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純為召喚維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種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個人資料
正文

★ 中國童話《小白豚找爺爺奶奶》 第(N - 9)集:登哲學樓

(2007-08-18 23:30:54) 下一個

 

中國童話《小白豚找爺爺奶奶 》 第N - 9集:登哲學樓

Fairytale Chinois Petit Baitun rend visite à des grand-pères No. (N - 9)Tour de Philosophie

Fairytale Cinese Poco Baitun Visita i Grandparents No. (N - 9)Torretta di Filosofia

Chinese FairytaleLittle Baitun Visits Grandparents No. (N – 9)Philosophy Tower

作者: 今日雨果


觀海角,觀山巒,觀海洋,觀河川,觀一切。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399

譯者: 今日雨果



中國童話《小白豚找爺爺奶奶 》 第N - 9集:登哲學樓


dolphin-pontadelgada-sanmiguel
(友情照片,非作者所攝,乃取自萬維網,謝謝)


快樂的小白豚,白天與小夥伴們嬉戲;夜裏,獨自挑“燈”夜讀。夜半夢醒,朦朦朧朧,才知在夢裏登上了鸛雀樓[1],登高望遠,欣然拚得一小詩,以小鰭蘸水將它塗在鸛雀樓裏的留言簿上


哲學樓 小白豚

紅日藍海,白豚躍清流,
欲明萬裏路,更上哲學樓。


...


後記
Post-scriptum

Poscritto
Postscript


  這一陣子,小雨白天忙於勞作,夜間忙於學習觀摩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的諸多歌劇中對“水”的主題,對“愛”的主題的處理,幾近遺忘了這曾於某日深夜酣睡中偶得之夢:“登哲學樓”。

  直到今天818日),漫步“文學城”裏的“科技世界”,忽閱“長江白鰭豚88日正式宣告絕種”一文[2],才。。。

  可惜,可歎,是什麽原因,才導致我們人類竟然如此置若罔聞?

  可悲,可?,以什麽科學,才能使我們人類及時徹底幡然醒悟?

鸛雀樓,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從古至今,激勵了多仁人誌士。

文學城”啊文學城”,請檢閱一下您的城門(文學城首頁)的麵貌吧。您這城裏,似乎少了p含雄圖大略的“哲學樓[3],少了q群極具遠見卓識的哲人啊。。。

  期待著,小白豚瀕死獲生。
  期待著,小雨今日文藝複興”的夢想成真
  期待著,總有一天,中國湧現出一超越哲人毛澤東的群體
  期待著,總有一天,世界上湧現出一群超越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以及世界各國哲人的新雅典學派”。
  到那一天,小雨這童話才算沒白寫。。。



參考文獻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注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4.窮:盡。  

  [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向西眺望,隻見雲海蒼茫,山色空蒙。由於雲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沉。“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這兩句畫麵壯麗,氣勢宏大,讀後令人振奮。  

  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黃河中的一個小崗上,後被洪水衝沒。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可見衝沒是宋以後的事了。  

  王之渙(688-742),字季淩,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麵的黃河東岸,因為當時有鸛雀棲息其上而得名。它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嶽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鸛雀樓建於北周(公元557—581年),樓體壯觀,結構奇巧,風景秀麗。唐、宋兩朝,文人學士登鸛雀樓欣賞美景,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其中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於海內外。千百年來,鸛雀樓一直是供遊人登高遠望山河,放歌抒發情懷的遊覽勝地,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征,激勵著炎黃子孫的振興之誌。鸛雀樓經曆了唐、宋兩朝,可惜被元初(公元1272年)的一場戰火燒毀了,後來又由於黃河泛濫,淹沒了遺址,使數百年來無數觀光的遊人隻能望河興歎,空留下無盡的遺憾。  

  鸛雀樓已於1999年開始重建,2001年落成。

網址:http://mot.xzcn.com/subject/1543843a4723ed2ab08e18053ae6dc5b.html

[2]
長江白鰭豚88日正式宣告絕種”
來源: 卜人於 07-08-16 10:54:19

baitun-augustpfluger

  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兩千多萬年,隻在中國長江出沒的白鰭豚,88日正式宣告絕種。

  20061213日,由瑞士人August Pfluger發起的長江考察結束,然而結果令人失望:考察團在為期6周的航行中未能找到一隻白暨豚。August Pfluger說:“就算是還有一、兩隻白暨豚得以幸存,我們也不認為它們還有生存的可能。”

  我們來得太晚了,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悲劇,我們失去了一種罕見的動物種類。”白暨豚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哺乳動物。

  科學家在88日出版的《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無奈地正式公布白鰭豚絕種。

  他們說,白鰭豚要麵對這個厄運,其中一主要原因是隨著中國經濟起飛及急速發展,愈來愈多貨櫃船在長江航行,也有很多漁民沿江撒網捕魚,對江中的生態造成嚴重破。生態學家形容這是一場令人震驚的悲劇,並非意外和不小心造成,而是人為因素帶來的惡果。

  在五十年代,在長江流域和附近的水域出沒的白鰭豚,達到數以萬計,一整個族類的哺乳類生物在這麽短時間內完全滅絕,實屬罕見。科學家在1999年進行調查時,發現長江隻遺下13條白鰭豚,當時已把它列為瀕危絕種生物。

  科學家指出,白鰭豚是過去一千五百年哺乳類生物進化過程中,第四種人類知道的完全絕種的生物,對上三種是在17世紀消失的馬達加斯加狐猴、西印度鼩鼱和塔斯曼尼亞虎。

  率領專家小組觀察白鰭豚的英國生態學家杜維說:“人類損失了一種獨特和充滿魅力的生物品種。白鰭豚在地球上消失,表示進化生命樹上有一條旁枝完全消失,顯示我們仍然未做好保護地球的責任。”

  杜維與中國政府的科學家合作,在三峽至上海全長1669公裏的長江流域視察,但連往常經常發現白鰭豚的熱門地點,也發現不到它們的蹤影。他們發現漁民即使不是捕捉白鰭豚,但他們使用線和魚網,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

  白鰭豚,早在秦漢時期已被人發現及有曆史記載,有“長江女神”、“長江美人魚”的美譽。

  估計白鰭豚是我國發行特種動物紀念幣中第一個滅絕的動物,以後隻可以在紀念幣上和博物館看到了……

網址: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kxtw&MsgID=2424

[3]
哲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哲學

http://fr.wikipedia.org/wiki/Philosophie

http://it.wikipedia.org/wiki/Filosof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ilosophy


初稿 : 2007818
稿 2007819
稿 2007821
最新稿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8&postID=27119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若無注明,所有照片及視頻均為作者所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