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善與邪惡是水火不相容、永遠不能共處的” ------訪北京英木蘭修

(2006-08-03 18:29:20) 下一個

 


2002
0729


  新華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黃燕 李京華 李煦)68歲的醫生英木蘭,今天在北京西什庫教堂發願成為北京天主教若瑟修會的終身願修女。她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天主教會培養出的第一批6名終身願修女中的一名。


  英木蘭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中國古代替父從軍馳騁戰場的傳奇女性花木蘭。而英木蘭的傳奇在於她是從濃厚的東方文化背景下成為天主教修女的少數中國女性之一。


  1933年9月英木蘭出生於北京的一個天主教世家,她的祖父是晚清的一名崇尚西方文化的知識分子。在她的家族中,與她一樣在教會學校中長大的堂兄英若誠,曾於1986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


  英木蘭出生8天後,就在天主教北京的西什庫教堂受洗。從小在教會辦的慈幼院中長大的英木蘭,少年時代進了教會的輔仁女中,16歲進了教會辦的學校--上海震旦大學學醫,50年代,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生。


  她告訴記者,與中國天主教發展有過曲折一樣,從1958年到1978年文革結束,英木蘭在這20年中曾受到種種磨難:被勒令停止醫生工作;到農村從事繁重體力勞動;不允許公開表達宗教信仰和從事宗教活動
……

  過去的一切我都看做是上主對我的考驗。英木蘭十分平和地說,如今的中國社會對宗教信仰自由是越來越寬鬆。我能在晚年得到天主的蒙招,教會的接納,我感到非常幸福。


  1984年,英木蘭來到剛剛恢複不久的天主教北京教區,在教會幫助重新啟動修女會工作。1992年,在河北省唐山天主教教會,身披雪白會袍、頭戴花環的她走出了作為修女的第一步——發初願。後來,又經過發1年願、3年願和5年願,今天終於得以發終身願。英木蘭興奮地說。


  據悉,近20年,已有3000餘位中國女性發願成為了修女,其中200餘人發了終身願。


  生活十分規律的英木蘭說:我們修女的生活是:早上5點起床,隨後進教堂作默想、望彌撒、出堂、吃早餐,8點上課或在外邊工作、學習;在修會的修女,11:30再進教堂做私省察,念三鍾經。下午2點到5點上課。晚飯前還要做晚課,念三鍾經,電視隻看新聞聯播;隨後是晚自習,8點半進堂做公省察,念第2天的默想題目,9點出堂熄燈休息。


  修女們平日主要學習的功課是天主教要理課、聖經課、英文課、中文課,還有時事政治課、刺繡和體育等。幫助賑災、救濟貧困失學兒童、到醫院、養老院從事無償服務工作,這些也都是修女們日常從事的活動。


  頭帶茨冠剛剛成為終身修女的英木蘭說,我認為,不斷有修女和神職人員加入的教會才是有生命力的教會。我們發永願的修女已經成為若瑟修女會新的根基。今後修會必將果實累累。


  對於修會的未來,一身素妝的英木蘭說,我們幾個姐妹想慢慢地把修女的精神恢複起來。如要統一著裝,把日常工作同祈禱、讀書等結合起來。同時,修女還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與中國社會相適應,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上帝的福傳工作發揚光大。


  身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委、北京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副主席的英木蘭修女還表示,在世界人民疾呼反對邪教、嚴懲邪教教主的呼聲中,她願以一個天主教修女的身份表明自己的觀點:正善與邪惡是水火不相容、永遠不能共處的。揚正抑邪,揚善抑惡,善化人間,讓世界充滿愛,才是正統宗教的教誨!(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