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純為召喚維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種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個人資料
正文

★ “莫紮特單簧管,法國手帕,意大利懶人”隨想曲(四稿)

(2009-12-20 13:39:58) 下一個

 

莫紮特單簧管,法國手帕,意大利懶人”隨想曲
~ 紀念莫紮特誕辰250周年~

"Mozart Concerto pour clarinette, mouchoirs en français et en italien Lazy Boy" Capriccio
~ Mozart 250 d'Anniversaire Commémoration ~

"Concerto per clarinetto di Mozart, fazzoletti francese e italiano Lazy Boy" Capriccio
Mozart 250 ° Anniversario Compleanno Commemorazione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French Handkerchiefs and Italian Lazy Boy” Capriccio
~ Mozart 250 Anniversary Birthday Commemoration ~

作者: 今日雨果


觀海角,觀山巒,觀海洋,觀河川,觀一切。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年~399
譯者: 今日雨果




莫紮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作品K. 622

沃爾夫岡·阿馬迪尤斯·莫紮特(W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年)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作品K. 622 號(法文Concert de Clarinet dans A, K. 622 ,英文Clarinet Concerto in A, K. 622 )作於1791101日,這離他逝世(1791125日)僅僅隻有兩個月。那是怎樣的一個深秋啊。。。

若要理解紮特當時的創作動機,讓我們回顧一下當時的曆史背景。

177873日,安娜·瑪麗婭·莫紮特,莫紮特的母親逝世於巴黎。那時莫紮特才隻有22歲。莫紮特的母親對他從小就視若掌上明珠(法文 la prunelle de son oeil ,英文 the apple of her eye)。莫紮特自己說過:“我有一顆遠遠過份敏感的心”。後來,他還說過自己 "從來不能自在地過日子,自理生活”。1776年,莫紮特二十歲了,在他巡回演出的旅途中,母親一直陪伴著他,因為惟有自己的母親才深知: 莫紮特 "對現實中的事物顯得魯莽而從不考慮後果,對他人向他作出的過份誇讚又顯得過於輕信,他是一個夢想者(法文 rêveur ,英文 dreamer ),讓他一人單獨旅行,單獨過日子實在太危險”。言語之中,慈母的摯愛油然而現。

1787年,莫紮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上演。由於上演以後所引起的“費加羅的挑釁”,部分貴族顯然已經不再喜歡他了。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債務,莫紮特夫人康斯坦茨久拖不愈的腿疾,戰爭的影響,皇位的更換,所有這一切使得莫紮特的處境更為糟糕。

17897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占了巴士底獄—法國封建專製統治的象征,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179010月,莫紮特去德國美因茲作為期五天的短期旅行,在那裏受到了人們的崇敬,並舉辦了音樂會。美因茲在18世紀90年代初,比德國其他城市充滿更多的法國革命的思想。不久以後,革命思想和法國部隊相結合,導致了“美因茲共和國“的建立。這些天翻地覆的社會變革,不可能沒有《費加羅的婚禮》和《唐璜》的痕跡。

179012月,莫紮特作客作曲家約瑟夫·海頓的告別宴席,海頓應邀將於翌日啟程前往倫敦為即將來臨的演出季節作曲。他們約定,莫紮特將在海頓之後的一個演出季節去倫敦。在海頓啟程那天,莫紮特沒有離開海頓一步,在告別時他說了一句具有預見性的話:“今生今世,我們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麵了。“ 據說這兩個男子漢當時禁不住淚流滿頰。海頓之所以流淚,是因為他認為比自己年輕24歲的莫紮特將不久於人世;莫紮特之所以流淚,是因為他預感到了一種雙重的離別。此時離他譜寫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作品K. 622 號的時間,一年都還不到。

莫紮特的私人友誼經常在其新作品創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莫紮特為其酒友、共濟會成員安東·施塔德勒寫作這首他惟一的單簧管協奏曲就是例子。莫紮特為安東·施塔德勒創作了這首協奏曲,施塔德勒於兩周後在布拉格首演。當時單簧管還是件相當新奇的樂器,施塔德勒是早期演奏大師之一。他與莫紮特於1783年相識,到莫紮特辭世前始終與其保持著友誼。在維也納有許多利用作曲家的人,施塔德勒應該就是其中一位,借錢從來不還,裝作莫紮特的“生意上的夥伴”,而大多數情況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靠這位性情溫和而可靠的朋友養活。一些傳記作家甚至認為施塔德勒應對莫紮特這首單簧管協奏曲總譜手稿的遺失負責任,他可能還偷竊了莫紮特的其他作品,以自己的名義出版。就莫紮特本人來說,他容忍施塔德勒的偷竊行為,而且喜愛單簧管這種樂器和施塔德勒的演奏,所以和他保持著這種荒唐的友誼。

當時這種新樂器尚未成為管弦樂隊的編製內樂器,莫紮特憑著自己的先見之明,盡量利用其最低音附近的音域,以資與高音域對比而產生巧妙的效果。

樂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 快板,A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整個長度超過莫紮特大半的協奏曲。此曲沿襲協奏曲的固有形態,先由樂隊呈示主題開始,第一主題由弦樂器引出,接著管樂器加入,然後由主奏單簧管呈示溫柔嫵媚的第一主題。充分展示出單簧管柔美的音色和力度。

第二樂章 柔板,D大調,3/4拍子,三段體曲式 經典中的經典,極品中的極品。演奏者必須要淋漓盡致將其心中鬱悶盡情抒發,一吐為快,勾勒出一幅莫紮特晚年的心境。在A段沒有任何的序奏,單簧管開門見山就是這攝人心魂的孤獨主題,在弦樂器輕輕的伴奏下,它哀惋輕唱。這其中忽而激憤,忽而傾求,向世間傾求,向天國傾求,然而得到的卻是無語。B段麵對困境努力掙紮,一次不行再來,仍然不行,行程彌艱,命運如此不公。再現段及結尾段獨主題再次奏響卻已身心疲憊,心有餘而力不足也,但仍然滿懷著對人間的無限眷戀,向世人傾述他腦海中無窮無盡的創作動機,最後。。。第二樂章柔板發揮了單簧管所有的歌唱能力,其主題也許是單簧管曲庫中譜寫得最美的旋律。由於這首單簧管協奏曲總譜手稿的遺失,因此後人對低聲部的弦樂伴奏往往作出各種不同的詮釋。比如,筆者手上另有一張CD,由荷塞·奧斯特拉克( José Ostrac )單簧管獨奏,莫紮特節日樂團(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 )協奏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作品K. 622 號的版本,第二樂章柔板中低聲部的弦樂伴奏的旋律極其委婉動人,宛如莫紮特的母親在輕輕地哼唱著搖籃曲,安慰愛子入夢鄉。

第三樂章 回旋曲,快板,A大調,6/8拍子。 這裏一改前麵慢板沉重的曲調,顯得輕鬆而有趣,它以音域或節奏的對比造成幾分幽默的氣氛,在表達歡樂光彩的同時又含有一絲淡淡的哀怨。

傾聽這首作品我們能體驗到莫紮特孤寂抑鬱的心境,但又經常反過來,表現為莫紮特欲察人世,與人為善,普天同樂的願望,還有那說不清,道不盡的千言萬語。正如莫紮特嚴厲的父親對他所說: ”在你眼中,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金子般的燦爛,別無其他”(法文 “vous regardez sur tout comme or qui s'avère à la fin n'être rien mais comme tresse “,英文 “you look on everything as gold which turns out in the end to be nothing but tinsel”。好似那五月的傍晚,雨後初晴的巴黎盧浮宮,遊人盡已散去。隻有一位紅衣少女在拱門旁仰望著水洗般透明的藍天,深情地吟唱莫紮特譜寫的詠歎調。一旁站著的老師嘴裏含著一片膜片,兩手十指輕輕地在嘴唇上神奇地撥動,其音色恰似單簧管伴奏。莫紮特則伏在重重疊疊的濃雲之上細細聆聽,沉思,他讚賞盧浮宮建築群所呈現出的幾何對稱的美,他漠視那條無形的“權力中軸線”,他即興調配出幾綹金色的夕陽,將其餘輝盡灑人間,給世人以和諧,寬慰,更多的是啟示。。。


法國電影《拋開你的手帕》

法國電影《拋開你的手帕》,法語原名為” Préparez  Vos  Mouchoirs ,英語譯名為“GET OUT YOUR HANDKERCHIEFS。漢語譯名也有人譯作《掏出你的手帕》,筆者認為似乎《拋開你的手帕》顯得更有內涵。此片曾獲19785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由加拿大著名女演員卡洛爾·勞麗( Carole Laure )和法國著名男演員傑拉爾·德帕迪約 ( Gérard Depardieu )主演。

故事的女主人公索朗日非常沮喪:她不再微笑,難以進食,寡言少語,有時甚至幾乎不省人事。她的丈夫拉烏爾非常愛她,稱她為 ”小小體係結構設計師”  (法文architecte , 英文architect) 。拉烏爾找來一位陌生人斯蒂凡作為她的情人,想通過這種方法來挽救她。斯蒂凡有五千多冊精美的藏書,能以驚人的記憶力閉著眼告訴索朗日報出的每個書號相應的書名,想以此來逗她歡笑,斯蒂凡還是莫紮特迷,搜集了很多莫紮特的音樂唱片,特地向索朗日播放莫紮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K 622的第二樂章柔板的那如入仙境般的旋律。

斯蒂凡還專程買了這張唱片作為心愛的禮物送給索朗日,在拉烏爾家播放。不知不覺,已是淩晨三時,拉烏爾憧憬著能與莫紮特共進晚餐,邀請莫紮特與愛妻索朗日歡樂為伴,他幻想莫紮特重新複活,衣衫襤褸,在幽黑的大街上恍恍惚惚地散步,迷路了,忽然依稀傳來自己作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樂聲,循著樂聲,莫紮特光臨拉烏爾寒舍,屏息聆聽現代單簧管演奏家Gervas De Brumer的演奏。而孤獨的單身漢斯蒂凡在遇見拉烏爾和索朗日之前,唯一的知心朋友就是莫紮特,每當他心緒敗壞時,唯藉從莫紮特的樂曲中得到激勵,他憧憬著莫紮特能為索朗日作一首奏鳴曲。甚至他們的鄰居,一位頻臨破產,心理狀態幾乎要崩潰的賣蔬菜的先生,徹夜難眠,也從莫紮特的樂曲那兒得到了撫慰。影片中的那一段情景,以第二樂章柔板為背景音樂,拍得真實,感人,淡雅,柔美,令人浮想聯翩。

然而,莫紮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K 622   仍然無法令索朗日快樂。這不是嗎?拉烏爾,斯蒂凡,賣蔬菜的先生,三位男士西裝畢挺地陪著索朗日一起到瑪麗·貝爾劇院(法文Théâtre du Gymnase Marie-Bell)去聆聽莫紮特音樂會以搏索朗日一笑。誰知在聽到莫紮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作品K. 622 號的第二樂章柔板時,索朗日又突然感到窒息胸悶,幾乎不省人事,又被急急忙忙送到急診室去了(請參見參考文獻[3]的小插曲附照1)。拉烏爾,斯蒂凡,賣蔬菜的先生,恐怕都還未完全了解莫紮特的身世及內心世界,還未領略莫紮特那段柔板的真諦吧,要知道,悟性再弱的人聽了那段柔板也是難以開懷歡笑的。

最後,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三位男士達成共識:索朗日所需要的是一個孩子。於是,三個人一起參與組織了一個兒童夏令營,在那裏他們遇到了克裏斯倩,當地一位經理的兒子,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智商158,喜愛數學,攝影,占星學,和語言學,不僅欣賞莫紮特的樂曲,還欣賞舒伯特,海頓,舒曼,勃拉姆斯和貝多芬的樂曲。在夏令營裏,克裏斯倩時時遭奚弄,感到孤獨而窒息。可誰也沒料到,正是克裏斯倩這孩子讓索朗日重現笑臉,索朗日和克裏斯倩單獨在夏令營宿舍裏的深夜對話可說是一段無與倫比的華彩樂段,當您看到克裏斯倩那天使般的天真和困惑,索朗日那聖女般的晶瑩清純,無瑕無價的眼神,充滿愛憐,使您不禁聯想起巴黎盧浮宮巨幅油畫館天頂上的那些仙女(請參見參考文獻[4])。。。故事的結局有點令人啼笑皆非,更使重倫理的東方人覺得難以理解。切記住,這僅僅是劇作者一部富於創造發明的,難以預測的,恢諧幽默的喜劇而已。

然而,千真萬確的是,當您走出影院時,莫紮特的那段如詩如畫般的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D大調柔板就已經永遠銘刻在您的腦海之中,伴您一生了。


意大利童話《“懶人”的學問》

初夏的傍晚,完成了一天的辛勤編程(序)工作,馬駿叔叔駕著他心愛的寶馬車緩緩行駛在加利福尼亞州海濱的一號公路上,聆聽著由KDFC 古典音樂台正在播放的莫紮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K 622,濃綠的群山,微波細浪的太平洋,絢麗燦爛的晚霞,任由自己的思緒隨著晚風飄蕩。

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曾記得,在你的童年,馬駿叔叔為你精心挑選的 “意大利童話“配樂朗誦的錄音帶?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 懶人“的學問 》,是由廣受孩子們愛戴的上海兒童藝術劇院資深女演員周諒量老師朗誦的。說的也是在初夏的傍晚,一個意大利的孩子,躺在一棵蘋果樹下睡覺,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正好掉在他身上,把他弄醒了。這個孩子在吃蘋果的時候就想,“反正樹上還有那麽多蘋果,它們還會掉下來,我還可以睡“,睡呀睡呀,從此這個孩子就再也沒醒過來。。。

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曾記得,這故事《“ 懶人“的學問 》的配樂,就是莫紮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K 622,第二樂章柔板。馬駿叔叔正在探索幼童大腦的奧秘,你能否回憶起來,在你當初五歲的腦海裏浮現出來的意境,是莫紮特的純唯美主義(法文Esthétisme,英文Aestheticism)的旋律呢,還是《“ 懶人“的學問 》中隱喻的的哲理呢(法文philosophie,  英文philosophy),或者是兩者融合在一起的什麽意境呢?

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曾記得,每當你母親問你是否完成了作業的時候,你常常俏皮地說:“人家正在琢磨‘懶人‘的學問呢。“ 是啊,你馬駿叔叔現在就成了名符其實的“懶人“:專門寫軟件譜(法文,英文都叫code,中文則起了一個挺時尚,挺深奧的專業詞匯,叫做“代碼“)。你馬駿叔叔在給娃娃們上課解釋“軟件“的概念時,就把軟件譜比作鋼琴譜,把硬件比作鋼琴。寫軟件譜,為的是讓電腦去做本來要由人腦去做的那些最乏味的工作,把人腦解放出來去做那些更複雜,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懶人“的學問也很難琢磨,你看,弄得不好,就寫出數不勝數的“千年蟲” 來(法文“Bogue de Y2K,英文 “Y2K  Bug)。全世界所有的“懶人“,包括那些蓋世無雙的“懶人“們,當然還有你馬駿叔叔,誰也不曾察覺。在公元兩千年前夕的幾年,一下子了不得了,翻箱倒櫃,沿用了幾十年的軟件譜都得重新改寫,重新測試,忙得人仰馬翻,不亦樂乎。為此公司還向你馬駿叔叔頒發了一個酷似盧浮宮廣場中心的金字塔的水晶“Y2K金字塔“作為榮譽。在感激公司的人文主義關懷之餘,捫心自問,你馬駿叔叔那時卻難於以此榮譽感到自豪。你可知道,在眼下,“二點零三八千年蟲”(法文“Bogue de Y2.038K,英文 “Y2.038K  Bug)正在醞釀,又有幾個懶人察覺了呢?當今哪,“一種人是賺今天的錢,指銷售市場部;另外一種是賺明天的錢,就是產品開發部門;還有很少一批人是想後天怎麽賺錢。”光憑這三種人就夠了嗎?軟件譜,樂譜,它們的本質不都是符號嗎?“ 懶人“們所寫的軟件譜生命周期難道就隻能那麽短暫,並且更新的頻率越來越快?而隻有莫紮特那些千錘百煉的樂譜才能被稱得上是真正和諧的,永遠富有生命力的係統,能經得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東西南北廣為流傳,男女老幼喜聞樂見,至今都二百多年了,需要去改其中的一個音符嗎?

專門研究藝術中蘊含著的神經學的神經學學者們認為,莫紮特音樂的旋律中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長周期的重複,能與大腦皮層很好地產生諧振與共鳴,它還可能與大腦的“編碼“ (法文codage,英文coding) 機製有機地關聯在一起,有助於我們最終解開大腦的“編碼“ 機製。

神經學學者們還認為,莫紮特音樂是極精密地組織起來的作品。其旋律之優美,加上管弦樂作曲法之鮮明輝煌,導致音樂學學者們將它稱為--莫紮特音樂的“科學”,他們反複地用到的詞匯是--建築學“,及其衍生的意義  ”體係結構“(法文architecture,英文architecture)。(請參見參考文獻[5],第244頁)。)  ”體係結構“在電腦科學中的作用也是極為重要的。

            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真正名符其實的“懶人“,無論是電腦“懶人“,還是其他專業的“懶人“,請記住馬駿叔叔的忠告:莫紮特音樂將永遠是你最好的老師之一。

願藍天之下,世界各地的孩子,戰火中的的孩子,在環球溫室效應(法文 “Global de Serre Chaude Effet”, 英文 “Global Greenhouse Effect”)引起的自然災害中已失去家園的以及即將失去家園的孩子,遠在窮鄉僻壤的的孩子,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孩子,甚至是外星人的孩子,都能有機會以莫紮特的音樂作伴,從莫紮特的音樂中得到安慰,體貼和啟示,這就是對莫紮特最好的紀念。


參考文獻

[1]

影片《走出非洲》中,女作家卡琳·布裏克森策馬追趕正在非洲大草原上空展翅翱翔的男主人公丹尼斯,一個身帶“三支來複槍,一個月的幹糧,還有莫紮特……”,獨往獨來,漂泊一生的西方式阮籍,竹林七賢之一。。。影片中此時此刻的背景音樂就是莫紮特的那段如詩如畫般的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D大調柔板。

網頁:              莫紮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與 奧斯卡最佳影片《走出非洲》
編輯:              焦作市教育局信息中心
點擊:             http://www.jzzy.jzedu.cn/column.do?op=viewColumnEssay&essayid=49064

[2]
CD
名稱: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作品K. 622 號》(Clarinet Concerto in A, K. 622
作曲:             沃爾夫岡·阿馬迪尤斯·莫紮特(Wlfgang Amadeus Mozart
單簧管演奏: 理查德·  斯托爾茨曼(Richard Stoltzman
樂隊:              英國室內樂樂團(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CD 信息:       RCA 60723
廣播:              莫紮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DFC 古典音樂電台播於20066261915
                       
On June 26, 2006  7:15pm, broadcasted by  KDFC Radio Station
                       
FM調頻頻段複蓋舊金山,伯克利,矽穀地區,您可用普通收音機收聽。
                       
無論您在地球上哪個角落,都可通過電腦上萬維網在線實時收聽播放的各種古典音樂曲目,24小時從不間斷。
點擊:     http://new.kdfc.com/2006/whatpiece.cfm?id=3833&header=moreinfo 

[3]

小插曲:請您先仔細觀察上麵一張1978年的法國電影《拋開你的手帕》中三位男士抬著索朗日正走出劇院的劇照。




再對照上麵這兩張由小雨20065月拍攝的照片,您就不難判斷出電影中該場景的拍攝地點正是瑪麗·貝爾劇院。那時節,音樂劇《我的知己雨果》Mon Alter Hugo)正在瑪麗·貝爾劇院(Théâtre du Gymnase Marie-Bell)上演。音樂劇詳情請見:http://www.billetreduc.com/8906/evt.htm

筆者拍攝瑪麗·貝爾劇院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626日聆聽莫紮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後,再重新觀摩法國電影《拋開你的手帕》,才引出這個有關巴黎的意外發現。
近三十年了,劇院的風貌依然不減。啊,巴黎人民就是這樣保存文化遺產的呀。。。

[4]

影片《拋開你的手帕》中,克裏斯倩那天使般的天真和困惑,索朗日那聖女般的晶瑩清純,無瑕無價的眼神


巴黎盧浮宮巨幅油畫館天頂上的仙女與天使

[5]
書名:           《藝術中的神經學:繪畫,音樂,文學》
                    
Neurology of the Arts: Painting, Music, Literature
編輯:            克利福德·羅斯  F. Clifford Rose   
書號:     ISBN    1-86094-368-3
出版:     帝國大學出版社  Imperial College Press

[6]
書名:           《莫紮特畫傳》
作者:           [] 斯特丹·西格爾特
翻譯:    楊建明,王金玲
審校:    鄭壽康
書號:    ISBN    7-80603-748-9
出版:    山東畫報出版社


稿: 200674
稿 2006812
稿 2006924
稿 20091220
稿 最新稿:始終登載於小雨的博客上,請點擊: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27571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若無注明,所有照片及視頻均為作者所攝。作者保留文字,照片及視頻的版權。
聯係:hugodemain@yahoo.f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