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推薦幾部歌劇(又:簡介歌劇的發展)------ 答朋友問(一)

(2006-08-22 01:59:18) 下一個


本文專業性強,趣味性不大,對歌劇發展史有興趣的,想培養點興趣的朋友請繼續 ……

不感興趣,卻對演唱技巧和演唱語言感興趣的,請跳過前麵到後麵看補充和通知 ……

---------------------------------------------------

最近收到一些有關歌劇問題的留言,首先感謝朋友們的信任,我歸納了一下,主要有三個大問題: 1. 推薦幾部好歌劇; 2. 怎樣才能在演唱中拓寬聲區的音域(既:如何提高演唱技巧); 3. 為什麽歌劇演員可以使用多種語言演唱。今天先談第一個問題 --------

這個周末我剛結束 Summer Opera show ---- L’elisir D’amore ( The Elixir of Love,花好月圓, by Gaetano Donizetti) ,它是我在舞台上演出的為數不多,有著喜劇風格,並以大團圓為結局的一部十九世紀的歌劇,這次和以往一樣因曲終人散情緒有些許失落,不同的卻是心情舒暢,因為我在舞台上和有情人終成眷屬:))另:由於演 A 角,任務重,壓力大,瑣碎和突發性的事情較多,所以請朋友們原諒我沒有及時回帖,也來不及一一回了。西方音樂史源遠流長,各種音樂變革和音樂形式的發展隨著宗教和政治的演變而不斷完善,用一個貼,一篇文章是概括不完的。在這兒我以歌劇形式發展的先後順序,簡介各年代比較有代表性,今天還在流行,我演過或唱過其中詠歎調的歌劇供朋友們參考。在推薦歌劇的同時,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點她的發展史。 對於具體到某部歌劇細節性的問題,我爭取在以後的文章或我的博客裏開一個欄目給大家詳細解釋和討論吧。

歌劇的發展經曆了幾個時代, 分別是: Baroque Era ( 巴洛克時期 1600--1750) , Classical Era ( 高雅音樂時期 1750--1815/20) , Romantic Era ( 羅曼蒂克時期 1820--1900) ,和 20 century ( 二十世紀 1900 後 ) 。

Baroque Era: 歌劇是這個時代一種新興的音樂形式,也是由於 Middle age ( 中古世紀,800-- 1400) 和 Renaissance Era ( 文藝複興時期, 1400-- 1600) 的一些歌唱形式不能滿足人們感情宣泄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早期的巴洛克歌劇,旋律和配器都相對簡單,演唱部分,基本上是由一些詠歎調( Aria) ,宣敘調( Recitative,音樂伴奏說唱台詞的形式)組成,合唱隊伴唱意義不大。而且,幾乎是把詠歎調平分給主要角色來演唱 ( 比如, A 三首, B 三首,C 三首 ) ,我們曾在課堂上開玩笑說,這種平均分配現象相對後期歌劇絕對的主次之分是多麽的公平,減少多少矛盾啊!器樂伴奏部分也非常簡單,旋律部分一般由 Viola( 中提琴 ),Cello( 大提琴 ),或 Bassoon ( 低音管) 組成,鍵盤部分由 Organ( 管風琴 ) 或 Harpsichord( 鋼琴前身,風行於十六至十八世紀,現仍被使用 ) 彈奏,這種伴奏形式在音樂上叫做 Basso Continuo 。意大利作曲家 Monteverdi ( 1567—1643 )的 Orfeo 就是這麽一部具有以上典型特征的早期 Baroque 歌劇作品。這個時代,歌劇在意大利,法國,英國先後發展起來。法國的歌劇先後以 Lully(1632—87) 和 Remeau (1683—1764) 為代表。 英國作曲家 Henry Purcell ( 1659—95 )的 Dido and Aeneas ( 1689 )是第一部取得巨大成績的英文歌劇,也是比較有時代代表性的愛情悲劇作品。

Classical Era: 由於 Baroque Era 歌劇的裝飾音不在譜子上標示出來(指意大利,法國會簡單標出),很大程度上憑歌手感覺自由演繹,後期的詠歎調裏,歌手演唱時基本上對每句都加以裝飾,作品被複雜化。在這種情況下, Classical 時代作曲家 Gluck 進行了一係列的音樂改革,最主要的一點是把音樂簡單化,並且增加了合唱隊在歌劇中的份量,器樂部分也不再隻是簡單的履行伴奏義務,而充當起了一個更加具有表現力的角色。奧地利作曲家 Mozart ( 莫紮特 ) 的歌劇是這個時期的主流代表,他不僅響應了這種簡潔化的改革,還創作性的在歌劇的上下部都增加了 Finale,如: Cosi fan Tutte ( The School of the lovers ), 2004 年,我演過上半部,扮演了妹妹 Dorabella ,其中的詠歎調 “Smanie Implacabili ”(來吧,這無止境的煩惱) 表現了 Dorabella 與心愛的人分手後的痛苦,焦慮,無所顧忌的發泄,演唱者表情誇張痛苦, 卻意在逗樂觀眾。上半場以六個主要角色的混唱後又齊唱而結束,這就是 Mozart 在歌劇創新中使用的 Finale (結局)。他其它的代表作,有大家所熟悉的 Le nozze di Figaro ( 費加羅的婚禮 ) 屬於 Opera Buffa , Don Giovanni 屬於 Dramma giocoso---- 它是這個時代比較特殊的風格,融 Opera Buffa (喜劇歌劇)和 Opera seria (嚴肅歌劇)於一體。另外一部比較有名的是他的 German Opera (德國歌劇) The Magic Flute (Die Zauberflote 魔笛 ) 。

Beethoven ( 貝多芬 ) 是 Classical 末期, Romantic 初期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對交響樂的改革(如有興趣,以後可詳細討論)。 Fidelio (費黛裏奧)是 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劇,因為對人物的勾劃和歌手音域的安排並不象他寫器樂曲時那麽的自如,完成了這部後,他就停止了歌劇創作, Fidelio 的序曲( Introduction) 非常美,值得一聽 。

Romantic Era: 這個時代的歌劇發展以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為中心,音樂形式和結構的創作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 Bel canto” 是 意大利 Romantic 早中期所流行的歌唱形式,它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普通議為“美聲”,但和中國概括性定義的西方唱法就是美聲的解釋有所區別,那個時代這種形式的作品多創作給花腔女高音。代表人物有 Rossini (羅西尼 ), Bellini ( 貝利尼 ) , Donizetti ( 唐尼采蒂 ) 。 Donizetti 的 Lucia di lammermoor 是一部 Romantic melodrama ( 浪漫劇 ) ,也是他的代表作;其他比較成功的作品有 Don pasquale ,還有我剛演完的 The Elixir of Love ,這兩部都屬 Opera Buffa 。 Rossini 著名的作品有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 塞維裏亞的理發師 ) ,其中的詠歎調“ Una voce poco fa” ( 我聽到這美妙的歌聲 ) 旋律優美,非常動聽,是我最喜歡的詠歎調之一(建議聽聽)。

Verdi ( 威爾第, 1813-- 1901) 主導了 Romantic 後期意大利歌劇的發展,他的代表作有 Rigoletto , Aida (阿依達) , Otello (奧賽羅)等。他對歌劇改革的貢獻在於 ----- 使伴奏部分的管弦樂隊更富戲劇色彩,在他歌劇的第二或第三幕中加一個 Choral Finale( 合唱結局 ) ,通常有一個 Prayer Scene( 祈禱的場景 ) 在最後一幕的開始(一般是第四幕), Rigoletto 就是一部具有這種典型特點的歌劇。

如果分得再詳細一些, Puccini 應屬於 Post—Romantic 時代(大約 1890--- 1910) 的意大利作曲家, 他歸 Verismo 一派 ( 二十世紀初期意大利歌劇中的寫實作風 ) ,主要代表作品有的 La boheme ------ “ Che gelida manina ” ( 冰涼的小手 ) ,“ Quando menvo ” (漫步街上)都是這部作品中有名的詠歎調 ; 還有 Madam Butterfly (蝴蝶夫人),其中的詠歎調“ Un bel di ,Vedremo ”(晴朗的一天)是我喜愛的歌曲之一 ; 另一部 Puccini 著名歌劇 Tosca (托斯卡)中的 “ Vissi D’rte, Vissi D’amore” ( 為藝術,為愛情 ) 也是廣為傳唱的詠歎調。

在法國, 作曲家 Gounod 的 Faust ( 浮士德 ) , Mignon (曼儂),還有 Georges Bizet 的 Carman (卡門)都是比較成功的 Romantic 時代的法式歌劇。 德國歌劇在十九世紀後期以 Richard Wagner ( 1813—83 )的作品為代表,雖然他的歌劇因他的人品與樂曲和聲的不和諧而備受爭議,依然阻止不了他的領導地位,他著名的歌劇有 Tristan und Isolde ( 1859 ) ; The ring of the Nibelungs ( 1854—1874 )等。

20 century :是一個以政治,戰爭,爭取自由,藝術要求創新等因素決定音樂形式百花齊放,多種流派並存的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有 expressionism ( 表現派),音樂以 Harshly dissonant (刺耳的不和諧)和 Atonal (無調性)為特色,代表人物有奧地利作曲家 Schoenberg 和他的學生 Alban Berg 。 Berg 的歌劇 Wozzeck , 就是采用了這種比較極端,刺耳的配樂形式來烘托一個充滿血腥的場麵,音樂聽起來極為恐懼,雖然有名,我卻不喜歡。

建議:答 ----- 關於如何欣賞歌劇:在聽歌劇之前,先做做功課,上網或書上查一些相關故事內容的資料,如果查不到,可在進歌劇院之前,在門口領一份 Program ,就是內容簡介閱讀。了解故事的內容,即使語言聽不懂,也會幫您跟隨演員的表演理解劇情,達到一個最佳的視聽效果。


補充:答 ----- 關於藝術的再創性:在嚴肅音樂中,如,歌劇 ----- 演員可以有她個人的演繹風格和獨特的唱腔,導演可以對人物的表演手法有她自己的要求,指揮也可以對某小節音樂節奏的快慢和強弱有自己的處理方式,但,無論怎樣有自己的格調,都不能改變原作曲家所要表現給人們的他作品的真實意圖。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聽說過有人對二十世紀前的歌劇進行二度再創作的。再創性空間小, 是構成嚴肅音樂含義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與那些再創性較高的現代藝術,或抽象藝術的一點區別吧。


通知: 鑒於接下來的兩篇文章將討論歌唱技巧和歌劇演員為何可使用多國語言演唱(如:拉丁,意,法,德語),這兩種技巧都主要是采取麵對麵授課的形式才可以解決根本問題的課目,用文字溝通相對難度大,占版麵多,我也可能會漏掉您的問題,在完成這兩篇文章後,我將在博客裏先後開一個交流專欄,供那些有興趣的朋友學習討論。好的問題和好的答案,我會貼到相關的板塊上,讓大家一起分享。最後,鼓勵那些喜歡音樂的朋友提問題,不僅是歌劇方麵的, 也可以是交響樂,管弦樂,鍵盤樂等,它們也曾是我的必修課。不用怕問題簡單,隻要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時間也允許的情況下,凡和音樂專業有關的問題,我都會在這個度假的過程中盡可能,也盡快的回答。



------------------------------------------

本文版權作者舞台生涯所有,鑒於網絡寫作版權保護的難度,電子郵件opera_forum@hotmail.com將作為原依據。

如有轉載,請聯係作者,Email: opera_forum@hotmai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3)
評論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清雲和laozheng 先生留言:))
laozheng 回複 悄悄話 Good article and interesting comments

thanks all
清雲 回複 悄悄話 舞台生涯

謝謝你的好文章及在我的古詩中的留言。我已回話,不知你收到沒有?祝好。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To:雪山飛鳥

Hi,不好意思才給你回複, 我剛回來。下麵是我在辦公室找的覺得還不錯的有關歌劇方麵的書和electronic resource,他們基本上cover了各年代的歌劇史,看你能不能在圖書館找到。假如找不到,我再去資料庫幫你找其他的。

1.A history of baroque music / George J. Buelow.

2.Opera in history: from Monteverdi to Cage / Herbert Lindenberger

3.Mozart and his operas / David Cairns.

4.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pera [electronic resource] / edited by Roger Parker.
5.The bel canto operas of Rossini, Donizetti and Bellini / Charles Osborne

6.A history of bel canto / Rodolfo Celletti ; 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by Frederick Fuller. By Celletti, Rodolfo.

7.A book of operas; their histories, their plots, and their music. Two volumes in one, combining "A book of operas" and "A second book of operas". By Krehbiel, Henry Edward, 1854-1923.

8.Twentieth century opera: a guide / by George Martin.
9.The Metropolitan Opera stories of the great operas / by John W. Freeman


下麵是一封回答你關於作曲家Alban Berg和Alban Berg弦樂四重奏小組的Email. 因為我不太明白他們的關係,就Email了我以前的professor----Dr. T.,他是一位有名的clarinet Player, 曾作為首席clarinet Player在歐美眾多交響於團和弦樂四重奏小組 (String quartet) 演奏。 拿到博士後,邊演出邊教課(教clarinet, Music history and Symphonic literature),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Yes, I have heard of Alban Berg, the composer and the string quartet.

I don't think there is any significa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mposer and the group, except that the group is from Vienna and has specialized in all the works composed by Viennese composers from late Mozart to Beethoven to Berg. ”----Dr.T.
附點 回複 悄悄話 P.S.附點是動詞,加點柴薪,添點佐料,既沒有錦上添花之才,亦無綠葉輔助之能.
符點是名字,其依附於聲音之後,人雲亦雲,拾人牙慧.故我取附點.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符點, 謝謝你的問題和提供的資料,它會對很多來我博客的音樂愛好者有一些幫助。你提了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問題好,自然就能激發出好的答案。以後有什麽問題,隻要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會盡力回答。
附點 回複 悄悄話 太謝謝您了,花了您那麽多時間.很有見地,尤其是您這次寫的讓對我對我所不熟悉的女高音有點感性的認識.再次謝謝!
我文中引的人物:
Beniamino Gigli(1890-1957) , 吉裏
意大利男高音,最初在羅馬師從A•邦納西,後得到利西奧音樂學院的獎學金,在那裏師從卡托尼和羅薩蒂.1914年在帕爾瑪國際聲樂比賽中獲頭獎,同年又在洛維哥首演《歡樂的歌女》.吉裏早期事業的高峰是1918年在斯卡拉劇院為紀念博伊托而上演的《梅菲斯特費勒斯》中擔任主角,1920年他在大都會歌劇院連續上演12個演出季,扮演了28個角色.吉裏被稱為卡魯索第二,從20年代初一直到40年代末,他演唱過整整60個曲目的歌劇、彌撒劇、清唱劇,樂評家馬克斯•斯密特曾這樣描述他的演唱:"吉裏的聲音是抒情男高音,在中音區特別柔和、熱情----音色很美.當他唱中強音時,是非凡的柔軟、文雅;當他大聲唱時,則是飽滿而宏亮.吉裏的嗓子是在卡魯索之後在紐約聽到最漂亮的男高音,吉裏的歌唱中特有的高亢的強度、熱情洋溢的生命力和表現力,則是他最典型、最突出的特點."

斯義桂:美籍華人,著名男低音歌唱家,享有盛譽的美聲教育家,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伊斯特曼音樂學院聲樂係主任、終身教授,1961年,肯尼迪入主白宮,在總統就職儀式上,斯義桂榮任首席演唱,肯尼迪稱讚他是“美國的文化使者”.1966年、1967年兩次獲得巴黎國家唱片學會獎.七十年代是斯義桂歌唱藝術走向輝煌的時期,他活躍於歐洲的伯利恒音樂節、荷蘭音樂節、巴赫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阿斯彭音樂節等國際權威音樂舞台,還獲得了荷蘭政府為獨唱、獨奏唱片中最佳音樂詮釋者所頒發的“愛迪生獎”.1970年起,斯義桂先後在美國克利夫蘭音樂學院任聲樂教授,在羅切斯特大學伊斯特曼音樂學院任聲樂係主任、教授、終身教授.因他在國際聲樂界的崇高地位,不但榮任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就職儀式後音樂會的首席演唱,還兩次應邀到聯合國,擔綱演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To:雪山飛鳥
謝你的留言,我現在out of town,回去後,會盡快總結一下過去用過的幾本好書,推薦給你,並回答你的問題---It's a good qestion!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1。誰是吉裏,告訴我他原文的名字。
2。 bel canto是這個時期的一種稱為美聲的形式,他不像今天中國定義的含義那麽廣泛,如果你看清楚了我上麵的文,應該知道我提過了。曆史很長,我隻能盡力寫一個縮影,細論,得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3。我也說了,bel canto形式的作品在那個時代多寫給花腔女高音(soprano I),很多作品都是為他們認識的歌手定作,而Pccini 和verdi 的作品範圍相對廣泛一些,女高音的詠歎調,Soprano I 和Soprano II 基本都可以唱,但soprano II音色相對厚一些,音色更具戲劇性,演唱Pccini和verdi更具特色。
4。演唱技巧:歌手自然是到了一定的歌唱水平才能演唱 bel canto形式的作品,因為他作品裏包含了太多的melisma(flowing passage of many notes sung to a single syllable),需要有控製的氣息去支持他的流暢,假如你對聲樂有一點兒了解,這個道理不講也明白。
5。聲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growing,如:女高音---在上大學甚至是畢業後,有些人都很難定位是女高1 還是女高2。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的一個朋友以前是女中音,3年前,她考上了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舊金山音樂學院)的研究生,去後, 被認為應該是女高2,老師又重新給她選了一些女高的作品練習,現在她畢業了,成了一名專業演員,可她仍不確定自己是女高2還是女中1,因為都可以唱,她就不管聲部,覺得適合自己的角色就參加Audition,因為她在30歲之前都不會確定自己確切的聲部。判斷一個人的聲部,是以音色來決定,並不是音高,因為對一名專業演員來說,音高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我自己而言,也是經過了這樣一個轉變,不同的是,我是徘徊在第一女高和第二女高之間。所以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我演唱了很多風格的女高音作品,今天能演bel canto形式的歌劇,唱他的詠歎調,隻能說,我的技巧更加純熟了,演唱的範圍更廣了,不能說可以唱那位作曲家的作品就表示我技巧更高超,目前對我來說,積累是很重要的,隻要我能唱的,適合我的角色,我就唱,因還不想給自己定型,將來不唱了,我會在音樂學院專職教課,有一個廣泛的積累會讓我的學生更加受益。
5。關於“19 世紀所存在的輝煌的美聲唱法在20 世紀已經開始萎縮或消失了”---她是在評論這種寫作形式被另一種取代,在我的文裏也提到了,音樂隨著各種變革和時間推移而演變成熟。每一個時代都有她講求創新的要求,不可能老停留在一種風格上,這種創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曆史在發展,人們的口味也在變。多種風格的嚐試和作品,都會有益於我們,評論的話題是無止境的,但看他評論的道理是否符合音樂的發展。
附點 回複 悄悄話 信手拈來:
古典美聲作品(以羅西尼、唐尼采蒂和貝利尼為代表)是考驗歌手技巧的試金石,吉裏認為:“演唱唐尼采蒂的歌劇比演唱普契尼的歌劇難得多。任何一個歌唱家以最平庸的嗓子和遠非沒有缺點的技巧如果是演唱某個普契尼的歌劇,都會很容易引起聽眾的錯覺,甚至爭取到更多的掌聲。但是同一位歌唱家在準備唱任何一個唐尼采蒂的歌劇之前,就要好好地考慮考慮了,因為他的作品會毫不留情地把每個演唱者的所有缺點都暴露出來。”確實,在唐尼采蒂或貝利尼的作品中,不管是詠歎調、短抒情曲、小詠歎調,還是緩慢的連唱,一切都從屬於高超的旋律。為了唱這些曲目必須很好地掌握氣息和聲音,善於輕鬆地把它們傳送出來。
但是,19 世紀所存在的輝煌的美聲唱法在20 世紀已經開始萎縮或消失了。--吉裏傳
Rossini together with Bellini and Donizetti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t the first of the great bel canto (literally, beautiful singing) ...
The vocal technique, Bel Canto once reached the highest height in their works declined after ...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To:附點
Hi, thanks for the messages!
1.Thanks for posting the plot on the board...people may need it.
2. about the chinese name...there are a few versions, according to my experience.. I prefer花好月圓...you can check it online.I have been singing original version since I came to oversea....never sing it in chinese.
3.about the vocal technique questions--- I need to write a long article to explain to you...coz ..your qestions sound weird. I am going for a vacation soon...and have 2 articles need to be finished...no enough time to answer you .
4.Who said"如歌劇界一般都認為意大利前三傑(唐,羅,倍)的作品已是美聲唱法技術上的最高峰,"?tell me the exactlly information where did you get it and who said that.
5.about you said this"(似乎前三傑女聲作品流行的不多)您又是怎麽看的呢?"..as my experience, I think those composers's opera and arias are very popular.. at least, I sing a lot and like them very much!

Sorry! can't type chinese right now..my lap top has some problem!
雪山飛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能請你介紹一本關於歌劇的書嗎?
還有你上次講到作曲家Alban Berg,還有一個弦樂四重奏小組也叫Alban Berg。他們是同一人嗎?他們錄製了Beethoven弦樂四重奏全集。先謝謝了!
附點 回複 悄悄話 L’elisir D’amore國內翻成"愛的甘醇"(二幕歌劇)唐尼采蒂曲。羅馬尼根據斯克裏伯的作品改編。1832年初演於意大利米蘭。
  劇情:在十九世紀意大利某農村,青年農民奈莫利諾和軍曹貝爾可萊都愛慕著莊園主阿蒂娜。江湖醫生杜卡瑪拉到村子裏兜售藥酒“愛的甘醇”,吹噓說,誰喝下這種酒,二十四小時內就能獲得心上人的愛情。奈莫利諾買了酒一飲而盡,又歌又舞,故意怠慢阿蒂娜。阿蒂娜為了報複,答應和貝爾可萊結婚。正當村民們為阿蒂娜的婚事唱祝福歌時,江湖醫生又來了,拿出從威尼斯新傳來的歌片,使阿蒂娜對與貝爾可萊的婚事感到猶豫。當阿蒂娜承認自己並不愛貝爾可萊,隻愛奈莫利諾時,奈莫利諾以為是“愛的甘醇”產生了力量。城裏又傳來了奈莫利諾叔父逝世並留給他一筆遺產的消息,村裏的姑娘紛紛追求他。經過一番曲折,阿蒂娜與奈莫利諾終成伴侶。杜卡瑪拉得此消息,誇耀這全是藥酒的奇效,於是人們都爭相購買他的“愛的甘醇”。

  唐尼采蒂的歌劇與貝利尼的作品同樣善於發揮意大利傳統的歌唱性特點,以優美流麗的旋律動人心弦。然而,他比貝利尼更注重戲劇性效果,戲劇結構更為豐富。此劇第一幕村中青年與杜卡瑪拉的二重唱是富有生氣的傑作;第二幕阿蒂娜與杜卡瑪拉的二重唱《什麽愛情呀》的曲調與伴奏頗富有情趣。阿蒂娜以為奈莫利諾不大理會她,傷心地走開時,奈莫利諾唱的《偷灑一滴淚》則是劇中最著名的抒情唱段。
附點 回複 悄悄話 能否請您談談上列您講到的各個時期歌劇演唱的技巧上的不同,和風格上的不同.如歌劇界一般都認為意大利前三傑(唐,羅,倍)的作品已是美聲唱法技術上的最高峰,那麽如何來看威爾第和普切尼的作品呢?著名聲學家斯義桂講唱莫紮特大多作品要突出"秀氣",那麽唱前三傑的作品呢?(似乎前三傑女聲作品流行的不多)您又是怎麽看的呢?
謝謝!
蹭聽的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看到你關於貝多芬序曲的回複了.
蹭聽的 回複 悄悄話 TEST
noso 回複 悄悄話 A lot of info. Thanks. : )
舞台生涯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閣老先生提的好問題,不然我成就不了這篇文章!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舞台》在繁忙的演出間隙回答了我提出的問題。
想爽就爽 回複 悄悄話 先睹(讀)為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