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專家稱蘇-30MKK空戰不如殲11及F-15E(圖) zt

(2007-10-10 05:15:48) 下一個
中國專家稱蘇-30MKK空戰不如殲11及F-15E(圖)

2007年10月10日 兵器知識


中國空軍殲11機群緊急出動


中國空軍蘇-30MKK戰鬥轟炸機部隊夜訓

  作客專家:江雨

  主持人家:藍白

  記:前不久,蘇-34進入俄軍服役,聯想到前幾年俄打算出口的蘇-32FN及已出口的蘇-30MKK2等,蘇-27係列的複雜定位至今仍會讓很多人感到費解,本次就談談這方麵的問題。先談談蘇-27與其它機型係列的關係。蘇-27最早是為蘇聯防空軍設計的,在技術性能上雖力求壓製F-15,但在戰略戰術定位上仍是靠地麵指揮引導進行防空攔截而非在進攻戰中爭奪製空權。那麽蘇聯當時作為"前線戰鬥機"的米格-29,同為攔截機的米格-31與蘇-27,這三種機型在任務定位、作戰地域及性能上的差異是什麽?如果說蘇聯前線空軍對戰鬥機指揮控製範圍很有限,因而米格-29的航程和載彈量沒必要很大,那麽蘇-27如前出太遠同樣得不到信息支援,但它在機身大小和航程上遠超米格-29的目的是什麽?

  江雨(以下簡稱江):蘇-27和米格-29幾乎同時研製和先後裝備蘇聯空軍的情況,很容易讓人理解成這兩種飛機是與美國F-15和F-16類似的高低搭配。不過根據蘇聯航空兵傳統的裝備思想和米格-29與蘇-27的性能看,兩者間並不存在類似F-15和F-16高低搭配的考慮,而是對整體戰鬥力的優化。米格-29在設計時並沒把當時隻能使用AIM-9的晴天型F-16A/B作為對手,而是把F-15作為作戰目標,米格-29因此被設計成具備超視距攔射和全天候能力的中型戰鬥機。

  蘇聯防空軍在冷戰期間始終將西方的轟炸機和偵察機作為主要的攻擊目標,但是隨著遠航程的F-15的大規模裝備,可進行空中加油的F-15開始為入侵蘇聯的攻擊機護航,蘇聯早期攔截機忽視空戰能力的設計思想已經無法維持,因此防空軍發展了米格-31和蘇-27這兩種互相配合的新一代戰鬥機。米格-31作為擁有先進雷達和遠程導彈的純粹攔截機替代舊式的米格-25、雅克-28和圖-128,蘇-27則作為兼顧了防空攔截和空中優勢的新機型取代防空軍的蘇-15和米格-23。米格-31主要用來擔負蘇聯國土上缺乏地麵雷達和防空導彈保護空域的防空,主要目標是侵入蘇聯國土的轟炸機、偵察機和低空巡航導彈,它的空戰能力很差。蘇-27部署的位置相對靠近敵方與蘇聯國土接近的區域,在擔負與米格-31類似防空任務的同時還要準備與敵戰鬥機爭奪製空權。可以認為,蘇-27的出現是蘇聯防空軍由純粹國土防空向有限攻勢防空轉變的結果。

  蘇聯空軍的攻勢作戰是依托在機械化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基礎之上,因此必須與陸軍機械化兵團配合作戰。冷戰期間的蘇聯空軍並沒建立起北約式的獨立空中攻勢的思想和戰術體係,戰鬥機作戰基本被局限在戰役範圍之內。蘇聯空軍前線戰鬥機在戰鬥中基本是依靠地麵指揮係統引導作戰,而500千米幾乎是蘇聯戰術航空兵指揮係統的覆蓋極限,因此蘇聯空軍的蘇-27也不可能超過這一範圍作戰。在考慮米格-29和蘇-27區別時還要注意到蘇聯對空軍和防空軍的不同定位,其中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是蘇聯先後發展的圖-126和A-50預警機都是用來裝備防空軍而不是空軍,從這可看出蘇聯對空軍的戰鬥機更偏重於利用地麵指揮引導,對於在廣闊領土範圍執行防空任務的戰鬥機則提供了更靈活的引導措施。蘇-27裝備蘇聯空軍並不是為了遠程製空的攻勢作戰,而為圖-22M和蘇-24這些采用低空突防戰術的攻擊機護航對蘇-27來說也意義不大。蘇-27對蘇聯空軍的意義,除了可在性能上壓製F-15(米格-29隻能對抗卻在技術上存在差距)外,其載彈量多和航程遠的優勢也可提高蘇聯戰鬥機的持續作戰能力。蘇-27在戰鬥力上毫無疑問要超過體積小和航程有限的米格-29,但其高昂售價卻不符合蘇聯空軍戰鬥機適應大規模作戰的要求,因此蘇-27的性能優勢無法動搖米格-29在蘇聯空軍中的主力地位。

  記:蘇-27不適合在進攻戰中爭奪製空權,是否僅指電子設備及空空導彈的差距而不包括機體平台性能?

  江:現代化空戰中,能否得到有效且係統的信息支持和指揮引導,比飛機本身的性能更重要。蘇-27在氣動和結構設計上即使現在與西方第三代戰鬥機相比也不落後,但是蘇聯時期開發的雷達火控和電子設備已遠遠落後。蘇-27的改進型蘇-35/37采用了三翼麵布局和推力矢量技術,並且有條件裝備比蘇-27更先進的機載雷達和導彈,但經過改進的蘇-27即使在雷達和導彈上能達到甚至超越F-15,仍難以和美國F-15一樣完成攻勢製空任務。美國空軍是以預警機、電子戰機和戰鬥機形成戰鬥力的整體優勢。現代空戰中信息的單向透明會在戰鬥中形成技術上的極度傾斜,隻要F-15在戰鬥中仍然可得到這個係統的支持,那麽缺乏係統對抗條件的蘇-27無論怎樣改進都無法在攻勢中獲得製空權。

  記:蘇-30當初也是作為蘇聯防空軍的攔截戰鬥機設計的,攔截戰鬥機用雙座機型的必要性是什麽?

  江:蘇-30的目的是提高防空攔截的自主作戰能力,蘇聯防空軍不可能在整個國土上部署完善的警戒雷達、防空導彈和攔截戰鬥機,所以必須要擁有能獨立搜索和攻擊的攔截機填補這個空隙。這類攔截機不需多好的飛行性能卻必須有完善的雷達和足夠大的航程,雅克-28、米格-25、圖-128和米格-31都是為滿足這一要求而發展的專用機型。

  蘇-30的出現隻是為利用增加的後座雷達係統操作員提高飛機的獨立搜索能力,用來填補單座防空戰鬥機和地麵引導係統的空隙。蘇聯防空軍在上世紀80年代有一個裝備更新計劃,其中攔截機的發展是以米格-31和蘇-27替代大量早期機型。防空戰鬥機的性能改善不但能降低所需戰鬥機數量,而且采用先進機載雷達還可降低對地麵雷達的引導要求,將攔截線前推以對抗西方航空兵。雙座機增加的雷達操縱員所起到的作用與原本的地麵防空引導員類似,米格-31可依靠後座雷達操縱員和數據鏈構成的寬正麵警戒雷達搜索區域,而單座蘇-27卻難以擺脫對地麵引導的依賴,雙座的蘇-30在這時就有條件獨立承擔作戰任務,或者在國土防空作戰時作為空中引導站來協調和引導多架單座蘇-27。

  記:蘇-30後來又被改進為蘇-30MK多用途戰鬥機,目的是什麽?

  江:蘇聯解體後的條件迫使俄空軍不能按計劃裝備蘇-30,迫使蘇-30的設計和生產單位必須靠出口來生存,因此出口前景看好的蘇-27/30係列就轉而以國外市場為重點。最初的蘇-30是完全按蘇聯式防空要求發展的攔截機,專用性太強,對其它國家難有吸引力,而蘇-24戰鬥轟炸機對於迫切需要縱深攻擊力的國家又顯得過時和落後。因此俄羅斯開發了蘇-30MK這型以對地為主的多用途戰鬥機,出口目標是需要重型戰術攻擊機又不容易從西方獲得的國家。但在改進中產生了很多問題。


印度空軍裝備思想相對比中國美國顯得稚嫩


蘇-30MKK在指標上比蘇-27SK有明顯下降


  記:印度蘇-30MKI的雷達在使用中就出現很多設計上的問題。

  江:俄羅斯在困頓的情況下將軍火出口作為生存基礎,在很多裝備技術的出口工作中完全放棄了蘇聯時期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通過比較俄大肆推銷的蘇-35/37、蘇-34/32FN和S-400這些裝備出口推銷的時間和真正完成試驗的時間,可以感覺到俄高技術裝備出口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風險。蘇-30MKI和蘇-30MKK是出口蘇-30係列的兩個主線,雖然蘇-30MKI和蘇-30MKK在火控係統方麵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蘇-30MKK在可靠性和技術成熟性上明顯超過了蘇-30MKI,效費比更高。

  俄羅斯對於可動前翼與推力矢量這些技術缺乏完善的應用試驗,印度目前接收的蘇-30MKI在機體設計上是比較可靠的,但航電設備和推力矢量不成熟卻帶來了層出不窮的麻煩。如按蘇聯時期對裝備技術性能和飛機後勤保障的要求看,性能低於預期的蘇-30MKI更適合作為技術驗證機。三翼麵和推力矢量導致結構重量增加,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這些措施的作用,而且對飛機的可靠性和維護性造成很大麻煩。俄羅斯空軍在發展自己裝備的蘇-27SM時采用的是蘇-27的基本設計,三翼麵和推力矢量並沒得到俄空軍和大多數國際用戶的接受。

  我們可以注意到蘇-30MKI在裝備印度後相當時間裏配備的武器仍以對空為主,而印度空軍也始終將蘇-30MKI作為重型製空戰鬥機來使用,這就給人矛盾的感覺。如果印度想獲得空中優勢戰鬥機則應選擇綜合戰鬥力更好的單座蘇-37,如果想獲得攻擊機那麽蘇-30MKI的前翼和推力矢量價值並不大。矛盾的思想導致蘇-30MKI在性能和戰術應用上都無法達到最優化。印度空軍在裝備規模上接近三個大國,完全可采用不同類型的作戰飛機以獲得整體戰鬥力的最優化。印度如果采購80架蘇-37和60架蘇-30MKK,將會比140架蘇-30MKI戰鬥力更強也更便宜,這也正是三個大國在裝備重型戰鬥機時采用的方式:F-15C、F-15E;蘇-27SM、蘇-34;蘇-27SK、蘇-30MKK。通過印度與這些國家在裝備規劃上的不同可以看出印度空軍裝備思想的稚嫩。

  記:不過從目前的通脹趨勢看,戰鬥機隻會越來越貴,軍費購買力隻會越來越低,因此大規模空軍也應以多用途戰鬥機為主,來最大限度地挖掘裝備潛力。

  江:是否選擇多用途戰鬥機要看威脅環境。在航空兵規模較小的情況下采用多用途戰鬥機,對提高裝備效率和統一後勤保障有利,但如果麵對比較嚴重的安全威脅時,則提高專業化更有意義。多用途戰鬥機確實提高了使用彈性,戰鬥機部隊可承擔一定的攻擊或偵察任務,而攻擊機部隊也可在必要時作為戰鬥機使用,但是這些"多用途"是作為專用機型的輔助或應付突發情況,企圖使其執行各種任務,在戰術和人員訓練上都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很容易事與願違。而作戰飛機專業化可明顯提高執行每一任務的戰鬥力,也方便指揮機關根據情況變化迅速進行作戰組織。過多的任務很容易因任務轉換上的疏忽導致貽誤戰機甚至是失敗,日本中途島戰役期間炸彈換魚雷的教訓也許可說明這點。

  記:多用途戰鬥機的效能比專用戰鬥機具體差在哪裏?

  
江:飛行員在訓練上很難兼顧各種任務的要求,這個影響隨著飛機性能和機載係統複雜度的提高還在增強。美國海軍F/A-18C戰鬥機由一個平顯和三塊多功能下顯組成的顯示係統,在正常作戰條件下就需要62幅不同的顯示畫麵和675個縮寫符號,其中的177個縮寫符號還可根據顯示要求采用4種不同的顯示尺寸。僅僅這四台光學顯示設備所提供的信息組合形式就已超過1000種,而要在戰鬥中對這些複雜的信息內容進行迅速判斷、歸類並做出正確處理,飛行員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才能基本掌握相關的技能。飛行員雖然在整個服役過程中進行持續的飛行和戰術訓練,但是在其有限的"黃金時間"裏很難掌握全部作戰所需技能和戰術。強行去要求隻能是"樣樣通無一精",因此飛行員必須要按裝備類型和預先計劃有重點地進行訓練才能鍛煉出真正的"高手"。

  多用途戰鬥機最簡單的理解是能執行對地攻擊等任務,依靠目前的航空技術不可能完成真正的全能戰鬥機,所以多用途戰鬥機在使用中要受很多限製。戰鬥機在對地攻擊時不僅需要較大的外掛載荷,而且要在機載武器、飛行性能、航程和突防能力方麵獲得一個平衡點。現役和發展中的第三代,包含三代半和三代改戰鬥機大都可被稱為多用途戰鬥機,但它們在掛載對地武器時飛行性能都會明顯下降,因此必須要有至少局部的製空權或戰鬥機護航才能保護自己。雖然它們理論上可以在受到攔截時投棄外掛進行空戰,但是作為攻擊機使用的多用途戰鬥機在投彈前丟棄載荷等同於作戰任務失敗,從這個角度上說多用途戰鬥機並不比戰鬥轟炸機有優勢。國外戰鬥機具備多用途能力是個大的趨勢,原因一是航電設備有條件適度兼顧不同任務,二是飛機的氣動和結構設計具備滿足多用途的條件。采用同樣機型滿足不同任務要求可以節約資金並簡化後勤保障,但機型上的統一(主要表現在歐洲國家的"三"風)並不能改變飛機裝備後在飛行訓練和任務重點上的不同。

  記:拿蘇-30MK和蘇-34來比,對地打擊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地形跟隨飛行品質及大載彈量時的航程上。即隻差在攻擊途中,但攻擊時的效能應差距不大。

  江:攻擊機在戰鬥中最危險的就是向目標飛行的這段航程,既然對手在攻擊機性能下降的進攻航線上都無法阻止攻擊機的突防,那麽依靠飛機本身的飛行性能、電子對抗和護航戰鬥機的掩護就可基本保證返航的安全。蘇-30MK載彈航程和突防能力不如蘇-34,但機動性能優勢使其在麵對攔截時的生存力要比蘇-34好。不過目前它在火控係統上的缺陷限製了縱深對地打擊力,獨立作戰的蘇-30MK在使用精確製導武器時還會在導引方式上存在限製,可以說蘇-30MK等於是在蘇-27UB強化的機體上簡單加裝了蘇-24M的武器。即便說蘇-34能用的武器蘇-30都能用,蘇-34能探測的目標蘇-30也都能探測,但是蘇-34的對地攻擊力卻不是蘇-30MK能比擬的。因為蘇俄空軍自己準備替代蘇-24的先進戰鬥轟炸機是蘇-34,而在開發中途將蘇-30轉變為戰鬥轟炸機是為出口需要,但是俄羅斯在設計蘇-30MK時沒有合適的多功能雷達,設計單位為趕時間就隻能對現有雷達修補湊合,這就造成了蘇-30MK名不副實。

  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並沒有真正可靠的多功能機載雷達,當時隻有用在蘇-24M和圖-22M3上的對地雷達能滿足攻擊機需要,而美國和歐洲國家在同期也沒有完善的多功能雷達。歐洲開發的"狂風"的攻擊型和防空型采用了不同雷達,美國F-15E、F/A-18和F-16這些多用途戰鬥機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同樣需要利用導航/瞄準吊艙來輔助機載雷達。可以看到俄在推銷蘇-30MKI和MKK時經常拿雷達的對空功能和R-77導彈作為賣點,對地武器雖然有Kh-31等戰術導彈卻沒有較為係統的導航/瞄準裝置,目前也提供不了可供改進的電子設備。用戶在使用蘇-30MK係列時也暴露出其在低空突防和雷達對地功能方麵的缺陷。而今年服役的蘇-34上才裝備有真正滿足需要的機載雷達。

俄最新型蘇-34戰鬥轟炸機基本沒有空戰能力


印度空軍裝備了大批蘇-30MKI戰機


  記:對蘇-34來講,它基本無空戰能力,所掛空空導彈是格鬥彈還是中距彈?它的雷達能否支持這兩種空彈?

  江:蘇-34在戰術要求上是和蘇-24類似的戰鬥轟炸機,所裝空空導彈隻是像步兵的刺刀一樣的自衛手段。蘇-34的設計特點決定了它在戰鬥中主要用低空高速方式突防,為它添加過多的空戰能力等同於畫蛇添足。蘇-34掛R-77沒問題,就像F-111B在理論上也能掛"不死鳥",但意義都不大,它們的效能不可能和蘇-27和F-14相比。

  記:蘇-34較之蘇-30MKK的性能優勢還體現在其它一些方麵,如在加強的主起落架支柱上采用了多輪縱列小車式機輪,可在更前線的機場上重載起飛,甚至能在壓實的雪地跑道上起飛。蘇-30MKK為什麽不能用這項起落架技術?

  江:蘇-30MKK是利用攔截戰鬥機的基礎設計半道出家,在外掛載荷、航程和機場適應性方麵無法與蘇-34相比。蘇-27UB機體的設計難以安裝蘇-34尺寸的起落架,結構重量也過大。蘇-30MKK的起落架雖在野戰機場重載起飛的適應性上不如蘇-34,但也能滿足在前線機場作戰的要求。

  記:蘇-34(包括"狂風"IDS)的高翼載荷優勢使其在地形跟隨飛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上優於蘇-30MK、F-15E和"幻影"2000D等,但如果攻擊機已不再將低空高速突防作為主要突防手段,那麽蘇-34這項優勢就沒意義了。

  江:低空高速突防到現在仍是攻擊機在密集防空火力攔截下突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對於非隱身戰鬥機來說更是關鍵。美國攻擊機在攻擊伊拉克和南聯盟的戰爭中大都采用中空投擲精確製導彈藥,而采用低空高速突防戰術的"狂風"IDS在突襲伊拉克機場時付出了較大代價,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人一種低空突防開始過時的印象。但可以看出,美國廣泛采用中空投彈的關鍵是絕對的製空權,對手的戰鬥機和地麵防空係統被完全壓製。麵對隻剩小口徑高炮盲射彈幕和紅外導彈的對手,中空突防和投彈確實要比低空突防更安全也更利於戰鬥力發揮。但如果對手仍具備爭奪製空權的能力或係統的防空火力,那麽低空高速仍是攻擊機主要突防手段。

  記:蘇-34在作戰半徑和有效載荷上已接近圖-22M3,飛行性能又超過後者,但是由於蘇-34無法對抗多用途戰鬥機,還要戰鬥機護航,因此它比中程超音速轟炸機高出來的"戰鬥"性能就沒什麽意義。蘇/俄空軍將蘇-34作為戰術攻擊機和中程轟炸機之間的手段,其實中程轟炸機自身就可涵蓋這段打擊範圍。

  江:蘇-34戰鬥轟炸機名稱中的"戰鬥"並不等於有條件和戰鬥機正麵抗衡,而是依靠良好的飛行性能和一定的自衛火力增加逃脫攻擊的機會,攻擊機麵對戰鬥機攔截時進行規避永遠比對抗要容易,機體小又靈活的蘇-34在突防和規避時要比圖-22M更加有效和安全,在迫不得巳時甚至有機會反咬對手一口。

  蘇-34的8噸載彈量和4000千米航程確實已接近常規中程轟炸機的標準,但要注意這兩個指標對蘇-34來說不可能同時具備。掛載8噸載荷時會導致航程大幅度減少,低空突防時此矛盾會更大。蘇-34攜帶的武器類型和規格還受到機體尺寸限製,圖-22M3掛載的大型戰術導彈在蘇-34上不能使用,而圖-22M3在同樣外掛條件下的航程也要遠超蘇-34。雖然俄空軍在發展蘇-34時宣稱要用其取代蘇-24和圖-22,但蘇-34在性能指標上根本取代不了圖-22。

  另一方麵,中程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同樣執行縱深打擊任務,但是使用靈活性差和目標明顯的圖-22M3的成本和維護工作量都太大,並不適合打擊裝甲車輛等戰術目標,去它去執行戰術攻擊機的任務在資源上是嚴重的浪費,因而它難以取代戰鬥轟炸機的地位。

  記:蘇-30MKK和蘇-30MKK2的機動性遠高於蘇-34,您為什麽認為它們仍應算攻擊機而不是F-15E那樣的多用途戰鬥機?

  江:雖然F-15E和蘇-30MK屬於同級別的多用途戰鬥機,但是蘇-30MK為獲得多用途能力在性能上所造成的影響比F-15E要大的多。F-15E是為接替F-111而在F-15D基礎上發展的強化攻擊型,在技術指標和係統綜合方麵比較平衡。F-15單座和雙座型結構上的差異在飛行性能上的表現並不明顯,F-15E改進後的增重問題也被發動機推力的增加所彌補。但是蘇-27UB/30雙座艙巨大的體積在飛行性能上的影響非常明顯,俄羅斯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停滯也使蘇-30缺乏改進性能缺陷的條件。蘇-30MKK因氣動上的變化導致機動性比單座蘇-27SK明顯降低,它的水平機動性靠氣動布局還保持在一定的標準,但對於阻力和推重比變化較敏感的垂直機動性指標上則有了明顯下降,無論迎頭超視距攻擊還是近距格鬥性能與單座蘇-27的差距都比較明顯,在格鬥機動性能上隻處於二代到三代之間的位置。蘇-30在同樣外掛載荷下的機內油最大航程也比蘇-27有明顯下降。

  蘇-30MKK保持空戰能力是靠先進的導彈,而這些導彈裝在單座型蘇-27SK上會有更好的效果。俄羅斯在改裝米格-29M2雙座艙時在修改前機身的措施上與F-15E類似,在氣動性能上的代價遠小於比蘇-27S增加一個乘員的蘇-27UB。這就可以看出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在蘇-27的基礎上發展出同時保持對空和對地能力的改進型。但是將單純對空的蘇-30改進為蘇-30MK的市場迫切性沒給俄設計師留下發展空間,這就導致與F-15正在性能上出現了本質差異。

俄及西方國家不鼓勵用戰鬥轟炸機執行製空任務


蘇-34戰鬥轟炸機在職能上無法完全取代圖22轟炸機


  不過從另一方麵講,雖然F-15E和蘇-30MK都具備空戰能力,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都不鼓勵用F-15E和蘇-30這類飛機去執行製空任務,也沒有一個國家真正放棄戰鬥轟炸機這個機種。俄羅斯不可能用蘇-34去執行空戰任務,也不會讓它單獨麵對防空戰鬥機的攔截,因此專用設計使蘇-34在突防和對地攻擊戰鬥力上達到了最優化。

  記:蘇-30MKK上的雷達采用了H001的改進型H001VE,增加了雷達的功能和製導主動雷達導彈的能力,那麽早期蘇-27SK的雷達是否可加裝這些功能?還是需要整個更換雷達?

  江: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對於雷達火控的要求比半主動製導導彈要寬鬆,西方國家在原本采用半主動製導導彈的戰鬥機上改裝主動雷達製導導彈並不需要大的更改工作量。但是蘇-27SK所使用的H001火控雷達在技術水平上隻相當於蘇聯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標準(美國70年代中期),將它改進以滿足發射R-77不存在大的困難,但在使用效果上仍無法滿足要求。與其浪費人力、物力、資金和時間去改裝H001還不如用新一代多功能火控雷達取代,而且用新雷達整體更換還可直接解決係統兼容等方麵的軟件問題。現在為H001進行改進要看是否值得。

  記:蘇-30MKK2是以對海攻擊為主,其雷達的性能是否比H001VE低?

  江:蘇-30MKK2在技術性能上應該說要比蘇-30MKK更先進也更完善,這一方麵是因為蘇-30MKK2在機載航電設備上有所改進,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經過了蘇-30MKK磨合。蘇-30MKK2確實在使用上更偏重對海上目標的攻擊能力,不過這是由使用方的作戰任務決定而不是受到其它因素的限製。蘇-30MKK與蘇-30MKK2在總體性能上沒本質區別,時間較早的蘇-30MKK在火控係統的性能和可靠性上不如蘇-30MKK2。

  記:對於另一種對海型戰鬥機蘇-32FN,其宣稱的反潛能力是否屬於市場欺騙行為?它的機組人員數量就無法從事反潛工作,而且高速戰鬥機的飛行特點也不適合反潛。或者說蘇-32FN就是一個市場調查工具。

  江:蘇-32FN在出現時被宣傳成具備反潛能力的超音速攻擊機,不過按照俄羅斯常規反潛機的裝備條件可以發現,目前的蘇-32FN基本不可能安裝任何俄羅斯現有的反潛係統,而蘇-32FN這樣的飛機去反潛在效果上也無法與常規反潛機相比較。根據俄羅斯在展出蘇-32FN時所展示的裝備和飛機的基本條件,可以認為它仍是較傳統的戰術攻擊機。其在反潛方麵的戰鬥力即便不是虛假宣傳也沒什麽實際意義。

  記:蘇-27這些後繼型號都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市場行為,假設蘇聯還在,蘇-27係列的發展走向應是什麽樣?

  江:蘇-27是蘇聯在實用型戰鬥機發展上的最高成就,假設蘇聯沒解體而按照慣性預測蘇-27的後續發展,可以確定它會改變蘇聯航空兵的發展模式,但不會顛覆蘇聯傳統的戰鬥機裝備思想。按照蘇聯解體前蘇-27最後的發展情況來順序預測,蘇聯空軍和防空軍將會按自己的要求獲得不同的改進型。空軍會裝備一定數量的蘇-27S作為核心,當時正以蘇-27M(蘇-35)為編號的蘇-27S改進型將會在90年代中期批量裝備蘇聯空軍,用以應付西方國家在2000年前後開始裝備的新型戰鬥機的威脅。蘇-34可在90年代末完成試驗投產取代蘇-24,蘇-33也會成為主力艦載戰鬥機。防空軍將會大量裝備蘇-27P以替換蘇-15和米格-23,同時也會按一定比例生產和裝備蘇-30雙座防空戰鬥機與單座機配合使用。這樣,在2000年前後蘇聯隻會生產蘇-27M(蘇-35)、蘇-30、蘇-33(蘇-27K)、蘇-34(蘇-271B)和執行訓練任務的蘇-27UB。雖然蘇聯解體改變了這個發展,但按照當時的情況和後來的發展卻可做出兩個準確判斷:一是蘇-27係列不可能出現目前這樣琳琅滿目的改進型號;另一個就是蘇聯絕對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大規模出口蘇-27,蘇-27可能和它的前輩一樣成為蘇聯獨自使用的戰鬥機,而米格-29更不會在國際市場上被它壓得抬不起頭來。


蘇-30MKK2戰機在可靠性上要比蘇-30MKK更高



俄羅斯空軍裝備的米格-31截擊機空戰性能很差



美國空軍F-15E戰鬥轟炸機各項性能比較均衡,空戰能力強於蘇-30MKK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