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從傳統文化裏發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尋找令人茅塞頓開的靈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詩詞特點與要點(2)托名偽作橫行

(2021-02-26 00:22:06) 下一個

  賀敬之在述毛澤東詩詞時:“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精美的韻調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史上殊的新形美,種瑰奇的美熔了毛澤東的思想和踐、人格和個性。”
  也怪,念了半年私塾後的敬之就於天主教教會小學,可教會小學後來停了。在一位本族祖父的指點下,到一所私立完小上學。敬之便最喜唱歌,他學會了唱《武牧羊》、《可憐的秋香》、《光曲》、《大路歌》等。在幾位老的哺育下,敬之的文學趣很也很熱愛,他的步得到老師們的交口稱
由於爭,賀敬之一次次失學。想讀書烈願望令敬之不甘於在家等待,千方百打聽可以伴去找母校的同學
  流亡的學校,救亡的民族呼聲,血沸的青年學生,步的思潮運……如同咆哮著的汪洋大海,衝斥在均那偏僻的山區。少年敬之心中激著國愁,他學會了多救亡歌曲,在歌聲中逐
  賀敬之的後敬之是個在藝術行著不倦探求的人。四十多年來,從他的第一本集《並沒有冬天》,到《村的夜》、《朝陽花開》、《放歌集》,到近作《中國的十月》、《“八一”之歌》,其藝術逐步走向成熟,並呈出自己的格。在同代的人中,敬之最善於表重大的政治材和抒寫重大的政治主一特點主要反映在他建國後的政治抒情詩創作中。翻開他的集,《放聲歌唱》、《雷之歌》、《中國的十月》、《“八一”之歌》可以都是與政合。它熔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明地表露著人的政治度和政治激情,格調高昂而奔放。
  政治抒情抒寫的是政治之情,然而政治不等於口號,口號也不能成為詩
  賀敬之的政治抒情所以有著巨大藝術感染力,是因他能夠賦予抽象的政治性命以具體生的形象,以政治的“虛”來串、帶動形象的“”,又以形象的“”使政治的“虛”成可可感的西,敬之的可分
  一、抒情短。如《回延安》、《桂林山水》、 《三峽---梳台》等。
  二、抒情長詩。如《放聲歌唱》 、《十年歌》 、 《雷峰之歌》 、 《中國的十月》等。
  色年代的人於毛澤東詩詞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句一萬句”的影響。最高指示,最高最新指示的年代,能有一些抒情的隻言片就會當作“神聖”的啟迪一般來崇拜也毫不奇怪。
  毛澤東早期的一些詩詞,不一定是好,但人們習慣見廟香,佛就下跪的傳統,隻要是人的詩詞都是“閃閃發光”的西。就如“聖”上某章某某句

  早年的毛詩未経打磨倒純樸,晩年的毛詩詞可能無人敢打磨有的則失大雅。

  早年的詩:

1 兒歌•應舞獅
1902年正月
獅子眼鼓鼓,擦子菜煮豆腐。
酒放熱氣燒,肉放爛些煮。
注釋:源於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3月版陳晉著《毛澤東與文藝傳統》。澤東八歲時,春節於外婆家看舞獅,獅子恰巧舞到八歲的毛澤東跟前。當地有獅子到跟前時需吟詩的規矩,毛澤東即脫口而出此詩。這首活潑有趣的順口溜,從一個兒童的視角,生動地描寫了獅子的可愛形象和燒酒煮肉的熱鬧農村氣氛。“擦菜子”是當地自製的一種醃菜,“擦菜子煮豆腐”是湖南人十分喜歡吃的菜。他的樸素語言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
2 五古•吟天井
1906年秋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
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隻喝井裏水,永遠養不長。
注釋:源於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5月版趙誌超著《毛澤東和他的父老鄉親》。
此詩是少年毛澤東回答私塾老師的出題。字裏行間流露出毛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不滿,不安於現狀,希望有更廣闊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思想處於最初的萌動期。
3 五古•詠指甲花
1906年夏
百花皆競春,指甲獨靜眠。
春季葉始生,炎夏花正鮮。
葉小枝又弱,種類多且妍。
萬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
淵明獨愛菊,敦頤好青蓮。
我獨愛指甲,取其誌更堅。
注釋:源於西苑出版社1993年9月版《毛澤東故土家族探密》
夏天,毛澤東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開著色彩斑斕的鳳仙花。這是一種不擇土壤、隨處生長的小花,因花瓣可用來染指甲,故俗稱指甲花。望著頑強生長、傲暑盛開的指甲花,少年毛澤東不禁萌生寫詩欲望,並聯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詠花詩文:陶淵明歸隱田園,獨愛菊花;周敦頤生性清高,獨愛蓮花。此時的毛澤東卻偏愛枝葉弱小、意誌堅強的指甲花。從保安寺歸來,毛澤東吟成了這首五言詩。這首詩以淺近、明快的語言,描寫了指甲花的生長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堅強性格,結尾點明題旨,寄托了少年毛澤東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4 雜言詩•耕田樂
1907年
耕田樂,天天有事做。
近衝一墩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產積滿倉。
農事畢,讀書甚馨香,坐待時機自主張。
注釋:源於吉林人民出版社94年11月版《毛澤東大係》。

5 七絕•詠蛙
1910年秋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注釋:改鄭正鵠詩。湖北名士鄭正鵠曾作:小小青蛙似虎形,河邊大樹好遮陰。明春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當時毛澤東初到湘鄉縣東山小學就讀,剛從鄉下來到城裏,頗為鮮衣怒馬的城裏人所看不起,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毛澤東寫詩以明誌,詩中描繪了青蛙威武軒昂的形象,以蛙設喻,抒發毛澤東人小誌大、藐視天下的氣概和膽略。
6 七絕•贈父詩
1910年
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注釋:改西鄉隆盛詩,源於《毛澤東自傳》。
1910年,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澤東卻立誌走出韶山衝到新式學校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繼續求學。經過自己的力爭和親友、老師們的一致勸說,父親答應他的要求。在離家赴前夕,毛澤東提筆寫了一首《贈父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裏。這首詩是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奔向外麵世界的宣言書,表明了他胸懷天下、誌在四方的遠大抱負。
7 五言詩•登高泛海
1913年10月
登祝融之峰,一覽眾山小;
泛黃勃之海,啟瞬江湖失。

8 五言詩•江畔

1914年秋
晚靄峰間起(蕭),歸人江上行(蕭)。
雲流千裏遠(蕭),人對一帆輕(毛)。
落日荒林暗(毛),寒鍾古寺生(蕭)。
深林歸倦鳥(蕭),高閣倚佳人(毛)。
注釋:蕭:友人蕭瑜。源於昆侖出版社1989年5月版蕭瑜著《毛澤東和我曾是“乞丐”》。
9 四言詩•《明恥篇》題誌
1915年
五月七日,民國奇恥。
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注釋:五月七日:該天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
10 五古•挽易昌陶
1915年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歎有餘哀。
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感物念所歡,躑躅城南隈。
城隈草萋萋,涔淚浸雙題。采采餘孤景,日落衡雲西。
方期沆瀁遊,零落匪所思。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
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
關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我懷鬱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蒨,願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
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
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後來有千裏,誰與共平生。
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注釋:源於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毛澤東早期文稿》中的湖南一師油印稿。
11 雜言詩•遊泳啟事
1915年夏
鐵路之旁兮,水麵汪洋。
深淺合度兮,生命無妨。
凡我同誌兮,攜手同行。
晚餐之後兮,遊泳一場。
注釋:1915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發的遊泳啟事。源於王以平《走出韶山衝》。
12 五律•朱張渡
1916年冬
共泛朱張渡,層冰漲橘汀。
鳥啼楓徑寂,木落翠微冥。
攀險呼儔侶,盤空識健翎。
赫曦聯韻在,千載德猶馨。
注釋:源於1980年第2期《湘江文藝》羅章龍文章。
朱張渡:湖南地名。
13 七古•自信人生
1916年冬
自信人生二百年, 會當水擊三千裏。(殘句)
注釋:
作者1958年12月21日批注於當年9月版大字本《毛澤東詩詞十九首》。
14 七絕•贈劉翰林
1917年夏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竹杖草履謁學尊(蕭)。
途見白雲如晶海(蕭),沾衣晨露浸餓身(毛)。
注釋:蕭:友人蕭瑜。
15 雜言詩•意誌之鍛煉
1917年4月1日
夫力拔山氣蓋世,猛烈而已;
不斬樓蘭誓不還,不畏而已;
化家為國,敢為而已;
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耐久而已。
16 五言詩•雲封橋鎖
1917年夏
雲封獅固樓,橋鎖玉潭舟。(殘句)注釋:寧鄉縣城郊外玉潭河邊。源於蕭瑜回憶作。
17 七律•驟雨東風
1916年至1917年
驟雨東風過遠灣,滂然遙接石龍關。
(缺兩句十四字……)
野渡蒼鬆橫古木,斷橋流水動連環。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長亭意轉閑。
注釋:源於肖三文章回憶。
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
18 雜言詩•河出潼關
1917年至1918年
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
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
19 四言韻語•奮鬥
1917年至1918年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與地奮鬥,其樂無窮!
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注釋:源於1954年第24期《中國青年》魏巍文章。
20 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1918年春
雲開衡嶽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裏。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鍾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裏。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
平浪宮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注釋:1918年6月,毛澤東湖南一師畢業,老師楊昌濟邀去北京,他8月與李維漢等24人從長沙乘船到漢口,坐火車到河南,路遇大雨,隻好步行到許昌。是為毛澤東第一次出省。
21 歸國謠
1918年春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徹,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卻向青灘泄,雞聲歇,馬嘶人語長亭白。
22 七絕•過魏都(與羅章龍聯句)
1918年8月17日
橫槊賦詩意飛揚(羅),《自明本誌》好文章(毛)。
蕭條異代西田墓(毛),銅雀荒淪落夕陽(羅)。
注釋:源於1994年第4期《毛澤東思想研究》。
23 五言詩•蒼山辭祖國
1919年3月12日
蒼山辭祖國,弱水望鄰封。(下失)
注釋:送新民學會赴法同誌於天津大沽口觀海。源於羅章龍回憶。毛澤東從湖南一師畢業後,與準備赴法國的學友乘火車到北京,後轉輾到天津,送別學友赴法國留學。毛來到天津大沽觀海,以詩作別。當時的中國出國勤工儉學非常的流行,應該有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但當時的毛澤東並沒有出國,據毛自己回憶,說是自己並不了解國內的國情,還希望多了解中國,其實毛內心深處更有隱情,因為此時,主席的母親病危,毛不想在此時離開自己的母親,隻身前往國外勤工儉學,對學友的請求也是婉拒,從詩詞看,毛表現的很大氣,對學友的離別並沒有依依惜別。

托名毛主席手書詩詞的一首偽作:“上世紀60年代,中共中央為尋求國共第三次合作,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於1965年派特使曹聚仁赴台,傳遞中共為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主張。毛澤東以個人名義寫下《臨江仙·寄友》一詞,隨信轉給蔣介石。”
詞雲:
柳綠花紅鶯燕舞,
京都料峭風微。
菊香書屋奏琴徽。
依然明月在,
何日彩雲歸。
地覆天翻君亦老,
東征北伐聲威。
草山薄霧拂單衣。
我今尋老友,
把手話心扉。
文字與手書相互印應,一時讓人覺得確有其事,但通觀該詞行文用語,與主席詩詞風格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菊香書屋奏琴徽"一句,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毛主席詩詞氣象宏大,確實有不少篇幅都寫到了音樂,像‘汽笛一聲腸已斷’,寫與愛妻分別時乘輪南下廣州,雖是藝術描寫,但也與當時情境吻合。像‘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雖然誇張,但亦契合革命者的豪情壯誌。像"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更是軍旅生活的如實描寫。像“雄雞一唱天下白,萬方樂奏有於闐”,大氣磅礴,這是開啟新時代,萬民同樂的凱歌。像“長島人歌動地詩”,雖是恭維友人詩作的客氣話,也有一股驚天動地之氣。至於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這樣的稍顯美婉約柔美的詩本不多見,而且鶯歌燕舞是對自然的客觀描寫,非關性格喜好。但“菊香書屋奏琴徽"這一句就不同了,眾所周知,棋琴書畫曆來是一種文人雅士的身份象征,也寄托著他們的精神追求,也往往用以表達自己超凡脫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清高之誌。這與毛主席一生主張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理念相悖,畢竟琴這種東西,曆來是少數士大夫階層的高雅人所喜好的東西,和普通大眾挨不著邊。即便是現在,物質條件豐富豐了,情況卻還是差不多。除外,也從未聽說過毛主席有雅好琴的興趣,更不要說在菊香書屋奏琴徽了。實際上,琴棋書畫這四樣,毛主席隻喜好一樣,那就是書。棋毛主席也很少下,據說在他視察的列車上曾專門為了緩解他工作的疲勞,增加娛樂活動,備有象棋,撲克這些東西,都被他讓人撤走了。有人不理解,曾問為什麽,得到的回答是:毛主席不喜歡這些東西!
還有一則真實故事,毛主席曾讓衛士把菊香書屋門前擺的盆花也統統搬走了,原因是他要以身作則,不想讓其他幹部也種花弄草起來,在他看來,有這種閑情雅致,還不如多讀書學習,多為人民辦實事。
除外主席作詩一向有現實生活來源,不作無病之呻吟,不太可能為了作詩押韻而違悖生活實事,更何況還與自己的性情不相符呢!
從語言上看,這首詩有些句子也顯得過於直白,缺乏形象性和藝術性,像“東征北伐聲威"之類,而主席向來主張詩要用形用象思維。再看"地覆天翻君亦老",顯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地覆天翻和君亦老有什麽關係,轉折過度毫無銜接。最大可能是從“天翻地覆慨而慷”這一句借過來的,而"君亦老"又似乎是從"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借過來的,兩句各斷取一部分,湊在一塊,弄出這麽一聯讓人感到極不自然的句子來。
至於平仄和押韻,這首詩倒沒什麽問題。雖說不敢斷言是首偽作,但也不敢斷言是首真作。實際上,除了正式發表的作品之外,有很多冠以毛主席詩詞的作品都是出自一位叫陳明遠的手筆。此人是北京大學中文係的旁聽研究生,又是北京語言大學的講師,中文功底深厚,所作詩詞平仄押韻完全沒有問題。像網傳的《炮打司令部》:
人民勝利今何在?滿路新貴滿目衰!
核彈高置昆侖巔,摧盡腐朽方釋懷。
實際上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個人非常懷疑這首《臨江仙》也是陳明遠所寫,不知怎麽慢慢掛在毛主席的名下了。
那麽,這幅書法又是怎麽回事呢?
猛一看這幅書法,確有點毛體的意思,再看之下,用筆以禿筆為主,點畫顯得方且鈍,這在主席書法中並不多見。再仔細一看問題就出來了。我們知道草書作為一主獨立的書體,是有著嚴格的章法解構的,並不是說筆畫寫得連,寫得潦草就是草書了,從張芝,王羲之,王獻之,智永,張旭懷素,黃庭堅,到祝枝山,王鐸傅山,以及近代的於右任等,草書經過千年的發展,其章法結體早已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標準,也就是草書的法度,雖然個別字有偏旁部首省寫連寫的不同,結體有時也不一定隻有一種定型,但一些公認的法度是得到大家認可的,自造的寫法往往被視為不合法度,是要貽笑於大方之家的。
喜愛毛體書法的朋友都知道,毛主席在在建國之後到六十年代後期這段期間,其草書越寫越草,越寫越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度。這與他常年搜集觀摩曆代碑帖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對於草書,他對於王羲之,懷素等人的法帖,以及《草決百韻歌》等法帖及都反複觀摩,爛熟於心,他還讓秘書田家英幫忙找過於右任編寫的《標準草書》,總之,對於草書,毛主席是嫻熟其結體章法的,這一點在他留存於世的大量草書作品中可以得到佐證,他的草書基本上沒有不合乎法度的,偶有草法不熟的情況,就像有人評論的那樣,他會以行書代替草書,而不是自造草法。
前麵說到的那幅字,細觀之下問題不少,像其中的'書'字,寫得像小字又不像小字,像少字最後一撇又太短。草書的‘書`字寫成這樣,顯然是極不標準的。
'明`字又寫得太細弱,‘彩`字,'徽'字又寫得極其捌拗,北伐的北字竟沒有寫完整。
最嚴重的是料峭的'峭'字,其草法完全是自造的,峭字的右半邊的‘月’,作為單獨的月字是可以連寫成的類似3的似樣的,但在‘峭'中,作為字的整體的一部分,曆代書法家從來沒有那一位連寫成類似3的形狀的。
筆者查遍法帖,無一有此寫法。可以斷定這種草法是生造無疑,書寫者想當然地以為既然單獨的月字可以連寫成類似3的形狀,'峭'字中的月也可以這樣寫成3的形狀了,卻不知在這裏露出了馬腳,現出了狐狸的原形。鑒定書畫還就有這樣類似的例子。有人拿一幅明代的古畫請啟功先生鑒定,啟功先生隻打開一角就不用看了,馬上斷言是幅贗品。原因就是明代時根本就沒有那種紙張。此一葉知秋,見一斑窺全豹之法也。個人之見,此幅書法乃好事者之偽作,應屬無疑義。

“柳暗花明又一村,飛鳥翩翩起舞,京都寒風習習。菊香書屋,古箏輕奏。依舊是那輪明月,何時是那朵雲彩。天下大亂,天下大亂。山間霧氣輕拂。今日我來找一位故人,傾訴衷腸。”此詩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不知您有沒有同感?而這首詩,在寫法方麵,也有其獨特之處,特別是用筆,更為厚重,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新變化,不僅僅是整體的筆畫,就連整體的結構,也更為清晰,特別是字裏行間,都有了新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這首詩在寫的時候,整體給人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沒有狂草的痕跡,反而有一種行書的味道,磅礴浩瀚,渾然天成,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而且用筆的時候,也更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將一種瀟灑的勁兒展現的淋漓盡致,顯示出一種蒼勁,一種剛毅。我想,你讀了這首詩,一定會有所感觸,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筆觸上,都表現出了一種從容淡定,既不驕傲,也不急躁,充滿了一種獨特的魅力,請大家就這一點,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1965年7月的一天,曹聚仁得到確切消息,蔣經國近期將邀請他去台灣商量要事。得此消息,曹聚仁急忙先到北京麵見周恩來。此次,周恩來讓曹聚仁轉交給蔣介石一封信,信的內容是“一綱四目”。
7月20日,蔣介石在涵碧樓,由蔣經國陪同接見了曹聚仁,開始了隻有他們三個人的秘密商談。曹聚仁出示了中共中央寫給蔣介石的信,信中還附有毛澤東寫給蔣介石的一首《臨江仙》詞,詞中“明月依然在,何日彩雲歸”,道出毛澤東“國共再攜手,一笑泯恩仇”的誠意。然而這一切都隨著大陸文革的爆發和台灣島內政權的更迭而成為了過去。

              《明月千裏寄相思》
月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人隔千裏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蒙蒙夜未盡
周遭寂寞寧靜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裏無音訊
欲待遙問總無憑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慰離情
人隔千裏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