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純為召喚維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種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個人資料
正文

★ 小雨哲學立題:“中西醫結合療法”啟示錄 - - 趣海拾貝(四)

(2008-09-05 21:34:26) 下一個

 

小雨哲學立題:“中西醫結合療法”啟示錄
- 趣海拾貝(四)

Apocalypse de la "sino-occidentale thérapie médicale"
- Questions intéressantes (4)

Apocalisse dal "cinese-occidentale terapia medica"
- Domande interessanti (4)

Apocalypse from the “Chinese-Western Medical Therapy”
- Interesting Questions (4)

作者: 今日雨果


觀海角,觀山巒,觀海洋,觀河川,觀一切。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年~399
譯者: 今日雨果



小雨哲學立題:“中西醫結合療法”啟示錄
- 趣海拾貝(四)


  請允許小雨問一個有趣的哲學問題:什麽是“中西醫結合療法”?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麽啟示?

一、“痢特靈九天療法”,一個真實的故事

  先講個故事吧。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小雨的長輩中有一位,從中學起就患有胃病,小輩們每每看到到他下班後,坐在椅子上,捂著肚子,不聲不吭,就知道他的老胃病又犯啦,而他的意誌特堅強,就是不聲不吭。他把各種西藥、中藥,都試過,毫不見效。後來,一個極其極其偶然的機會發生了,誰也沒想到,一本不起眼的科普雜誌,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N年前,由於家中訂有圖文並茂的“科學畫報”,老少鹹宜。有一期“科學畫報”,在一個不那麽顯眼的地方,登載了“痢特靈九天療法”[1]。小輩們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把這好消息告訴了他。乍一讀這“痢特靈九天療法”的文章,很不可思議:痢特靈與胃病,風馬牛不相及,患者又沒拉稀,有啥子聯係嘛?好在這個方子很便宜,也很好買,痢特靈在西藥房買,“黃芪健中湯”的各種成份在中藥店裏也很容易配到。隻試了一個療程,奇跡發生了:幾十年的老胃病居然治好了!直到現在,再也沒犯過。今年,小雨從一新近認識的朋友中也得到證實:此“痢特靈九天療法”也治好了她的胃病。有兩例證實的說服力遠大於個例的說服力。
  這個故事對小雨的影響可說是終生滴(小雨還有至少兩個終生難忘的實例,待以後適當的機會再一一敘來)。
  自打那事件以後,,親朋好友中,凡有胃病的,小雨每每極力推薦這“痢特靈九天療法”。可惜,那份“科學畫報”的剪報早就不知去向了,甚為遺憾。幸虧現在有了因特網,今天在百度網站上一搜,一下子就找到啦。順便提一句,您所找到的“痢特靈九天療法”的介紹隻是“信息”而已;您若要想從目前的因特網上搜索並研究這“痢特靈九天療法”的來龍去脈,即“知識”,可就不那麽容易寮,得等到目前的因特網發展成下一代的“語義網”[2]
  你我浪跡天涯,吉凶難測,有備無患。請記下此博客的網址,將來興許對您有用。

“痢特靈九天療法”的哲學分析

  這“痢特靈九天療法”為什麽如此神奇?
  小雨的醫學知識很有限,隻能作些粗淺的分析和猜想。“痢特靈”是西藥,“黃芪健中湯”是中藥;西藥由人工合成;中藥由天然原料生成;西藥裏的各種成份從未有過生命;中藥裏的各種成份曾經是一個個生命;西藥強於急救,中藥強於調理;西藥偏重治標,中藥偏重治本;西藥偏重局部,中藥偏重整體,即人體係統。中西醫兩者的結合,相輔相成,天經地義。
  要找出這“痢特靈九天療法”的神奇的奧秘,小雨建議采用毛澤東的哲學思想為指導方法去研究。
  這不,哲人毛澤東早在他19377月寫的哲學著作《實踐論》[3]中就說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毛澤東的這十六個字,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宏觀,微觀,時間,空間,都已囊括其中。
  過去,毛澤東領導打仗常常出奇製勝,為什麽?因為他“胸中自有雄兵百萬”。小雨認為,道理就在於毛澤東有正確的哲學思想時時刻刻在無形之中作為指導方法,“別人學不會”滴 :)
  毛澤東的這十六個字對小雨掌握並駕馭電腦專業特有奇效,不過,離題太遠,暫且按下不表。
  回到這“痢特靈九天療法”的話題,你我不妨采用毛澤東的這十六個字哲學思想作為指導方法,學學古時候的李時珍[4]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對“痢特靈”的西藥結構作個藥理分析,對“黃芪健中湯”裏的七種中草藥成份的原產地的氣候、土壤、日照、雨水、生長過程等等,對“黃芪健中湯”的演變曆史,作個綜合性的跟蹤調查,興許您會有個驚人的發現昵,嘿嘿。
  “痢特靈九天療法”不過是浩瀚無邊的“中西醫結合療法”的實例之一,相信您也有許多親身經曆的其它實例來佐證吧。

                         
“痢特靈九天療法”的哲學啟示

  對於毛澤東的這十六個字,您還能想出另外四個字,第十七至二十個字,對這句論斷加以完整化嗎?似乎沒有了。可是,撰寫此稿時擱筆二十分鍾後,小雨改變了想法。[5]
  小雨認為,若將這十六個字擴展為二十四個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惡從善、去醜求美。”,更適合於二十一世紀的現實和本質。這二十四個字,作為一個整體,更具有全麵性和普遍性。治病,治人,治國,治世,治理對象不同,治理規模不同,治理手段不同,治理過程不同。但是,小雨堅信:從其哲學本質上來說,四者之間,必有普遍規律蘊含在內。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了,東西合璧、全球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為了理性地迎對這一趨勢,“去惡從善、去醜求美”這八個字,是非加不可了。難道不是嗎?!

  小雨另外唯一想補充的一點是:在二十一世紀裏,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你我得努力學好至少三種外語。不然的話,很難做到這“二十四個字”,如果一個人連其它部落,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人民的語言都不懂,談何“精”、“真”、“彼”、“裏”、“善”、“美”?無論是在自然科學領域、社會科學領域,或哲學領域裏的事物及其描述它們的言談或作品,無論翻譯得如何完美,都是很難做到100%地反映原文的背景知識、確切的含義、微妙的隱喻和原本的思想的。

  很想聽聽各位介紹一下您對“中西醫結合療法”的理解、定義、闡述以及啟示。
  歡迎提出不同意見,尤其是不同的哲學意見。


後記
Post-scriptum
Poscritto
Postscript

  。。。


參考文獻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
痢特靈九天療法”
原文載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d517701000bjo.html

標簽:其他頻道 

分類:金子的塗鴉

在天涯上看到的,不知道有沒效果,先記到這裏。
---------------------------------------------------------------------------       
        痢特靈九天療法(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慢性胃炎)
    第一天痢特靈 4/2/
    第二天痢特靈 3/2/
    第三天痢特靈 4/1/
    第四天痢特靈 3/1/
    第五天痢特靈 2/1/
    第六天痢特靈 1/1/
    
    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黃芪健中湯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煎服)
    黃芪健中湯:
    黃芪 15g
    白芍藥 20g
    桂枝 10g
    炙幹草 7.5g
    生薑 15g
    大棗 5
    食糖(必須糖稀) 50g(衝服)
    水煎,分兩次服(共三付)
        糖稀是藥引子
        ---------------------------------------------------------------    

以上是藥方,我要說明的是糖稀是北方吃涼糕時沾的東西,褐色粘稠的糖液,不知道南方有沒有。藥熬好後把糖稀放到藥湯裏化開直接喝。我記得藥不難喝,有薑的味道,還有點甜。
  這個真的治好了很多有胃病的人的病,但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麽要吃六天痢特靈,應該對身體沒有什麽傷害,我是好了很多年了。
============================================================================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效,不過連服六天痢特靈,真是有點。。。。。。。。。

[2]
語義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語義網

★ “今日文藝複興”韜略探索(一):“維基”就是力量
作者
: 今日雨果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5&postID=2435

[3]
《實踐論》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76518.htm
,作者:毛澤東

[4]
李時珍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76518.htm
,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

李時珍,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李時珍

[5]
創造性思維——藝術人才培養的關鍵

http://tech.163.com 2006-04-26 10:00:46 來源: 設計中國  網友評論 論壇

作者:鄧相超

內容摘要:藝術人才是極富於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因此,藝術設計人才教育的關鍵 是對其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思維是智能發展的高級形式,培養富有創造力的藝術設計人才必須從創造思維培養入手,運用聯想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 逆向思維等方法,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關鍵詞: 創造性思維 藝術人才 培養 聯想思維 發散思維 收斂思維 逆向思維

眾所周知,藝術設計人才是極富於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所謂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型 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才。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思維是智力活動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種擺脫了習慣定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它 鼓勵在發散性思維的基礎上進行聚合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同時,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也須以創造性思維作為基礎。創造思維是智能發展 的高級形式,培養富有創造力的藝術設計人才須從創造思維培養入手,運用恰當的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一、聯想思維法──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聯想思維法是根據事物之間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對的特點,進行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表及裏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它是通過對兩種以上事物之間存在的關聯性與可比性,去擴展人腦中固有的思維,使其由舊見新,由已知推未知,從而獲得更多的設想、預見和推測。

聯想思維是建立在邏輯思維之上的正確想象的必然結果。聯想思維要遵守三條法則:

1.有接近才能聯想

即聯想的事物之間必須有某些方麵的接近與聯係,能在時間或空間上使人腦與外界刺激聯係起來;

2.有相似才能聯想

即聯想事物對大腦產生刺激後,大腦能很快做出反映,回想起與同一刺激或環境相似之經驗;

3.有對比才能聯想

即大腦能想起與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經驗。

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說:“聯想和想象當然與印象或記憶有關,沒有印象和記憶,聯想或想象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很明顯,聯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記憶的如實複現。”在藝術的創作的過程中,聯想與想象是記憶的提煉、升華、擴展和創造,而不是簡單 的再現。從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一個設想導致另外一個設想或更多的設想,從而不斷地創作出新的作品。

想象力是藝術人才創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想象力也是評價藝術工作者素質及能力 的要素之一。想象力說白了無非是在事物之間搭上關係,就是尋求、發現、評價、組合事物之間的相關關係。更進一步地講,想象力就是如何以有關的、可信的、品 調高的方式,在以前無關的事物之間建立一種新的有意義的關係。如藝術設計創意常用的“詹姆斯式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式就是在根本沒有聯係的事物之間找到 相似之處。具有詹姆斯式思維能力的人,有著敏銳深邃的洞察力,能在混雜的表麵事物中抓住本質特征去聯想,能從不相似處察覺到相似,然後進行邏輯聯係,把風 馬牛不相及的事物聯係在一起。

聯想與想象思維方法的訓練,較常采用綜攝類比法。這是由美國創造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威廉 •J•戈登首創的一種從已知推向未知的一種創造技法。綜攝法有兩個基本原則,即異質同化——運用熟悉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識,提出新設想;同質異化——運用新 方法“處理”熟悉的知識,從而提出新的設想。

這種訓練,先由教師分析問題,然後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由一名學生主持。

第一階段,基本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試行方案—→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

第二階段,解決問題設想:類比的設想——類比的選擇——類比的研究(此階段采取戈凳提出綜攝法的四種類比方法即自身類比、直接類比、象征類比和理想類比);

第三階段,得出結論。

再者,根據思維中的想象離不開聯想這個心理過程,再根據課程要求進行大量的有關想象的訓練。 例如,由“速度”這個概念,人們頭腦中會閃現出呼嘯而過的飛機、奔馳的列車、自由下落的重物等,隨之還會產生“戰爭”、“爆炸”、“閃光”、“粉碎”等一 係列聯想。再如,由葉產生形的聯想,如手、花、小鳥和山脈等;由葉的質感產生意的聯想,如輕柔、飄逸、旋轉、甜美、潤澤和生命等。

另外,閱讀和欣賞優秀文學藝術作品。當一個人在欣賞他所喜愛的作品時,會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氣 氛和環境,從中產生特定的聯想。如從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優美詩句中,我們可以聯想到波濤翻湧的江水,一望無際的大海,清冷寧靜的月夜,如夢如歌 的樂曲和處於這種情景之下人的內心境界。

二、發散思維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發散思維方法又稱輻射思維法,它是從一個目標或思維起點出發,沿著不同方向,順應各個角度, 提出各種設想,尋找各種途徑,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方法。根據美國學者吉爾福特的理論研究:與人的創造力有密切相關的是發散性思維能力與其轉換的因素。他指 出:“凡是有發散性加工或轉化的地方,都表明發生了創造性思維。”

發散思維的培養是創造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發散思維的培養應圍繞四種技能進行。

1.流暢性

是指在短時間內表達出不同觀點和設想的數量。培養學生的思維速度,使其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概念,列舉較多的解決問題方案,探索較多的可能性;

2.靈活性

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靈活考慮問題的良好品質;

3.獨創性

是指產生與眾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培養學生大膽突破常規,敢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4.精致性

是指對學生事物描述的細致、準確程度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有步驟地擴大思路,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達到訓練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目的。

在訓練方法上,可引導學生大量欣賞經典作品。如羅馬一出版商為售出滯銷的書,想盡辦法托人給 總統看,但總統工作很忙,無暇顧及。再三請求提意見,總統隨便說了句“此書甚好”。該出版商馬上推出廣告詞:“現有總統評價很高的書出售。”結果積壓的書 一售而空。另一出版商見狀,也用此法,總統被利用了一回,這次說了句:“此書很糟。”相應出台的廣告詞為:“茲有總統批評甚烈的書出售。”結果書也很火爆。又一出版商馬上也送了一套書給總統,總統這次決心不加理睬,於是,第三個廣告詞表述為:“現有連總統也難以下結論的書出售。”他的書銷路居然也很好。

美國心理學家阿瑞提說:“發散思維如果不與邏輯思維過程相匹配,就甚至可能使我們得精神 病。”許多大學生思維活躍、敏捷、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可是,他們的思想往往脫離實際,理論背離實踐的傾向有時還比較嚴重,從直接的意義上說,這是 缺乏邏輯思維的表現。因為其不善於運用邏輯思維對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鑒別、篩選、聯結和組合,這樣就可能隻獲得“消極的思維獨創性”。因此,應重視對學 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如“頭腦風暴法”訓練。

頭腦風暴法”是美國BBDO廣告公司創始人A•F•奧斯本於1938年首創的。該方法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其基本原則是,在集體解決問題的課堂上,通過暫緩作出評價,以便於學生踴躍發言,從而引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案。為此教學活動要遵守以下規則:

1.禁止提出批評性意見(暫緩評價);

2.鼓勵提出各種改進意見或補充意見;

3.鼓勵各種想法,多多益善,追求數量;

4.追求與眾不同的、關係不密切的、甚至離題的想法。

為了便於啟發學生思考,防止冷場,教師將啟發性問題排列成表,在討論中使用。

頭腦風暴法通過多人集體討論,相互啟迪,激發靈感,從而引起創造性思維的連鎖反應,形成綜合 創新思路。為了發揚該法優點,克服局限性,德國形態分析法專家霍利格改進發明了默寫式的635法,日本創造學家高橋誠提出卡式集中設想的CBS法等均屬於 頭腦風暴法的改進類型。研究表明,通過“頭腦風暴法”的訓練,學生在創造性測驗中,其創造性分數確實有所提高。

三、收斂思維法——培養思維的整合性

收斂思維,也稱聚合思維或集束思維,是在已有的眾多信息中尋找最佳的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過 程。在收斂思維過程中,要想準確發現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須綜合考察各種思維成果,進行綜合的比較和分析。因此,綜合性是收斂思維的重要特點。收斂式綜合 不是簡單的排列組合,而是具有創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標為核心,對原有的知識從內容和結構上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和重組。

我們的學生——也包括我們——自幼被教導把問題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段段來理解,這顯然 能夠使複雜的問題容易處理。但是無形中,我們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然失掉了對“整體”的連屬感。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學習知識首先要從整個關係模式中認識 事物。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在講授時,總是采用分析的方法,一章一節地相繼進行。而這種做法的缺陷在於,打破了知識信息體係整體性,弱化了學生的整合思 維能力。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收斂思維方法的訓練。

收斂思維的具體方法很多,常見的有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類比、歸納與演繹、定性與定量等。在專業課教學中,針對學生特點,可采用以下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收斂思維能力。

1.抽象與概括的訓練

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毛澤東的這十六個字,說明了科學的抽象和概括的一般步驟。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找出相關知識的內在規律,加以抽象和概括,這樣學生知識就學得活,問題解決得透,記憶深刻,掌握牢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歸納與演繹的訓練

歸納法又稱歸納推理,是從特殊事物推出一般結論的推理方法。演繹法又叫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 特殊。在認識過程中,歸納和演繹是相互聯係、相互補充的。傳統的專業課教學方法一般先講原理,然後再講實例。這種演繹式教學方法雖有利於求同思維的培養, 但卻不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而歸納法教學有利於收斂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從“特殊—→一般”的歸納式教學法有助於邏輯思維的發展,有助於彌補專業課邏輯 推理不足的缺陷,更有助於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3.比較與類比、分析與綜合的訓練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綜合性思維。法國遺傳學家F•雅各布說:“創造就是重新組合。”比較、類比 和分析是一種聯動性思維。它可以激發人們的情感,啟發人們的智慧,提出獨特性的方法。可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比較、類比和分析綜合,遵循:“發散—→收 斂—→再發散—→再收斂”和“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具體實踐”的認知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知識,隻有當它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 知識。”我在專業課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地加強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的訓練,促進了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和個性特長的發展。同時,學生的其它素 質,如情感、興趣、意誌等等,亦得到相應的提高。

四、逆向思維法──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逆向思維法是相對於習慣思維而言的,也就是從相反的方向來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它常常與事物常理相悖,但卻達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創造性思維中,逆向思維是最活躍的部分。

逆向思維法有如下三大類型:

1.反轉型逆向思維法

這種方法是指從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進行思考,常常從事物的功能、結構、因果關係等三個方麵作 反向思維。例如,一則候車亭廣告犯了大忌,效果卻出奇的好。其表現形式是整個畫麵沒有圖,全是字,密密麻麻的一堆漢字。這是中國移動大眾卡的係列戶外廣 告:“喂,兒子,媽媽快到家了。作業做完了嗎?你看你,都讀高中了,還要我操心,現在競爭多激烈。人家隔壁王師奶的兒子都出國了。唉,要不等你大學畢業 了,也去外國留學吧,到時候也把我接過去看看,你媽長這麽大,還沒出過國呢,也不知道好不好。兒子,你說人家那邊有人懂中國話嗎?要是不懂……剛才說到哪 兒了?哦,競爭激烈……有神州大眾卡,再多話說也不怕。”以漢字作為創意表現主元素的廣告不少,但多是一個或不多的幾個,利用漢字的字形和字意做文章,像 這種以一百幾十個囉裏囉嗦的家常話做主畫麵的還真少見。“少見”,正是它吸引人的唯一原因。打破常規、逆向思維是廣告創意中的一匹黑馬,在策略的指導下運 用得當,它會顯示強大威力;但它同時是把雙刃劍,如果脫離了策略和品牌定位,亂用的結果還不如不用。

2.轉換型逆向思維法

這是指在研究一問題時,由於解決某一問題的手段受阻,而轉換成另一種手段,或轉換思考角度思 考,以使問題順利解決的思維方法。如曆史上被傳為佳話的司馬光砸缸救落水兒童的故事,實質上就是一個用轉換型逆向思維法的例子。由於司馬光不能通過爬進缸 中救人的手段解決問題,因而他就轉換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進而順利地解決了問題。再如“百威”啤酒的《狗與骨頭篇》也是用的這種方法。

3.缺點逆向思維法

這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缺點,將缺點變為可利用的東西,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的思維方法。這種方法並不以克服事物的缺點為目的,相反,它是化弊為利。

實際上這類創意在使用中有較大的風險,尤其是廣告創意較少運用。應注意的是:當你在常規思維 創意上實在是“黔驢技窮”時,不妨在慎思之後,偶爾擇用這一手法,也許更能達到出其不意、出奇製勝的效果。比如一家飯店,周圍名店林立,各類美好的詞匯幾 乎都已用過,這家飯店卻打出了“全市最差的廚師,全市最差的菜肴”的廣告,卻食客如雲。

最後,大凡創造型人才,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個性雖不屬於智力和思維,但它與一個人思維品質的 形成卻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事業心、思想保守、唯唯諾諾、缺乏主見的人,能夠有什麽創造。因此也應大力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創造心理學和 人才學的研究表明:創造型人才的個性培養主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麵:(1)遠大的理想和強烈的事業心;(2)個性的獨立性;(3)意誌的堅定性;(4)一絲不苟的態度。因此對此也要加以對學生進行訓練。陳剛

http://tech.163.com/06/0426/10/2FKJ71CI00091597_2.html


初稿 200896
稿20089?
稿 最新稿:始終登載於小雨的博客上,請點擊: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9&postID=6230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若無注明,所有照片及視頻均為作者所攝。作者保留文字,照片及視頻的版權。 
聯係:hugodemain@yahoo.f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