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純為召喚維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種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個人資料
正文

★ “古典與唯美”- 2008年上海印象之一

(2008-07-12 15:32:39) 下一個

 

    古典與唯美
    - 2008年上海印象之一

"Classique et Esthétisme"
- Impression de Shanghai en 2008 (1)

"Classica e Estheticism"
- Shanghai impressioni nel 2008 (1)

Classical and Estheticism
- Shanghai Impression in 2008
 (1)

作者: 今日雨果


觀海角,觀山巒,觀海洋,觀河川,觀一切。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年~399
譯者: 今日雨果


    古典與唯美
    - 2008年上海印象之一

      最近,我去觀摩了上海美術館的“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2008.6.21-8.20 )。
      上海美術館的網址是:http://www.sh-artmuseum.org.cn/exshow.asp?cid=1&id=198

      小雨特別珍愛這一幅油畫:“沉思益渺然”。


    沉思益渺然”
    帆布油畫,1912年,130厘米 x 79厘米
    約翰·威廉·高德佤,英國, 1861 - 1922
    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Oil on canvas, 1912, 130 x 79 cm
    John William Godward
    British, 1861 – 1922


    G弦上的詠歎調”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德國,1685 - 1750

      觸景生情,震撼吾心。痛心疾首,沉思不已。
      畫展的舉辦者將此油畫的題目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譯為“相思”,未嚐不可。小雨認為,“相思”時的眼神是向前眺望的,而“沉思”時的眼神是往下沉澱的;您再仔細觀察,女主人公的眼神是往下沉澱的,深沉得能穿透那背景裏蔚藍的江水。所以,若將此畫的題目譯為“沉思益渺然”,似更貼切。
      嫋嫋思緒中,小雨為此畫配上詩樂,深謝西方的高德佤及巴赫,遠念東方的劉長卿[2],更思小雨的慈母。。。

      小時候,母親在準備美術課時,用三夾板鋸出,塗上彩漆,做了個三十厘米高的站立著的《麻菇獻壽》,形態是那麽相似。。。


      2010年的那一天,小雨終生難忘。巴黎,Church La Madeleine,教堂前,高高的台階上灑滿了玫瑰花瓣,一場古典音樂會上,巴赫的這段“G弦上的詠歎調”又緩緩響起,聽曲思情,。。。,。。。兩顆心緊緊地貼在一起,。。。,。。

自夏口至鸚洲夕望嶽陽寄源中丞
(唐·七言詩)

作者:劉長卿




汀洲無浪複無煙,




楚客相思益渺然。




漢口夕陽斜渡鳥,




洞庭秋水遠連天。




孤城背嶺寒吹角,




獨戍臨江夜泊船。




賈誼上書憂漢室,[3]




長沙謫去古今憐。




  真畫(實際尺寸為130厘米 x 79厘米)的視覺效果,比您現在從網上所看到的的這張照片的視覺效果要震撼得多。尤其是女主人公的臉部,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她輕輕地倚在大理石沿江隔欄邊,不禁令人想起上海外灘黃浦江邊的水泥沿江隔欄,但其質感和凝重感是絕然不同的。若要邀請她翩翩走來,輕輕地倚在黃浦江邊的大理石沿江隔欄,以同樣的儀態和心態入畫,恐怕要耐心地等到N年後,且為十月金秋之季吧。今日上海灘,七月酷暑驕陽,是斷然無法誕生這擁古希臘風格,著席地長裙,含優雅嫻靜之氣的沉思淑女的。於是,當步出上海美術館的展廳,望著街上熙熙攘攘的著清涼裝打傘遮陽的人群,迎著撲麵而來的廢氣熱浪(那天的電視台天氣預報,最高溫度是攝氏38.8度,考慮到“熱島效應”,實際溫度更高,上海觀測到的最大熱島強度達6℃以上),急不可耐地躲進空調猛吹的出租車、地鐵、公交車等時,每個現代人就會恍然大悟:古典與唯美,環境與人文之關係,是再也密切不過的了。難道不是嗎?

  畫家約翰·威廉·高德佤的生平簡介在此。共16頁,其中第9頁談到了1911年的英國,那時的倫敦對古典主題的畫作充滿了敵意,高德佤於深秋匆匆離開,前往意大利,他在羅馬如何創作“沉思益渺然”,那些作為一個藝術家,撲朔迷離,執著追求而又無奈感傷的時光。。。
  http://www.artrenewal.org/articles/2002/John_William_Godward/godward2.asp#PART%20ONE:%201.%20The%20Godwards:%20Origin%20and%20Background
  畫家約翰·威廉·高德佤的維基百科在此: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William_Godward

  高德佤61歲時飄然自殺,留下遺言:'the world was not big enough' for him and a Picasso.”(“‘世界尚未足夠寬宏’得足以容下他和畢加索”)真是令人唏噓,不可思議!

  對小雨來說,
  世界足夠寬宏,寬宏得足以我去觀察一生,沉思一生。”
  Le monde est assez grand pour moi de voir, de penser.”
  Il mondo è grande abbastanza per me vedere, pensare.
  The world is big enough for me to see, to think.”
  因為,蘇格拉底與小雨同在。。。

  小雨也珍愛下麵這一幅油畫:《四重奏: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讚頌》。


  《四重奏: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讚頌》
1868
畫布油畫,61×88.30厘米
阿爾伯特·約瑟夫·摩爾
英國,1841—1893

  摩爾出生在約克郡一個著名的藝術家庭。父親威廉·摩爾和哥哥亨利·摩爾(1831—1895,著名風景畫家)引導他走上了藝術創作的道路。19世紀五十年代,他到了倫敦,先在肯辛頓藝術學校學習,後考入英國皇家學院,1860年前往巴黎和羅馬深造。漸漸地,摩爾形成了著色輕柔,線條細膩的獨特風格,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畫家中也顯得十分突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休閑人物為主人公,人物形象明顯受到希臘風格的影響。[1]

  《四重奏: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讚頌》展示了19世紀六、七十年代摩爾藝術創作的多樣性,充分表現了他在調理線條和色彩搭配上的巨大創造力。這幅作品在尋求音樂與美術之間的聯想的同時,把沃爾特·佩特稱之為“音樂的特性”的東西用繪畫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畫麵上並沒有明示出音樂家們與聽眾之間存在著什麽聯係,更看不出四位演奏家有什麽特別之處。把現代樂器畫進作品裏,目的是為了避免觀眾“較真兒”,同時又把畫家為了突出作品時代性的意圖表現了出來。

  由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湖南省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和墨西哥西蒙基金會等共同舉辦的“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日前在上海美術館開幕。這是上海美術館繼“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巴黎在上海:法國三代攝影家作品展”和“曼雷與大師們:世界攝影流派作品展”後推出的又一個世界藝術精品展。

  展出的100幅繪畫精品,是法國、荷蘭、挪威、瑞典、英國等國的繪畫,涵蓋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及拉斐爾前派等眾多藝術風格的作品,包括阿爾瑪-塔德瑪(荷蘭)、畢沙羅(法國)、Jules Adolphe Aimé Louis Breton法國François Gérard(法國)、高德佤(英國)、柯羅(法國)、萊頓(英國)、雷諾阿(法國)、Léon Augustin Lhermitte(法國)、羅塞蒂(英國)、米勒(法國)、莫奈(法國)、蒙克(挪威)、摩爾(英國)、提索特(法國)、透納(英國)、佐恩(瑞典)等歐洲19世紀聲望顯赫的藝術家之作。

  這些作品原來由多位私人收藏家珍藏,上世紀90年代輾轉為墨西哥企業家西蒙所有,也使西蒙成為全美洲最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家之一。這些作品先後在馬德裏的普拉多博物館、華盛頓的國立美術館、科隆的路德維希博物館、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館、法國巴黎的裘德·波姆國立美術館、美國費城藝術館以及威尼斯的葛拉西宮等享有盛名的藝術館及博物館展出,受到關注。

  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為觀眾推介了其中兩位畫家的展品:陳列於顯著位置的約瑟夫·摩爾的《四重奏: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讚頌》。約瑟夫·摩爾,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具有唯美主義傾向的古典主義畫家,大部分作品都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休閑人物為主角。作品在尋求音樂與美術之間聯想的同時,用繪畫方式表現出某種“音樂的特性”,充分表現了畫家在調理線條和色彩搭配上的創造力。他的《夏夜》描繪了倦怠的婦女身穿古希臘服裝,半裸著身體,或坐或臥,或悠然梳妝,悠閑而懶散,色彩並不華美,但具有獨特性和整體和諧。

  米萊斯的作品《奧菲利亞》則以《哈姆雷特》中奧菲利亞編好花環,剛要掛到樹枝上卻跌落在水中將要淹死的情節為題材,刻畫了整個悲劇中唯一一個平靜、超脫的場麵:小溪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野花,水中長著綠色的苔蘚,少女仰臥在水麵上,美麗而聖潔的臉露出無憂無慮和超然的平靜,畫麵既有感傷美,又像拉斐爾前派藝術一樣具有文學情節。 


後記
Post-scriptum
Poscritto
Postscript

  還有好幾幅小雨的最愛,待整理後再一一介紹吧。謝謝。
  給館長提個建議:往每件展品旁邊的文字介紹板塊上打的燈光實在太弱了,觀眾得俯身湊得很近才能閱讀,況且還影響她(他)人觀賞展品,實屬欠雅。謝謝。


參考文獻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上海美術館精品畫展:古典與唯美風情並重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collection/yhds/20080701/11335042025.shtml

[2]劉長卿(709~780年)中國唐代詩人 -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916.htm

[3]賈誼(前200~168年)中國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9256.htm


初稿 2008712
稿: 2008716
稿: 201015
稿 最新稿:始終登載於小雨的博客上,請點擊: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7&postID=15747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若無注明,所有照片及視頻均為作者所攝,作者保留版權。 
聯係:hugodemain@yahoo.f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今日雨果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聯想,在那個年代,高德佤若是到中國當個訪問藝術家,定會有許多靈感滴。
紫竹苑 回複 悄悄話 約翰·威廉·高德佤和阿爾伯特·約瑟夫·摩爾的畫用“古典與唯美”來形容十分貼切.高德佤的更濃豔些.曾經看過他畫的一幅畫,名字記不清了,畫一黃衣女子睡在石凳上,當時就想到了"香雲醉臥",覺得他要是活著,給英文版畫金陵十二釵挺合適.米萊斯與其他一些英國畫家的作品一起在柏林展出過.當時我正好趕上.印在門票上的就是那幅《奧菲利亞》,所以印象頗深.
小啄木鳥 回複 悄悄話 測試結果:
隻有Opera ( http://www.opera.com/ )瀏覽器,才能播放第二個音樂播放器裏的巴赫音樂.
原因待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