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硬漢內賈德稱沒有不可逾越的紅線 玩的就是心跳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m)“伊朗將繼續走自己的路。”   這是伊朗總統內賈德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2月4日關於將伊朗核問題報告給聯合國安理會的決定所做出的回答。隨後,內賈德下令不再允許該機構核查人員實施突擊檢查。   2月5日,內賈德在一次講話中再次強調:“作為國家的忠誠奴仆,政府認為這是我們的義務去支持勇敢與自尊的伊朗人民,堅決捍衛我們的權利。   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2月11日——1979年革命紀念日——你們應該大聲喊出你們的核權利,這與當年伊朗的石油國有化相比同樣重要,讓全世界都聽到我們的要求以及伊朗國家的決心!”   這個伊朗總統的每一步似乎都令西方政治家感到這樣一個現實:德黑蘭——玩的就是心跳!   王晉燕   沒有“不可逾越的紅線”   對於曾經經曆了上世紀80年代血腥兩伊戰爭的伊朗總統內賈德來說,似乎詞典中從來就沒有“不可逾越的警戒線”這樣的詞匯。   就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把伊朗核問題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後,內賈德對伊朗民眾發表了一次全國講話。他的發言仍然一如既往的強硬,伊朗人從這位總統的表情中讀出的仍是那種熟悉的堅定與從容。   伊朗官方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內賈德當天的電視講話說:“你們想通過多少決議就通過多少,愛怎麽玩就怎麽玩,但你們無法阻止伊朗的進展。”在聲明中內賈德又一次將矛頭直指致力於將伊朗問題報告給聯合國安理會的西方大國。他說:“你們明白自己束手無策了,因為欺淩的時代結束了,你們必須接受現實。”   “這是經曆了戰爭的一代。在兩伊戰爭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從地雷上走過以使其他人踏在我們的身上繼續前行。對於政治,這一代的政治家采取的也是同樣的態度。戰爭中我們僅僅憑極其匱乏的物資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我們也能夠以同樣的方式管理我們的國家。”伊朗紀錄片導演瑪薩德·丹瑪基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這樣說道。   內賈德以及與他一樣在2005年6月大選中崛起的伊朗新一批政治家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出現在了伊朗的政治舞台上,而核問題則使他們的政治抱負為全世界所矚目。   在2005年以壓倒性多數成為伊朗總統後,內賈德一直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全世界表露長久以來的政治雄心,而且對於這些雄心勃勃的計劃毫不掩飾。   他的助手曾經說,內賈德的夢想是重建一個波斯帝國,而這個帝國的首都就是德黑蘭。和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以及哈塔米這一代政治家不同,內賈德不擅長那一套外交辭令。從內賈德的身上,西方政治家感受到了伊朗在兩伊戰爭後崛起的一代政治家所令人畏懼的特性。他們經曆過戰爭洗禮,身上帶有軍人特有的驕傲感和使命感,他們態度強硬而且虔誠,他們對伊朗民情與國情有著廣泛而深入的體察,與此同時他們對於世界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就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做出將伊朗核問題報告給聯合國安理會的決定後,伊朗外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說“我們選擇了抵製”。穆塔基的表態體現了伊朗這一代政治家對國際政治遊戲規則的重新解讀。   美國為德黑蘭注入興奮劑   1月31日,布什利用發表國情谘文的機會“直接”向伊朗民眾發動了一番宣傳攻勢,在講話中,他說:“伊朗正被伊斯蘭教士劫為人質,美國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自由和民主伊朗的朋友。”並在最後呼籲伊朗人自己選擇自己的未來。隨後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又在接受德國傳媒訪問時強調,對於伊朗問題“任何途徑包括武力”,都已經放在了桌上。   但是,無論是布什的講話還是拉姆斯菲爾德的武力威脅,對於目前的伊朗而言如同一支支“興奮劑”,隻能讓德黑蘭玩得更加心跳。   敘利亞政治分析家薩米·穆巴耶德最近在《亞洲時報》上發表評論指出:“美國或以色列對內賈德的攻擊,隻會增強他在國內的影響力,迫使他做出進一步挑戰美國和以色列的決定。這樣做會使他變得更激進、更受歡迎和更不可控製。他不是薩達姆,他沒有大權在握30年,他沒有數十億美元的錢需要隱藏,也沒有豪華的宮殿需要保護。簡言之,與美國交戰不會給他本人造成任何損失。”   而且,“內賈德相信他可以挺過與華盛頓的這場風暴。如果西方決定與之進行最後決戰,他樂意奉陪,決不回避,他認為這是反抗美國名垂青史和為自己獲得一份遺產的大好機會”。   在伊朗國內,內賈德代表的是一大批土生土長伊朗人戰爭後的願望與抱負,他身上承載著他們的夢想,打下了他們的烙印。   無論是當年參加大選提出的口號,還是當選後幾次前往伊朗多個省份體察民情,內賈德都在不斷與伊朗普通老百姓進行著各種“直接的對話”,他關心年輕人的婚姻與住房問題,他關心伊朗人的餐桌問題。“內賈德了解普通老百姓真正關心的是什麽,而這恰恰是我們這些改革派所忽視的。現在看來,他是一個能夠與伊朗民眾打成一片的出色的交流家。”德黑蘭大學政治係副教授納賽爾·哈迪恩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這樣評論道。   事實上,由於西方媒體長期“妖魔化”伊朗,使得決策者都忽視了伊朗可能是一個與美國社會製度最為接近的中東的民主國家。伊朗自伊斯蘭革命以來,恰恰學會了用西方人拱手送來的“民主武器”武裝了自己。   就在西方媒體不斷發表著各種製裁和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評論的同時,伊朗國內顯得非常平靜。2月6日俄新社援引伊朗通訊社的消息稱,85.4%的伊朗人認為,當前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方法是繼續進行核活動。與此同時,84.3%的受訪者讚同即便是在核問題被移交至聯合國安理會的情況下,政府也應該繼續和平開發核技術。   “對於我們來說,那不會比戰爭時期的狀況更糟,我們經曆了8年這樣的日子。無論是否提交安理會,我們都做好了準備。”一位接受美國《紐約時報》采訪的伊朗普通民眾說。他所說的那8年困難的日子指的正是兩伊戰爭。恰恰是在那個困難的戰爭年代,伊朗政權更加純粹,更受歡迎,而且也最安全和穩固。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