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嫋嫋

夢自蟬聲起,詩從歲月凝。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學習寫散文

(2006-07-02 20:34:41) 下一個
 (ZT)

什麽是散文

  在所有文體中,散文是我們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文體。說最熟悉,是因為所有有文化的人都閱讀過它,說最陌生,是因為要確切地說明什麽是散文,又頗感不易。個中原由,既是由於散文這種文體在內容和形式上最不固定,具有很大的遊離性和隨意性,又是由於散文這種文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導致人們對它的認識和理解也在不斷變化,散文的文體概念因之具有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同的特點。所以當我們今天說散文和寫散文、讀散文時,對散文理解常常並不完全一致。基於此,我們有必要對散文文體概念的演變進行考察,對散文進行文體定位,明確散文到底是什麽?

  在古代,散文就是指散體文章。從寫作的實際來看,早在商代就有了散文,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就是早期散文的代表。雖然它們都是極其簡單的記事,單純而又質樸,但作為與詩歌相對的一種文體,顯然已經獨立存在了。

  《周易》、《春秋》的問世,表明人們對散文藝術開始重視,《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曆史散文的相繼出現,說明人們對散文記事功能的掌握已達到相當水平;《論語》、《孟子》、《莊子》、《荀子》等諸子散文的先後推出,不僅說明人們對散文的論說功能已非常了解,而且說明人們對散文的結構藝術和體製特點也有相當的認識。宋玉的《風賦》、《高唐神女賦》的出現,更表明人們已能用散文進行抒情寫意。可以說,至戰國末期,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已經完全趨於成熟,但人們卻無散文文體的概念。

  兩漢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人們對於文體的認識較之先秦有了明顯的進步,具有了初步的文體意識。由於以詩歌、辭賦、散文為主的文學創作日益繁榮,文學作品的地位空前提高,逐漸出現了文學與學術分離的趨勢。魏晉時期,文學進入了所謂“自覺的時代”,不僅能詩善文的文人輩出,而且有關文體分類和探討各類文體特點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劉勰《文心雕龍》按當時流行的觀念把所有文體分為“文” 和“筆”兩類,“文”指韻文,“筆”指非韻文。前者指的是具有節奏韻律的詩、騷、賦及樂府,後者指的是韻文以外的一切記敘、議論、抒情性的文章,其中既包括諸子、史傳在內的文學性文章,也包括缺少文學性的詔、誥、奏、疏等實用性文章。

  南北朝時,散體文章在形式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變化,駢詞儷句成為文章的主要形式,對偶日工,以致出現了整齊固定的四六句式的駢文。作為文體名稱的“散文”一詞最早見於南宋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書中引楊東山論文說:“山穀(黃庭堅)詩騷妙天下,而散文頗覺瑣碎局促。”此處的“散文”顯然是指與詩歌相對的散體文章。事實上,整個古代都沒有產生文學性“散文”這一概念,一切文學性的和非文學性的散體文章都納入“散文”這一範疇。

     現代散文——定位為文學文體。

  隨著小說、戲劇等新文體的出現和成熟,並已取得與詩歌、散文平起平坐的地位之後,再以寬泛的“散文”概念去概括散體文家族,既力不從心,又不合時宜。因此,在西方 “Essay”散文概念影響下,一種與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文學性散文文體概念便開始出現,學者們對它的文體定位的探討也隨即開始,首先有人明確地把散文歸為文學的範疇,把非文學的文章排除在散文在外。繼而又明確地將散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提,歸為四大文學樣式。從而正式確定了現代意義上的散文概念。但還是把除詩歌、小說、戲劇、曲藝和電影文學之外的一切文學體裁,都歸入散文,它包括雜文、隨筆、小品、速寫、遊記、特寫、通訊、報告文學、人物傳記等。它的主要特點是“個性”“抒情”“自由”。

  隨著散文創作的日益繁榮,散文大家族中其他一些成員的個體特征迅速形成並鮮明地表現出來,它們幾可以和散文稱兄道弟,分庭抗禮,如雜文、報告文學、科普小品等,先後從散文家族中獨立出來,使散文的概念內涵越來越純文學化。

  新時期散文的文體定位。隨著九十年代散文創作熱潮的湧動,散文表現手法多元化的出現,以“文化散文”為代表的具有大散文氣度的散文革新走向,推動著各種  “新潮散文”文體革命的進行,使散文文體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麵,已引起了人們對散文文體的重新審視和思考。綜合各家言說,結合目下文壇實際情況來認定的。我們認為,散文是一種可以充分利用各種題材,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文學表現手段,自由地展現主體個性風格,以抒情寫意、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為主要目的文學文體。

 散文的境界與立意

   “境界”一說雖然常常用於對詩詞的創作與鑒賞,但同樣適用於散文。因為散文和詩歌一樣,無論寫景狀物、記人敘事,都是為了抒寫主體的個性情感,都是以描述情景、創造意象、營造意境為中心,都是以濃烈的情感感動人,以美妙的意象、意境感染人為主要的美學追求的。所以,散文和詩歌一樣,也需要一種“境界”,也應追求一種“境界”。創作散文也和創作詩歌一樣,首先要確認和追求的就是散文“造境”、“寫境”的這樣一種境界藝術。

  散文的境界也和詩詞的境界一樣,具有相同的內涵構成和美學價值。散文和詩歌都是作用於讀者情感的。情感不真不足以感動人,情感不強烈則不能震撼人,情感沒有普遍性意義就無法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美的衡量,永遠都著意於對作品的思想情感與立意價值的評價。所以,散文的情感投入、立意價值就顯得格外重要。

  作文是為了達意。要作文就要先立意。立意是行文的出發點,也是行文的終極目的。立意有無價值,深刻、新穎程度如何,往往是衡量文本價值高低的重要標尺。古往今來,人們都把立意視為文本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非常重視文本的立意。所謂立意,就是作者通過文本的全部內容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思想和寫作意圖。據此概念衡量,散文的立意相對來說要寬鬆得多,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

  無論敘事狀物,散文的目的都在於寫情寫意。而情意的表現形態又千差萬別,或隱或顯,或強或弱;或者就是一種情趣,一種感覺,一種意緒,很難用明確的觀點、見解、主張、思想之類的概念來確切說明。正因為這樣,散文尤其要講究立意,散文的立意也就更難把握。可以說,散文是立意的藝術。散文家的功夫首先就表現在立意上。散文的題材散,沒有意,就會是一盤散沙。沒有豐厚的審美意蘊,就不能充分發揮小題材、小文本的文體優勢,讓讀者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審美享受。散文文體的個性化色彩強烈,依情依性而流走,而人性則善惡皆備,美醜俱存,容易使文本失之低俗。所以散文立意的精彩與否,決定文本境界的尊卑,品位的高低。

  論形式精美,散文不如詩;論主題的凝重價值,散文不如戲劇、小說;論表意的直接明白,散文不如史傳與論文。但是,散文的文體優勢也在於這種自由與靈活,在於賦予這自由靈活的文本以超乎平常的審美價值與靈性立意,使文本在讀者心中獲得一種強烈的審美效應,甚至超越時空局限,產生一種永恒的藝術魅力。加之散文表達隨意,也就容易使文本流於平庸。作者可能是想寫就寫,有感即發。寫出來一吐為快,輕鬆愜意。而讀者則是有求而來。或求消遣愉悅,興起而來,盡興而去;或求有所教益,懷抱熱望而來,以求滿載而歸。如此種種,則有賴於散文文本立意的多樣性。立意的多樣性會使文本境界呈現出多樣性。

 寫景狀物類
  
  寫景狀物類散文是以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輔之以記敘、抒情、議論、說明等手段,以表現人文環境、自然景觀和特定物件為主要內容的散文。在這類散文中,景、物是主角,是一個獨立的藝術整體,也是一個能獨立承擔作者情感的藝術載體。它具有獨立藝術審美價值,還具有獨立的思想、情感等內涵價值。

   寫景狀物類的散文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等的虛擬景物、為人造境、為事造境不同,它寫的是真景真物,真社會,真自然。作者其所以寫它,是為了有所寄托。其景其物所蘊涵的靈氣、情意是作者賦予的。所以,雖然這類散文的題材具有一定的新聞性,如異域風情、建設新貌等。但它一般不從新聞的角度著眼,而是通過描述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異域風情等來反映社會,反映時代,抒寫作者的感物情懷。無可否認,目前有些寫景狀物散文或者是主觀上有意追求新聞效用,或者是實際上產生了新聞文體的作用,但隻是這類散文中的一部分。

  寫景散文  這類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場景、民俗風貌當作主要描寫對象,寫出它們的形聲色味、情態特性,充分展示其風采魅力,以實現傳遞作者情意,並吸引人、感染人的閱讀目的。如果說散文是美文,那最能充分散文美質的,恐怕要算這一類了。這類散文是最具美景美意、詩情畫意的,因而也是最受讀者青睞的一類。古往今來,那些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大多是這類寫景散文。這類散文由於表現手段不同,也可以分成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寫實景物的。這種以對自然的、人工的景觀的精確描寫見長,實景實寫,不隱喻,不象征,一切意義都從描寫對象本身的形態中顯示出來,幾乎看不見作者留下的主觀痕跡。在文中,花鳥蟲魚,山川風物,村野民俗等等,都是自然地、原形原貌地再現。如同小說中寫景一樣,讓作者的主觀意圖從景物、場麵的描寫中自然而然地顯示出來。

  作者就像是一位攝像師,一路攝來,風景次遞呈現,不加修飾,不加評說。但寫得細膩,寫得真切。作者的個性、氣質,從用語遣詞的習性與風格中顯現出來,因而景物也顯得生動而有靈氣。讀起來就像是在隨著作者行蹤往前走,看到什麽,感受如何,全是作者自己的事;也像是欣賞一幅有禪意的風景畫,要反複品味,掩卷而思,才能有所得,有所感。

  第二種是寫感覺化景物的。從主觀感覺層麵對環境物象進行描寫,不再是對景物進行純客觀描寫,而是用作者的特定心境、特別感覺去掃描景物,使景物出現一種主觀化、感覺化了的變異。

  第三種是寫情意化景物的。這是一種在比較深厚的情感層麵上對環境物象進行描寫的散文。這是用比較傳統的寫景抒情法寫作的,屬於大眾化的一類。作者用有情的眼光去觀照景物,讓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觀感情,從而又通過所描述的景物來感染讀者。用這種方法寫出來的景物不產生變異效果,景還是真景,物也是真物,隻是變得含情含意,或有情有意。在寫法上,有的用觸景生情的方法,先寫景,再寫情,寫得情景交融。有的是移情入境,一切景語皆情語,讓情感自始至終與所寫景物相和相融。也有的是邊描摹景物,邊站出來抒情,讓抒情與描寫相伴相隨。還有的是全篇寫景,適時點化。無論用何種方式,這類散文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能讓詩情畫意強烈地、直接地作用於讀者,達到情豐景美、怡神悅目的境界。

  狀物散文 。 狀物散文是以某一種物件作為表現主體,通過對物件的描摹刻畫來為物件傳神寫貌,從而達到托物寄意的寫作目的的。這類散文的所寫物件很寬泛,可以是自然界的植物、動物類的各種生物,小貓小鳥,紅花綠草之類;也可以是人類世界的各種器物、用物,車船犁耙,鉛筆籃球之類。它可以是寫一物,也可以是數物合寫。這類散文一般以描形摹態為主,但也可以敘述一些物件的“故事”,寫得有情有態,借此言誌述懷。

  這類散文寫作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以給物件寫形寫態為主,側重於表現物件的本原狀態,用工筆描畫,以細膩逼真取勝。寫出物件的特性特貌,讓人長見識,開眼界。這樣寫物,還可以寫得另有寄托。

  第二種是寄情寄意地描摹物件,讓物件也有情有意,可喜可愛。也可以描述有關物件的故事,或是睹物思人,或是托物喻人,通過寫物來寫人,寫得人與物共悲歡,同哀樂。或者是通過寫物的命運折射人的命運,從而寫出人情世態,反映某些社會現狀、社會特征。

  第三種是寫人格化的景物的。這類散文在寫景時,是把景物作為一種人格象征體來描寫的。作者筆下的景物,既不是原生形態的景物,也不是感覺化、情感化的心理景象,而是作為一種人格的象征形象出現的。

  第四種是理念寄托,通過寫物來寫出對人生、對社會的一種理性體認。在寫法上,可以借物寓理,也可以借物明理。作者借助於物件本身所原有的特質特性,充分展示,深入開掘,使之升華為一種哲理意蘊,然後適時評說,讓人們在觀物、賞物的同時,能解讀物性,品評物美,進而從物件的審美特性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抒情寫意類

  抒情寫意的散文在內容上強調作者主觀情感的抒發,在表現手段上則以抒情為主,並輔之以描寫、記敘和議論。這類散文的寫作目的就是讓讀者走進作者營造的情境中,產生不由自主的感動。

  其實,散文本來就是為了寫情,敘事、寫景、狀物也都是為了抒情,情感是建構文本的基礎。在散文作者筆下,都是“情化”了的世界。即使是議論類散文,也是因為其情理兼備而顯示出文學特征的。抒情散文與它們的區別就在於情感是文本構成的主體,更加突出情感的激越與強烈,以圖激發起讀者心理上的共鳴,情感上的共振,寫得詩情洋溢。其抒情方式與詩歌接近,以詩人的個性化的直接感性狀態和詩性的激情對現實進行折射。但它比詩歌更靈便自由,它不受字數、句式、韻律、節奏等局限,任情揮灑,把主觀感受宣泄得更強烈、更鮮明。它可以多角度、長鏡頭地攝入生活,表現情感,因而可以寫得比詩歌更厚實寬闊。但這類散文的抒情效果、文辭美感確實和詩歌有異趣同工之妙。

  在我國古代,人們強調“文以載道”的社會功用,作為純文學的散文概念不明晰,但用散體文章抒情,無論創作者還是閱讀者,這種意識卻是很自覺的。所以,古代的抒情散文也很發達。有辭賦體抒情散文,用華麗的辭藻,托物寫誌。哀祭體抒情散文,或者直抒胸臆,長歌當哭;或者觸類傷懷,寄托慨歎。有書牘體抒情散文,一種不受任何體例、格局拘束的自由抒情文。還有序跋體抒情散文,或依伴議論抒情,或借助敘事寫景抒情。

  在現、當代散文研究界,有的按照所抒情感內容,分為感傷、歡樂、憤怒、瞑想等類。有的則按其抒情方法分為: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談天說地、記人敘事、瞑想或象征、議論或諷刺等類。我們在這裏對抒情散文的內涵界定得狹義一些,更強調情感化一些。按抒情手段分為兩種:

  直接抒情寫意的抒情散文  即不依附,或較少依附於寫景敘事,即使依附,也是比較虛而不實的,或者是簡略的,而主要是依靠直接抒情方式,讓情感不加掩飾地傾泄、流淌。這是一種最能充分展示出抒情主體的個性美的文體。

  還有一種是短章短篇,信手寫來,將自己特定時刻、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感受和情緒寫下來,三五百字,全無依傍。就那一瞬間感覺,就那一縷情絲,細細地、靜靜地傾吐出來,有情趣,更有意趣。看起來,讀起來都像是散體的詩。

  還有一種是用詩的體式,詩的語言,夾雜著散章散句,以詩為文,以詩情詩筆來寫散文,直抒情懷,寫得詩味濃鬱,韻味悠長。

  依附性抒情散文  是指依附於其他表現手段和表現對象來抒寫情感的這類散文。如果說直抒胸臆的散文是以情感抒寫的真率直白、酣暢淋漓來感動人、吸引人,那麽,依附性抒情散文則是以情韻悠長、涵蘊無窮來感染人、陶冶人的。

  有的依附於敘事、記人來抒情的。這類散文與記敘類散文的區別不容易把握,但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麵來區分:一是記敘類散文記人、敘事細膩,可以借鑒小說等文體技巧作深入細致的刻畫,即求傳情達意,也求寫神寫態。敘事抒情類散文的記敘相對來說要粗略些,更在意情致一些。即使描摹形態,也是為了強化主觀情感、主體心態,為了達到感染人的目的。

  二是記敘類散文以記敘為主要表現手段,一般都會鋪敘出一個事件發生發展的完整過程。即使是寫幾件事,寫幾個片斷,或寫一個人、一群人,它也是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敘述線索,或以人為線,或以物為線、時空為線,能給人一種完整感。而敘事抒情散文則不太在意記敘的完整性、連貫性,全由情緒驅動,圍繞主體情感的抒寫需要,可以把不相幹、無關聯的人和事組合起來,全以情緒、意緒的發展為依歸。

  三是記敘類散文也是為了抒寫情意,但其情意的表現、表達要含蓄些、隱藏些,顯現得淡一些。而敘事抒情散文的情意顯現則鮮明、強烈、濃厚得多。它往往讓強烈的情感伴隨著記敘的全過程,或者是邊記敘邊抒情,還帶上適當的議論,或者是用一種飽含情緒的敘述,寫出來的是一種帶有強烈主觀情感色彩的“情化”“意化”了的人和事。

  有的依附於寫景狀物來抒情的。這類散文構思新穎別致,抒情強烈而又富於感染力。它與寫景狀物的描述性散文比較,有如下區別:從運用描寫這種表達方式的情況來著,它更少些客觀性的、細致的、能真切地摹形寫態的描寫,而是比較多地運用情緒化的抽象描寫,不刻意求真顯真,而更在意景物最切合主體情感的神韻、意象。因而它更多的有運用渲染、烘托等寫意性表現手段。而且其描寫對象也不是單純的客觀外物,而常常伴隨著對主體心態、情感狀態、表情狀態等的著力描寫,把抒情主人公也當作表現對象。

  從抒情技巧來看,它更多些主觀性的直接抒情,而且這種抒情方式運用得更大膽,更普遍,常常是貫穿始終,而且漸進漸濃,看得出明顯的抒情線索,也能讓人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氛圍。同時,抒情與恰到妙處的議論交互為用,升華情感,使文章的情趣與意趣相伴,交相輝映。

  還有的是綜合性地運用記敘、描寫和議論來抒情寫意的。在這類散文中,抒情是占主導地位的,但它卻可以同時獲得激情洋溢、形象鮮明、意蘊深厚的多重藝術效果。這類散文敘事時粗線條勾勒,像做雕塑。描寫時或者是濃墨重彩,像畫油畫;或者是輕描淡寫,像作國畫。無論記敘、描寫,都伴隨著抒情進行。而議論、意蘊或是在描述的意象中象征、蘊含,或是與抒情相伴的點化、宣示。

記人敘事類

  在不同時期,從不同角度,按不同標準,可以把散文分成不同類型。在古代,散文概念內涵非常寬泛,所涵蓋的文章類別也很繁雜。劉勰《文心雕龍》所分散行體文章就有三十三類。清代姚鼐的《古文辭類纂》刪繁就簡,將包劃分為十三大類。除此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法,但都因為分類標準雜而顯瑣碎。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代沒有將文學散文與非文學的散體文章區別開來。

  新文化運動伊始,首當其衝的是古代“散文”--文言文。從反封建文化專製的目的出發,首先就是將文言改為白話口語,還文化予大眾;然後是將其隻為聖賢立言的功用,擴展到強調個人的抒情言誌,使其成為文學文體的一個種類,甚至提出了“美文”的概念。伴隨著古代散文觀念的變革和現代散文觀念的形成,散文的分類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借鑒各家說法,依據目前散文創作的實際情況,從方便於把握的目的出發,我們按表達方式和內容的不同,將散文分成記人敘事、寫景狀物、抒情寫意、議論隨筆等四大類。並分別予以定義和論述。

  記人敘事類散文是指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以人物、事件為主要表述對象,借記人敘事以抒情寫意的散文。這是散文中的一種基礎文體。初學者大多從此類文體起步,中小學生的寫作訓練、閱讀訓練也是從此類文體入手。許許多多專業類作者或非專業類作者也大都能無拘無束地寫這類散文。在散文大家族中,此類散文作者最多,作品最多,所反映的範圍也最為寬闊,可選用的題材最廣泛,所包含的內容也最豐富。

  記人散文  記人散文以記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為主,通過記敘與人物有關的事跡來表現人物,表達作者對所記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它可以記一個人,記一個人的一生,一段生命曆程,一個側麵,一個細節,一個生活場景。也可以記一組人物,一群人物。記人散文像通訊、報告文學一樣,記述的是真人真事,不能像小說那樣虛構。

  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是以展示事件過程和情景為中心,以事件的發生、發展為線索組織行文的散文。其特點在於:一是有相對完整的事件和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但它不是像小說可以虛構故事,隻是展示一個真實事件的真實過程,它可以取舍、刪簡、組合,可以有意安排敘述信息的詳略、疏密,可以在敘事的同時傾注作者的感情色彩,進行評說褒貶。目前散文界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越來越講究敘事的故事性、情節性,讀起來像小說。這隻是為了追求一種敘事的藝術效果,並沒有泯滅它與小說的基本界限。


  二是敘事散文敘述的是真實事件,這一點與通訊、報告文學相同。但散文寫的事情可大可小,可取新鮮的,也可用陳舊的,而且比較常見的是一些瑣碎的、平凡的事件。通過對這些事件的敘述來傳遞作者的主觀情感。它不像通訊、報告文學選材要求是新聞題材,講究事件本身的時效價值與社會價值,並以此達到作用於社會、人生的目的。它可以作雜記、散記、側記等,可以記一件事,也可以記多件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