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防新聞》:中國明年部署東風30一A可襲美國全境 zt

(2006-08-22 16:25:51) 下一個
最新一期美國《國防新聞》周刊在首頁以大篇幅報導說,中國最遲在明年即將部署第一枚「東風卅一A」洲際飛彈,射程逾一萬一千公裏,可攻擊華盛頓、紐約等美國本土東岸重鎮。總計中國將部署六十枚,每一枚的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五十倍。 十日上市的《國防新聞》報導,由記者閔文德發自台北,內文稱,中國目前的「東風卅一型」(西方稱為「CSS-9」)飛彈,射程四千五百哩(約七千二百公裏),可攻擊美國的阿拉斯加、夏威夷等地;而更先進的「東風卅一A」,射程遠及七千哩,不但涵蓋歐洲的巴黎、馬德裏,而且有能力攻擊美國本土任一目標。 廣島原子彈五十倍威力 東風卅一A長十三公尺,直徑二點二五公尺,由三節固體燃料火箭推動,發射重量四萬二千公斤,彈頭威力可達一百萬噸黃色炸藥,相形之下,當年美國投擲在廣島的原子彈威力是二萬噸黃色炸藥。 最令軍事專家關注的,是這型飛彈采機動部署,令敵人難以捕捉。中國現有的廿枚「東風五型」(即CSS-4)固然射程達八千公裏,但係定點發射,一旦美國先發製人攻擊,存活率很低。 除了東風卅一A之外,明年起至二○一○年,中國將陸續部署「巨浪二型」飛彈。這型飛彈是「東風卅一」型的潛艦版,中國一共要建造五至七艘「○九四」潛艦,每艘最多可攜帶十六枚「巨浪二型」,形成更機動、更隱密、更接近敵人的戰略打擊力量。 美難鎖定將有致命威脅 前美國駐北京武官、現任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議委員會」主席武爾茲說,這項新武器讓美國難以鎖定,因此對美國構成致命威脅,也使中國擁有更多的戰略選擇。報導也引述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的話說,核武將成為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骨幹,而一旦美國麵臨亞太危機時,也可能因此躊躇不前。 「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則認為,中國的戰略可能從「清晰」走向「模糊」,以往是「絕不率先使用核武」,逐漸不會再說得這麽斬釘截鐵。前台灣國家安全會議研究員蘇紫雲說,有了這些新武器,北京會像愛現的青少年一樣,可能使中國因為誤判而卷入軍事衝突。美國國會研究處專家簡淑賢也說,五年前的南海上空EP-3撞機事件後,中國努力改善危機處理能力,但是「整體機製改善了多少,不無疑問」,因此當政治發展趕不上軍事發展時,區域安定的前景仍令人擔憂。 導彈性能恐超出美預期 亓樂義的特稿指出,東風卅一A型導彈,是中國東風係列的第二代導彈,也是目前中國現役陸基洲際導彈技術含量最高的戰略武器。它的發展可能超過西方的預期。 一般認為,隻要能打到美國本土的導彈就很厲害,其實並不盡然。中國上一代的東風五A型導彈,它的火力控製範圍涵蓋美國大部分領土。既然如此,東風卅一A有何特殊之處? 「國防新聞」報導,中國今年底將部署首批六十枚東風卅一A型導彈,這個數字很難評估,因為該型導彈按射程有二種型號(不包括驗證彈)、按部署方式有四種型號(包括驗證彈),不同型號的性能和任務不盡相同,不知「國防新聞」所指何物?如果六十枚都是平原機動型號,那是針對美國;若是山地機動型號,則是針對美國在歐亞的盟邦。 與東風第一代導彈相比,屬於第二代的東風卅一/和A型導彈,體積小、機動性強,自動化程度高;儲存、豎起和發射等三項功能都集中在一部載車上,在不同陣地或洞庫之間往返穿梭,偵察衛星不易發現。美國作戰首重衛星偵察,失去此一憑藉,中國就有機會化被動為主動。這是美國所不願樂見的。 簡氏眼中的東風31 China's new Dong Feng-31 (CSS-9) road-mobile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ICBM) is expected to enter service during 2006, followed by the extended-range DF-31A version in 2007, said the 2006 editio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s (DoD's) annual report on Chinese military capabilities. Both missiles will enter service with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Second Artillery. 據美國國防部的中國2006年軍力能力報告指出,中國新型路基洲際導彈東風31即將於2006年服役,其增程型東風31A將在2007年服役, 這些導彈隸屬於第二炮兵。 The PLA Second Artillery still deploys approximately 20 silo-based, liquid-propellant DF-5 (CSS-4) ICBMs, its primary strategic weapon capable of holding continental US targets at risk, plus approximately 20 liquid-propellant limited-range DF-4 (CSS-3) ICBMs that enable it to attack targets in the Asia region. 解放軍現在部署有大約20枚井下發射,液體燃料的東風5式洲際導彈,他們可以威脅到美國本土的主要核威懾力量,同時中國還擁有大約20枚液體燃料的東風4型洲際導彈,它們指向亞洲地區。 The operational debut of the new JL-2 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SLBM) is expected some time between 2007 and 2010. Due to be deployed on the new Jin-class (Type 094) nuclear-powered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SSBN), it will provide China with an additional, survivable nuclear option. 轉 中國的巨浪2式潛基洲際導彈將於2007-2010年進入現役,由於它們部署在新式094彈道導彈核潛艇上,中國將擁有第二次核打擊力量。 According to the US report, China will deploy 'several new conventional and nuclear variants of MRBMs [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s] and IRBMs [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s] for regional contingencies and to augment its long-range missile forces'. 而且根據美國的報告,中國將根據周邊地區威脅部署一係列新式改型中程彈道導彈和進程彈道導彈, 同時提高遠程彈道導彈的打擊能力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land-attack cruise missiles (LACMs) remain unde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greater precision for hard-target strikes than has been historically available from ballistic missiles. These LACMs are conventionally armed, but once development has been completed, there will be no technological problems to prevent the creation of nuclear-armed variants. 第一和第二代巡航導彈也在發展之中,從而代替彈道導彈攻擊地麵高價值目標,因為他們擁有較高的精度。中國已經部署了非核型巡航導彈,一旦完成所有的研究,部署核彈頭巡航導彈將不會麵臨任何技術問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