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網友文章)台海:中國可以放棄包括中美關係在內的一切!

(2007-09-12 05:20:36) 下一個
台海:中國可以放棄包括中美關係在內的一切!

作者:大將軍王0407


也說台灣問題解決對美中關係的影響

  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在網絡上公布了一篇題為《台灣地位解決之後的美中關係》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是受美國空軍委托,由美國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柯瑞傑博士和政策分析員戴維·什拉帕克撰寫的。該報告重點分析了在台灣問題解決過程中以及解決之後的中美關係各種可能走向,並指出台灣問題解決的模式及方式將極大地左右未來的中美關係的發展。

  這裏我不用“台灣地位”一詞,而用台灣問題一詞,所謂“台灣地位”不是問題,這一點對中國人而言沒有疑問。因為,盡管中國人持續的保持著對台灣問題的關心熱度,但這個問題必定不會成為一個永久的話題。蘭德公司站在美國的角度“預測”了10種可能模式。我是中國人不可避免的會有中國角度,但在這裏還是盡可能的以客觀角度來說——台灣問題的解決對美中關係的影響。

  前麵提到,台灣問題必定不會成為一個永久的話題。但就台灣問題而言走向無非三種,即維持現狀、和平統一、武力統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一點與蘭德的預測存在不同,中國人沒有台灣“獨立”的選項。

  ▲因為,一旦台獨,中國將不國,即中國將不再是中國,或者說現在中國對內對外表現出的所有內容都將發生顛覆。一旦台灣脫離中國版圖,對中國而言意味著國土分裂,對中國人而言意味著民族文明消亡的開端。不盡如此,一旦台灣脫離中國版圖,中國的國家地緣將發生巨大改變,中國的國家政治將發生巨大改變,…… 由此可能的這種種巨大改變,不僅是中國難以承受的巨大災難,對所有與中國有關的國家也都將是不可預測的災難。因此,無論是從國家、民族利益,還是從民族情感,還是從文化精神的根基,還是從文明延續,……等等各個不同角度中國人都不會接受,也決不會允許台灣脫離中國版圖。這種決不允許,即是中國人對自身的文明和前途負責,就更大的範圍講也是對世界負責。顯然,蘭德的高級研究人員沒有注意到,台灣不僅僅是一個屬於中國的島嶼,台灣列島上還生活著2300萬中國人(盡管當中的確包含了某些極端危險分子);蘭德的高級研究人員也沒有注意到,台灣對中國不是一塊可有可無的“飛地”,而是對中國的國家地緣存在、對整體完整、對內部一致統一、對民族精髓和生存等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至關重要的、事關興衰存亡的寶地;蘭德的高級研究人員還沒有注意到,任何對台灣未來不負責任的改變不僅將給中國帶來顛覆性的災難,而且這個災難將波及全球。

  或許有人會說,1895年日本不是侵占過台灣島嗎?其實已經不一樣了,不一樣的是:不僅那一幕悲劇已經發生過,而且那是中國近代史中最深刻的一段印記。現在的中國與那時完全不同,從普通人到政府,從軍隊到法律體係,從經濟到文化,從……到…… 所有的都完全不一樣了。這些不一樣使得幾乎全部中國人都決不會允許台灣脫離中國版圖,使得台灣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麽重要。過去中國如果戰敗可以用白銀、割地來損失,現在對台灣問題除去可以預見的最終統一外,沒有任何其他餘地;對台灣問題中國人有足夠的自信,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台灣可以與中國其他地方不同,但決不會接受台灣脫離自己的版圖,關於這一點沒有任何餘地。

  或許有人會說,強大的蘇聯解體後世界不是也沒有發生災難嗎?其實不一樣,不一樣的是:那時蘇聯有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 但中國不是那樣;中國版圖的形成過程與蘇聯完全不同,中華民族形成的過程更是唯獨僅有。假如世界上沒有中國與假如中國崩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中國早已不是清末或“民國”時代的中國了,中國與中華文明對亞洲地緣的影響是經過幾千年沉澱形成的,這與蘇聯完全不同。中國做為一個完整國家的影響,不僅僅是經濟、文化,也不僅僅是國家間力量均衡,…… 中國其實還是一個延續了5000年的文明符號,這種文明的影響浸透了亞洲遍及全球,……

  所以我說,不管最終中國人用何種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一個中國、台灣屬於中國的原則不僅是對中國的前途負責,而且是對人類和人類既有的國家文明負責。之所以要特別強調中國人沒有台灣“獨立”的選項,是因為僅就學術或研究方法而言蘭德的研究者們忽略了東方文明的不同以及中國在東方文明中的作用。

  ▲維持現狀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人似乎一直在“維持現狀”。但現實中其實從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現狀,台海更是如此。所謂現狀的結局無非兩種,要麽和平統一,要麽武力統一。就目前的“現狀”而言,正是對所謂“現狀”再好不過的詮釋。我們不妨看看,統獨也好,藍綠也好,以至於各種所謂的“各表”也好,說的是什麽?其實都是“現狀”,又都是在試圖對現狀進行改變。

  所以,所謂“維持現狀”的作用,僅僅是對事態發展速度或進程進行延緩的嚐試,並不能改變事態的發展方向和最終結果。僅就中美關係而言,所謂“維持現狀”僅僅可以解釋為一種權衡後的選擇,絕非是所謂最佳選擇。

  ▲和平統一

  其實美國也曾經是一個瀕臨分裂的國家。事情的起因正是緣由1860年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美國總統,民主黨遭到慘敗,這成為南方奴隸主脫離聯邦發動叛亂的信號。關於那時的背景,《華盛頓郵報》在1858年的一篇文章中有過這樣一段頗具意味的描述:“在堪薩斯州,兩個陌生人相遇,見麵禮是互相用槍指著問:擁護還是反對奴隸製?如果回答相背,馬上開槍射擊”。 

  就台灣問題而言到目前為止,美國是最大的和平防礙者或者是最大的武力做慫者。不知道當時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政府,會如何看待向南方軍團販賣武器的外國政府?又會如何對待進入美國支持南方奴隸主的外國軍團?因此,即便是單純從美國人的角度看,美國人扮演的角色也遠不是和平角色。到目前為止,美國即不是和平調節者也不是參戰人,其實美國僅僅是一個利益攫取者,是一個慫恿打鬥並等待火中取栗(利)的人。正因為如此,在此前美國人關於和平統一的預測分析相當貧乏…… 。

  蘭德的報告中提到,“和平統一模式對中美關係產生的破壞性影響最小,中美之間仍將保持密切的經濟聯係和強有力的外交合作”。就中美關係而言,差不多從任何角度都可以找到充足的理由來證明兩岸和平統一對中美關係的壞性影響最小。那麽美國為什麽卻又一直在扮演“武力做慫者”呢?原因是多方麵的,比如:

  1、盡管美中關係在美國的國際關係中呈上升趨勢,並且正趨向成為難以取代的國際關係的組成部分,但並沒有成為美國最首要的國際關係;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到,這一點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蘭德的報告就從一個側麵說明了這一點。至今為止,美中關係在美國的國際關係中的地位與中美關係在中國的國際關係中的地位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軍事上都有所體現。

  2、從全球戰略考慮,美國一方麵需要中國,特別是中國在既有國際規則秩序下的大國作用;另一方麵又要確保其全球戰略不因中國的作用受到影響,特別是迫使中國的發展不對美國構成挑戰。美國一直試圖利用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獲得利益,即一方麵起到遏製的作用,另一方麵從中獲得製約帶來的不平衡產生的利益。

  顯然,蘭德的報告中關於“和平統一模式對中美關係產生的破壞性影響最小”的結論,是以既有的中美關係為前提的,這一點需要聯係到所謂stakeholder的關係。關於這個結論,無論是從美國方麵還是從中國方麵,從幾乎所有的不同角度都可以找到足夠多的理由。但蘭德或許是有意回避,或許是不經意間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這就是和平統一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特別是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沒有影響。客觀的說,台海現狀實際上還起著中美軍事力量間的戰略緩衝作用,兩岸和平統一不會對中美軍事格局產生重大改變,相反中國軍事力量反倒會受到某種另外的製約。 
 
▲武力統一

  蘭德的報告認為,“一旦訴諸武力,都將造成美中關係倒退,甚至造成新的冷戰;而在美國介入情況下的兩岸武力統一,則標誌著美國在亞洲軍事優勢地位的終結”。其實,事情遠沒有蘭德預測的那麽悲觀。隻要中美保持足夠的冷靜,隻要中美兩國同時存在,中美關係和美中關係,仍將是兩國國際關係中的重要關係。但蘭德報告的分析還不夠細致,模式分類還不夠周全。事情還需要分開說:

  △如果美國沒有武力介入,可能出現如下情況:1、台軍拚死抵抗我軍準備不足進展緩慢,戰爭進程延長;2、我軍進展順利,戰爭如期結束;3、台軍不堪一擊出現當局人物有組織的投誠,戰爭提前結束。

  就中美關係而言,之所以要列出上麵的3種情況是因為,這關係到戰後是否允許台灣保留軍事力量或以何種方式、規模保留軍事力量。首先如果武力統一,戰後允許台灣保留獨立軍事力量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出現第三種情況並輔以必要的政治、社會前提…… 其次即便是戰後允許台灣保留軍事力量,也必會限定相應條件。如此,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將受到有限削弱(相當量值的),中美軍事力量的緩衝地帶將大大南移……

  △如果美國武力介入,可能出現如下情況:1、美軍對我軍形成嚴重阻礙,戰爭進程延長;2、上升至中美全麵戰爭,戰爭或超過18個月或長期延續;3、美軍介入作用有限或介入力量有限,戰爭在短期內結束。

  前麵已經提到,中國有充足的理由不惜一切代價確保自己的版圖完整,隻要有外部武力介入,為了台灣中國會不惜頃舉國之力。如果戰爭在較短時間內結束,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將在多個方向被極大的壓縮,但仍將是對亞洲影響最大的外部力量;如果爆發全麵戰爭,中國對經濟、地域、地緣關係的顧忌將最小,對時間、進程的顧忌也將最小,並且將很難出現可以產生實際作用的調停人。

  △▲上麵的討論僅僅是討論。蘭德的報告認為,“台灣問題解決的模式及方式將極大地左右未來的中美關係的發展”。其實,台灣隻是美中關係中的一個籌碼,台海戰爭的啟動按鈕在台灣不在大陸(很早以前我就說過同樣的話)。中美關係又何嚐不會左右台灣問題的解決模式!同樣原因,中美軍事力量是否走向對抗取決於美國,不取決中國,很早以前就是這樣現在仍是這樣;仍然不變的是,中美軍事關係是交流還是對抗,取決於美國的海外政治及對亞洲利益的認識,不取決於某一方的軍事力量,以前是這樣現在仍是這樣。

  ▲▲關於台灣問題,中國人當然希望和,不管是和、是戰底線是不變的:一個中國,台灣屬於中國。就此而言,所有的其他關係都要排在後麵,包括中美關係……。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