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住的小區是個“老區”,之前一直不知道,蘇丹爸住在這兒多少個春夏秋冬,打招呼的都是老外鄰居。時不時我總會自言自語,怎麽沒有華人鄰居呢?真是奇怪。偶爾他會問:這個周末你想去唐人街嗎?在那兒你可以見到很多華人。其實是他想念那兒的廣東早茶了,那是他的最愛。
時間久了點,認識了一個華人鄰居,便突然認識了很多,再後來才發現我們住的是多麽近,幾乎都在一個山頭上,甚至可以說形成了一個包圍圈。走路,開車都不過幾分鍾而已。有一次晚飯後散步,剛出門看到前麵路口有倆人也在散步,再仔細看竟然是蘇丹爸的老鄉,那位哈佛生的父母。
好吧,既然進入了鄰居的視線,那我就介紹一下咱家的鄰居們。
第一位也真的是哈佛生的父母,不是因為他們的孩子在著名的哈佛就排在第一,實在是第一華人近鄰。從咱家出門前麵路口右轉,再路口再右轉就到他家了。如果後山上沒有樹,說不定站在二樓窗口就能看到他家的後窗了。他們夫婦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來自台灣。
那時蘇丹還沒出生,出門當然很方便,也不在乎呆的時間長短,和其他朋友在他家聚過幾次。去年底蘇丹即將出生之前,我們收到特別邀請,那天呆到11點多才回家。雖然知道太晚有失禮節,但也是事出有因。那時的我正處於漫長的懷孕期,雖然平日裏也知道為了孩子的健康要保持快樂的心情,但說著容易做起來卻是極不容易。平日裏倒不覺得,遇到年長我一些的過來人關心時,也許因著是相熟又覺得是可以信賴的人,那不起眼的點點滴滴累積起來便象三座大山似的壓的人喘不過氣來。一直羨慕從前看的那種東家長西家短的電視劇,羨慕他們凡事都有居委會大媽的關心和開導。今天隻有我們兩家人,於是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倒了出來,似乎要格外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新帳老帳一起算。當然,我們都知道那些陳芝麻爛穀子永遠也沒有辦法“買單”一次結清,因為那都是過去式,不能再重新來過。
話說遠了。那天的晚餐是“自助式”壽司,用一整張紫菜餅卷入米飯和各式小菜,依個人口味添加醬油和芥辣,然後就象以前在家裏吃煎餅卷菜一樣,很是有趣。難怪這裏的中餐廳有一道菜頗受老外的歡迎,那就是木須肉。之後的湯也極好吃,忘記問是什麽湯及做的方法。隻記得那湯味道甜中帶有淡淡的香味,是台灣小吃。
起初認識時,並不知他們有個在哈佛讀書的兒子。後來其他的鄰居告訴我們後才時常聊天時談起。想來他們也是很低調的人,我也從沒見過他們很炫耀的神情。雖然隻是這一個孩子,但從沒有嬌慣他。在他的房間裏掛滿了從小學到大學各時期的獎狀,大多都是最高榮譽的獎項。有一張夾照片的卡片,照片中的一對就象金童玉女,隻是那女孩兒是金發碧眼,以為是他的女朋友。因為在大學裏任學生會主席,那是學生會秘書,也是同學。因為兒子4歲時才隨父母移居這裏,父母仍然希望未來的兒媳是來自台灣的華人,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慣等相似,比較容易相處。
總共見過他家的兒子兩次。一次在他家裏,因為那天很多人所以他隻是拿東西時下樓一次,穿了T恤和睡褲,皺巴巴的,象個小中學生,臉上好象還有一點青春痘,看到時以為是他家的親戚。我壓根兒就沒想到那就是這個小區頗有名氣的哈佛學子。哈哈,看來我也是俗人一個,難免以貌取人。有一次問及他幾時回來,回答說已經回來了,因為今年畢業,現正在UCLA實習,所以住在家裏,那天我應該見過他。我這才反應過來,天哪,那個中學生模樣的就是你們家的哈佛高才生??
幾個月之後的一個周日,在教會午餐時,他媽媽帶了一個人過來介紹說這是我兒子。那時蘇丹已經兩個多月。抬頭看到的似乎與第一次完全不同的人,個子比他父親還高,骨架很寬,很壯很結實的一個年青人。印象裏的哈佛生或者未來的醫生應該很秀氣斯文的樣子吧,可他更象個運動員。對了,他媽媽說過他喜歡打網球。蘇丹爸和他說英文,他也說英文,我們用中文打招呼,他也說很好的中文。後來蘇丹爸說,他逗蘇丹玩的時候手有點粗。我不明就理,問了半天才知意思是說他逗蘇丹玩時手不夠輕和溫柔。我說沒有蘇丹時你知道怎樣抱孩子或逗小嬰兒玩嗎?雖然他的手是拿手術刀的,而且是心髒科的手術醫生,但也許他從沒有抱過這麽小的孩子。我當然知道我的話不中聽,明顯在偏向另一邊,對吧?誰讓人家是哈佛的高才生呢。
兩個月前他們說經過多番考察,兒子最終選好了工作的醫院在密歇根大學,而且希望結婚後和父母一起住,他們將於8月24日啟程去和兒子團聚。父母都沒有讀過大學,多年來做的也都是極普通的工作,尤其媽媽說每次找工作首要考慮的是時間要方便照顧孩子上學。爸爸很老實,喜歡開玩笑,但話不多。家裏凡事媽媽做主,包括這次來我家為他們送行,爸爸隻說周末都排滿了,其他時間要問我家的娘。媽媽說一直以來凡事都以兒子為主,凡事都會和兒子商量。這次也是如此,放棄這裏的工作和住了多年的家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也隻因為要照顧兒子,因為除了假期,醫生平時都很忙。好象兒子已經有了女朋友,曾向我們提到結婚後兩個人都要上班之類的事。
他的父親排行老五,有兄弟七 個,大都住在附近城市。他的爺爺現在上海安度晚年,在台灣有很大的企業,現由他的大伯代為管理,到底有多少家產誰也不清楚,隻知道兒子中誰要做生意需要時給幾百萬(不知是美元還是新台幣)。但這一個兒子是個老實本分的人,從來都是給別人打工,所以也從沒得到大數的資助。考上哈佛的孫子也隻是照常拿個壓歲錢。哈佛的學費有多貴咱不清楚,但父母付出的已是他們的全部,爺爺應給過一些幫助吧。
因為錢,家人略有不和,多年不曾聚齊過,這次媽媽要求家裏所有的兄弟妯俚一起為他們餞行,希望借此機會家人不計前嫌和睦相處。最終是一個大團圓。
末了,問蘇丹爸,快向人家學習好好培養你的兒子,將來也考個名校。他竟然說那將會毀了蘇丹的一生和我們的後半生。那不讀大學或讀咱家門口的社區大學可以嗎?當然不行,讀個和我那個一樣的學校就可以了。
這話有點離譜。因為他的學校在遙遠的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