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東戰火與國家恐怖主義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2006/07/29 《亞洲周刊》 恐怖組織堅信不擇對象攻擊,會讓百姓不滿自己政府。這次以色列就以這種邏輯行事,是標準的國家恐怖主義。美國侵伊拉克以來,油價由每桶二十九美元升至八十美元,衝擊全球。 中東形勢再度驚爆,繼以色列士兵在加沙走廊被俘,以色列大軍重新進入,並對哈馬斯組織全麵展開攻擊後;緊接著,以色列又以黎巴嫩的真主黨劫持兩名士兵為由,大舉攻擊並入侵黎巴嫩。它是否會演變成新的區域戰爭,已成了世人共同的憂慮。 這是一場雙重的代理戰爭。以色列攻打哈馬斯與真主黨,目的是要鎮懾它們背後的伊朗與敘利亞,而以色列本身則是美國的代理人,因為隻有威嚇住伊朗和敘利亞,美國的「伊拉克泥淖」始可望緩和。一般而言,代理戰爭由於正主兒匿藏在後唆使,其殘酷程度特別嚴重。這次以色列轟炸黎巴嫩,其狂轟濫炸的程度,就讓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露意絲.艾伯看後「至表震驚」,認為它已成了少見的「人道災難」! 如果我們回顧最近的中東情勢,即當可知道自從美國入侵並占領伊拉克後,由於伊拉克的反抗民兵紛紛從敘利亞和伊朗得到武器支援,遂使得美軍深陷泥淖,而在政治上,伊拉克占最大比重的人口為什葉派,他們心向伊朗,這意謂著將來未嚐不會兩伊越走越近,美國入侵伊拉克豈不等於隻是在為伊朗作嫁衣?而除了伊拉克情勢與敘利亞和伊朗密切相關外,近年來敘利亞和伊朗支持的哈馬斯,已在巴勒斯坦快速崛起,成了「後阿拉法特時代」的最主要軍事及政治團體,最近巴勒斯坦大選,哈馬斯即獲得大勝。哈馬斯的崛起靠的是民主選舉,這已成了美國和以色列的心腹大患。此外,去年美國雖藉黎巴嫩總理被刺為由,煽起群眾運動,在內外施壓下讓敘利亞撤出黎巴嫩,但迄今為止,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仍然擁有自主武力,強過政府部隊。這些以伊朗和敘利亞為首的什葉派勢力,已成了中東的新興勢力。它不但讓以巴問題更難解決,也讓美國在伊拉克泥淖中越陷越深。如何嚇阻或瓦解這股勢力,已成了美國念茲在茲的難題。從去年開始,美國即為了伊朗的核問題而揚言先製攻擊,並放話稱不排除由以色列代為打擊。這已顯示出伊朗和敘利亞問題的確已成了它的大患。 在美以的腹案裏,對這兩支反美反以的激進勢力發動大型攻擊,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在受害之餘,即會對哈馬斯和真主黨不滿,從而讓溫和派重獲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組織都相信不擇對象的攻擊,會讓老百姓對它們的政府心生不滿。這次以色列就是以這種邏輯行事,因而它乃是一種標準的「國家恐怖主義」。 至今為止,以色列對哈馬斯的攻擊已快一個月,而對真主黨的攻擊則逾兩個星期。攻擊雖號稱「定點攻擊」,但事實則是大規模的恐怖威嚇攻擊,尤其是黎巴嫩受害最為嚴重。估計已造成黎巴嫩所有公共設施全毀,人民也受害嚴重,經濟損失高達四百億美元,難民已逾七十萬,死亡已近五百人,一場人道災難早已形成。真主黨雖以簡易飛彈及可攜式火箭反擊,但反擊效果完全不成比例。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斯揚言要把黎巴嫩打得「倒退二十年」,這個目標可謂業已達成。 中東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戰爭,當然造成國際社會的嚴重關切。隻是因為以色列的軍事鎮壓有著美國背書,因而這段期間,雖然八國峰會討論過此事,包括法國總理德維爾潘、歐盟最高外交專員索拉納等也都前往黎巴嫩作過視察,但大國對此事應如何解決,則仍然言人人殊,並無腹案。八國峰會對黎巴嫩情勢發表了空洞的關切聲明。但美國支持以色列有權自衛,當美國做了這樣的表態,這個問題即已注定了短期之內難以解決。 因此,以巴困境的確已成了燙手山芋。各國都希望國際派遣維和部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作此提議。隻是在當今緊繃的情勢下,維和在某個意義下已等於是作戰。例如,當維和部隊的任務是要解除真主黨或哈馬斯的武裝,則必然招致反擊。法國曾是黎巴嫩的宗主國,主張國際維和最積極。但一九八三年,法國與美國介入黎巴嫩,結果轄區遭到炸彈攻擊。美國陸戰隊死二百四十一人,法國傘兵死五十八人。這段慘痛經驗,遂使得各國一談到維和的具體問題,如維和部隊的任務、究竟兵員如何分配時,即難有進展。至於美國,由於它實際上與以色列立場一致,盡管出動國務卿賴斯,但因美國在中東問題上有信用危機,不被中東國家信任,估計也難有所突破。 目前的中東已處於一種危疑之中,國際維和短時間將難有進展。一旦敘利亞和伊朗被卷入,不但會出現更大的危機,甚至還可能讓國際油價更為升高。美國入侵伊拉克時油價每桶才二十九美元,現已快升到八十美元。一旦中東亂局更甚,軍事、經濟問題可能更難以收拾。中東這把火,將來會怎麽燒?會怎麽熄?值得我們注意。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