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從篾匠到名將——上將韓先楚傳奇 zt

(2007-09-14 01:39:58) 下一個
從篾匠到名將——上將韓先楚傳奇

2007年09月14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者:夏明星 高桃源


 一、從獨樹鎮揚威到板橋街救駕

1913年2月,韓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紅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當過放牛娃,學過篾匠,在武漢做過短工。少年時代的艱辛經曆,使他很快接受了“官逼民反”的革命思想。1927年11月,黃麻起義爆發時,他加入了家鄉的農民協會,參加過反帝大同盟,還當過鄉蘇維埃土地委員。在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的日子裏,他以樸素的階級感情和青年人的滿腔熱血,投入如火如荼的農民革命鬥爭。1930年10月,他參加了孝感地方遊擊隊,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起,曆任獨立營、團排長,在黃陂、孝感、羅山地區進行遊擊鬥爭。

1933年4月,為加強留守鄂豫皖鬥爭的紅25軍,韓先楚所在的獨立團接受整編,他曆任224團副連長、連長、營長,直到隨軍長征到陝北一直都是營長。相對於陳錫聯、陳再道、許世友等鄂豫皖出身的開國上將,韓先楚的進步可謂太慢:上述諸人,長征結束時均為軍、師職幹部。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麵是韓先楚較長時期戰鬥在地方武裝序列,另一方麵是他曾遭受“左”傾路線幹擾。在鄂豫皖根據地,“左”傾思潮一度在黨內盛行,他曾因抵製“過左”的行為而遭到錯誤的處理。

1934年11月,紅25軍從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西進,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名義孤軍長征。當時,國民黨軍5個師和“鄂豫皖三省追剿隊”已麇集在鄂東北,正準備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大規模“圍剿”,但尚未完全形成合圍。紅25軍適時而主動地實施轉移,打破了敵人的“圍剿”計劃。蔣介石急忙調動3個團的兵力追擊堵截,先後在湖北棗陽、隨州一帶,河南的桐柏、方城、盧氏等幾個地區布置了封鎖線,企圖將脫離根據地孤軍遠征的紅25軍圍殲於途中。

長征路上,韓先楚多次擔負衝鋒突擊、破陣殲敵、奪關開路、堵截追兵的戰鬥任務,幾次在危急情況下,掩護軍主力和軍領導脫離險境。其中,獨樹鎮戰鬥,讓他一戰成名。

1934年11月中旬,紅25軍在河南羅山縣朱堂店突破敵人阻攔,當晚從信陽以南越過平漢鐵路,進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棗陽一帶,實現了戰略轉移初步目標。鑒於該地區距平漢鐵路和漢水較近,機動範圍狹小,加之敵重兵壓境,難以立足發展,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遂決定掉頭北上,向豫西的伏牛山區轉移。從桐柏山到伏牛山,須越過許(昌)南(陽)公路,而許南公路兩側是一個地域遼闊的丘陵和平原地帶。此時,已是11月下旬,寒流南下,氣溫驟降,而紅軍指戰員卻衣著單薄,糧秣不給。11月26日下午,紅25軍正準備從方城獨樹鎮附近突過許南公路時,突然遭到預先抵達該地區的敵1個旅和1個騎兵團的阻擊。同時,敵“追剿縱隊”第五支隊和1個師又隨後緊追,形勢相當嚴峻。加上那天的氣候條件極為惡劣,紅25軍發現敵人較遲,一時陷入被動。衣服被雨雪浸透,饑寒交加的戰士們手指都凍僵了,有的槍栓也被凍住了。敵軍乘機發起衝擊,並分兵從兩翼包抄,情況異常險惡。紅25軍被逼在獨樹鎮打了一場惡仗。在此危急時刻,軍政委吳煥先衝到最前線,發出“堅決頂住敵人,決不後退”的命令。此戰,韓先楚帶領部隊打得非常勇敢,多次打退敵人進攻,守住了一個重要陣地。戰鬥中,他從通信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共產黨員跟我來!”在他的率領下,指戰員們奮不顧身衝上前去,與敵軍展開白刃格鬥。經過一番惡戰,紅25軍終於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當時,吳煥先就說:“唯楚有材,先楚為例!”

天黑以後,風雪大作,接著轉為大雨,部隊行動極為困難。但是,數倍於我的敵軍仍在附近,天亮後必將發動新的進攻。因此,軍領導果斷決定:就是有天大的困難,也要帶領部隊迅速脫離危險區。緊急集合的命令一下,韓先楚忍受著極度的饑餓和疲勞,又率部隊頂風冒雪踏上征程。作為紅25軍一員,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劉華清曾回憶:“獨樹鎮戰鬥,是紅二十五軍長征初期的關鍵一仗,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戰鬥。這次戰鬥關係全軍的生死存亡,在兩軍‘狹路相逢’之際,紅二十五軍作為具有頑強戰鬥作風的‘勇者’,以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而立於不敗之地,充分顯示了紅二十五軍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

1934年11月28日,紅25軍沿河南葉縣、方城邊界西進,在方城拐河鎮東北孤石灘通過澧河時,遭到上萬敵軍的追擊和夾擊,敵軍還控製了澧河西岸部分高地。當時,紅軍不僅兵力處絕對劣勢,而且所處地形十分不利。在吳煥先的直接指揮下,韓先楚果敢迅猛,奉命強渡澧河,率領部隊奮勇衝擊,打退了與他同時搶占澧河西岸一個高地圍寨的敵軍,控製了這個至關緊要的製高點,以猛烈的火力壓住了敵人,掩護了軍直屬隊和後續部隊渡過了澧河,擺脫了追擊的敵軍。

紅25軍進入陝南後,在開辟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打出了鄂豫皖紅軍的威風:第一次反“圍剿”,在文公嶺重創敵126旅,在華陽鎮打垮敵警備2旅,在葛牌鎮擊潰敵警備3旅;第二次反“圍剿”,先奇襲荊紫關,再在袁家溝口全殲敵警1旅。這些戰鬥,韓先楚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在葛牌鎮戰鬥中,他不幸身負重傷,仍堅持作戰,傷未治好就歸了隊,左肩左臂成了殘疾。

1935年7月,紅25軍為了配合中央紅軍北上,離開新建立的鄂豫陝蘇區繼續長征。越過甘肅涇河,經由鎮原、慶陽縣境,翻溝跨塬兼程西進,以牽製敵人的兵力和破壞敵人的大西北後方。在搶渡了馬蓮河,到合水縣板橋鎮時,擔任後衛團的一個營遭到敵騎兵部隊突然襲擊,副軍長徐海東從前衛趕到後衛,指揮該團二營投入戰鬥,抗擊敵人,但因敵眾我寡,也陷入了敵人包圍之中。在這緊急時刻,在該團任一營營長的韓先楚和營政委劉震帶領部隊迅速搶占了陣地,以猛烈的火力擊退了敵人的騎兵衝擊,打開了一條出路,掩護徐海東衝出重圍。建國後,韓先楚和徐海東會麵時,有人和他逗趣:“你為鄂豫皖老區保住了一個大將名額!”

二、從東征到西征,從反蔣到抗日

1935年9月,紅25軍到達陝北和陝甘紅軍會師,編成紅15軍團,徐海東、程子華、劉誌丹擔任軍團長、軍團政委、副軍團長。在他們領導下,韓先楚參加了陝甘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的勞山、榆林橋戰鬥,他率隊擔任主要突擊。10月,中央紅軍到達時,他受命指揮部隊連續打下了東村、張村驛等地主武裝長期固守的圍寨碉堡據點,繳獲了大批紅軍急需的糧食物資,並為直羅鎮戰役掃除了戰場障礙。11月,直羅鎮戰役中,他率部首先堵住了敵人的去路,協同兄弟部隊殲滅了據守南山的敵人後,又突入鎮內。戰鬥結束,他提升為紅15軍團75師團長。

1936年春,紅軍東征山西,時為紅75師團長的韓先楚,率部隨中路軍作戰,他以兩個營配合山西遊擊隊包圍石樓,控製黃河渡口,以一個營牽製了敵五個團的兵力,並掩護了毛澤東、彭德懷的指揮部,被任命為中路軍副司令。之後,他又率部在雙池鎮附近打了一個沒有上級命令的勝仗,殲敵一個營和民團百餘人,升任紅78師副師長。

1936年5月,紅軍開始西征甘肅、寧夏,已經升任紅78師師長的韓先楚全程參加。紅78師途經寧夏定邊時,守敵馬鴻逵一騎兵營倚仗城堅,固守不出。他策馬繞城一圈,氣定神閑:“敵懼我殲,攻城可克。”正待攻城時,西征軍總指揮彭德懷來電:“置定邊於不顧,繼續繞道前進。”他堅信城可攻破,仍下令攻城,果然一戰而下。彭德懷聞訊大喜,發來賀電:“你們機動靈活,攻克定邊,慶祝勝利,防務移交宋、宋(紅28軍軍長宋時輪、政委宋任窮),繼續向鹽池前進。”在攻克鹽池縣城戰鬥中,紅78師又殲馬鴻逵部1個騎兵營、1個保安團,繳獲戰馬700餘匹,受到紅軍總部的表揚。此戰繳來的戰馬,裝備了紅15軍團的騎兵團。

1937年初,韓先楚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長期的戰場鍛煉,加上一定的理論熏陶,為他成為一代名將奠定基礎。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韓先楚擔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徐海東)688團副團長。當年9月,115師首戰平型關,殲日軍1000餘人,韓先楚也參加了這次戰鬥。戰後, 他奉命在平型關、繁峙一線繼續抗擊日軍。太原失陷後,韓先楚所在的344旅奉命隨129師主力南下太行,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不久,韓先楚調到新組建的689團任團長。1938年4月初,日軍集中3萬餘人,對晉東南地區實施“九路圍攻”。為粉碎日軍的圍攻,129師首長劉伯承、鄧小平決定:抓住日軍一路,予以殲滅。15日,日軍第108師團117聯隊3000餘人由武鄉北犯榆社撲空,當即撤回武鄉。劉伯承決定殲滅該路日軍,遂令129師主力及配屬的韓先楚部689團由涉縣以北地區向西疾進,當日進抵武鄉附近地區候命。黃昏,預感形勢不妙的日軍棄武鄉城沿濁漳河東撤。軍情緊急,劉鄧迅速決斷:以129師772團和韓先楚部689團為左縱隊,129師771團為右縱隊,沿濁漳河兩岸山地平行追擊;同時,以129師769團為後續部隊,沿武鄉至襄垣大道跟進。16日拂曉,左右兩路縱隊超越日軍並將其1500餘人夾擊於武鄉以東長樂村地區,遂發起猛烈攻擊。日軍被截為數段,困在狹窄的河穀裏無法展開。此時,已通過長樂村之日軍主力為解救其被圍困部隊,集結1000餘人,向129師左翼發動進攻。在戴家瑙,772團與10倍於己的日軍激戰4小時,陣地最終失守。由於在不利地形上遭敵火力壓製,全團處境十分險惡。這時,韓先楚率團“與日軍進行5次白刃戰”,將敵人打了下去,使兄弟部隊轉危為安。劉伯承在觀察所看到這一情景,拍手叫好並表揚了他。後來,武鄉縣在長樂村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牌,還請韓先楚題詞。

1938年4月下旬,在徐向前領導下,韓先楚率689團與晉東南兄弟部隊組成“路東縱隊”向冀南挺進,先攻克威縣,殲滅偽軍一個軍部又一個師。隨後,在威縣、廣宗、平鄉、巨鹿、南宮、臨清地區,打開了開辟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局麵。同年8月下旬,他奉命率部南下參加漳南戰役,為建立冀魯豫邊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1939年起,韓先楚曆任115師344旅副旅長、代旅長,成為八路軍著名將領。1940年4月,韓先楚擔任新3旅旅長兼冀魯豫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成為獨當一麵的人物。這期間,他率部配合129師進行了邯長公路破擊戰。

1941年3月,韓先楚抵達延安,先後在軍政學院、軍事學院學習,並隨軍事學院高幹隊調到中央黨校參加整風運動,理論功底日漸紮實。 

 三、指揮鞍海戰役、新開嶺戰役名震全軍,七道江會議上卻成為“正確的少數派”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韓先楚奉命率領抗日軍政大學學員一大隊到達東北,參加創建東北根據地的鬥爭。在東北,韓先楚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1947年2月,他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南滿第4縱隊副司令員。5月,沙嶺子圍攻戰我軍失利之後,東北國民黨的主力部隊向北滿發起猖狂進攻,直接威脅到東北我軍後方的安全。中央軍委電令我遼東部隊在中長路上選幾個城市打一打,以牽製向北滿進攻之敵。當時有人說,沙嶺子小小窩棚都沒能打下,還能打大城市嗎?又有的同誌說,派個把師到沈陽附近放幾槍就回來。但是,韓先楚領會了黨中央電令精神,主動請戰,建議選擇駐守鞍山、海城的敵184師為攻擊目標,發起鞍海戰役。5月24日拂曉,在他親臨前線指揮下,第4縱隊主力很快肅清鞍山外圍之敵,在進攻市區的戰鬥中,他指揮各師采取大膽穿插、迂回的戰術迅速占領了國民黨鞍山市公署大樓,全殲鞍山守敵。緊接著,第4縱隊南下連克營口、大石橋,直逼海城,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突入海城東門,以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相配合,迫使海城守敵第184師師部及552團在師長潘朔端率領下宣布起義,開創了東北國民黨軍戰場起義的先例。在與潘朔端談判中,是要潘放下武器投降還是帶著武器起義的問題上,他當機立斷,說服了周圍的同誌,決定接受潘帶著武器起義的要求;一麵要潘給其駐守大石橋的一個團下令起義,一麵采取了防止該團違令頑抗脫逃的軍事打擊部署,獲得了戰役全勝,使敵人不得不從向北滿進攻的兵力中抽回4個師回援鞍、海並增強沈陽防務,達成了黨中央的意圖。為此,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專門發電表揚鞍海戰役打得好。

1946年10月,韓先楚又參與指揮了新開嶺戰役。戰役前夕,由於發現敵兵力增加,第4縱隊部分領導對打與不打一時決心難下。這時,韓先楚率縱隊第10師從200裏外日夜兼程趕回,力主下達戰役決心。戰役中,在我屢攻不下且部隊傷亡很大,敵我形成僵局之際,有的領導幹部已經認為取勝無望,打算撤出戰鬥。這時,他力排眾議:“現在我們艱苦,敵人比我們還要艱苦!”他看出了敵人的要害,向指揮部建議:把縱隊的各種火炮統一組織起來,用榴彈炮與迫擊炮射擊山後的敵預備隊,用野炮和山炮壓製山頭上敵堡的火力,支援配合步兵突擊隊強攻。經過半天決戰,勝利結束戰鬥,全殲國民黨號稱“千裏駒”的第25師,在東北戰場首創在一次戰役中全殲國民黨軍一個精銳師的戰績,保障了遼東黨政軍民戰略轉移,奪得了我軍四保臨江的準備時間,因而得到中央軍委、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遼東軍區的嘉獎,毛澤東親自起草中央軍委嘉獎電報。在新開嶺戰役的指揮中,韓先楚表現出一名優秀將領所特有的不避艱險、不畏強敵、敢於決戰的膽略和頑強的戰鬥作風。

鞍海戰役和新開嶺戰役,讓韓先楚在第4縱隊中建立了高度的威信,幾個師的幹部對他都很欽佩,大家一致反映:他生活上和部隊同甘共苦,作戰上決心果斷堅決,指揮沉著靈活,關鍵時刻親臨一線解決問題。

1946年12月中旬,麵對國民黨軍采取“先南後北,北守南攻”的方針――即集中其在東北的全部機動兵力在南滿向我發動進攻,企圖將南滿我軍圍殲於長白山下或趕進長白山凍死、餓死、困死,爾後再轉而集中兵力向北滿進攻,遼東軍區司令員肖勁光主持在七道江軍區前線指揮所召開了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韓先楚、羅舜初、曾克林、彭嘉慶以及3 、4 縱隊師級幹部。會議的議題,主要是研究今後行動方向和作戰方針問題。會議第一天,軍區領導同誌作了報告,提出了撤離南滿,轉移東滿的問題。實際上,會前軍區已下達了主力北撤的預令,部隊做好了過山林的斧頭、鋸子、繩子和爬犁、幹糧等各種準備。對會議的報告,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後基本上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是同意報告的意見,撤到東滿,保存實力;另一部分人主張堅守南滿,反對撤退,持這種意見的人是少數,隻有韓先楚、彭嘉慶等人。其理由是:南滿的戰略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如果放棄南滿北撤,正中敵人“南攻北守”的戰略意圖。堅守南滿,可以拖住敵人,與敵周旋,等於在敵人屁股後麵吊個大冬瓜,牽製敵人主力,配合北滿主力南下。對整個東北戰局有利,對今後戰略反攻有利。敵人雖強,但其戰線拉長,兵力不足,內部矛盾重重。南滿我軍已有相當實力,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可以堅持的。4 縱隊全殲敵25師,已充分顯示了部隊的戰鬥力。

由於韓先楚等的堅持和陳雲的力挺,會議最後確定了“鞏固長白山區,堅持敵後三大塊(即遼南、安東、遼寧3 個軍分區所轄的地區)”的戰略指導思想,製定了正麵與敵後兩個戰場密切配合、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運動戰與遊擊戰相結合的作戰指導方針。因此,軍史專家一致認為:韓先楚在七道江會議上成為少數派,是他由出色的戰役指揮員向軍事戰略家邁進的標誌。在老同誌的回憶錄中,有人稱韓先楚在七道江會議上是“正確的少數派”。

四、四保臨江居功甚偉,反客為主成軍史佳話

當時,南滿我軍主力隻有第3、第4兩個縱隊,3縱比4縱曆史長,作戰經曆較多,但3縱領導改組不久,現領導對部隊,部隊對現領導還不大了解;而4縱經鞍海、新開嶺兩戰役後士氣較高,部隊對縱隊領導尤其對韓先楚作戰指揮有信心,且4縱司令員(吳克華)不在位,軍事上實際是韓先楚負責。因此,陳雲決定:由4縱擔負深入敵後作戰的任務,把敵人拖在南滿。在4縱臨出發前,陳雲和肖勁光找韓先楚談話,交待深入敵後的軍事行動由他負責,有什麽問題電台及時聯係,問他有什麽困難。韓先楚表示:請分局和軍區領導放心,一定完成任務,除了部隊棉衣單薄尚未完全解決外,其他什麽困難也沒有。

陳雲、肖勁光馬上交代了解決棉衣的辦法,韓先楚立即在颯颯寒風中向陳、肖揮手敬禮後躍身策馬而去。在目送他去遠時,陳雲向肖勁光說了一句:現在多需要這樣的幹部啊!

1947年1月-2月間,韓先楚和政委彭嘉慶等率4縱向敵守備重點寬甸、桓仁、鳳城、賽馬集地區及安(東)沈(陽)鐵路兩側實行遠程奔襲,在第一次保衛臨江戰役和第二次保衛臨江戰役的50多天中,冒零下三、四十度嚴寒,在敵後東至鴨綠江,南至普蘭店,西至撫(順)本(溪)外圍,北至永(陵)通(化)公路長寬幾百裏之廣大地區內,作戰50多次,拔掉敵據點40多個,殲敵6000餘人,掃清了永(陵)桓(仁)公路以西縱橫近百公裏地區的敵人,摧毀了敵偽統治,鼓舞了人民,鞏固和發展了土改,直接威脅撫順、本溪,使敵人不得不從進攻臨江的兵力中抽回4個師以鞏固其後方並對付我4縱,這樣配合3縱粉碎了敵人的進攻,並共同取得了高力城子、三源浦殲敵之重大勝利。陳雲和肖勁光曾為此以南滿分局的名義專門給4縱發了嘉獎電報。作為4縱主要軍事指揮員的韓先楚,在這次深入敵後的作戰行動中,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韓先楚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並善於深思熟慮,所以他對敵我情況有深切的了解,能正確領會上級意圖,抓住敵方要害、掌握戰機。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他積極求戰不畏強敵的精神和正確果斷的決心與勇於負責的態度。

1947年3月下旬,在敵第三次向我臨江根據地進犯的行動被我軍粉碎之後,敵又由吉林、長春、察南拚湊了14個師(計10萬之眾)的兵力,分三路向我臨江地區發動空前規模的第四次進犯。敵東北保安司令鄭洞國、13軍軍長石覺,煞有介事地親臨新賓坐鎮指揮,妄圖以營盤至通化這條路為樞紐,舉行五百裏寬的正麵進攻,占領通化兩側地區,打通新賓至通化路後,分兵四路直取臨江。當時,遼東我軍4縱隊有兩個師在敵後堅持,正麵隻有4縱隊1個師和3縱隊3個師不到14個團的兵力。敵我對比形勢甚為嚴重。南滿分局開緊急會議分析了形勢和任務,認為要準備打硬仗,無論戰爭多殘酷也要打勝這一仗,決定組成前線指揮部,以3縱領導、4縱副司令韓先楚為正副指揮,要韓先楚去3縱共商作戰計劃。他去後卻和3縱領導分別給南滿分局發來了作戰方案的電報。3縱領導的電報主張先打敵中路側翼裝備較差、戰鬥力較弱的雲南部隊暫編20師,認為這樣比較穩妥;而韓先楚的電報則主張先打敵中路主力美械裝備戰鬥力較強的蔣嫡係89師加54師的一個團。3縱領導認為打89師如在一天內解決不了戰鬥,各路敵增援上來,我軍有被圍的危險,不同意此案。而韓先楚則認為該敵盲目驕傲,剛從外地調來不了解我之特點,如我能爭取時間將敵誘至對我有利的地形上突然出擊之,就可在較短的時間圍殲,該敵是主要進攻的一路,打掉它即可粉碎敵全麵進攻。陳雲、肖勁光接到這兩個電報後分析:按照常規,4縱隻1個師參戰,作為4縱副司令的韓先楚完全可以同意3縱領導的方案。打好了有自己一份,打不好當然由3縱領導負主要責任。但韓先楚沒有這樣做,而是另發電報堅持己見,可見他既敢於堅持原則又胸中有數。

陳、肖二首長研究後認為,韓先楚的方案能更有力地打擊敵人,他如沒有把握不會這樣堅持。遂複電同意韓先楚的方案,為利於貫徹作戰意圖,並決定由韓先楚為主,統一指揮3縱隊作戰。這種安排,在我軍戰史上極為罕見,既體現了陳、肖的慧眼識才,也表現了韓先楚的過人將才。

兩天後捷報傳來,在韓先楚指揮下,經10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我一舉將敵89師及54師的一個團全殲於遼寧紅石砬子(紅石鎮)地區並同時擊退敵兩個師的增援。此戰我軍隻付出傷亡近300人的代價,獲斃俘敵萬餘人的勝利,首創東北戰場上一仗全殲敵一個整師又一個整團的範例,且敵我傷亡比例為驚人的14比1。其他各路敵人見89師被殲,紛紛撤退,敵第四次進犯臨江的行動被粉碎,從此扭轉了南滿敵攻我防的局麵,東北戰場上我開始轉入反攻。

 五、“旋風部隊”所向無敵,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

在堅持南滿的鬥爭中,韓先楚一直率部在前線奮戰,總是在最艱苦最危急的地方,他在幾次關鍵性的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東北3縱和4縱幹部、戰士聽說他指揮打仗,就渾身來勁、信心倍增!

1947年夏季攻勢作戰中,韓先楚指揮五個團攻克梅河口,殲敵重建的第184師,打通了東北我軍的南北聯係。9月,韓先楚升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司令員。陳雲當時就說過,4縱的戰鬥力給韓先楚帶出來了,3縱是個老部隊,韓先楚去一定會打得更好。不出陳雲所料,3縱在韓先楚指揮下,立了赫赫戰功:1947年秋、冬季攻勢作戰中,他采用“掏心”戰術,率3縱急行軍120公裏,在威遠堡、西豐地區全殲敵第116師,配合兄弟部隊在安福屯、公主屯地區全殲敵新5軍軍部及兩個師,並攻克開原、四平,全殲守敵;遼沈戰役中,他率3縱在攻錦戰鬥中首先攻克了被敵人吹噓為“第二個凡爾登”的配水池和亮馬山這兩個城北製高點,隨即迅速突入錦州市內殲滅了範漢傑的兵團指揮部,移師遼西參加殲滅廖耀湘兵團後,因敵我雙方都處於運動之中,韓先楚根據形勢,要求部隊發現哪裏有敵人就向哪裏打,哪裏槍聲密集就往哪裏集中,注意和兄弟部隊聯係,並指出了向沈陽前進的大方向。這一措施充分發揮各師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很快就殲滅了廖兵團的指揮部和新6軍軍部。

由於在1947年東北戰場夏季、秋季、冬季攻勢和遼沈戰役中,韓先楚指揮3縱勇猛迅速,攻無不克,所向無敵,被稱為“旋風部隊”。在東北戰場,韓先楚打出了威風,他所率的3縱、4縱成為東北野戰軍五大主力部隊。

1949年4月,韓先楚出任12兵團副司令員,率部解放武漢。湘贛戰役後,他又率部解放了長沙,建立湖南軍區並任副司令員。隨後,他參加了消滅白崇禧集團的衡寶戰役和兩廣戰役,並作為12兵團副司令員兼第40軍軍長,負責中路軍正麵戰場的作戰指揮。他帶領的部隊協同兄弟兵團南下追擊一直打到雷州半島,至此華南地區的大片土地已回到人民的手中。

麵對著敵人重兵盤踞的海南島,當時部隊個別人滋長了“革命到頭”的思想,還有部分同誌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有畏難情緒,依賴等靠購買登陸艇。韓先楚積極貫徹中央軍委對海南作戰的意圖,不過元旦、春節,不等上級解決困難,親自走訪船工,實地調查,掌握了解地形、海情、敵情;親自組織部隊,以帆船為主訓練渡海作戰本領,力主抓住渡海作戰的戰機,於1950年4月親自率領部隊,在兄弟部隊協同和瓊崖縱隊的接應下,突破國民黨以陸、海、空軍以及地方武裝組成的海南立體防禦體係,創造了帆船渡海作戰並取得輝煌勝利的壯伲?瘓俳夥帕撕D係骸L訃按蘇劍?奕倩趕虺略撲倒??昂D險揭鄄淮蠛麽潁??頤譴虻煤芎謾J褂玫牟慷郵?2兵團、15兵團各一個軍,由15兵團統一指揮,但在戰役指揮上韓先楚同誌起了主導作用,12兵團參戰的是韓先楚同誌兼軍長的40軍,就是原來東北的3縱隊。”

陳雲聽完羅榮桓介紹海南戰役的情況後,曾對羅榮桓說:韓先楚少年家貧失學,該給他一個學習的機會,提高文化和理論水平,以便掌握現代知識,將來解放台灣的登陸作戰任務可以交給他。羅榮桓當即表示: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為了讓他熟悉海空軍.準備讓他當一段時間中南軍區空軍司令,正在征求他本人的意見。學文化的問題.可以先給他配個專職文化教員。

六、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朝鮮戰爭讓他名垂美國陸軍史

韓先楚是個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軍事家。當羅榮桓提出了中南軍區空軍司令等三個職務,向他征求調動工作的意見時,他說:我是打仗的人,還是到有仗打的地方去鍛煉吧。結果,他毅然選擇了到準備擔負援朝作戰任務的13兵團任副司令員。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韓先楚踏上了保家衛國的戰場,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副司令員、19兵團司令員。在彭德懷領導下,他深入前線指揮作戰:第一次戰役,他指揮部隊連續突擊,為我軍爭取了先機展開之列;

第二次戰役,他指揮部隊在德川、寧遠地區將偽軍兩個師大部殲滅,打開了戰役缺口,繼而在三所裏地區截殲美軍及其盟軍部隊,對這次戰役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坐鎮指揮的38軍被彭德懷譽為“萬歲軍”;

尤其是在第三次戰役中,他指揮了三個軍的兵力,突破“三八”線直搗漢城,對戰局起了重大作用。

有一天,秘書給陳雲念戰報,當念到韓先楚指揮的幾個軍強渡臨津江、突破“三八”線解放了漢城,把美軍趕到“三七”線附近的消息時,陳雲笑著說:“看來這個麥克阿瑟要栽在我們韓將軍的手裏了。”韓先楚為祖國的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其戰績也載入美國陸軍史。據說,在所有敵對國家的情報部門裏,為中國將軍所建立的檔案中,韓先楚的那一本是所有上將中最厚的,原因就在於韓先楚仗打得多,也打得奇,因而值得立檔的內容就最多。

1953年初,韓先楚因病回國,他拖著傷殘萎縮的左胳臂,仍為我軍現代化建設日夜操勞,曆任過中南軍區參謀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9月,在我軍第一次評授軍銜時,他被授予上將,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在擔任福州、蘭州部隊司令員期間,為製定作戰預案和戰場建設,他走遍了東南沿海大小島嶼的前沿陣地和西北高原、山川的兵站、哨卡。

韓先楚不僅是我軍之驍將,而且是一個黨性強,骨頭硬的共產黨員。建國以來,他一貫反對極左思潮。大躍進時,他和一些同誌議論過錯誤的做法。1959年夏天,在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和黃克誠受到不公正的批判,韓先楚在這次會議以及後來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都采取了比較公正的態度。黃克誠出來工作後,多次提到此事,稱讚他不說過頭話,一直和他保持著深厚的情誼。

“文革”期間,韓先楚公開批評在各種文件頭上都冠以毛澤東語錄的做法,說這是“穿靴戴帽”。他堅決反對林彪及“四人幫”一夥的倒行逆施。1967年1、2月間,正是全國刮起奪權惡風之時,他主持發布了《福州前線部隊公告》,在福建、江西進行了堅決的回擊。當即由中央軍委批轉全國,在當時對回擊極左思潮,保持部隊穩定,安定社會秩序,起了很好的作用。他因此受到林彪、“四人幫”一夥的忌恨,林彪和“四人幫”為此派人去江西接管支左,實際上奪了他對江西駐軍的領導權。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他還保護了一些老幹部,都是在下放勞動或靠邊之時,他設法接到福州幫助安排生活和工作的。“四人幫”把持上海時,韓先楚和許世友、楊得誌一道,堅決抵製“四人幫”插手江蘇、山東、福建的陰謀,許世友稱讚他是“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的硬骨頭。“四人幫”一夥則把他們視為眼中釘,一再對他們打擊迫害。在批判所謂“右傾翻案風”時,他在蘭州軍區,因為他不同意把鄧小平作為敵我矛盾批,不同意向軍隊印發清華、北大的批判文章,他在會議上受到一些人的圍攻和批判,說他是鄧小平在大西北的代理人,責問他有什麽“尚方寶劍”。

韓先楚反對借政治運動整人,“文革”中期,他主政福建,一些曾經喊過打倒韓先楚口號的群眾,清隊中在下麵受到審查。有位群眾將此情況寫信給他。他在信上批示:喊打倒韓先楚的不能算錯誤。他還指示印發了這封信和他的批示,並在省委召開的幹部大會上就這件事再三強調:凡喊打倒我的不算錯誤,更不能裝檔案。他一再說,“我們黨內不能一個搞初一,一個搞十五,昨天你整我,明天我整你”。

1980年起,因身體原因,韓先楚不再擔任大軍區司令職務了。但他仍然關心著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向中央軍委提出過比較係統的建軍的建議,提出過軍隊建設指導方針要實行戰略性轉變的意見。

1986年10月3,韓先楚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來源:《黨史博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