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解讀2006年美國國防部頒布的中國軍力報告 zt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美國國防部23日公布了關於中國軍力情況的最新年度報告,繼續散布“中國威脅論”。   自2000年以來,美國防部每年都向國會提交所謂中國軍力年度報告。200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重複去年報告的老調,聲稱中國軍力的增強已經威脅到地區軍力平衡。從長期而言,可能對該地區的美國的軍隊“構成切實有效的威脅”。   這份報告繼承了以往報告的風格和調子,充斥著自相矛盾的說法,既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實力雄厚且野心勃勃”的可怕對手,又缺乏足夠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報告仍然未擺脫以往報告主觀臆斷的模式,大肆渲染中國正常的軍事發展“對地區乃至美國構成了威脅”,再次表現出冷戰思維和強權邏輯。   報告大綱   美國時間5月23日出爐的200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分為6章,包括插圖在內共50頁。   第一章說明去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大發展。   第二章描述中國的戰略,包括中國不確定的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戰略及遠超過對付台灣所需的軍事現代化。   第三章探討中國的軍事戰略和理論。   第四章分析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的資源來源,包括中國軍事預算的趨勢、軍事預算的分配、外國武器的取得、軍事工業和科技基礎及歐洲對中國軍售的解禁。   第五章以10頁的篇幅,分析解放軍現代化的目標和趨勢,包括興起中的對抗能力、核嚇阻力量的加強、精準轟炸能力的建立、遠征軍作戰能力的提升、空軍的擴張、海軍勢力的延伸、太空及反太空發展和信息作戰的研究。   第六章分析解放軍在台灣海峽的戰略,列舉北京對台灣可能采取的行動選項,包括勸誘與遏阻、有限戰爭、空軍和導彈作戰、封鎖及兩棲登陸。   報告內容   對台海局勢、中國人民解放軍對美國的“威脅”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未來20年內的總體實力與戰略的分析是《中國軍力報告》的重點。那麽,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在這三個重點上是如何說的呢?   重點1 台海局勢   台海軍力“此消彼長”   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成長,外交影響日益增加,解放軍軍力“持續擴張”,相對地,台灣在“國防”方麵的努力卻“呈現和緩”,從而使得兩岸軍力“逐漸向北京傾斜”。《中國軍力報告》接著對台海兩岸的陸海空軍及中國大陸的導彈力量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從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的軍力部署可以看出,北京仍以台灣為“最大的假想敵”,約將“三分之一以上”的軍力被部署於台海地區,其中海軍更是以“一半以上”的軍力“對付台灣”。   運用“所有可能的途徑”   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說,中國大陸正運用“所有可能的途徑”,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和軍事,以防止台灣“獨立”,促成統一的最終目標。   台灣“國防”支出持續下降?   報告說,台灣的“國防”支出在過去的十年間持續下降。台灣過去一直在獲取作戰能力,應付不對稱戰爭,使得對台攻擊要付出太高代價,然後借此贏得時間等候“國際支持”。   重點2 中國軍力對美國的“威脅”   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說,中國戰略武力現代化及其驚人軍事發展的步調與幅度,“可能”對美國形成“確實有效”的威脅。中國支持遠距離軍力的能力有限,但是中國是所有國家當中“最具潛力”能與美國在軍事方麵一較高下的國家。報告說:“中國戰略核部隊現代化、陸基與海基防禦能力及逐漸浮現的精確打擊武器,在長期趨勢上,有可能對該區域內現代軍事行動,形成確實有效的威脅。”這份年度報告的摘要說:“中國軍事發展的許多方麵震驚美國分析家,包括戰略武力現代化的步調及範圍。”報告說:“中國軍事擴張已經達到影響區域軍力平衡的程度。”報告提到中國取得俄羅斯運輸及空中加油飛機,並“有意”取得能在航空母艦起降的俄製蘇-33型艦載戰鬥機。   重點3 中國軍力與戰略的分析   擴張造成“區域失衡”?   報告說,中國解放軍戰略核武部隊現代化、陸上及海上的攔截與封鎖能力以及發展中的精準攻擊武器,“有可能”對區域內運作的現代化部隊構成威脅。報告在第二章說,經濟發展與軍事擴張讓中國急速成為“區域強權”。   目標“鎖定全球”?   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說,中國大陸軍力現代化的短期目標,是準備隨時應付台灣海峽的任何衝突,但是撰寫中國軍事戰略的相關人士卻在報告中“一再強調”,中國將視野放在“比台灣更遠的地方”。報告引述軍事分析家指出,解放軍購製武器的項目可知,中國新一代武力的目標早已“非僅台灣”。洲際導彈也同樣有效改良,其射程範圍已經可以攻擊全球目標。   長期而言,中國也在研發C4ISR,包含太空基地以及高空探測器,以使北京可以掌控監測西太平洋地區的外國軍事行動。   我方態度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24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對美國國防部公布2006年度《中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劉建超說,美國國防部這個報告抱著“冷戰思維”不放,別有用心地誇大中國軍力和軍費開支,繼續散布“中國威脅論”,嚴重違反國際關係準則,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時機選擇   美國媒體透露說,200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原本要在3月1日前向國會提交,但諸多因素導致五角大樓選擇在這個時機公布報告。   美國國會1999年通過的《國防授權法》,規定國防部長每年3月1日前,須向國會提出《中國軍力報告》,分析中國目前及未來二十年的軍力、軍事技術發展及戰略,今年因中國國家領導人訪美而延遲發布。報告出爐的時間選在美軍太平洋總司令法倫結束一周的訪華行程之後,中美國防交流年度會議之前,頗耐人尋味。   專家看法   “中國隻是在台灣問題上做應急常規的準備!”———華盛頓戰略與國際關係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科特·坎貝爾   “中美之間的戰略性交流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中國的二炮司令員即將在奧弗特空軍基地與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卡特懷特將軍舉行會談,這就是事實。”———蘭德集團中國軍事專家羅德曼   報告分析   繼承以往風格充斥自相矛盾   這份將提交美國國會的長達50多頁的報告繼承了以往報告的風格和調子,充斥著自相矛盾的說法,既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對地區乃至美國構成了威脅”的可怕對手,又缺乏足夠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   軍費   報告繼續指責中國軍費開支不透明,但又得出中國實際軍費開支是中國公布國防預算兩到三倍的結論。報告說,中國與軍事有關的總開支今年估計要達到700億至1050億美元。它還宣稱,按目前中國軍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推算,到2025年中國的軍費開支可能會增長三倍甚至更多。   這些數字從何而來?美聯社報道說,國防部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彼得·羅德曼說,他對中國軍費預算規模沒有新的“估計”,此前一些美國官員“估計”增長率為兩位數。報告還指責中國沒有適當解釋發展軍力的目的。   不過,美國總統布什向國會提交的2007財年預算中,軍費開支增加近5個百分點,達到4393億美元,這還不算為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額外撥的1200億美元。   美國作為世界惟一超級大國,其軍事實力已在全球遙遙領先,其國防開支幾乎與世界其他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總和相當,但仍要不斷追加軍費。對此,布什似乎也沒有對世界各國作出解釋。   台灣   今年報告依舊蓄意誇大台灣海峽兩岸軍事實力對比,聲稱台海軍力平衡正在朝大陸一邊傾斜。羅德曼直接稱之為“錯誤的方向”。   媒體分析認為,美國這種說法與其說是在擔憂台海局勢,不如說是在向台灣當局施壓,迫其交納高額“保護費”。路透社報道特意提及,美國2001年決定向台灣出售大批先進武器後,至今采購案預算案仍壓在台灣“立法院”沒有討論。比此前報告更進一步,報告說,“中國軍力建設的步伐和規模已經將地區軍事平衡置於危險之中”,“中國軍力增長已給地區軍事平衡敲響警鍾”。   新聞觀察   美製造擴大對台軍售的好借口   200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的發布時機非常現實,那就是與台灣當局剛剛出爐的所謂《國安報告》相呼應,並且卡位在美台軍售年度會議召開之前。   雖然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獲得美國政府的“普遍支持”,而非隻是五角大樓的看法,但是仔細翻看這份報告會發現,內容上沒有新意。與去年的報告相比,今年的報告在結構及內容上大體相同,隻是數字做些更新。例如都是在第六章探討“解放軍現代化與台海安全”,也都在序言引用了中國前年《國防白皮書》的字句:“中國人民和武裝力量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徹底地粉碎台獨分裂圖謀。”如此沒有新意的報告出爐時機隻能令外界認定,這與美國力促的對台軍售有直接的關係。事實上,連報告本身也毫不掩飾地鼓動說:“美國要根據《台灣關係法》,出售防衛性武器給台灣,協助維持台海和平穩定……”   其次是幫台灣軍力擴展找理由。“巧合”的是,在五角大樓公布《中國軍力報告》的同一天,台“海軍司令部司令”林鎮夷上將在蘇澳中正基地舉行海軍第“261戰隊”編成典禮。林鎮夷致詞時表示,台灣海軍第一艘、第二艘“紀德級”艦返台至今,先後完成成軍、服勤、兵推驗證、海上實兵操練等工作,成效十分卓越,因此在“國防部”政策指導下,今年4月1日核定於168艦隊所屬成立261戰隊;其後,基於“紀德級”艦優異性能,以及對海軍與整體台澎防衛作戰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在24日將其改隸直屬艦隊指揮部,期借此使艦隊用兵與指揮更為靈活與廣泛;因此從23日起“海軍261戰隊”在“防衛台灣”的角色中,更具決定性與重要性。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