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韓國經濟周刊:中國的國家發展和共產黨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韓禹德 中國的國土麵積約為韓國的100倍,擁有13億人口、30多個各具濃厚地方特色的省級行政單位以及55個少數民族。在這樣一個大國,難免會存在一些矛盾和對立,但中國卻有條不紊,看起來比韓國更加安定。並且,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成長為世界經濟強國。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繁榮穩定的力量來自哪裏?對此,我的回答是“中國共產黨”,這是我們理解中國的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擁有6900萬黨員,幾乎相當於朝鮮半島人口的總和,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黨員,隻有經過嚴格審查的各行業精英才有資格。以大學生為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經濟係每年有20多名學生申請入黨,隻有4名學生成功。而在韓國,每到選舉時,許多人都拿著入黨材料硬是要求入黨,想過一把候選人的癮。入黨在中國和韓國具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於各級組織。黨組織像細胞一樣遍及國家基層行政機構和企業,在農村還有村黨支部。三峽大壩工程規模創造了世界之最,但外界更關心的是中國如何做好庫區移民工作。三峽工程前後需移民120萬,是一項浩大的人口遷徙工程。但中國通過基層黨組織的不斷宣傳教育順利完成。在韓國,即使修建一條公路都可能遭到居民抵製,工程要麽推遲十幾年,要麽半途而廢,這種情況在韓國可謂屢見不鮮。看到中國的三峽移民如此順利,我既羨慕又驚訝。 中國共產黨通過幹部年輕化和黨員培訓加強自身建設。近年來,中國不斷任用一些高學曆的技術官員。2003年,年僅35歲的陸昊當選北京市副市長,成為中國黨政幹部年輕化的標誌性人物,中國媒體還推出了“陸昊現象”這一新詞。在訪問中國中小城市的過程中,你隨時可以看到40多歲的市長或市委書記。中國公務員的學曆也在不斷提高。1993年,具有大學和大學以上學曆的公務員比例不過32%,目前這一比例已升至70%。 教育是構成中國共產黨競爭力的又一因素。通過各級黨校,中國不斷加強對基層黨員的教育,黨員成為了中國的精英。中國共產黨還積極派遣官員赴海外研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設了名為“中國市長班”的公共管理碩士課程,這裏的學員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市長級以上官員。現在55名學生正在學習先進的行政管理方法,370名學員已經學成畢業。南洋理工大學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教育的熱情。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