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果

hugodemain@yahoo.fr 博客名 “今日雨果”純為召喚維克多·雨果代表的一種崇高精神。我名叫“小雨”。
個人資料
正文

★ “德沃夏克詠歎調《月亮頌》,奧斯卡電影《為戴茜小姐開車》,捷克童話《鼴鼠和綠星星》“ 隨想曲

(2007-07-22 13:41:23) 下一個

 


德沃夏克詠歎調《月亮頌》奧斯卡電影《為戴茜小姐開車》,捷克童話《鼴鼠和綠星星》“ 隨想
                                            ~
歡慶2006農曆中秋佳節 ~

Dvo?ák Aria La Lune Film de OscarConduire Medam Daisy , Fairytale de TchèqueLa taupe et le vert tiennent le premier rôle Capriccio
                                   
~ Célébration du festival de lune de l'année 2006 ~

Dvo?ák Aria Song to the Moon Oscar MovieDriving Miss Daisy , Czech FairytaleMole and Green Star Capriccio
                                         ~ Celebrating Year 2006 Moon Festival ~

編著: 今日雨果


song2themoon-musicsheet


一,德沃夏克詠歎調《月亮頌》
1.
Dvo?ák Aria
La Lune
1.
Dvo?ák Aria
Song to the Moon

 rusalka-watercolorpainting-1

《月亮頌》這首歌本是捷克作曲家安東尼 ·德沃夏克的歌劇《水仙女》中水仙女的詠歎調,歌劇不常上演,幾乎被人遺忘,而這首歌曲卻很流行。

德沃夏克的歌劇《水仙女》是一部悲劇性的三幕歌劇,劇本由捷克著名詩人和戲劇家傑羅斯拉夫·克伐比爾所作。這部歌劇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包含四個基本的音樂主題,其中水仙女的音樂主題是悲劇性的愛情主題,貫穿於歌劇的始終。劇中最著名的唱段是第一幕水仙女所唱的詠歎調《月亮頌》,表現了水仙女對愛情的渴望,是一首旋律優美、動人心弦的歌曲,已經成為音樂會上必不可少的曲目之一。

第一幕中,水仙女在人間與心愛的王子失之交臂,無限眷戀地返回水中。在靜靜的月夜,水仙女魯沙卡(Rusalka)獨自唱起這首詠歎調《月亮頌》懇求月亮,急切的求她幫助找到心愛的王子。這一曲《月亮頌》唱得如怨如訴,尤其是“月亮,留下吧”一句,哀怨的眼神,仿佛是湖邊等著她的王子的水仙女對著月亮抒發對愛人的思念,將這段人、神間的愛情悲劇演繹得異常淒美。德沃夏克在這首詠歎調中,並沒有刻意表達生離死別,悲痛欲絕的情緒,而是描寫了一種深切綿遠的感懷。正是這樣一種值得回味的情感,打動了千千萬萬聽眾的心。 

歌劇《水仙女》故事梗概
   和童話《美人魚》相仿, 歌劇《水仙女》講述了湖中的水仙女愛上一位年輕王子的故事。

水仙女魯沙卡(Rusalka)愛上了常到湖邊散步的王子,她想過常人的生活,於是請求法力無邊的女巫傑齊巴巴的幫助。女巫答應幫她,但同時告訴她,她為此要付出殘酷的代價:她要失去說話的能力;如果王子對她不忠,她得重新變成水仙女,並永遠受到女伴們的詛咒和拋棄,除非有塵世的人為她付出生命。魯沙卡同意了這些苛刻的條件。

魯沙卡和王子相愛後,由於語言(語言,又是語言! )的障礙,王子移情別戀,愛上了鄰國的公主,這令魯沙卡痛苦萬分。

不久王子又被那位公主拋棄。王子由此幡然悔悟,決意贖罪。他四處尋找魯沙卡。最後,王子與魯沙卡見麵後因與她親吻,以永恒的死亡與魯沙卡一起沉沒到了湖底。


女高音歌唱家安娜.涅特裏布科在詠歎調《月亮頌》排練現場(視頻,轉載)
Anna Netrebko - Rehersal - Aria
La Lune (Dvorak)
Anna Netrebko - Rehersal - Song to the Moon (Dvorak)

Aria La Lune

Lune, dans les profondeurs du ciel...
ta lumière peut voir loin,
Tu erres sur les étendues de la terre,
Tu couves du regard les foyers des hommes.

Lune, arrête-toi un peu!
Dis-moi où se trouve mon amour!
Lune, arrête-toi un peu!
Dis-moi où se trouve mon amour!

Et dis-lui, lune argentée...
...que c'est mon bras qui le serre...
...pour qu'au moins un instant...
..il pense à moi dans ses rêveries

Eclaire son lointain chemin!
Apprends-lui qui l'attend ici!

Et si c'est de moi
Que l'âme humaine rêve...
...alors, que cette pensée le réveille
Lune, ne t'en vas pas!

詠歎調《月亮頌》

一輪明月懸掛在天鵝絨般的夜空中
遠遠的,明亮的月光,
你穿梭在整個世界中,
凝視著人們的寢室 

啊,月亮留下吧,留一會兒吧!
告訴我,我的愛人在哪裏?
啊,月亮留下吧,留一會兒吧!
告訴我,我的愛人在哪裏?

哦,明月,請你告訴他,
我希望用雙臂擁抱他, 
告訴他,在夢中想念我,
哪怕隻是一刹那。

請你照耀他,無論他在何方
告訴他有一顆心在這裏等待著他。

假如心愛的人夢見我,
希望他醒來後還記得我。
啊,月亮!留下吧,留下吧
月亮啊,留下吧!


詠歎調月亮頌
德沃夏克歌劇水仙女》
高音歌唱家南茜·古斯塔夫森演唱(視頻,轉載)


二,奧斯卡電影《為戴茜小姐開車》
2.
Film de Oscar
Conduire Medam Daisy
2. Oscar Movie
Driving Miss Daisy

奧斯卡電影《為戴茜小姐開車》中有這樣一幕:窗外,花園裏桃花盛開,戴茜憑窗而坐,眼帶老花鏡,做著女紅。黃昏的斜陽灑在室內本色打底點綴著綠葉的窗簾,灑在本色的沙發,也照耀著戴茜小姐頭上閃閃的銀發。老頭霍克在細心擦拭戴茜小姐的座車。。。此時,一台老式電子管收音機正在播放著德沃夏克的詠歎調《月亮頌》( Gabriela Benackova 女高音獨唱,捷克管弦樂團伴奏 ) 。整個情景寧靜、平和、溫馨,這段詠歎調恰到好處地映射出戴茜小姐此時此刻細膩的內心世界。

電影《Driving Miss Daisy 》,中文譯名《為戴茜小姐開車》,法文譯名《Miss Daisy et son chauffeur 》。影片中男主角霍克( Hoke Colburn ) 由受人尊重的摩根·弗利曼Morgan Freeman ) 扮演,女主角戴茜( Daisy Werthan) 由受人尊重的傑西卡根·坦迪( Jessica Tandy ) 扮演,戴茜的兒子布利( Boolie Werthan ) 由受人尊重的加拿大演員( Dan Aykroyd ) 扮演。影片導演是受人尊重的布魯斯·貝雷斯福德先生 ( Bruce Beresford )

電影《為戴茜小姐開車》榮獲1989年第6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化妝四項大獎

電影《為戴茜小姐開車》內容簡介:
  《為戴茜小姐開車》的故事發生在美國東部佐治亞州的一個小鎮上,跨時整整25年。

  美國亞特蘭大市。猶太富孀戴茜駕著自己的汽車外出,不料滑入溝中。戴茜埋怨汽車出了毛病,而兒子布利卻道破了天機:母親錯把油門當作了刹車。是啊,戴茜小姐畢竟上了年紀。車子壞了,保險公司賠給戴茜一輛新車,但要求必須有人來為戴茜小姐開車。一天,布利在所經營的棉紡公司大樓裏遇見一位黑人老頭,老頭名叫霍克,此時正想找份工作,於是布利便雇傭他來為母親開車。布利告訴霍克,老太太脾氣不太好。霍克卻不以為然,小時候在農場幹活時,最烈性的馬也被他治得服服貼貼。布利帶著霍克來到母親家,戴茜呆在樓上不願理睬。布利問戴茜是不是嫌棄霍克是個黑人,戴茜說自己從來沒有種族偏見,隻是覺得根本沒有必要要由別人來替她開車。

  霍克來戴茜家好幾天了,戴茜卻像抗議似的一次也沒出去過。霍克隻能去找點事做做,可是,霍克做的事沒有一件使戴茜滿意的,盡管霍克做得並不壞。當然,戴茜也沒法解雇霍克,因為霍克是兒子雇來的,工錢是由他付的。

  一天,家裏的咖啡和燕麥片吃完了,這下戴茜不得不去一次食品店了。不過,戴茜倒挺絕,她寧願乘電車去,也不願讓霍克開車送她。霍克便把車開出來,跟在戴茜的旁邊,戴茜就是不肯上去。霍克說她這樣有錢,出門不坐汽車,別人是會笑話的。一聽霍克說自己有錢,戴茜急了:“不許你說我有錢。”其實。戴茜確實很有錢。隻是童年時家裏很貧困,她是在貧民窟長大的,是姐姐節衣縮食才供她念完書並成為一名教師。後來,戴茜丈夫所經營的棉紡公司不斷壯大,她才改變了境遇。但從小養成的習性卻不是完全能抹去的。戴茜非常懂得該怎麽過日子,所以當她聽霍克說:“我不能拿了錢什麽也不幹”時,便猶豫了起來。既然兒子已經付了工錢,自己還要花一筆電車費,豈不太不合算了嗎?這樣,戴茜終於鑽進了自己的汽車。就這樣,霍克開始了為戴茜小姐開車的生涯。然而戴茜總是免不了挑剔。一次,戴茜從禮拜堂裏出來看見霍克把車停在禮拜堂門前便大為不悅,認為霍克讓自己出了醜。原來,她不願讓朋友們說她在炫耀自己的財富。

  清晨,布利和妻子正在吃早餐。戴茜打來電話,要布利到她家去一次。布利以為母親出了什麽事,連飯也沒吃完就趕了過去。戴茜給布利看一隻從垃圾箱裏撿到的空罐頭。今早她發現自己買的馬哈魚罐頭少了一罐。她認定這是霍克偷的。布利見母親為一隻33美分的罐頭就這樣興師動眾,不由十分惱火。他拋給母親十美元,這足以買一整箱罐頭了。戴茜辯解,自己並不是計較錢,而是她做事向來就是一絲不苟的,因而不能容忍這種行為。這時,霍克來上班了。他一進門就告訴戴茜,昨晚戴茜不在家時,他吃了一隻馬哈魚罐頭。剛才在路上,他特地買了一隻還給戴茜。戴茜一時竟不知說什麽才好。

  光陰似箭,一年年過去了,戴茜與霍克的關係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一天,戴茜去墓地為丈夫掃墓。她讓霍克代她把一束鮮花放到一位朋友的墓前。霍克捧著花,卻遲遲不動。戴茜這才知道,霍克原來不識字。這觸發了戴茜的教師天性,既然她曾經教會過最笨的學生,那她就一定能教會這位能幹的老霍克。果然,霍克的接受能力很強,一經戴茜的點撥,他便找到了那塊墓碑。

  聖誕節到了。霍克驅車送戴茜去布利家過節。在布利家的門口,戴茜送給霍克一個紙包。霍克打開一看,立即就讀出了上麵的一行字:“怎樣寫鋼筆字。”霍克的進步確實不小。戴茜鼓勵霍克用這本字帖練好字,但她否認這是聖誕節的禮物,隻說是碰巧發現的。她關照霍克不要把此事告訴布利夫婦,因為他們猶太人是不送聖誕禮物的。

  轉眼之間,戴茜在遠方的哥哥華特要過90歲生日了。布利要陪妻子去度假,不能陪母親去了。戴茜免不了嘀咕幾句,但是有霍克一路上照顧她,她還是安心的。不過,她還是堅持要自己來看地圖為霍克引路。結果搞錯了方向,等到霍克再調轉車頭時,天已經暗了下來。戴茜急於要在晚飯前趕到哥哥家,連霍克想停車去方便一下,戴茜也不答應。霍克再也忍不住了,他對戴茜說道:“我都快72歲了,我知道什麽時候該做什麽。”戴茜也覺得理虧,便不再說什麽。

  戴茜的老女仆阿黛拉去世了。晚上,屋外風雪大作,偏偏電線又被刮斷了。戴茜隻得點上一支蠟燭。形影相吊中,老人不由得生出幾分感傷。突然門被人打開了,霍克來了。霍克為戴茜小姐買來了咖啡,這樣明天早晨戴茜就能喝上熱咖啡了。戴茜讓霍克這兩天沒事就過來陪陪她,還說如果霍克想吃東西就到冰箱裏隨便拿,反正放久了不吃也要壞。這時,布利打來電話向母親解釋,積雪把路封住了,等到通車了就過來看她。戴茜並不在乎,因為霍克把一切都想得很周到。布利頗感驚訝,他還是第一次聽母親說霍克可愛。戴茜在電話中糾正道:她沒有說霍克可愛,而是說他很周到。不管怎樣,戴茜確確實實是說了霍克好話。

  戴茜已經八十多歲了,行動已不大方便。一天,布利告訴她他已收到午餐會的請柬,著名的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將在那裏進行演講。戴茜興致很高,表示願意一同去參加。而布利對此似乎並不熱心,聲稱自己的工作很忙。“聽一次演講就會使公司倒閉嗎?”戴茜頗有些不滿。布利隻得說出實情,原來和公司有來往的人中很多是保守的白人,如果自己去聽馬丁·路德金的演講,很有可能會影響公司正蒸蒸日上的業務。盡管兒子的理由聽上去很充分,戴茜還是堅持要去。反正戴茜也沒有什麽重要的社會身份,布利也並不阻攔,他建議可以讓霍克陪母親去。隻是他不能理解,母親為何這樣地關心起黑人問題,而以前她對此事漠不關心。

  就在那天晚上,馬丁·路德金的演說震撼了許許多多的人,包括坐在大廳裏的戴茜和汽車裏的霍克。

  又是一個明媚的早晨,戴茜從樓上衝了下來,披頭散發,衣服也有些淩亂。她嚷著找學生的卷子,說她還要趕到學校去上課。自從戴茜那次發病以後,她就在布利的安排之下住進了老年人療養院。這一天,一輛小汽車駛進了戴茜家那寂靜的院子中。汽車裏坐著的正是久別的霍克。當然,霍克不是自己來的,而是孫女開著車送他來的。霍克也早已老態龍鍾,握不準方向盤了。

  霍克來到了戴茜家的大廳中。房子的布置還和戴茜住在這裏時一樣。霍克遇到了布利。布利問霍克是否常去看望他母親。霍克說他並不是常去,因為去療養院的交通不方便,他已經不能再駕駛自己的車了。不過,今天霍克倒是要去一次療養院,陪伴戴茜度過感恩節。

  療養院中。霍克與布利步入病房。他們遠遠望見一位行動遲緩的老婦人,正扶著小車慢慢地向這邊走過來。她就是已風燭殘年的戴茜。布利和霍克走上前去和戴茜打招呼,戴茜卻沒有任何反應,自顧自地在一張桌子前麵坐了下來。布利以為母親已經認不出他們了,便和霍克瞎聊了起來。不料,戴茜卻把頭一抬,對布利說道:“霍克先生是來看我的,不是來看你的!”布利見母親的神態還清楚,便又講起了家裏的事。戴茜對此毫不關心,她隻想單獨與霍克談一會兒。布利自知沒趣,便退到一邊找人聊天去了。桌子前,隻留下戴茜與霍克兩位老人。戴茜關切地向霍克詢問,布利是否還像過去那樣付給他工錢,或許她以為霍克還在開汽車吧。一件件往事又重新湧上了心頭,兩人都感慨萬分……“你還沒有吃感恩節蛋糕呢?”霍克提醒戴茜。戴茜吃力地去拿蛋糕,手不斷地在發抖。霍克便拿起了一塊蛋糕,慢慢送到戴茜嘴邊,盡管他的手也有點抖了。就像二十多年以來,戴茜坐在汽車的後座上。而霍克總是坐在駕駛座上,為戴茜小姐開車……
  

  電影《為戴茜小姐開車》評析

  《為戴茜小姐開車》透過一個老年寡婦與忠實黑人之間的主仆關係,再現了美國南部25年來種族關係轉變的時代特點。

  《為戴茜小姐開車》的原作問世之時命運不濟,它是一位52歲的美國劇作家兼戲劇教師的處女作。3位劇中人在80分鍾的時間裏跨越了整整25年。19874月在百老匯公演時所得到的評論雖然友好但都很客氣。然而後來它卻為自己的編劇阿爾弗雷德·尤裏贏得了普利策獎,在全美國巡回演出達60周之久,而且還在倫敦、莫斯科、印度和南非等地上演。尤裏原來以為這出戲“在百老匯上演最多 5個星期”就會壽終正寢。這出簡簡單單的戲劇到底有什麽不同凡響之處,竟使得評論家們為之傾倒,並使全美的觀眾肅然起敬?對此尤裏本人也百思不得其解。盡管如此,198912月在羅德島普羅維登斯的布朗大學,他還是對一群如癡如醉的觀眾說:“我早就知道我是在涉及一個自己真正感覺到的真理——如果你能有所理解,它就在台上閃爍。”

  尤裏抓到的真理是一種人的尊嚴感和對交往的需要,他具體描寫的是自己記憶中在南方的一段生活。觀眾第一次見到的戴茜小姐是亞特蘭大市一位頗有教養的72歲的老太太,其原型是尤裏的祖母和幾位姑婆。她的司機霍克·科爾伯恩則完完全全是跟隨尤裏祖母多年的司機威爾·科爾曼的影子。

  正如他自己在出版為《為戴茜小姐開車》劇本扉頁上所概括的:“我的回答隻有一個,我隻寫下了我所知道的事實,而且人們已經承認了它是事實。”

  和貝爾斯福特1982年導演的《柔情憐意》一樣,本片是一部最為質樸的影片,劇中沒有驚人之舉,沒有轟轟烈烈的轉折點,也沒有宏大的令人傷感的場麵。但正像《柔情憐意》那樣,《為戴茜小姐開車》具有非凡的感染力。這是因為影片雖然進行得樸實無華,段落之間的轉換也頗為平緩,但在尾聲處卻給人以意想不到的、十分神奇的一擊。它是一本教科書,表明即使采用最司空見慣的誇張手法,浮淺仍可以轉為深刻。它還表明,隻要有真誠、富有人情味的構思巧妙的劇本,有一班演技嫻熟、理解力強的演員,以及有一位細致入微、充滿激情,並具有第一流的眼光以充分體現任何細節的導演,情節不足的影片就可以由令人信服的迷人豐滿的人物而大大地得到充實。

  《為戴茜小姐開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故事,雖然這種“小”故事往往會被大銀幕所無情地吞沒,但其力量最終證明它無時不充滿著銀幕。情節不依賴超級英雄和巨資特技的戰爭片和大空片的時代,我們能欣慰地說長期以來令人滿意的影片卻是一部描述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平靜、質樸的故事,一部呈現人生的短暫而又輝煌時刻的影片


三,捷克童話《鼴鼠和綠星星》
3.
Fairytale de Tchèque
La taupe et le vert tiennent le premier rôle
3. Czech Fairytale
Mole and Green Star


捷克童話《鼴鼠和綠星星》(視頻)
Fairytale de Tchèque
La taupe et le vert tiennent le premier rôle
Czech Fairytale
Mole and Green Star

  如今二十歲以上的人們一定都還記得這隻可愛的小鼴鼠——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正當中國的電視熒屏上各國的卡通片紛紛登場亮相,百花爭豔時,突然間從地底下鑽出了一隻愣頭愣腦的小家夥。

在《鼴鼠的故事》中,這個小家夥總是忽閃著大眼睛,支支吾吾,很少言語,憨態可掬,一下子成了孩子們的新寵,他時而是小畫家、小工匠、小音樂家,時而又搖身變作小園丁、攝影師、化學家,甚至還當過電影明星、小裁縫。他天生膽小,卻又充滿了好奇,心地善良,時常冒出些機靈聰慧的小火花,很快他又博得了大人們的歡心。觀眾們在動畫王國裏,忽然發現了別具風格的捷克動畫片,那兒也正是鼴鼠誕生的搖籃。

小雨印象中很深的幾個短片之一是《鼴鼠和綠星星》,說的是春天來了,大家都在收拾屋子。鼴鼠在收拾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顆閃閃發光的綠星星。他動了很多腦筋想把綠星星掛回到天上去,小動物們也都來幫他,還是不行鼴鼠難過得哭了。月亮看到鼴鼠的真情很受感動,就來幫助鼴鼠,最後成功地將綠星星掛到了天空中。

這個總共才曆時八分鍾的動畫故事是那麽短小鼴鼠隻是偶而嘰嘰咕咕地說些誰也不明白的語言,卻是言”簡”意駭引人深思。小雨常常會想,在鼴鼠眼中的月亮,又是什麽呀? 是啊,我們人類又懂了多少它們的語言?

最近在萬維網上看到了長江白豚的近況,十分不安。2006101中秋佳節(2006106)即將來臨,眺望明月,然想起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詠歎調《月亮頌》;是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於是腦海裏就“淌“出了這麽一個中國童話《小白豚找爺爺奶奶》,以單一童話的形式放在本章節裏。

  中國童話《小白豚找爺爺奶奶》誕生以後,意猶未盡,覺得似乎唯有將它發展成一個連續劇童話才能完整地表述出當代中國麵臨的一個幾乎被歌舞升平掩蓋了的社會現實和一個已經無法避免的嚴峻挑戰。於是,2006115日,小雨將它改成了中國童話《小白豚找爺爺奶奶》 N:團圓,向未來留出一個發展的空間。這N”究竟將等於多少,小雨也不得而知,順其自然吧。

所以,從那以後,中國童話《小白豚找爺爺奶奶》連續劇以單獨的N篇章登載,不再包含在本文之內。

200611月中旬,小雨無意中讀到登載在加拿大溫哥華(已連續若幹年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前十名城市之一)當地的中文報紙上的一篇文章,言及在中國南方某一頗有影響力的城市裏,六歲的兒童已不相信童話。事實是,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所誕生的童話能折射出該國家,該地區的未來N代人的人格和氣質的雛形。。。

  凝望著窗外紛紛飄飛的細雨,思緒縷縷,感慨萬千。。。

 


參考文獻

[1]
安東尼·德沃夏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zh/安東寧·德沃夏克

[2]
Vodnik (L'Ondin) op. 107
網頁   http://images.google.fr/imgres?imgurl=http://perso.wanadoo.fr/alain.cf/images/vodnik5_k_petit.jpg&imgrefurl=http://perso.wanadoo.fr/alain.cf/dvo107(1).htm&h=229&w=350&sz=22&hl=fr&start=4&tbnid=EuUK6foMuTBYMM:&tbnh=79&tbnw=120&prev=/images%3Fq%3DRusalka%2B%26ndsp%3D18%26svnum%3D10%26hl%3Dfr%26lr%3D%26cr%3DcountryFR%26sa%3DN

[3]
捷克童話動畫片《鼴鼠的故事》說童話中的生態學

  捷克動畫片《鼴鼠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可說是家喻戶曉了,其作者ZdenekMiler是畫家,也是動畫片製作家。他的第一部影片《鼴鼠做褲子》1957年首度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最高獎,並陸續在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獲獎。《鼴鼠的故事》裏幾乎沒有對白,它之所以能牽動眾多大小觀眾的心,靠的是俏皮輕柔的背景音樂,如水墨丹青般寧靜優美的畫麵,當然最主要的是靠那隻又聰明又傻氣且心地善良的小鼴鼠。

  這個動畫係列的所有故事都是在鼴鼠的視角中展開的,而鼴鼠不僅一隻小動物,還更像一個純真、活潑又善良的孩子。之所以該視角易於生態意蘊的生發,是因為兒童對大自然有著一種天生的依戀,在他們眼裏不但萬物都有性靈,而且眾生也都是平等的。從生發學的角度上說,童年時期的人類何嚐不是如此。所以看鼴鼠的生活,聽它無邪的笑聲,也是在緬懷我們還能夠與自然親近的時代,並想想我們今天的現代化生活的〝綠色素〞該如何得到補充。

  《鼴鼠的故事》中有很多情節表現了文明生活的種種〝不自然〞的方麵,即人在遠離甚至驅逐自然的同時,也背離了本真的生活;在擦拭掉鞋子上所有泥土的同時,也把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囚禁在了鋼筋水泥之中。《鼴鼠在城市》可以說這種批判的典型。當鼴鼠與刺蝟、野兔在森林裏快樂地戲耍時傳來刺耳的馬達聲,參天大樹成片倒下。廣袤的大森林頓時成為光禿禿的不毛之地。幾個小動物在毫無遮擋地雨裏難過地哭泣,哭聲吸引了正在慶賀的開發商和行政長官的注意。出於同情他們向鼴鼠及夥伴簽發了頗有權威的保護令送它們進城。人們為它們按大森林的樣子布置了一間舒適的住房。它們快樂極了,可很快發現一切都是假(人工)的:花兒,草叢,鼴鼠的窩都是無法食用、使用的充氣玩具。這個充氣的自然很快就被戳破了。城市與森林的差別還遠不止此:車輛川流不息,空氣汙濁不堪,而森林則是靜謐和潔淨的;森林裏的物種豐富多彩,各種生物群錯落有致,而城市卻以工業化的複製為特征——玩具的複製,樓房的複製,人們就在這個千篇一律的世界裏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鼴鼠及其夥伴把在森林裏的頑皮勁兒帶到了城裏,給那兒製造了許多麻煩,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它們的惡作劇其實都在試圖衝破——雖然是徒勞地——城市對生命體的禁錮:破壞自動扶梯、用香腸堵住所有汽車的排氣管,還為了保護一叢野花而掀掉水泥磚。最終,在煙霧彌漫的城市上空飛來三隻潔白地耀眼的天鵝,把它們送回了更遠處的森林。鼴鼠扔掉了象征城市居住權的保護令。

  《鼴鼠在城市》很好地體現了現代文明對環境和生命體的反麵作用。環境問題的揭露在其他故事中也多有表現,例如《鼴鼠的夢》是一個關於未來能源危機、人們都以牲口拉汽車的夢,然而卻非噩夢,因為鼴鼠將人引入了一個與自然狂歡的生活方式,暗示出返回原始也許是生活的另類選擇。在《鼴鼠與鷹》中,鼴鼠想在城市裏給傷愈的小鷹找一棵可以棲息的樹的願望一再落空:樹並非沒有,可要麽被電鋸伐倒了,要麽種在樓頂成為人的私產,要麽乾脆是大樹形狀的煙囪。

  《鼴鼠的故事》大多是在50年代至80年代期間製作的,那正是捷克高速推進現代化的時期。也許有人會說,在現代化業已基本實現的發達國家裏,科學技術已很好地解決了環境汙染問題,城市空氣已不像這些故事裏所描繪得那樣肮髒,森林也得到很好的保護。誠然,現代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解決了不少環境問題,但並沒有根本解決。當今地球的生態環境仍然日趨惡化。這是因為人對自然依然保持著疏離、支配、利用和占有的態度;人對技術的崇信的背後是一種自牛頓和笛卡兒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機械論自然觀,〝人們強調的是,如同一顆軌道上的行星或一個齒輪箱中的齒輪,每個物種都在這個巨大的機器中發揮著某種功能。〞可見整個自然也不過是一部〝巨大的機器〞,是可以操縱的。機械論對人思維方式的影響,對人對自然的認識,對人自身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自然生態乃至人社會內部的文化生態的弊病的極為重要的根源,而在《鼴鼠和鬧鍾》裏,這個問題以詼諧活潑的形式,以一隻鬧鍾為媒介得到了深刻的揭示——鬧鍾這樣一種機械裝置,它對鼴鼠生活的改變可以說是機械論論自然觀對人的影響的一個縮影。鼴鼠及其小夥伴在撿到鬧鍾之前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隨心所欲地玩耍、吃食、睡覺。然而鬧鍾到來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在學會使用鬧鍾後,鼴鼠反而開始聽憑這個小小的齒輪裝置的使喚,由它訂立了作息製度,被它催促準時而機械地鍛煉、工作,起居開始城市化。可以說,鼴鼠以這隻鬧鍾為起點,逐漸被納入文明的機器之中,並開始脫離原本與大森林融為一體的自然生活,而這些轉變是在漸進和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不過森林裏仍然存在著不屈不撓的反抗者。被鬧鍾吵得不能安生的貓頭鷹忍無可忍之下,趁黑夜把鬧鍾叼到了屬於它的地方——城市,於是森林裏一切又恢複了原樣,被鬧鍾折磨得疲憊不堪的鼴鼠及其夥伴又自由自在地在蹺蹺板上玩耍起來。

  鬧鍾的有無,也許是工業社會與農耕社會的區別的一個標記。我之所以認為《鼴鼠和鬧鍾》是鼴鼠係列故事中最深刻的一個,還因為鬧鍾體現了現代社會與前現代社會對時間的不同理解。以鬧鍾為代表的現代的時間特性強調進步、進化、發展,是線性的;而沒有鬧鍾的大森林的生活節奏象征的是一種生態的、循環往複而非線性向前發展的時間觀。在這樣的觀念中,對時光流逝的體察被淡化到漫不經心的程度。主體活動與自然的四季更迭同樣周而複始地進行,時間在單純地流淌而沒有進化意義上的價值。這樣一來,森林和它的居民的生活圖景就有了一種近乎永恒的寧靜的田園美。有學者在論述梭羅的《瓦爾登湖》時也讚賞他通過這對自然季節的認同抗拒機械時間:〝這樣的寫法確定了把自身從時間中贖救出來的可能,肯定了擺脫鍾表定義的康科德時間的舉動,並邁向自然時間,即生命的季節性輪回。〞從此意義上說,鼴鼠對鬧鍾的得而複失象征了由機械世界向自然世界的回歸。

  其他類似體現文明產品對自然的突兀的還有不少。在《鼴鼠和收音機》中,收音機所播放的音樂打破了自然音樂的和諧,接著隨著電池的耗盡,收音機音樂給鼴鼠帶來的短暫歡娛也宣告終結,而鳥鳴、蛙鳴的合奏的自然的天籟之聲卻能常相陪伴。不過,我們看到在鼴鼠的視角中,文明和自然並非不可以調和的。鼴鼠沒有對工業社會的產品采取拒斥的態度。在我們所能看到31個故事中,標題以〝鼴鼠與××〞模式出現的有23個,其中的××大多為留聲機、推土機、小汽車、火箭等工業產品。鼴鼠對這些文明產物的興趣,表明了它作為文明與自然之間的連接點的身份,也表明文明與自然並非是對立的。在《鼴鼠與音樂》中,鼴鼠采擷森林裏各種動聽的聲音製成了唱片,這暗示出藝術來源於自然,文明脫離不了自然的深刻含義。當今最為〝綠色〞的生態學,便是要解構主客二分、對立的傳統思維,建立一種有機的、普遍聯係的整體觀。我想《鼴鼠的故事》也在很大程度上圖解了這樣的生態觀。

  而像《鼴鼠的故事》這樣既具有優美的畫麵,又有深刻的內涵,既輕鬆幽默,又不乏溫情與人道的精品著實不多,特別難能的是其中所洋溢著的快樂的生命意趣以及不時所迸發的生態思想的火花,使之不僅長盛不衰,而且也吸引了許多成人的目光。鼴鼠體現的是博愛、善良的〝和〞的精神,而〝和〞是貫穿於生態文化乃至今後文化生態建構的關鍵詞。因此,我認為這部片子是一部具有良好的自然-文化生態學啟示作用的綠色卡通經典。


 

捷克童話動畫片《鼴鼠的故事》

  說到捷克電影,有一個片種不能忽略,那就是風格別致的美術片,捷克美術片主要分為動畫片和木偶片兩種,捷克故事片平均年產量為三四十部,而動畫和木偶片卻高達上百部,無論是數量還是藝術質量都有驕人成就,在世界影壇上占據著一席不可忽視的位置。

  其實捷克的一些動畫形象早已是中國觀眾的老朋友了。

  今天三四十歲的人們一定都還記這隻可愛的小鼴鼠——八十年代中期,正當中國的電視熒屏上日本的鐵臂阿童木和一休哥,還有來自大洋彼岸的米老鼠、唐老鴨紛紛亮相,風頭正勁時,突然間從地底下鑽出了一隻愣頭愣腦的小家夥。

  《鼴鼠的故事》他總是忽閃著大眼睛,支支吾吾,很少言語,憨態可掬,一下子成了孩子們的新寵,他時而是小畫家、小工匠、小音樂家,時而又搖身變作小園丁、攝影師、化學家,甚至還當過電影明星、小裁縫。他天生膽小,卻又充滿了好奇,心地善良,時常冒出些機靈聰慧的小火花,很快他又博得了大人們的歡心。

  中國觀眾在動畫王國裏,在日本、美國之外,忽然發現了別具風格的捷克動畫片,那兒也正是鼴鼠誕生的搖籃。

  2002年夏天,我們的捷克電影之旅便特地安排,造訪了捷克動畫電影的重鎮—布拉格動畫短片製片廠和木偶片廠—“小鼴鼠的家”。

  雖然早已事先聯係好,但尋訪廠址還是令我們頗費了一番周折。它位於布拉格的近郊,寄身於大名鼎鼎的巴蘭道夫電影製片廠裏的一個角落。巴蘭道夫的繁忙紅火,愈發使這個角落顯得冷清孤寂。許多巴蘭道夫電影廠的員工甚至連門衛都說不清動畫片廠的確切位置。

  就是這座占地不大的三層小樓,構成了動畫短片和木偶片兩個製片廠。這扇門進進出出的電影人每年製作上百部動畫片,自從四十年代末建立以來已經創作生產了近萬部作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全世界都遙遙領先,令人歎服。從這裏誕生的那一個個惟妙惟肖生動可愛的動畫明星更是深入人心,給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帶去無限歡樂。

  走進這扇門就仿佛邁進了一個童話世界,動畫形象俯首可拾,天真純樸的氣氛洋溢到每個角落。我們也仿佛又回到兒時,象一個頑童一樣,好奇地發現著動畫片製作的每一個工序和每一道環節。

  動畫片不同於一般故事片,雖然短小,但工種繁多,流程複雜,需要極其細致、耐心和豐富的想象,更要有一顆童心。

  采訪剪接師VITKOVA:“我從事這個工作已經50年了,你可別說我老,我還很年輕。剪了多少部片子,我也不清楚,有幾千部吧,我剪的多是手畫或剪紙的片子。我的工作很有趣,我愛這個工作,所以一乾就是這麽多年。”

  這些可愛的動畫工作者就是鼴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正是他們一筆一劃、一格一格地創造出了這些活靈活現的小精靈,幾十年了,小鼴鼠們仿佛永遠長不大,一如既往地歡蹦亂跳,而他們的創造者們很多都已白發蒼蒼了。

  《鼴鼠的故事》從五十年代一直到2002年,幾乎每年都有新故事,有時一年能出三四個故事,已經成了係列名著,象這樣的係列動畫片在捷克還有《馬赫與斯蓓斯朵娃》等四五個係列,這與迪斯尼的《米老鼠與唐老鴨》、華納兄弟公司的《貓和老鼠》、《兔拔哥》等係列有異曲同工之妙。

  漫步在布拉格街頭,卡通玩具店,木偶商店隨處可見,琳琅滿目,令人駐足,愛不釋手。而在舊城廣場周圍還散布著許多木偶劇院。不僅有兒童劇,還有專門供大人欣賞的木偶戲,甚至連莫紮特當年在布拉格創作首演的歌劇《唐·璜》都有木偶劇版本,各國遊客們也都不願錯過機會,領略捷克人特有的傳統。木偶戲,動畫片在這裏蔚然成風,有著廣泛的基礎。木偶電影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采訪木偶片廠廠長MICHALHAVLK:“公司是1947年建立的,47年之前,捷克有動畫電影,後來木偶廠獨立出來專門生產木偶電影。最早其實是因為請演員拍電影太貴了,才拍木偶電影。但後來發現木偶電影很受歡迎,於是就拍了很多。木偶電影也產生了很多木偶明星,象好兵帥克,雖然拍了很多電影版本,但木偶版的帥克大家一直還記得。”

  我們終於遇到了赫赫有名的好兵帥克,作為捷克文學的典型形象,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木偶帥克已到過中國。

  采訪木偶片廠廠長MICHALHAVLK:“在捷克,有一個習慣,電影院每逢周日都會放映木偶片,動畫片。以前放映故事片之前都會先加映動畫片。觀眾們很喜歡這種方式。”

  波希米亞的土地和曆史塑造了捷克人自由、富於想象、純樸、幽默的性格,我們采訪過程中許多人都談到捷克人的這些性格特點。

  采訪導演FABREBEC:“捷克人愛開玩笑,愛開自己的玩笑,富有自嘲精神。”

  采訪文化部官員HANA:“捷克的土地很平和,沒有高山、大海、懸崖峭壁,也許正是這樣,捷克人的性格也很平和。”

  捷克人幻想、幽默、童真的天性激發和成就了他們的動畫片、木偶片。

  隨著九十年代初捷克的社會變革,體製轉軌,捷克動畫片廠、木偶片大量減員,產量減少,出現了下滑趨勢。聽說不久它們就會有新的東家,成為私營的電影製片公司。不知到時候人們喜愛的捷克動畫片會是什麽樣子。

  讓我們再說說那隻可愛的小鼴鼠。他的原創者們年事已高,決定封筆,2002年製作完最後一集小鼴鼠的故事《鼴鼠和青蛙》就會和大家告別了。但它帶給人們的歡樂將永遠留在無數人童年的回憶裏。2002年捷克係列動畫片《馬赫與斯蓓斯朵娃》將視線投向中國,與中方合作拍攝了動畫與真人結合的兒童片《神奇的電話》。借助一部奇異的電話,馬哈來到了中國,而中國小朋友又置身於布拉格。這樣有趣的故事,一定會引起許多小觀眾的好奇。而捷克動畫片與中國又會增添一份新的緣份。

[4]
萬維網上如何在線播放捷克童話動畫片《鼴鼠和綠星星》
請點擊: http://www.tvix.cn/play.php?v=W6aKe3gLsmn

[5]
《白豚,不該消失的長江女神 》

白豚的祖先是陸地上的哺乳動物。約在七千多萬年前冰川期的出現,鯨類從陸地移居水中,大致在2500萬年前,白豚的祖先就生活在長江裏,它是我國長江中下遊獨有的古老物種,白豚是世界上非常稀有,甚至比熊貓還珍貴的一種水中的珍稀動物。2000多年前的《爾雅》一書已對白豚作了記載。晉朝學者郭璞為《爾雅》作注釋時,對白豚的形態和行為作了詳盡的描述:尾如魚,大腹,小喙,銳而長,齒羅生,上下相銜,鼻在額中,能作聲,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細魚,大者丈餘,江中多有之。19819月,我國地質工作者在廣西桂平縣發現了一塊原白豚下頜骨化石片段,它記錄約2000多萬年前的古老性狀,發現白豚的內部結構和形態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人們把保留著古老性狀的現代生物稱為活化石,白豚就是一種活化石,是人類研究生物進化史的一個重要依據。

白豚屬胎生動物,性成熟後每兩年一次十月懷胎,每胎一仔,哺乳期為半年。白豚的體形雖然像魚,但仍保持著哺乳動物的共同特性,它有36度的恒定體溫,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仔豚必須潛水到母豚腹部找到乳頭,才能吃到奶,吃幾口就得出水呼吸一次。這樣反複幾次,才能吃飽肚子。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白豚喜歡群居生活,通常兩三頭以上一起出沒在沙洲邊、灘區和河流湖泊的入口處,幼豚遊在中間,大而壯的豚在前後左右相伴。

白豚主要捕食長江中的魚類。它的上頜和下頜的每側各有30多枚牙齒,可以將魚咬住不放。它不咀嚼,隻把捕到的魚囫圇吞下。由於在水中遊泳會消耗很多能量,因此它必須吃大量食物加以補充,每天所吃的魚約相當於體重的110。白豚的眼隻有綠豆粒大,雖有感光功能但分辨能力很低。它利用聲納信號探測外界事物並獲取食物、尋找伴侶和逃避敵害,這種奇特、精確、高效率的回聲定位功能,就連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聲納技術也無法與之媲美。

白豚目前已不足100頭!1996年被世界自然資源保護監測中心公布為全球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上最瀕危的3種鯨類動物之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將其列入《國際瀕危物種紅皮書》“極危”物種名錄中,中國政府早就已將白豚列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造成白豚瀕臨滅絕的原因是多樣的,除了白豚自身繁殖能力較差外,最主要的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白豚麵臨的處境日益艱難。

其一,長江魚類資源迅速減少造成了白豚和漁民“搶”魚吃的局麵。長江一直是白豚的伊甸園,而長江不斷提高的捕撈技術使捕撈強度日益增大,以及不法之徒大量使用有害捕魚手段,長江的魚類資源大大減少,從而使白豚難以糊口度日,生命麵臨嚴重的威脅。

其二,捕撈作業對白豚的誤傷事件時有發生。漁民的捕魚區魚類資源相對比較集中,也是白豚捕食、休息和扶幼的最好去處。滾鉤、電魚和炸魚對白豚的生命造成了威脅。由於捕撈作業誤傷死亡的白豚幾乎達到死亡總數的一半。

其三,航運業的發展直接威脅著白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豚的生活空間漸小,船舶的噪音汙染破壞了白豚的正常生活,還有清理整治航道,爆破淤灘暗礁誤炸白豚。

另外,日益嚴重的水體汙染也使白豚陷入困境。隨著沿江工業的迅速發展和農藥的大量使用,長江水體的汙染日益嚴重。一項研究表明,白豚體內的有害物質含量比海豚要高得多,從而大大影響了白豚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食物匱乏、身受重傷、缺少棲身之地、飽嚐汙染之苦……使白豚的生存麵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資料顯示,曆年來收集到的白豚標本中90%以上的死亡是由於人類活動直接造成的。有關專家指出,白豚如果再得不到行之有效的保護,它將在25年左右的時間裏滅絕,這將是世界上第一種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豚類動物!

摘自: http://220.194.170.35/web/bkzyc2/214.htm


初稿 :  2006101
二稿 : 2006 10 4
稿 : 200611 26
稿 200611 29
稿 :  20077 22 日:加視頻(817
稿 ??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