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從傳統文化裏發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尋找令人茅塞頓開的靈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觀《三國誌》文物展(2)

(2019-08-27 20:48:47) 下一個

      觀《三國誌》文物展(2)
    看了一下三國誌文物展覽,有些感觸。
    三國時期的人使用的箸(筷子)是橫放還是豎放是當今日本人關心的問題,也是禮儀作法的一環:橫放在麵前,這次看到有一套出土文物的餐具,筷子是橫放在餐盤裏的,故出展者特意指點是說:同樣使用筷子的飲食文化的韓國和中國卻是豎著擺放筷子的……雲雲。
在日本嚴禁將筷子插在碗中的飯裏,認為這是對鬼神,祖先靈魂的崇敬時,進拜尚饗的做法,是不吉利的。
筷子自然要橫著擺放。


這次放《三國誌》文物展中正好展出的這一套是曹操高陵墓世代的餐具,有耳杯有碗筷,而筷子是橫放在餐盤上,證明了日本的習俗和漢代、三國時期的習俗是一致的。而今天的中國和韓國的筷子都是縱向擺置。
根據考古研究分析,筷子使用“縱橫觀”大致為漢代豎著放、晉唐時代橫著放、宋代豎著放。“那麽三國時期是變革時期也就是影響晉唐文化的重要時期,筷子橫著放就有曆史淵源。
而日本的筷子文化是遣隋僧,遣唐使帶回日本的,自然就是橫放箸的習慣,而且一放就是千百年。
豈知在中國又經過幾次反複,到了宋代以後就是豎著擺放了。
筷子從出現起至今在中國已有八千年曆史。在曆史上橫放、豎放是根據當時人們的禮儀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習慣的變化而變化的。
這與當時的宮廷文化的影響和市民的習慣有密切的關係。也許在漢代、三國時代,活著的人吃飯時豎著放,而放入墳墓殉葬時使用的道具時橫著放的,這種推理也不是沒有可能。
  人的世界和鬼的世界是相仿又可能是相反的。
據說當年的魏國和剛統一日本的大和國外交關係很緊密,魏王贈送大和國王國號是“倭”。並贈送鏡子等國寶有國書稱“魏國王贈倭國王”雲雲。
這裏一個“委”字,一個是在左邊,右邊是鬼,表示這裏的人死了就成為“鬼”;而日本同樣是“委”字但在左邊,表示在這個國家“現在還不夠人格”,死了過後才能變成“人”。
當時的日本國王還很高興接受魏的倭國之分封。
而到了後來就覺得不舒服了,所以日本就很少使用“倭”來表述自己的國家。
希望與中國平起平坐,有了後來的“日出(本)的國君致書日沒的國君的”,讓隋煬帝大發雷霆的外交事件。
   推古朝時代,日本(倭國(俀國))為了向隋學習技術和製度,向隋朝派遣朝貢使。公元600年(推古8年) - 618年(推古26年)的18年間曾派遣了3回至5次。可能由於他們的知識越來越多覺得“倭國”字不太好,便在遣唐使派遣時,主動使用“日本”這個名稱。
《隋書》的《東夷傳俀國傳》有高祖文帝垂問遣使問答的記述。
“開皇二十年 俀王姓阿毎 字多利思北孤 號阿輩雞彌 遣使詣闕上令所司訪其風俗 使者言俀王以天爲兄 以日爲弟 天未明時出聽政 跏趺坐 日出便停理務 雲委我弟 高祖曰 此太無義理 於是訓令改之”後來又有《日本書紀》記載:
“皇帝問倭皇 使人長吏大禮 蘇因高等至具懷 朕欽承寶命 臨養區宇 思弘德化 覃被含靈 愛育之情 無隔遐邇 知皇介居海表 撫寧民庶 境內安樂 風俗融合 深氣至誠 遠脩朝貢 丹款之美 朕有嘉焉稍暄 比如常也 故遣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 旨宣往意 並送物如別”——《日本書紀》。
    第二次《日本書紀》記載、607年(推古15年)小野妹子向大唐國持派遣國書。說
日本國王向煬帝遞交國書、《隋書》的《東夷傳俀國傳》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雲雲”。隋煬帝看到後十分生氣。便命令外交擔當官鴻臚卿“蕃夷書再有無禮之處別再理睬”的記述。
   不論如何,當年日本是多麽想和先進的中國“平起平坐”啊,到了後來,尤其是近代,自己加入“列強”,而對中國卻拍磚擊瓦,視中國為“支那”,豈能與我大日本帝國“平起平坐”?
    隋煬帝傲慢沒過多少年就改朝換代了,而大日本帝國的傲慢也沒有持續幾十年……。筷子橫放豎放都可以,隻要不交叉亂放(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