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熊光楷:信息時代的國家安全

(2007-10-18 16:16:29) 下一個
熊光楷:信息時代的國家安全

●2007年05月 熊光楷


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人類帶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造福於人類的同時,也存在安全的隱患。隨著信息化進程在各個領域的深入發展,信息安全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國家安全問題。維護信息安全,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努力構建互利平等、互信共享的國際信息安全秩序。

一、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的保證

維護信息安全,就是要保證己方信息係統的正常穩定運行,同時有效遏製對己方信息係統的攻擊和破壞行為,確保信息流通的完整、可靠和保密性。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信息安全問題逐漸成為國家綜合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深刻改變著當今社會。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開始運行,至今不過六十多年,在人類曆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一瞬,但信息技術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2006年,美國的超級計算機“藍色基因/L”係統創造了每秒運算280.6萬億次的峰值紀錄,是迄今為止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假設人腦每秒計算一次的話,那麽一台“藍色基因/L”計算機一秒鍾的最高運算量就相當於人腦不停地運算870多萬年。信息技術的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另一個重大改變是互聯網的誕生。近年,互聯網正在呈加速發展之勢,全球互聯網用戶快速增長。據有關國際機構的統計,至2007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可能將突破13億。到2006年底,中國互聯網的用戶已達1.37億。事實證明,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麵而深刻地改變著世界,使人類不斷超越自己,將人類文明推向光輝燦爛的未來。

信息技術“雙刃劍”效應使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信息技術發展以及網絡社會的到來,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安全觀念,並使國家安全乃至國際安全麵臨諸多新的挑戰。一方麵,信息領域的爭奪日益激烈,製信息權成為新的戰略製高點。信息技術革命催生的新型作戰方式正在極大地改變著戰爭形態,信息化戰爭正悄然登上人類戰爭舞台。另一方麵,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等大量信息時代的“怪胎”應時而生,對信息化程度較高的銀行、交通、商業、醫療、通信、電力等重要國家基礎設施造成極大破壞,成為影響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的新威脅。信息安全已經成為任何國家不能不認真思考、不能不嚴肅對待的現實問題。

信息化進程需要以確保信息安全為重要前提。信息化進程的推進,既依賴信息技術發展所提供的強勁動力,更亟待強有力的信息安全保障。早在2000年8月,世界科學家聯合會首次將信息安全威脅列入了21世紀人類所麵臨的各種威脅之中。2000年1月,美國政府發布了《保衛美國的計算機空間――保護信息係統的國家計劃》。同年,俄羅斯政府頒布了《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學說》,將信息安全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日本政府也強調“信息安全保障是日本綜合安全保障體係的核心”。我國早在2001年就將“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係建設”納入了國家十五規劃。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信息安全保障的政策框架,初步建立了國家信息安全協調機製,明確了政府各部門信息安全職責。目前,我國信息安全基礎性工作明顯加強,信息安全防護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信息安全麵臨嚴峻挑戰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以軍事安全為中心的傳統安全觀,正在被包括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以及信息安全在內的新的綜合安全觀所取代,世界各國普遍麵臨著信息安全威脅的挑戰。

首先,信息網絡的濫用將可能影響到國家的政治穩定。國際互聯網是個暢通無阻的虛擬世界,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麵廣、互動性強,傳統的地緣疆域與政治界線在網絡空間發生了變化。網絡空間的開放與便利,為一些尋求非法擴散政治影響的組織或個人提供了機會。以“基地”組織為代表的各類恐怖組織,利用網絡空間招募人員並組織恐怖活動,甚至公然發布襲擊號令。花樣迭出的邪教組織利用網絡散布各種歪理邪說,蠱惑大量受害者無辜殉道,並極力在世界範圍內擴散其政治影響。一些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極端勢力也大肆利用網絡傳媒蓄意挑起事端,嚴重危害地區安全穩定。一些在網絡空間遊蕩的“黑客”將攻擊各國政府、國防、安全、金融信息係統作為“顯示實力”的方式,各國政府部門網站動輒受到黑客攻擊,輕則遭到塗鴉汙損,重則被迫關閉。如何應對信息網絡犯罪的衝擊,已成為各國政府麵臨的一項嚴峻挑戰。

其次,信息技術進步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軍事領域是信息需求較為廣泛、信息技術應用較為集中的領域之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戰爭形態出現新的變化。從軍事理論到作戰樣式,從武器裝備到編製體製都在發生深刻變革。在信息時代,軍事領域的各種信息攻防手段快速發展,信息係統與網絡成為新的作戰要素,網絡空間正在成為攸關國家安全的重要戰場。美國著名軍事學家詹姆斯·亞當斯在其所著的《下一場世界戰爭》中預言:“在未來戰爭中,計算機本身就是武器,前線無處不在,奪取作戰空間控製權的不是炮彈和子彈,而是計算機網絡流動的比特和字節。”冷戰後世界上爆發的幾場局部戰爭均顯露出信息化戰爭的明顯特征。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進攻一方都是首先通過控製戰場的製電磁權而對防禦一方實施信息壓製。未來隨著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更廣泛運用,各國在維護國家軍事安全方麵將會麵臨更嚴峻的挑戰。中國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已經作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決策,以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

第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將會使經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信息化使各國經濟聯係日益緊密,全球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一榮共榮、一損俱損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一國經濟或金融秩序遭受打擊,很快就能波及世界其他國家,上個世紀末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典型例證。隨著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世界經濟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特征日趨明顯。商務活動的電子化和資本運作的虛擬化在為各類金融活動提供史無前例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經濟活動特別是金融活動的風險性。去年底,中國台灣近海發生強烈地震,導致6條國際海底電纜斷裂,造成中國、東南亞以及美洲地區通信網絡中斷,有關國家金融交易受到嚴重影響。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為各種經濟犯罪分子提供了更為先進、隱蔽的作案手段。1999年3月6日爆發的“Melissa”病毒,致使歐美300多家大型公司的服務器癱瘓。2003年爆發的一種計算機蠕蟲病毒席卷歐、美、亞三大洲,在短短的幾天內給世界各國造成12億美元的損失,僅美國的美洲銀行就有1.3萬台自動提款機癱瘓。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年信息犯罪導致的損失高達約2000億美元。維護信息化時代的全球經濟安全已成為國際社會需要共同麵對的重大課題。

第四,信息傳播模式的深刻變化將對文化安全帶來新的挑戰。互聯網、光纜和衛星傳送等新的信息傳輸技術的廣泛運用,BBS、Email、博客等網絡交流工具的相繼湧現並日益普及,帶來了信息傳播模式的重大變化,使信息流動更加便捷和暢通,加速了各國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但信息傳播廣度和深度的變化也使一些國家麵臨維護本國文化安全的問題。全球範圍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很不平衡,聯合國貿易開發會議(UNCTAD)的報告顯示,當前發達國家每100個人中有54.4個互聯網用戶,而發展中國家隻有8.5個,2/3左右的發展中國家寬帶連接普及率不足1%。一些信息強國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優勢操縱文化傳播媒介,試圖將其價值觀強加於人,對其他國家傾銷其文化產品。這使一些國家文化產業遭受嚴重衝擊,本土傳統文化有的甚至麵臨被“空心化”和“邊緣化”的危險。如何在信息化時代充分運用信息手段的優勢,傳承和發展各種優秀文化傳統,推動和增進國際文化交流,維護和促進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應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三、信息安全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當前,全球化進程不可避免地把各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各國相互依存增強。在維護信息安全方麵,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單槍匹馬地肩負起維護信息安全的重任。在嚴峻的信息安全形勢下,加強國際信息安全合作將是大勢所趨。

第一,推動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信息安全新秩序”。隨著社會信息化趨勢的快速發展,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同時,也提出了建立“世界信息與傳播新秩序”的倡議。當前,麵對信息安全領域的共同威脅,互利雙贏觀念已經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通過合作而不是衝突、協商而不是對抗、多邊而不是單邊的途徑,共同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信息安全新秩序”,應成為確保國際信息安全的有效出路。

第二,推動製定廣泛適用的信息安全國際法規。隨著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快速推進,日益國際化的信息安全問題,已非各國僅憑自身的信息安全法規和一國之力所能解決。製定國際性法規和政策的呼聲日漸高漲,這反映了國際信息安全合作與協調進一步強化的趨勢。早在1985年,世界經合組織就發布了《跨國數據流宣言》;1998年,世貿組織會議通過了《全球電子商務宣言》;同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有關決議,提出“有必要阻止以犯罪或恐怖活動為目的的信息資源技術使用及開發”,呼籲各國在多邊層麵關注信息安全領域現有和潛在的威脅。國際社會的不斷努力,為製定信息安全國際法規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礎。我們認為,各國應就信息安全國際立法進一步加強合作,建立良好互信,維護共同利益,明確責任義務,達成共同打擊和製裁國際信息犯罪的共識,為開展國際信息合作提供規範的法律框架,為實施國際聯合行動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第三,推動構建長遠有效的國際信息安全合作機製。近年,隨著信息安全挑戰的日益嚴峻,世界各國在維護信息網絡穩定、開發信息技術和利用信息資源等方麵有著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廣闊的合作前景。各國應著眼現實威脅與長遠發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共同防範和打擊信息犯罪活動,提高危機管理能力;進一步就有關技術、政策和法規等問題進行對話和交流;積極推動信息安全危機預警通報、信息安全災害救援協作以及聯合打擊信息犯罪等一係列國際信息安全合作機製的建立和完善。隨著信息化進程的繼續深入發展,我們期待各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旨在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務實合作。(作者為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學習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