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再回首 看擊斃日酋山本五十六內幕 zt

(2006-08-22 16:25:44) 下一個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美國空軍》報道,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珍珠港發動偷襲,2390名美國人在襲擊中喪生。日軍策劃此次軍事行動的人是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珍珠港事件使山本五十六成為美國人仇恨和報複指向的焦點。   阿川弘之在給山本五十六所做的傳記中寫道: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他希望“在第一天”就決定戰爭的結果。但是,他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美國在1942年開始發起反擊。   1943年4月13日,山本五十六的好運顯然走到了盡頭。日軍的一份密碼電報被截獲,美國海軍的密碼專家很快將其破解,電報的內容令他們喜出望外,電報稱山本五十六將飛往所羅門群島布幹維爾島的一處前方空軍基地,他動身的時間就在5天以後。美軍將領認為,派出P-38戰鬥機擊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將重創日軍。   5天後,美國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下令,P-38戰鬥機出動,被稱作日本“海軍之花”的山本五十六命喪黃泉。   致命的謊言   1942年,日本在中途島大敗後,太平洋戰役的主動權轉向美國及其盟國。1943年2月,日軍撤離瓜達康納爾島,山本五十六貓在日本聯合艦隊前方指揮部特魯克將近一年。美國的戰略是在太平洋打一場雙叉戰爭,這一戰略漸漸開始顯現成效。尼米茲上將的海軍力量以所羅門群島為主戰場,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則在新幾內亞西南部活動。實際上,1943年初的時候,山本五十六已經有點首尾難顧。日本陸軍希望能夠給新幾內亞更多的支援,還有日軍指揮官主張打回瓜達康納爾島。   山本五十六這兩件事都沒有做。他不想在所羅門群島丟失更多的戰艦,因為盟軍在那裏擁有強大的空中火力。於是他策劃了所謂的“一號行動”,派遣戰機對所羅門群島的美軍展開大規模偷襲,顯然他想故伎重施。新的計劃即將實施,山本五十六離開老巢親自赴前線要塞臘包爾督戰,他的心情顯然不錯,4月2日他在寫給自己最寵愛的藝妓的信中寫道:“有機會能再做些事,我感到非常愉快。”   1943年4月7日,“一號行動”打響,日軍出動157架戰鬥機和67架轟炸機,想要給美軍再來一個出其不意。   山本五十六穿上他的白色軍裝,站在機場的邊上。阿川弘之回憶說:“每次飛機起飛,他都要揮動帽子以示告別。”   日軍的偷襲並未占到便宜,39架飛機被美軍擊落。4月11日、12日和14日日軍發動了更多的空襲。從戰場返回的日軍飛行員謊報軍情,稱他們擊落了大量戰機,擊沉了很多美軍軍艦。真實戰況山本五十六本人並不知情,4月16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下令結束“一號行動”,日本天皇為山本五十六發來賀電,祝賀他占據空中主導權。而實際上,日軍在“一號行動”中共損失了25架艦載機和41架陸基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美國在所羅讓群島的軍力並沒有受到削弱。   致命的電報   山本五十六返回了特魯克,但是他已經決定要再次前往前線,向飛行員們強調占領製空權的重要性。4月13日,日軍發出的密碼電報詳細描述了山本五十六的行動路線:6時,山本乘一架中型攻擊機離開臘包爾,6架“零”式戰鬥機護航。8時,上將抵達巴拉拉伊,乘驅潛艦前往肖特蘭,然後前往布因做短暫停留。15時 40分,他將從布因飛回臘包爾。   日軍在肖特蘭的艦隊指揮官收到這份電報後怒不可遏,連連罵道:“發這麽長這麽詳細的一份電報講指揮官在前線附近的活動,真是愚蠢至極!”不幸被他言中,這份電報成了送給美國人的大禮。   其實早在中途島海戰之前,美國海軍的密碼專家用一個名為“魔法”的秘密程序已經破解了日軍的密碼。後來即使日軍改變了密碼,美軍的也至少能破解他們電報中15%的內容,在早期IBM計算機的幫助下,甚至還可以破解更多的內容。拿到這份電報後,盡管隻是部分破解,但是美國人知道這是一份有極具價值的情報。毫無疑問,憑一份不完整的情報就采取行動風險很大,但是聽完艦隊情報官埃德溫-雷頓的匯報後,尼米茲毫不猶豫的向該地區的指揮官們分享了這一情報。   致命的武器   當時,唯一可以執行獵殺山本五十六任務的隻有P-38“閃電”戰鬥機,美軍第12和339戰鬥機中隊在瓜達康納爾島部署有18架P-38。P-38有兩大優點使它成為執行此任務的不二機種,第一,它的火力強大,裝備4挺.50口徑機槍和一門20毫米航炮。與二戰時的多數戰鬥機不同,它的槍炮安裝在機頭的位置,能夠對日機展開迎頭的致命攻擊;第二,它的航程可以達到1100英裏,而瓜達康納爾島至攔截點來回的距離剛好接近1000英裏,這是決定性的優勢。地麵人員還連夜為P-38加裝了310加侖的副油箱,一切準備就緒!   致命的對手   根據戰鬥計劃,美軍第339戰鬥機中隊中隊長約翰-邁克爾少校率領18架P-38參與攻擊。托瑪斯-小蘭菲爾上尉、萊克斯-巴伯中尉、吉姆-邁克蘭納罕少尉和約瑟夫-莫爾中尉被挑選出來駕駛“殺手機”。   為了避免被察覺,美軍的P-38需要在距水麵30英尺的高度上向西飛行約500英裏。為P-38沒有空調,低空飛行會使機艙變成“溫室”,但飛行員們必須要忍耐。   情報顯示,山本五十六這次乘坐的是一架“貝蒂” 轟炸機,他的參謀長會乘坐另一架“貝蒂”轟炸機同行。美國海軍的電碼譯員認為,他的座機會在較大的布幹維爾島頂端對麵的巴拉拉伊降落,邁克爾決定在40英裏以外進行攔截。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也是一個幸運的決定,實際上山本五十六的飛機飛向了布幹維爾島上的布因。如果邁克爾不做出提前攔截的決定,美國人將會痛失他們的目標。   任務剛開始,邁克爾的行動小組就遇上了麻煩。邁克蘭納罕的P-38在起飛時一隻輪胎爆炸,飛行途中,莫爾的飛機副油箱發生故障,兩人被迫退出行動。貝斯比-赫爾摩斯中尉和雷蒙德-哈恩加入到“殺手機”的行列。“獵物”終於出現了!   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成為火力集中點,這架轟炸機著火後墜入叢林,日軍後來在布幹維爾島找到了飛機殘骸和他的屍體。另一架日軍轟炸機也被擊中墜入海中,飛行員和山本五十六的參謀長都奇談般生還。   解不開的謎   事後,3名“殺手機”飛行員都報告說自己擊落了一架“貝蒂”轟炸機。蘭菲爾、巴伯和赫爾摩斯都獲記首功一次,但是幾年後日本方麵公布的資料顯示,當時山本五十六一行隻有兩架“貝蒂”轟炸機。蘭菲爾和巴伯兩個人都堅持稱自己擊落了山本五十六乘坐的轟炸機,他們到死都互不讓步。美國空軍最終將功勞記在兩個人的頭上,但是他們仍對外宣稱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蘭菲爾生前多次接受采訪,他在講述當年的經曆時幾乎都沒有提巴伯,巴伯對此大為不滿。1987年,蘭菲爾逝世,但是爭議仍在繼續。巴伯要求美國空軍軍事記錄修正委員會修改對事件的記錄,該委員會無法做出決定,時任空軍參謀長唐納德-賴斯最後出麵裁決稱,他“不認為共享擊落山本五十六的戰功有何錯誤或不公”。巴伯最後告到了聯邦法院,但是美國第9巡回上訴法院認為“如果隻需要一個飛行員的話”,他們不會“就是哪一位飛行員擊落了山本五十六發表意見”。   率領行動小組截殺山本五十六的約翰-邁克兒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他後來說: “地球上沒有認知道誰擊落了哪架轟炸機,更不用說誰擊落了山本五十六。”其實這些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截殺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成功了!日本海軍頂尖級的戰略家、珍珠港事件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已經不再是威脅,美國人的大仇已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