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烏克蘭親俄民眾獲勝 美軍被迫撤離克裏米亞 zt

(2006-08-22 16:25:47) 下一個
2006年06月16日17:46 青年參考   興衝衝來演習灰溜溜回家去   本報特約記者徐鳳琴   6月12日,在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聲中,到烏克蘭東部克裏米亞為美烏聯合演習做準備的最後一批美軍人員,被迫離開費奧多西亞前往塞瓦斯托波爾,並從那裏轉道德國返回美國 。在這場持續長達半個多月的“較量”中,親俄羅斯居民贏得了暫時性勝利。   俄羅斯新聞社、紐帶新聞網、《晨報》等6月12日對此做了報道。   美軍被迫撤離   美軍的撤離行動從6月11日上午開始。當天早晨,大約150名美軍官兵乘坐大巴離開克裏米亞的費奧多西亞港,前往塞瓦斯托波爾機場。晚些時候,他們分乘兩架飛機離開烏克蘭。他們也是先飛往德國,然後再從那裏返回美國。   這批美軍官兵於5月底乘軍艦抵達費奧多西亞,原本都是為將於7月中旬開始的“海上微風2006”烏克蘭與北約聯合軍演做準備的。   由於烏克蘭積極主張加入北約,美軍本以為會在克裏米亞受到熱烈歡迎。出人意料的是,美國軍艦抵達費奧多西亞港後,迎接他們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當地居民憤怒的抗議聲,持續的抗議活動還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並將克裏米亞列為非北約化地區。   在基輔當局種種努力未果的情況下,美國方麵被迫作出了撤離決定。   當地居民稱隻是小勝   對於美軍官兵被迫撤離烏克蘭,美國方麵的解釋是:這是因為他們都是預備役人員,他們今年的兵役期即將屆滿。   美國解釋說,這批美軍官兵都是預備役人員,平時都是平民身份,每年有3周時間在部隊服役。他們這次到烏克蘭,目的是對舊克裏米亞的靶場進行改造。而自5月28日抵達費奧多西亞,時間已經過去了2周多。   反對美軍進入克裏米亞的烏克蘭議員尤裏·博爾德列夫表示:對於反對北約的抗議者來說,美軍官兵撤離費奧多西亞隻是一個小小的勝利:“北約人雖然離開了,但是封鎖港口的行動還將繼續下去。克裏米亞人慶祝今天的勝利,但是封鎖行動不會減弱。”   克裏米亞地方議會領導人阿納托利·格裏岑科在塞瓦斯托波爾機場為美軍送行時,對美方“理解”當地局勢、做出撤回決定表示感謝。他說:居民的抗議活動是由於烏克蘭國防部和外交部工作欠考慮造成的,他們忽視了當地居民和政府的存在,沒有對此次演習的目的和任務作出解釋。   格裏岑科強調:“我們希望,烏克蘭最高軍事官員從克裏米亞事件吸取教訓,在將來同美國或其他北約國家發展關係時,要從社會普遍接受的原則出發。”   俄美將繼續較力烏克蘭   對於美軍人員被迫撤離克裏米亞半島,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是美國與俄羅斯較力的結果,烏克蘭方麵也多次指責美軍被封鎖是俄羅斯搗的鬼。俄羅斯是否插手克裏米亞事務不得而知,但是克裏米亞居住著很多俄羅斯族人、烏克蘭東部地區普遍具有親俄傾向卻是不爭的事實;考慮到國家的戰略安全,俄羅斯關注烏克蘭與北約關係的發展,也完全可以理解。   “海上微風2006”隻是7月中旬開始的北約與烏克蘭一係列聯合軍事演習中一場,如果這些軍事演習按計劃舉行,美國和北約其他成員國的軍隊就將在距離俄黑海艦隊塞瓦斯托波爾基地不到200公裏的地方排兵布陣;這也是尤先科政府正式宣布希望加入北約之後,與之加強合作的重要步驟。   俄羅斯對此自然不能置之不理。俄外長拉夫羅夫6月7日在國家杜馬發表講話,嚴厲抨擊尤先科政府加入北約的決定,強調烏克蘭與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將意味著地緣政治的重大變化,俄羅斯不得不從自身利益出發對這樣的行動作出評價。當天,俄杜馬還以435票讚成、1票棄權的絕對多數通過決議,指責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計劃,稱“這一行動將對兩個兄弟民族的關係產生嚴重的負麵結果”。   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決心沒有改變,而美國繼續向俄羅斯邊界靠攏的政策,也不會因一時的挫折動搖。從長遠角度來看,俄美在烏克蘭的較量還會繼續下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