將於2008年新增一艘戰略核潛艇,2015年開始生產第五代戰機。 新華社發

2007年,有關俄羅斯的新聞話題一直“高熱不退”,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一舉手、一投足更是吸引媒體和國際問題觀察家們的眼球。他親吻參觀克裏姆林宮的小男孩的肚皮,在航空展上觀看中國火箭時親吻中國姑娘麵頰,這些舉動展現了他溫情的一麵;他隨核潛艇下潛到數百米深的洋底觀摩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在軍事演習中親自駕駛圖-160戰略轟炸機,這更讓人看到他入地上天的本領;近來,普京在葉尼塞河畔赤裸上身揮竿垂釣的鏡頭又頻頻出現在國際媒體上。8月13日,普京與到訪的摩洛哥阿爾貝二世親王一起前往葉尼塞河遊玩,盡享釣魚之樂。其間,他脫去上衣,露出健壯的上身,結果引發媒體熱評。

其實,鏡頭中魅力四射的普京讓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他自身的“肌肉”,妙不可言之處還在於他讓人們聯想到了俄羅斯所展示的國家“肌肉”。2007年“強壯”的俄羅斯有許多“高調”和“強勢”之舉,頗令人關注。

★普京發表“慕尼黑講話”,宣示俄羅斯重新崛起。
2月10日,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問題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對當代世界而言,單極模式不僅不可接受,而且也根本不可能。目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一切恰恰是企圖把單極世界構想貫徹到國際事務中的後果……在國際事務中毫無節製地使用武力使世界陷入衝突的深淵,現在已經到了以在國際交往各主體利益之間尋求合理平衡為出發點、認真思考全球安全結構的時候了”。普京自信地宣示,“世界新的發展中心的經濟潛力將不可避免地轉變為政治影響力,並將加強多極化。因此,多邊外交的作用會大大加強,政治上的公開性、透明度和可預測性不可替代”。

普京的慕尼黑講話在俄羅斯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分析人士認為,普京的講話是在為其離任後俄羅斯的新外交方針“定調”。西方媒體說普京是在宣示俄作為抗衡美國的大國正重新崛起,有的西方人士還將普京的講話與60年前丘吉爾的“富爾頓演說”相提並論。

★修訂《軍事學說》,出台《對外政策概論》。
3月5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發表公告說,為適應當今世界的新情況,俄羅斯將重新製訂本國軍事學說。俄高層認為,自2000年俄羅斯通過現行的軍事學說後,世界地緣和軍事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轉變,俄羅斯所麵臨的軍事威脅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對國際形勢的分析表明,發展軍事力量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越來越看重的政策,武裝力量依然是各國用來捍衛本國政治經濟利益的最重要工具。

3月27日,俄羅斯外交部網站公布了經普京總統批準的《俄聯邦對外政策概論》,評估了國際關係現狀,明確了安全領域麵臨的主要威脅,提出了今後俄羅斯對外政策的優先任務。概論批評美國奉行“通過逐漸擴大西方的勢力範圍在國際政治中保持分界線的方針”,指責美國不願在安全和裁軍領域承擔新的義務,強調“選擇國際關係重新意識形態化和軍事化將會造成世界發生新的分裂的危險”。概論呼籲“建立新的全球安全結構”,使對國際事務負有特殊責任的主要國家發揮集體領導作用。俄羅斯分析家認為,“對外政策概論”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普京慕尼黑講話提出的論點起草的,可以把它視為普京的外交政策“遺囑”。“普京學說的基礎是不接受美國的統治地位。俄羅斯試圖用自己不斷增長的能源實力和智力優勢來對抗美國的統治地位”。

★在“利特維年科間諜案”上強硬回擊。
今年5月,英國檢察部門指控俄前特工盧戈沃伊是毒害利特維年科的凶手,要求俄將其引渡至英國受審。但俄總檢察院以俄憲法規定本國公民隻能在本國受審為由,拒絕了英方的引渡要求。7月16日,英國外交大臣宣布英國將驅逐四名俄外交官。與此同時,他還建議俄羅斯修正憲法。作為回應,俄羅斯外交部7月19日宣布驅逐四名英國駐俄羅斯外交官;7月24日,普京總統進行了嚴辭抨擊,認為英方建議是對俄羅斯國家和人民的侮辱。他說:“應該修改的是英國人的腦子,而不是我們的憲法。因為他們的提議是明顯的殖民主義思維殘餘。”

★高調反擊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體係。
5月29日,俄羅斯宣布已成功測試了一種新型洲際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具備擊破美國反導係統的能力。自美國公布在捷克和波蘭部署導彈防禦係統起,俄羅斯就提出質疑並進行強烈回擊。普京在八國峰會上表示,如果美國把原計劃部署在捷克和波蘭的導彈防禦係統轉移到阿塞拜疆,俄羅斯將不會反對,也不會尋求將導彈瞄準歐洲。7月4日,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前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警告說,如果美國執意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導彈防禦係統,俄羅斯將會在靠近波蘭的飛地加裏寧格勒部署新導彈。軍事專家指出,如果俄羅斯在加裏寧格勒部署新導彈,無異於在歐盟的後院楔入釘子,也將使美國在東歐精心打造的導彈防禦係統作用大打折扣。

★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重新定位歐洲安全。
7月14日,普京總統簽署命令,決定俄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及其相關國際協議。普京說,當年簽署《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的時候存在著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華約)兩大軍事集團,而“俄羅斯目前麵臨著北約東擴推進到俄羅斯邊境、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和美在歐洲國家建立軍事基地的新的三大外部威脅。鑒於俄羅斯麵臨的現實威脅,《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已不適合新形勢,因此俄將不得不暫停執行這一條約”。分析人士認為,普京決定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的目的是向北約施壓,促使北約內部出現反對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係統的聲音,以增加俄方在反導係統談判中的籌碼,從而迫使布什政府作出妥協。

★北極海底插旗,尋主權依據。
7月24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著名極地勘察專家阿爾圖爾·奇林加羅夫率領俄羅斯極地科考團進行了令人關注的北極考察之旅。俄科考隊員乘深海潛水器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並在洋底插上了一麵鈦合金製造的俄羅斯國旗。普京總統8月7日說,科考結果應成為俄羅斯解決這部分大陸架歸屬問題的依據。俄羅斯的舉動引起了北冰洋沿岸國家的廣泛關注。國際媒體認為,隨著北極地區冰蓋的融化,人們將得以獲得數十億噸的油氣和金、鉑等貴重金屬以及尚未開發的魚類資源,這使得與北極地區接壤的各國紛紛提出主權要求。

★彰顯軍力,航母出海戰機起飛。
8月11日,普京總統視察了俄在聖彼得堡附近新建的遠程防空預警雷達站,並強調新建的雷達站隻是大規模防空項目建設的開始。8月17日,俄空軍正式恢複中斷了15年之久的遠程戰略轟炸機例行戰鬥值班飛行。8月19日,俄海軍現存惟一航母“庫茲涅佐夫元帥”號也恢複執勤狀態。此前,攜帶有巡航導彈的俄遠程戰略轟炸機曾接近挪威和英國領空,俄飛行員還在美軍關島海軍基地附近空中向起飛攔截的美軍飛行員“微笑致意”。普京在宣布戰略轟炸機恢複戰鬥值勤時,意味深長地表示:“從今天開始,這樣的飛行將成為常規任務。”俄羅斯海軍總司令馬索林也宣布,俄羅斯可能重新啟用位於敘利亞塔爾圖斯的一個海軍基地。俄羅斯《生意人報》認為,“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外交關係正因為軍事姿態而蒙上越來越重的陰影。顯然,克裏姆林宮正在越來越多地聽取將軍們的意見,並實現他們的意圖”。一位西方防務官員說,俄羅斯這種飛行任務“有點讓人心跳”。它在告訴人們,“俄羅斯已回到貓鼠遊戲中來了”。(馮玉軍)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