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純為召喚維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種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個人資料
正文

★ “樹蔭下的詠歎調”(二) - “送別”

(2009-08-30 08:35:29) 下一個

 

樹蔭下的詠歎調”(二)
- 謹以悼念在“六·四”中遇難的人民

"Adieu"
- Chant à la population est décédé le 4e Juin, 1989

"Addio"
- La canzone di persone sono morte a 4 giugno 1989

Farewell
- Song to the people died on June 4th, 1989

作者: 今日雨果


觀海角,觀山巒,觀海洋,觀河川,觀一切。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年~399
譯者: 今日雨果



    樹蔭下的詠歎調”(二)
    - 謹以悼念在“ 六·四”中遇難的人民


    送別,由西域刀郎演唱。
    小雨短評:一曲來自東方的樹蔭下的詠歎調[1],同樣深情,同樣感人。
    (視頻,轉載)


    送別”,由青燕子演唱。
    小雨短評:一曲中西合壁樹蔭下的詠歎調[4],作曲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詞李舒同,法名弘一大師(18801942),豐子愷(18981975),林海音(19182001),吳貽弓(1938-)。。。,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視頻,轉載)


後記
Post-scriptum
Poscritto
Postscript

  如果您讀過李六如的六十年的變遷——中國當代長篇小說藏本(全三冊)[3],再聽一聽上麵兩首“送別”詠歎調,一定也會陷入沉思[5]。。。

  如今也是一個輪回,又是整整六十年了。。。

  也是一曲“樹蔭下的詠歎調”,“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


參考文獻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
★ “樹蔭下的詠歎調”(一) - 謹以悼念在“六·四”中遇難的人民 2009-06-11
作者:今日雨果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6&postID=14426

[2]
《怒潮》
互動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怒潮》

[3]
六十年的變遷——中國當代長篇小說藏本(全三冊)
作者:李六如
小雨小測驗:為何作者讓小說裏主人公的名字叫“季交恕”?

http://www.tushucheng.com/book/1353331.html

內容提要:

    《六十年的變遷》共三卷。第一卷從清末的維新變法前後寫到辛亥革命失敗為止。小說主人公季交恕於1887年出生於湖南平江縣的一個富裕家庭。他母親童少英是父親季晚和的小老婆,季家兄弟三人皆未得貴子,交恕的出生給季家帶來歡樂。此後,童少英又生了兩個男孩。但是交恕7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隻好帶著三個男孩隨交恕的伯父季昌誌遷居到淩家灣。這裏的田產本是季晚和與季昌誌共同經商賺的錢買下的,但伯父居心不良,處處欺侮幼子寡母,謀求私利。

交恕母親隻好遷回潑頭老家,但仍然遭受晚和大老婆的欺侮。後來,季交恕長到19歲時,進入黃杏村先生的經館求學。這時正是康、梁維新變法思想流行的時代,在黃先生的影響下,季交恕大量閱讀了具有新思想的《新民叢報》、《日本國誌》和《盛世危言》等書刊,尤其喜愛梁啟超的文章,讀起來覺得非常有趣。不僅愛讀,他還在寫文章時仿效梁啟超的“新文體”,喜歡暢談現實大事,發表愛國的言論,被人稱為“時務派”。他的作為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深得黃杏村的賞識,認為他完全可以考中秀才,這使母親非常高興。後來,他果然成功地通過了縣考和府考,但是道考卻名落孫山,使母親感到失望和煩悶。這時,母親為季交恕成了婚。不久,他結識了從日本回國的淩雍雄,從他那裏了解到孫文、黃興的革命活動,知道他們同康、梁不同,要推翻清王朝,改變中國的君主政體為民主共和國,這使他感到很興奮,頗受鼓舞,於是就向淩雍雄表示了要參加革命黨的要求。母親去世後,季交恕一心要考入湖北陸軍中學,學習軍事。但他在長沙誤了考期,隻得去九江投奔親友。但是事情並不如意,隻好回武昌,他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向武昌新軍第二十一協統領黎元洪寫了一封投筆從戎,請求破格錄用的長信,結果被補了一名副兵,實現了當兵的願望。在新軍裏,季交恕結識了具有革命思想的楊王鵬等人,積極參加他們組織的鼓吹革命的文學社的活動,成為文學社的骨幹之一。文學社鼓吹的革命思想,在新軍中到處傳播,影響較大。他們之中的葉得勝等人積極活動,又和《商務日報》的劉複基聯合,壯大了力量。不久,他們反對清政府借債築路,被巡捕捉住關押。黎元洪知道新軍裏出現了革命黨,決心嚴加懲處,季交恕等主要人物被打得鮮血淋漓,並被開除出新軍。交恕無奈,逃往欽州,投奔到當了州官的叔父季小村那裏。交恕在州衙門裏負責起草案牘文書的工作。在這裏,他親眼目睹了官府裏貪贓枉法、營私舞弊的醜惡,看到了大小官員勾心鬥角的醜態,他深深地感到了革命的必要性。這時,他突然接到文學社蔣翊武的信,信中告訴他武昌要起義,他便立即趕到武昌,準備參加鬥爭。原來,季交恕等人逃脫黎元洪的緝捕之後,文學社的活動曾暫停一時。但不久,蔣翊武被推為新的文學社社長,文學社又和“共進會”等聯合,同盟會總部也與文學社取得了聯係,革命的勢力逐漸壯大了。革命黨人在廣州起義失敗之後,都積極參加武昌起義。1911818日,湖北革命軍總指揮蔣翊武發布起義命令,打倒清王朝。夜裏,葉得勝等領著起義者衝進製台衙門,清兵被迫投降,起義取得勝利。但是,起義者缺乏有威望的領導,他們共同推舉新軍首領黎元洪為湖北總督。黎元洪膽小怕事,憂心忡忡,勉強答應。這時清王朝任命袁世凱為兩湖總督,更使黎元洪憂悶不已。隨著十多個省宣布獨立的形勢發展,革命趨向高潮,但季交恕發現革命黨人並未真掌握大權,蔣翊武隻當了個聯絡使,文學社的人也不被重用,這使他失望。不久,袁世凱派段祺瑞、馮國璋率兵攻進漢口,同時又派人與民軍和談。此時,當了標統的季交恕奉戰時總司令黃興的指示,率兵夜渡漢口成功。但是黑山炮隊叛變,引導北洋軍隊包抄民軍,使民軍傷亡很大,季交恕隻得退守漢陽和武昌。在戰鬥中,葉得勝英勇捐軀。這時,黃興被迫辭去總司令之職,蔣翊武擔任了總司令,率兵堅守武昌。袁世凱在各省總督於漢口開會之時,派人前來議和,但又故意拖延時間。於是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在1012日於南京就任。袁世凱極不滿,黎元洪從中調停,經過議論,便向上海談判代表致電:如袁世凱能逼清朝皇帝退位,代表會就可選袁為正式總統。最後,清帝答應退位,孫中山也讓步,袁世凱便當上了總統,黎元洪當了副總統。袁世凱竊取政權後,任命蔣翊武為陸軍上將,季交恕為少將。但袁世凱很快下令解散國會,通緝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領袖,暗殺宋教仁,致使湖南、雲南、四川等五省宣告獨立,掀起了反袁鬥爭。辛亥革命失敗了,中國陷入黑暗混亂的局麵,季交恕、蔣翊武、楊王鵬退職還鄉,去日本留學。小說的第二卷,從北洋軍閥統治中國,直寫到大革命失敗。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已結束,季交恕從日本回到中國。這時的中國處於段祺瑞掌權的時期,南北分裂,派係鬥爭猖狂,戰爭頻繁,民不聊生。季交恕回到平江易,擔任了救貧工廠廠長,兼任啟明女校師範班的國文教員,很受歡迎。不久,他賣掉家裏的土地作股東,辦起興業織布公司,當了總經理,想以實業救國。但是,當時軍閥混戰情況嚴重,直係軍閥與皖係軍閥的鬥爭很激烈,皖係的張敬堯當上湖南督軍後,吳佩孚這個進攻湖南的先鋒竟與湘軍譚延闓勾結,放棄防線而撤軍,以便湘軍入湘。張敬堯也為保全實力,而從嶽州、平江撤軍。興業公司和其他行業一樣,遭到湘軍的搶掠和強派軍餉的殘害,季交恕無奈關閉了公司,使其實業救國的理想落了空。他來到長沙,先以賣文為生,後來教書度日,但教育界派別之爭同樣嚴重,而且軍隊與政府挪用教育經費販賣鴉片,常常使教師薪金被拖欠,生活艱難。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革命進入了新階段。這時,季交恕結識了何叔衡,讀到《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籍;後來又見到毛澤東,受到革命的啟發,並參加了共產黨。不久,季交恕在安源親眼看到工人的悲慘生活,深刻地理解了《資本論》的理論,並在毛澤東的指派下,編寫了《平民讀本》,作為安源煤礦工人夜校的教科書。劉少奇在安源組織和發動了工人運動,取得很大勝利。這時,孫中山決定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與國民黨組成聯合戰線。季交恕受黨的委派前去廣州籌款,有機會結識了方維夏、譚延闓、陳延年和廖仲愷這些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重要人物,並被留在廣州北伐軍總司令部黨務處工作,而且見到了孫中山先生。他受孫先生之教導,寫出《黨務須知》、《為什麽要北伐》等小冊子。他還介紹一起工作的方維夏加入了共產黨。譚延闓首次出師失敗後,在廣州辦起“湘軍講武堂”,季交恕和方維夏共同參加了政治部工作。“五卅”慘案發生了,全國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日益高漲。就在這時,國共聯合,成立了國民政府,但國民黨右派卻在上海成立國民黨第二中央。蔣介石也在廣州製造了“中山艦事件”,逮捕艦長李之龍,搞起“整理黨務案”,反對共產黨。共產黨負責人陳獨秀對於蔣介石的作為忍讓過度,季交恕和方維夏心中憂悶沉重。國民政府決意北伐,季交恕擔任張輝瓚第四師的黨代表。北伐取得勝利,蔣介石的教導師攻占了南昌,他的野心更加擴大,竟然要把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遷至南昌,由他控製。但國民黨中央決定遷都武漢,於是被免去中央常委和軍委主席職務的蔣介石,在英美帝國主義和江浙資本家的支持下,於南京成立了新的國民政府,對抗武漢政府。同時,他還大搞“清黨”、“反共”把戲,在上海、江西等地大肆屠殺共產黨人。但是陳獨秀卻一味右傾,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對他的右傾機會主義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不久,蔣介石、汪精衛合作,共同反對共產黨;譚延闓也投降了帝國主義,大搞反革命罪惡活動,使共產黨蒙受重大損失。這樣以來,中共隻得在“八七”會議上撤換了陳獨秀的領導,決定開展土地革命。之後,毛澤東上了井崗山,季交恕受黨的指派,回平江工作。第三卷從十年內戰寫到全國解放。就現存的部分遺稿看,作者在書中寫了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的殘酷迫害,寫了羅納川和夏明翰等革命者的英勇鬥爭等。
《六十年的變遷》是當代著名的曆史長篇小說,正如作者在《六十年的變遷·自序》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部“主題大、時間長、牽涉麵廣”的小說,作者的目的是想“將時代的政治、社會演變,各種矛盾,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曲折性,前仆後繼的鬥爭過程,失敗和成功的經驗、教訓,描述一個輪廓。”應當說作者的希望基本上實現了,作者筆下的人物和故事,既是曆史又是藝術,既有史學的價值又有文學的價值,既有藝術的虛構,又有曆史的真實性,把曆史和小說成功地熔為一爐,就是這部小說的特點,也是它的成就。如作者描寫辛亥革命那一章,對革命黨人如何籌劃武昌起義,劉複基、楊烘勝、彭楚藩英勇就義,工程營打響第一槍,黎元洪意外當上都督,老謀深算的袁世凱利用矛盾,施展詭計,竊取私利,使辛亥革命歸於失敗等等,基本上都是真實曆史的記述。但是,人物的心理,環境氣氛的描繪,故事的細節描寫,甚至包括人物的對話,都是作者根據客觀的史實,按照曆史事實所作的符合人物性格、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推理和想象,是一種藝術的虛構。這種史實和虛構的結合,使小說成為較好的藝術作品,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和藝術力量。當然,這部小說重在描述曆史的演變,重在描述“輪廓”,作者通過季交恕的活動,把曆史事件串聯起來,把不同的時地集中起來,這對於展示那個時代的政治風雲的變幻,是非常有益的。它讓讀者看到了曆史發展的輪廓,看到了不同地方的風情和五光十色的社會畫麵,看到了不同人物的特點,這也是非常好的。但是,作為小說,主人公季交恕的形象,卻沒有得到充分地描繪,還顯得不夠豐滿,這是它的不足。不過書中的季交恕從一個普通的知識青年,到投身革命,加入共產黨,在革命風浪中屢經磨煉,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戰士,他的人生曆程,足以反映現代中國早期的一些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忠於革命事業,他的愛國精神,都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書中的其他曆史人物,多半寫得比較好,如黎元洪、譚延闓、廖仲愷和何叔衡、夏明翰等,都有較成功的..

作者簡介:

    李六如(1887-1973),湖南平江人。1913年赴日本留學,曾任廣州第二軍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新加坡南洋共產黨臨委宣傳部部長、延安毛主席辦公室秘書長,行政學院院長,中共中央財經部副部長,東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長;1949年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六十年的變遷》等。

編輯推薦:

    新中國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國長篇小說創作出版的一個高潮期。十餘年間,有大批作品問世,其中數十部影響廣泛,極一時之盛。這些作品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和原則,以滿腔熱忱和質樸的表現方法,謳歌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曆史時期我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鬥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代表了那一時期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經曆了時間的淘洗,流傳至今。為了較完整的展現當代長篇小說發展的源流和那一時期的長篇小說創作麵貌,我們特編輯出版“中國當代長篇小說藏本”叢書。
一、從書以我社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長篇小說選拔本”和九十年代出版的“紅色經典”係列作品為基礎,盡可能地集納更多的優秀作品。
二、叢書作品出版時間,大致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五年之間,個別多卷本作品的出版過程較長,超出了這一時段。
三、由於多種原因,一些作品曾有多種修訂本,此次出版,選其較優版本,並參照其他版本進行校勘。


目錄:

第一部
 第一章 如此家庭
  一 商人養驕子
  二 孤兒寡婦被人欺
  三 走開些
  四 搬往老家去
 第二章 由經館到洋學堂
  一 經館第一年
  二 讀洋書
  三 應科考
  四 家學一瞥
  五 洋學堂裏
 第三章 從軍路上
  一 到長沙那天
  二 懵懂一時
  三 陸軍學堂考過了
  四 潯陽江頭
  五 進當鋪
  六 穿上軍裝
 第四章 革命運動在新軍 
  一 文學社萌芽了
  二 開始活動的新兵
  三 筆劍唇槍
  四 捉楊度華洋會審
  五 急圖起事不成
  六 誌士被逐
 第五章 亡命走飲州
  一 在旅途中
  二 州官衙門的排場
  三 捉財神
  四 周姨太與胖尼姑
  五 四馬分屍誰不怕呀
 第六章 暴風雨前後
  一 劉複基籌劃起義
  二 三烈士就義,工程營發難
  三 黎元洪怎麽當都督  
  四 從飲州奔回武昌了
  五 袁世凱的陰謀詭計
  六 革命黨瓦解土崩
  七 出東洋
第二部
……

[4]

電影《城南舊事》中的主題歌“送別”

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新建的大禮堂裏,坐滿了人;我們畢業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間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裏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

        「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台時一樣!」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醫院裏不能來。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後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後」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

        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

        「我怎麼能夠去?」

        但是我說: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說話就不發慌了。」

        爸爸說:

        英子,不要怕,無論甚麼困難的事,隻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那麼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脇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牆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麵的指甲。然後,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我知道,爸爸。」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是。」我雖然這麼答應了,但是覺得爸爸講的話很使我不舒服,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有早晨賴在脇上不起脇的毛病。每天早晨醒來,看到陽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裏就是一陣愁:已經這麼晚了,等起來,洗臉,紮辮子,換製服,再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堂被罰站在門邊,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我雖然很懶惰,卻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奔向學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來就知道不早了,因為爸爸已經在吃早點。我聽著,望著大雨,心裏愁得了不得。我上學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媽媽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夾?/span>(是在夏天!),和踢拖著不合腳的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走向學校去!想到這麼不舒服的上學,我竟有勇氣賴在脇上不起來了。

        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她看我還沒有起脇,嚇了一跳,催促著我,但是我皺緊了眉頭,低聲向媽哀求說:

        「媽,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學了吧?」

        媽媽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當她轉身出去,爸爸就進來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脇前來,瞪著我:

        「怎麼還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

        「晚了也得去,怎麼可以逃學!起!」

        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麼啦!居然有勇氣不挪窩。

        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脇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爸把我從脇頭打到脇角,從脇上打到脇下,外麵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哭號,躲避,最後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我是一隻狼狽的小狗,被媽抱上了洋車──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車去上學。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裏,一邊抽抽答答的哭著,一邊撩起褲腳來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傷痕,是紅的,而且發著熱。我把褲腳向下拉了拉,遮蓋住最下麵的一條傷痕,我最怕被同學恥笑。

        雖然遲到了,但是老師並沒有罰我站,這是因為下雨天可以原諒的緣故。

        老師教我們先靜默再讀書。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後,閉上眼睛,靜靜的想五分鐘。老師說: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昨天的功課有沒有做好?今天的功課全帶來了嗎?早晨跟爸媽有禮貌的告別了嗎?……我聽到這兒,鼻子抽達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閉著的,淚水不至於流出來。

        正在靜默的當中,我的肩頭被拍了一下,急忙的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勢告訴我,教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頭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為甚麼追到學校來?爸爸點頭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師,徵求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的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麵前。爸沒說甚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搖K?f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

        後來怎麼樣了,我已經不記得,因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隻記得,從那以後,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著校工開大鐵柵校門的學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門前,戴著露出五個手指頭的那種手套,舉了一塊熱乎乎的烤白薯在吃著。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門前,手裏舉著從花池裏摘下的玉簪花,送給親愛的老師,她教我跳舞。

        啊!這樣的早晨,一年年都過去了,今天是我最後一天在這學校裏啦!

        噹噹噹,鐘響了,畢業典禮就要開始。看外麵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脇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遙課矣窒耄?職值牟?讜r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為甚麼紅腫著?院裏大盆的石榴和夾竹桃今年爸爸都沒有給上麻渣,他為了叔叔給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節,石榴花沒有開得那麼紅,那麼大。如果秋天來了,爸還要買那樣多的菊花,擺滿在我們的院子裏,廊簷下,客廳的花架上嗎?

        爸是多麼喜歡花。

        每天他下班回來,我們在門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頭後麵抱起弟弟,經過自來水龍頭,拿起灌滿了水的噴水壺,唱著歌兒走後院來。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裏吹著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髮上。家的伯伯對爸爸說:「老林,你這樣喜歡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兒!」我有四個妹妹,隻有兩個弟弟。我才十二歲。……

        我為甚麼總想到這些呢?主任已經上台了,他很正經的說:

        「各位同學都畢業了,就要離開上了六年的小學到中學去讀書,做了中學生就不是小孩子了,當你們回到小學來看老師的時候,我一定高興看你們都長高了,長大了……」

        於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當我們回到小學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麼高,多麼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

        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

        蹲在草地裏的那個人說:

        「等到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

        雖然,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有了影子了。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

        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了,他說:

        英子,去把這些錢寄給在日本讀書的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

        於是他數了錢,告訴我怎樣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去寄這筆錢

──到最裏麵的檯子上去要一張寄款單,填上「金柒拾圓也」,寫上日本 橫濱的地址,交給櫃台裏的小日本兒!

        我雖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著頭皮去。¾¾這是爸爸說的,無論甚麼困難的事,隻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闖練,闖練,英子。」我臨去時爸爸還這樣叮囑我。

        我心情緊張的手裏捏緊一卷鈔票到銀行去。等到從最高台階的正金銀行出來,看著東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種滿了蒲公英,我高興的想:闖過來了,快回家去,告訴爸爸,並且要他明天在花池裏也種滿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著剛發下來的小學畢業文憑──紅絲帶子繫著的白紙筒,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甚麼事情似的,為甚麼呀?

        進了家門來,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坐在院子裏的小板苐上,他們在玩沙土,旁邊的夾竹桃不知甚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紮和施肥。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氣,問妹妹們:

        「是誰把爸爸的石榴摘下來的?我要告訴爸爸去!」

        妹妹們驚奇的睜大了眼睛,她們搖搖頭說:「是它們自己掉下來的。」

        我撿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頭的廚子老高從外麵進來了,他說:

        「大小姐,別說甚麼告訴你爸爸了,你媽媽剛從醫院來了電話,叫你趕快去,你爸爸已經……」

        他為甚麼不說下去了?我忽然覺得著急起來,大聲喊著說:

        「你說甚麼?老高。」

        「大小姐,到了醫院,好好兒勸勸你媽,這裏就數你大了!就數你大了!」

        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裏。是的,這裏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對老高說:

        老高,我知道是甚麼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我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裏,再出來,老高已經替我雇好了到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唸著: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http://www.skhsbs.edu.hk/chi/ref/Artical/127.htm

[5]
羅丹的塑“沉思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Thinker


初稿2009830
稿200991
稿最新稿:始終登載於小雨的博客上,請點擊: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8&postID=38540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若無注明,所有照片及視頻均為作者所攝。作者保留文字,照片及視頻的版權。 
聯係:hugodemain@yahoo.f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