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不會向伊朗發動戰爭" 伊朗人為何如此樂觀? zt

(2007-10-18 04:56:51) 下一個
美國不會向伊朗發動戰爭 伊朗人為何如此樂觀?

2007年10月18日 科技日報


10月3日,伊朗外交部部長穆塔基在聯合國聲稱,“美國不會向伊朗發動戰爭”,而此前總統內賈德表示,“伊朗不會與美國開戰”,甚至連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顧問薩法維也輕鬆地說,“美國不會發動襲擊”。然而,與伊朗人不同的是,國際社會對美伊爆發軍事衝突的擔憂卻與日俱增,法國政府甚至告誡世人,應為一觸即發的美伊之戰作準備。世人不禁疑惑,在伊核問題越來越僵之際,伊朗人憑什麽如此的樂觀呢?

眾所周知,隨著伊核問題的逐步升級,有近75%的美國民眾支持政府對伊朗采取強硬立場,全力阻止內賈德擁有核武器。尤其是以切尼為首的政府鷹派,甚至公開呼籲對伊實施軍事打擊,摧毀伊朗的核發展潛力。然而,在美國國內喊打之聲一浪高過一浪之際,伊朗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盡管伊朗的核計劃激怒了很多美國人,其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薩達姆,但“美國不會不顧納稅人(的利益)而在我們這個地區再發動一場戰爭”(伊朗外長語)。實際上,“9-11”之後的反恐鬥爭,尤其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無論是對布什政府的信譽和權威,還是對美國的國力,亦或是對美國的國際形象,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傷害。由此可見,正是基於此種認識,聰明的伊朗人才敢斷言美國人不會不計後果,而對伊朗做出軍事打擊這樣的瘋狂決定。

在接連兩次頂撞聯合國之後,伊朗人也的確感到自身的處境很不妙,有被國際社會徹底孤立和拋棄的危險,甚至還有重蹈伊拉克覆轍的可能。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人也覺得戰爭並沒有迫在眉睫,因為在他們看來,尊嚴和權威受到自身侵犯的聯合國,眼下頂多也隻能以經濟和政治等製裁措施,迫使其低頭認賬,並沒有用戰爭手段壓服伊朗的想法,自然也就不會讚同美國的軍事打擊手段。而在此情形之下,伊朗自然會認為,伊核問題仍有以外交手段與國際社會周旋的餘地,畢竟沒有國際社會的支持,美國顯然也不可能重走一意孤行地打擊薩達姆的老路。

而今,盡管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潭,軍隊戰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軍心士氣也十分地低落,但全球軍事界普遍認為,布什政府仍不乏攻打伊朗的戰力和手段,原因在於美伊兩國的國力和軍力差距實在太大。不過,針對這一現實,伊朗人卻有自己的解讀,一是他們認為如今美國的軍事實力的確要比自己強大得多,但畢竟今不如昔,且正走下坡路,已完全不複伊拉克戰爭之前的鼎盛;二是伊朗目前的軍力要遠勝於當年的伊拉克,民心士氣更是“意外”地高漲。顯然,正是在這一思想認識的指引下,伊朗人才會自信地推斷,當下的布什政府不敢發動一場新的戰爭,為美國招致更大的麻煩。

毫無疑問,在如今的伊核問題上,正是伊朗人對當前形勢的這種樂觀判斷,才使其擁有了從容麵對美國軍事打擊威脅的信心和底氣,並在基礎上製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然而,如果伊朗人一味地盲目樂觀,不能與時俱進地調整政策,且以此要狹於人,則會使伊核問題走進真正的死胡同,以致釀成“樂極生悲”的惡果。 (陶中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