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走近伊朗納坦茲核設施:路邊全是高射炮 zt

(2007-03-29 12:04:29) 下一個
走近伊朗納坦茲核設施:路邊全是高射炮

2007年03月29日 新華網


  納坦茲,原本隻是伊朗中部沙漠中盛產水梨的一片寧靜的綠洲。但在2002年突然曝出,飽受爭議的伊朗核計劃中的鈾濃縮活動主要就集中在該城附近的沙漠之中。從此,這個小城一躍登上國際風雲舞台,成為伊朗核計劃的一個象征。日前,在伊朗核危機進一步升級之際,本網記者前往納坦茲城及附近地下核設施周邊地區進行實地采訪。

  路邊全是高射炮

  納坦茲位於德黑蘭南部約300公裏,駕車從德黑蘭出發,一路有路況良好的高速公路相連,高速公路兩旁大多是廣闊的荒漠和鹽堿地,而伊斯蘭教什葉派聖城庫姆以及盛產玫瑰水的曆史名城卡尚便是這條路上的綠洲城市。

  卡尚離納坦茲隻有60公裏的路程,駛出卡尚城後不久,記者注意到右邊荒漠中開始出現高高的崗哨,裏麵挎著槍的士兵隱約可見,幾乎寸草不長的沙漠到處分散著數不清的防空高射炮,炮口對著不同的方向。

  一路上,在緊靠高速公路的沙漠中,鐵絲網圍著的高牆及明顯偽裝過的軍事堡壘隨處可見,不時還能看見士兵走在裏麵,而遠處則是光禿禿的群山。高射炮、鐵絲網和軍事堡壘顯示這是一片重兵把守的地區。

  也許這片土黃色沙漠底下,就是伊朗最重要的地下核設施的組成部分之一,數百台離心分離機正在高速運轉,進行著舉世注目的鈾濃縮活動。

  按照規矩,我們不能在此拍照,也不能在這段路上停下。我們的目標是核設施附近的一個古老村莊奧比揚奈,當我們看見前方有警察和士兵在路邊巡邏的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打聽方向。

  看記者一行是中國人,加上吃了幾塊我們送的巧克力,伊朗警察笑眯眯地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年輕的士兵有些害羞地和我們揮手再見。而此前聽說,連伊朗當地人也不敢在這段路上停留,免得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古村好似“桃花源”

  奧比揚奈村位於卡爾卡斯山腳下,離納坦茲城約20公裏。據說那裏的居民從帕提亞王朝時期就在此定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人們仍操古老的巴列維語,被認為是波斯文化的活化石,該村莊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保護對象。

  汽車駛入通往村莊的小路,兩旁仍是布滿高射炮的軍營。等車子繞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攀爬一段後,前麵的景致豁然一變:一條小溪歡快地從山上跳躍而下,山穀裏麵有大片的果園,一樹樹梨花搶先在初春中盛放,怡人的景色一掃之前壓抑的氣氛。

  此時正值伊朗傳統新年“諾魯茲”假期,不少伊朗人拖家帶口地在小溪邊或果樹下鋪上毯子悠然地野餐,看起來他們並不介意不遠處的核設施———或許,這片果園下麵便是“工廠”所在地。

  山路盡頭便是奧比揚奈村。整個村莊呈暗紅色,因為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木料和紅色粘土混合幹草建造的。村子依山而建,隨山勢起伏。走在狹窄的巷子裏,低頭一看,竟會發現自己踩著下麵一戶人家的屋頂。

  幾個身著傳統服裝的少女從記者身邊走過:寬大的印有花卉圖案的鮮豔圍巾以及帶褶皺的燈籠裙子,露出穿著白色襪子的小腿。這樣鮮豔活潑的顏色映照在巷子深處,真是美極了!而在伊朗其它大多數地方,婦女們都裹著單調的黑色大袍。這裏的男性一般穿肥大得像裙子一樣的黑褲子。

  據說這些都是帕提亞王朝時期的服裝特色。奧比揚奈村民們深以遵守傳統為榮,無論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多高,一旦回到村子,就會穿上傳統服裝。在村子裏,讓人能超越時空去感受古老的波斯文化。

  正因為固執地守護傳統文化,村民們尤其年紀大一點的人並不歡迎遊客。當記者拿起相機的時候,披著花頭巾的大媽就會生氣地扭過頭去,而一位老人因為遊客隨意爬上他們的屋頂而十分生氣。除了在自家陽台曬的蘋果幹外,村民們沒有專門向遊客兜售的東西。

  在巷子深處,記者遇到一個正拿著手機玩遊戲的年輕小夥子,他梳著時髦的發型,穿著一條傳統黑褲子。他告訴記者,他在德黑蘭工作,現在趁著假期回來和父母過傳統新年。當記者問到他是否擔心附近核設施可能遭來美國的轟炸時,他不置可否地笑笑說:“這是我們的家啊!”其實,村莊很多老人們一輩子可能連離這裏最近的納坦茲城都沒有去過,他們看不懂波斯文的報紙,聽不懂波斯語的廣播和電視,即使聽說了核設施這幾個字眼亦無法想象這到底是什麽東西,和他們的生活有什麽關係。因為2000多年來,無論外界如何翻天覆地變化,他們隻是在大山深處一代代地墨守著祖先的傳統。

  爬上村子的山頂上的堡壘遺址,對麵是高大的雪山,山下便是綠色的田野,小溪流水、紅色的村莊、藍色的清真寺,漸漸地有炊煙升起,呼吸著伊朗高原清冷的空氣,我怎麽都不能把這一片祥和美麗的畫麵和不遠處的高射炮聯係在一起,也無法想象一旦美國或以色列轟炸核設施,將給這個古老村莊帶來怎樣的後果。

  核設施深藏地底

  雖然西方媒體早就曝出伊朗核設施就在納坦茲附近的沙漠之中,但伊朗核地堡的數量和布局對外界來說始終仍是個謎。

  據西方媒體報道,納坦茲地下核設施非常龐大,至少深入地下15米,由鋼筋混凝土、岩石和防化設施等建成,建有多層防衛工事。核設施布局複雜、隱秘,如同迷宮一般,不同部門的人在不同地區“辦公”,沒有特殊的示意圖,連內部人員都經常迷路。對於定點轟炸能否摧毀這些地下核設施,美國和以色列的一些軍事專家都表示懷疑,認為連“地堡終結者”鑽地核彈也無法穿透地下15米的堅固工事。

  記者反複從各種地圖和親身經曆分析,納坦茲核設施以及守衛森嚴的軍營,其範圍從卡尚-納坦茲高速路右側開始直至通往奧比揚奈村的山路,而沙漠中高射炮守衛的後麵便是連綿的海拔高達3000多米的卡爾卡斯山脈。這時候,記者突發奇想,如果納坦茲地下核設施是從沙漠深入到大山的底部,除了之前所說的“深入地下15米”,實際上還包括山本身的高度,那這個地下核設施的實際掩體高達數千米了!而伊朗原子能機構主席阿加紮德也曾表示,納坦茲鈾濃縮設施位於地表深層,任何襲擊都不可能造成損壞。

  小城已遭“核汙染”

  從奧比揚奈村莊到納坦茲城隻有半個小時的車程,入城處有用波斯文寫著“歡迎來到納坦茲”的牌子。

  現在的納坦茲實在太有名氣了,它幾乎每天都出現在全世界媒體上。但事實上,這個人口不到4萬人的小城,此前隻是首都德黑蘭通往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之間的一個貧瘠小綠洲。對伊朗人來說,提起納坦茲的時候,也隻不過說一句:“哦,那裏的山穀還能長出一些比較甜的梨子。”現在,納坦茲水梨已淡出伊朗人的視線,在很多人看來,納坦茲梨已經被“核汙染”了。

  納坦茲城很小,主要幾條街道一目了然,城內沒有高樓大廈,多是兩三層的房子。沒有太多的行人和車輛,也沒有什麽商業氣氛,連交警也躲在角落找人聊天,城內安靜空蕩得讓人有點心慌,總有一種壓抑的氣氛。

  我們要找餐廳吃飯,警察給我們指向了全城唯一的旅館,那個2層樓高的簡陋旅館兼營餐廳,而除此之外,似乎也找不到第二家餐廳了。餐廳還比較整潔,一份烤雞、一份米飯加一瓶土製的Pars可樂,價格合人民幣約30元,這裏並不像德黑蘭那樣到處供應可口可樂。納坦茲人用友善的眼光打量我們,用波斯語問我們從哪裏來的。

  這個城市看似平靜,但人們很矛盾。一方麵,大名鼎鼎的核設施給當地提高了知名度,也能促進小城經濟的發展;但另一方麵,他們也擔心美國一旦襲擊,就會給小城帶來毀滅性後果,核汙染也會影響後代的生存環境。據說,納坦茲的居民人數正在逐漸減少,人們在情況允許下,更願意搬離這個隨時可能成為導彈襲擊目標的是非之地。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