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戰略評論:伊朗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zt (圖)

(2006-08-22 16:25:45) 下一個

2006年05月17日 10:55 中國日報網站 美軍戰略策劃人員提交應急作戰計劃,建議出動B-2隱形轟炸機對伊朗境內400個目標實施5天連續轟炸   環球在線消息:“伊朗核問題作為一個涉及宗教、文化、經濟、政治的戰略博弈問題,它將成為未來一年中世界持續關注的焦點,需多方涉及。中國政府決策圈已經十分關注,但民間反應冷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兼上海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金燦榮5月12日在北京的一個高級專題研討會上說。   2006年5月12日,上海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簡稱“太平洋所”)在北京舉辦了題為“伊朗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的高級專題研討會,來自中國國內13家機構的15名專家、學者就上述議題進行了討論。這是中國大陸迄今第一次厘清伊朗核危機與中國利益關係的開放式研討會。會議涉及的主題包括伊朗核危機的幾種未來場景、中國在伊朗的各種利益、伊朗核危機對中國內政和外交的影響以及中國的應對政策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高祖貴從國際、國內和伊朗經濟發展的外資需求三方麵著手,提出如伊能調整其強硬政策,不堅持以謀求核武器為目標,則該危機在近期存在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的較大可能。金燦榮教授也從美國內政治軍事現狀和發展角度預測伊朗核危機在近期外交解決的可能性。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的楊學軍在對伊朗核問題與多邊關係、該地區的特殊性、伊美內政等角度的分析基礎上,提出該危機短期惡化的可能性較小。不過,北京大學的王鎖勞教授則從伊朗發展核技術的決心及其對美反應的評估、伊朗高層以核危機換取國內支持角度提出伊朗核危機將進一步加深。   對於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國對伊朗核危機的立場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殷罡認為,雖然6國外長會議上中俄立場較接近,但實質上兩國在該問題上有許多不同之處,甚至在某些方麵對立,中俄在問題上僅能取得現階段的暫時一致,而非長遠一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兼上海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的鄭羽教授認為,俄羅斯的基本原則是通過承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反對製裁伊朗、為伊朗提供武裝以捍衛俄在該地區既有和未來利益。兩位專家都同意,無論海灣穩定與否,或長期拖延不決,俄都將獲得政治和經濟利益。中國石油集團的油價專家單衛國以數據分析證明伊朗核危機是近年世界油價不斷攀升的主要因素,美伊均因各自在石油供需方麵存在的種種問題而不想馬上攤牌,但今後一段時間的油價形勢仍將十分嚴峻。   對於中國的中東政策,外交學院宮少鵬教授則以2006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沙特的重要講話為依據,將中國解決中東問題的政策依據歸納為促進穩定、倡導包容,鼓勵合作,提出中國應對有利於促進中東地區穩定的政策和行為順勢推進,以地區穩定推動地區的和平和發展。與會專家一致同意,中國作為石油進口國,以及中伊貿易依賴成果都意味著伊朗核危機的惡化將使中國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並進而影響到中國的社會發展,中國在該問題上應根據自身的經濟、軍事實力,在國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韜光養晦,處理好與美俄伊等國的關係,為維護海灣地區穩定做貢獻。   此外,金燦榮教授指出,由於中國民間對伊朗核危機的反應較為冷淡,因此,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從事國際事務研究的非政府組織,這次會議是民間社會負責任的表現,目的在於幫助,而非批判,各方專家從不同角度梳理了該問題,若形勢發展將在可能的情況下繼續討論。上海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劉鵬輝博士說,指出此次會議意在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對策建議,希望以此次會議為良好開頭使該所在今後的發展中為中外交流做貢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