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岸理財差異:上海人積極 台北人淡定(圖) 新華社

(2006-12-06 07:12:40) 下一個



最近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作為經濟發達的城市,上海人和台北人在理財觀念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前者積極求富,後者則淡定求穩。

  新華社報道,由上海《理財周刊》和台灣《SMART智富月刊》聯合進行的上海——台北兩岸雙城市民理財行為調查,是兩岸傳媒合作進行的首次針對市民經濟生活的調查活動。調查采取電話隨機抽樣方式,兩城市受訪市民超過2000人,調查內容涵蓋理財心態、理財行為、財富水準等方麵。

  調查顯示,上海受訪者中認為未來一年經濟前景更好的比例高達58%,而台北則有51.9%的人表示不樂觀,這也導致兩地市民在理財願望上表現出較大差異。

  對於上海人來說,現實的財務壓力和對未來的預期,令“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日子”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目標。但與此同時,上海人對物價水準持續上升、社會保障水準較低等表現出一定的憂慮。

  而多數的台北人由於經曆過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階段,也有一定的財富積累,財務壓力相對較小,加上近年投資理財收益不佳,所以理財願望比較弱。



  兩地大部分受訪者雖然都將積累財富的方式鎖定在上班、投資、創業,不過上海受訪者中有近九成傾向於投資股票、基金、期貨等金融工具,而半數的台北人選擇老老實實上班,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腳踏實地努力存錢。

  隨著大陸理財市場的發展,最近一年上海人的投資頗有收獲。調查顯示,投資者中,64.2%和72.2%的人投資於股票和基金,其中接近七成有10%以上的收益,個人資產增值速度超過同期銀行儲蓄利率。而台北受訪者中,投資股票與基金的都揮辛匠啥啵?渲薪鯰興姆種?煌腹?蹲首?飼?3??宄傻娜嗣揮腥魏甕蹲市形??

  在選擇未來最優先增加的投資工具時,上海受訪者中分別有20.4%和37.9%的受訪者鍾情於股票和基金。黃金和期貨、期權等新興理財工具也獲得了一些人的青睞。與此同時,僅有不足一成的人選擇了房產投資。而台北投資者比較傾心於銀行儲蓄、房地產和基金,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沒有投資的想法。

  《理財周刊》社副總編輯程蔚表示,此次調查的結果表明,享受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豐厚成果的上海人,對未來充滿信心,積累財富成為“全民運動”並令個人理財市場日漸紅火;台北人則經曆著經濟高速增長之後的穩定期,人們對未來預期不甚樂觀,生活品質成為多數民眾追求的目標,對個人理財的追求則顯得較為淡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