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專家從3個層麵剖析日本對華強硬派何以壯大 zt

(2006-08-22 16:25:41) 下一個
  ●近幾年,日本本來較為溫和、善於周旋的一些政治外交家讓位給了五類態度強硬的人物   ●在五類日本強硬派中,雙料強硬派注重日本傳統價值,認同歐美價值觀念,在日本政壇占據主流   ●日本這種對華強硬的趨勢與周邊關係惡化、“爭常”失利等呈相互促進的關係,與日本社會保守化的趨勢、反美反華情緒的積蓄成正比   ●日本對華態度強硬,恰恰是日本軟弱的表現。對此,我們應該把握主動,明確底線,放眼長遠,務實操作   近年來,日本政府冒出了一批態度強硬的政治人物。他們無視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在“靖國參拜”等問題上頻頻衝擊中日政治關係的紅線,並且在各種交涉場合態度決絕、對策強硬,使中日關係陷入極大的困境。這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批評,比如本月13日《紐約時報》的社論就斥責日本強硬派“無禮”。因此,剖析這批人物很有必要。     溫和派已讓位於強硬派   由於戰後日本的曆史命運、國際地位和政治實力的特殊性,日本政府和政治人物在實施強硬外交時一直是有所顧忌、留有餘地的。因此,長期以來,日本雖有一批強硬人物,但很少直接站到外交舞台的前沿。但是,近幾年,各方麵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本來較為溫和、善於周旋的一些政治外交家,讓位於態度強硬的人物。   以近10年來日本外相的更替為例,1998年上台的小淵惠三和繼任者森喜朗時的內閣大致相同,外務大臣河野洋平是一位極具平衡感的政治家,在處理對華關係方麵不失穩重,至少不是強硬派。2001年小泉上台後,至今四易外相,第一任外相是田中角榮的愛女田中真紀子,有乃父之風,是務實強硬型的政治家。為人坦率,在政治外交方麵比較務實,注重與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協調合作。第二任外相川口順子和第三任町村信孝雖在中日關係上處事不盡妥當,甚至不太友好,但權且還能守住重大曆史問題的底線。去年下半年,日本與中韓等國關係跌至穀底,小泉挾高票取勝,卻任命麻生太郎為外相。麻生上台後,幾乎每隔幾天,就要放一次炮,不是美化殖民統治,就是汙辱亞洲人民,再就是端出“天皇參拜靖國論”,故意尋釁滋事。   可以看出,日本所謂的“強硬”已經從一部分政治家“失態”的個別言行,逐漸轉化為日本政府正式的、總體的政策特征。另一方麵,這種演變過程與周邊關係惡化、“爭常”失利等問題呈相互促進的關係,與日本社會保守化的趨勢、反美反華情緒的積蓄成正比。     強硬派分為五類   所謂強硬派,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鷹派”。今天的日本政治處於動蕩、分化、改組之中,許多政治人物立場搖擺不定,變數很大,很難以一個既定的標準為對華強硬派進行分類。這裏僅就一些表麵特征做一個粗略劃分。   一是傳統強硬派,這些人大都是日本政治世家出身,年齡偏大,是日本傳統保守利益的代表,也是最具曆史淵源的一派,一直保持著一定的實力。這些人恃家世自傲,在日本社會及政界為所欲為,成為“特權”人物。他們大都存在較強烈的殖民情結,在曆史問題上最易於流露極端的見解。在日本對華強硬派中,這一派盡管人數不多,但常扮演“敢為人先”的形象,在選舉中很會撈選票。近幾年,對華屢屢大放厥詞的外相麻生太郎、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都屬於此列。   二是雙料強硬派,這些人大都為戰後出生的世家子弟,有歐美教育背景,受西方影響較深,有明顯的親美傾向。既注重日本傳統價值,更認同歐美的價值觀念,因此是日本和歐美保守意識雙料融合的產物。他們對近代曆史沒有直接經驗,也就幾乎沒有罪惡意識。這一派是今天日本政壇的主流派,年富力強,人馬眾多。目前最有人氣的政治家安倍晉三是其代表人物。   三是務實強硬派。這些人大都以實幹著稱,有一定政績,且與日本財界等有較深的利益聯係,對國際關係有務實的思考。比如前首相田中角榮、中曾根康弘。他們本來都是保守派元老,年齡偏大者居多,但並不拘泥於舊有框架,一直懷有帶領日本走出戰後困境的抱負。務實強硬派原來在日本政界有較強實力,小泉本應屬於這一派,但在上台後開始向雙料強硬派靠攏。中曾根被逼退後,該派近來衰敗跡象已出,以後能否重振雄風,還有待觀察。   四是在野黨強硬派。這些人有的本來是在野黨中的強硬派,如民主黨黨首前原誠司;有的原來就在自民黨內居要職,如小澤一郎。這些人因在野身份,本來並不突出,但是近來較引人注目。比如,前原的“中國威脅論”策應了自民黨主流派的戰略轉型要求,使日本政界更加保守化,加大了日本政壇的混亂和變數。   五是轉型強硬派,這些人原致力於中日友好等活動,並非明顯的強硬派人物。但近幾年,隨著日本內外風雲變幻,加之諸多經濟因素,其對華友好態度也發生變化。從東海爭端開始,此派逐漸成為對華強硬派的代表之一。轉型後,該派人物大都有雙料強硬派的特點,典型的人物如自民黨參議員武見敬三。     三個層麵剖析強硬派的壯大   從個人因素看,傳統和雙料強硬派占據日本政壇的主流是重要原因。現在日本政界三巨頭———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麻生太郎都是家世顯赫,從祖父一代就開始馳騁於日本政界,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麻生的外祖父吉田茂都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前首相。他們深受前幾輩的保守和冷戰思維的影響,自然不吝對華強硬的態度。現在,日本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都有家世淵源,而且占據主流地位,這自然使保守風氣日盛,平民出身的政治人物或遠離主流,或趨炎附勢,構成日本政界保守化以及強硬的重要特征。   從國內因素看,日本政壇強硬化的趨勢與民意需求有關。日本戰後並未認真清算戰爭責任,一般日本人並不知道自己曾做錯了什麽,聽到的大都是日本受害的事。特別在時隔60年後,戰爭親曆者大都故去,50歲左右的一代人成為社會主體後,他們所受的教育、生活實踐及價值觀念,使他們對日本的國際地位心存抱怨,認為由於日本的政治家不夠強硬,日本當前很難“出頭”。因此,強硬派的“走紅”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暗合了日本民間的這種情緒。另外,冷戰結束以來,日本經濟、政治、社會泡沫破滅,日本民眾心態受到刺激,加劇了民眾急欲變革圖強的情緒。   從國際層麵上看,日美關係和中國發展是兩大重要因素。日本對美國的心態非常複雜。美國對日本的占領、控製,就是日本的跨世紀悲情。而長期的合作又在磨合雙方的感情意向。這種狀態使日本想反美,又還要努力親美。這就使得日本的悲情無法釋放,有一種“南轅北轍”、倒行逆施的感覺,更使日本產生出一種病態的壓抑。這種壓抑使日本本應向美國發泄的不滿,轉向亞洲各國病態地發泄出來,表現出近來不正常的強硬表現。中國的高速發展也使日本非常矛盾。一方麵出於曆史慣性,自傲、看不起中國,另一方麵自卑,害怕中國的發展、強大,尤其對於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極為敏感。兩者都促使日本諸多政壇人物對華強硬。     如何應對日本強硬派   首先,我們要冷靜、準確、全麵地把握整個中日關係以及日本的這種強硬化趨勢。坦率地說,在現在這個發展周期中,中日關係無論如何演變,和則兩利,對我更利;爭則兩傷,對日更傷。應樹立信心:在和平發展的大潮之下,中日、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都大大超過相互的爭執,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我們應認清,日本所謂的強硬,並非真正的強硬,恰恰是日本軟弱的表現,是“外強中幹”。因為這種強硬既無公理支持,也乏國際協助,更少實力支撐,再硬也是“人硬貨不硬”。在今天的世界上,和平才是人心所向的“強勢”,發展才是“硬道理”。任何逆流都是強硬不起來的。隻要我們心裏有底,就應把握主動權,從更大的框架審視中日關係,至少應以中日、中美、日美三條大主線交錯的格局來把握中日關係各種現象的本質,構建中日關係乃至整個國際秩序的大局,從最壞的情況著眼,向最好的方向努力。   中日關係與台海兩岸關係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不僅是因為台日都有主動充當美國棋子,搭美國車實現自己單邊利益的特點,而且其色厲內荏的強硬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近兩年我們成功地遏製了來勢凶猛的“台獨”勢頭,開創了兩岸關係的新局麵。這些經驗值得我們處理中日關係時予以借鑒。即把握主動,明確底線,放眼長遠,務實操作。“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一些必須講清的基本原則和道理應該說清說透;一些有利於中日友好的事業應該積極推動。(庚欣 作者是日本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