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5, 2007
這個周末撈到了一本《周易的智慧》, 拿起來就放不下去了, 本來有好多其他的重要工作當然就退居其次了.
荀子 說過,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
不知學問之大也
我平生第一次真正理解孫悟空聽到祖師講道時候的抓耳撓腮, 上躥下跳的興奮,以及拍案叫絕,繞房子幾圈的感受. 一口氣看完了綜意, 基本概念以及乾卦. 為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動得五體投地, 對周文王和孔老夫子的敬仰,真好像站在加拿大Alberta的山上, 在秋夜中景仰著浩瀚的星空...
我長歎一口氣…天下有識之士枉談讀萬卷書, 行萬裏路. 讓我看來, 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也許是為了最終能夠有能力和見識, 得以窺見這本群經之首之點滴也!!! 難怪有大師講過- 隻有《周易》能夠代表中國的智慧,一部《周易》,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他的智慧都可以用《周易》這本書來代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人當健當強,當仁不讓。處世宜卑宜厚,德被天下。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惟聖人乎!為人能剛能柔,可屈可伸。處世靜如蟄龍,動如猛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陰一陽之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處於世間,無非男女。若悟得陰陽之妙,處世之道盡矣。”
《易經》是非宅心仁厚之人不能得窺其境; 有所圖的, 有功利心的, 隻求結果的人是不會神悟其精髓的. 好在放下平常心對我來講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聽賢人講過, “當你最後踏上那塊金磚, 回首一望, 原來以前走過的路, 步步都是金磚”. 也許以前的準備都是為了今天這個機緣吧!
不用擔心鑽研了會寸步難行,那樣的人鑽研了也白搭,比如我,嘻嘻。
看了一下南師的說法, 真是不錯的. 更好的是終於找到了自己預料到的半途而廢學習法的極妙說辭--
我常常告訴同學,最好不要去鑽研《易》這門學問,如果鑽進去了,會同我一樣,爬不出來。如果一定要學,也最好隻學一半。如果真把《易經》學通了,做人就沒有味道了。譬如要出門了,因為《易》學通了,知道這次出門會跌倒,於是不出門了,一步都懶得動了。像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麽味道?何必去學?所以我說學《易》最好隻學一半,覺得奧妙無窮,如黑夜摸路,眼前迷迷茫茫蠻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個坑,會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於是不走了。可見學通了《易經》非常乏味,何必去學?話雖這麽說,但學《易》真的通了,哪裏還用來講《易經》;我現在還來講《易經》,可見就是半吊子,還不通。像我這樣不通的人,在這裏吹這些東西,還可以幫助大家摸摸這條路;真通了《易》的人,也許還會來這裏講,因為他知道我們這些人這樣盲目太可憐了,他有眼睛,喜歡來帶帶路,也說不定。
以前聽老師講易經,覺得趣味盎然,老師說學習周易要瞭解三個原則,那就是:變易 (時、地、人) 、簡易 ( 化繁為簡 ) 、不易 (宇宙本體)。
叫我們隻學一半好了,另一半等五十歲後,累積點智慧再研究~~~~~
北鶴兄,大抵有足夠智慧去研究易經了,嗬嗬!
P.S. 南半球的堪輿大師都來自家鄉的,用的都是老祖宗那套。。。隻是方向與氣候剛相反,如上月的20/1 大寒, 這兒卻變了大暑,43c 吹火風呢~~~~*_*
我也去找一本來看看.
嗯..想不到文王與孔夫子如此經天緯地之才, 也會預料不到地球是園的, 還有另一半的世界要反過來算才行...哈哈...
那位朋友在澳洲,新西蘭的請留言證實一下, 妳們那裏有沒有用易經八卦來算房地產的?
今天剛好和我們的律師也談到類似的話題,我們認為公司在過去10年裏走過一些彎路,做過一些現在看來不是最恰當的決定,而如果當初能考慮得更周全,現在就可以省心點,一步到位了。 律師說:“我不同意這一說法。當時的決定是基於當時的環境、狀況而作,而且,就算你當時想到,也不見得你就有現在這個條件去實施。還是需要有過往的鋪墊,才有今天最終到位。 就像當你吃到第七個燒餅覺得飽了,你也不能說前麵吃的六個都沒起作用啊。”
青石 或者是 草地 就好了.....
好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